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21.善之不善

S21.善之不善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内容中,我们分享了“耶稣的为什么”,其实我们的为什么,都早已有人问过了。然而,我们为什么还要再问一遍呢?是啊,孩子的为什么,都早已被问过了,为什么还要再问一遍呢?他们问过了,所以他们知道了,但我们没问过啊。我们仍然需要自己问一遍。这些事情,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但作为后来者的我们,有一个好处就是,因为前人已经问过了,所以我们就更容易得到答案了。这是神给我们的恩典。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看到了耶稣的为什么,他就很纳闷,为什么这些人喊他主啊主啊的,却不遵他的话而行呢?我们作为人是知道原因的,因为,喊他主啊主啊的是轻松的活,喊一句就是了。但,遵他的话行,却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活,就像他自己说的一个,听他的话是挖根基啊,深挖根基,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因此,我们很容易的就能喊他主啊主啊的,但,却很难去听他的话而行。不是我们觉得难,而是,就事实而言,听他的话,就是比喊他主啊主啊的更加难。他自己也说了嘛,听他的话去行,比不听他的话去行,比不听他的话,实际上是多了一个挖根基的活,多了这么一个辛苦的活。这不是说我们觉得难,事实上他就是难。
耶稣曾经所在的灵的世界,或许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肉体嘛,我们听他的话的难点,就是在于我们的肉体。也正因此,带着肉体的我们,我们的灵很容易喊他主啊主啊的,但是因为,我们不只是灵,我们还有肉体,于是,我们就很难去遵他的话而行。正像使徒保罗在他面前的诉苦一样,他不是不想遵守神的话,而是,肉体实在很无奈。

罗马书 7-24 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罗马书 7-25 感谢 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 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

使徒保罗说到自己的肉体,是取死的身体,或者更通俗点讲,这肉体是该死的肉体。因为他让我们听神的话变的很难。我们的灵很容易认他为主,很容易顺服神的律,但,肉体不容易,肉体不想听神的话而行,肉体只想按照罪恶的私欲而行。这肉体是该死的。
然而,我们谁的灵能够脱离这该死的肉体呢?脱离这该死的肉体,那不就等于我们也死了吗,因为我们是人,人,就是有着肉体和灵的存在。而之所以给我们这软弱的肉体,不也正是神的目的吗,因为神要的是一个依靠他的新妇,一个仰望他的儿子,因此,需要造的软弱。造的软弱,正是他的目的。他的意思是好的。

诗篇 147-10 他不喜悦马的力大,不喜爱人的腿快。
诗篇 147-11 耶和华喜爱敬畏他和盼望他慈爱的人。

神把我们造为有肉体的人,我们因肉体而软弱,而需要依靠他。神把我们的灵限制在这软弱的肉体之中,他要的,正是这样的一个软弱的,需要依靠他的存在。他要的,是新妇,是儿子。

希伯来书 1-5 所有的天使, 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

天使是灵的存在,天使被造出来以后,是不需要依靠神也能自己活的存在。就像撒旦,他自己就能活,他不需要神他就能自己活的很爽。神成为不了天使的父,就算他造了天使,天使的灵在事实上也是出于他,但因为天使不需要依靠他,他作不了天使的父,天使也作不了他的子。不需要依靠他,就成为不了他的儿子。
人则是有肉体的存在,虽然神完全可以把我们造为天使一样,但,神要我们成为他的儿子,神要我们依靠他。神把我们的灵与软弱的肉体绑定,我们由此,而软弱,而需要依靠神。我们的活着,需要依靠神。

肉体的软弱,是神的善。但,这善,后来却成为了不善。这肉体,成为了该死的肉体。善,为什么会成为不善?好的,为什么会成为不好的?这其中出了些问题,或者说,这些问题,正是神在这个世界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完这个问题之后,再把我们移到他的国度。这个世界,是个排除问题的场所。
保罗说,谁能救我脱离这该死的身体呢?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救保罗脱离他该死的身体。因为没有人的身体是不该死的,除了,耶稣。我们所有人的肉体,都是该死的肉体,我们在这肉体里面,都得受这该死的身体的绊倒。我们的肉体,他会渴,会饿,我们因此而需要仰望神赐给我们食物,于是,我们就把食物当成神来去敬畏了。我们活着不是依靠神,而是依靠着食物了。我们很容易的就这样,看重食物,过于神。因为,我们的肉体需要食物。但肉体,确实,不需要神。就像撒旦一旦被造,就不需要神也能活着了一样,我们的肉体,一旦被造完成,也就不需要神,只需要食物就能活着了。神的设想,是我们因此仰望他给予我们食物,但结果,却变成了,我们只仰望食物,努力积攒储存食物,只依靠食物。这就很尴尬。

我们肉体的软弱,本来是善的,是好的,但后来,却变成了不好的,不善的。在这其中,有一个程度的问题。
神把我们的肉体设计的软弱,需要用到食物。我们没有食物,就会饥饿,没有水,就会干渴。我们需要依靠神来赐给我们食物和水,来满足我们肉体的须用。但,神想要的,是我们因此而依赖他依靠他,只是,有的人,食物能带给他的满足感实在太强烈了,远远超过了神给他的满足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很明显,食物成了他的神。这个程度,太过了。

我们的肉体的软弱之中,一个合适的程度,能使我们软弱的依靠神来赐给我们须用的食物,但又能不至于软弱到把食物看的过于神。一个合适的软弱程度,就是神所要的人,他们软弱,他们需要神赐给他们食物才能活着,但,他们不吃食物也行的,他们不依靠食物。有食物的话,他们也吃。但,他们依靠着神赐给食物,同时,又不依靠食物。在这之中,需要调整的程度,实在太微妙了。
我们还是直接看神要的结果吧:耶稣基督,人子,第二个亚当,第二个人。在第一个亚当身上,他喜欢神赐给他的女人,这非常好,因为,女人是神赐给他的吗。喜欢神赐给他的东西,不也就是喜欢神吗。如果神赐给他东西他不喜欢,其实在本质上,就是不喜欢神。就像以色列人的抱怨一样,以色列人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耶和华神,他们只是抱怨一下摩西,只是抱怨一下吗哪而已,但,他们从来没有对耶和华神发起过抱怨。然而,神说,他们在旷野四十年向他发怨言。“我明明只是抱怨你给的东西,怎么就是抱怨你呢。”然而,确实就是这样,我们抱怨他给的东西,就是抱怨他。

亚当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抱怨神给的女人,而是喜欢神给的女人。喜欢神给的,这不也是对神的喜欢吗。这一切,都非常好。问题,就出现在了喜欢的程度之上。他听从女人的话,过于神的话了。他喜欢神给的女人,过于神的话语了,神的话语,也就是神自己。他喜欢神给的女人,过于神自己了。神要的结果,不是这样的。亚当堕落了。
堕落之后的亚当,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他不喜欢神了,他抱怨神了。他说,因为神给他的这个女人,他才吃了神所吩咐不可吃的那果子。他抱怨这个女人,也就是在抱怨给他这个女人的神。他以前是喜欢神的,也因此,喜欢神给的女人,后来,他不喜欢神了,或者说,他喜欢女人过于神了,于是也就开始对神不满,对神给的女人表达了不满。他对女人的喜爱的程度,没有调整好,他太过于喜爱女人,以至于,无视了把女人赐给他的神了。但一切不都是神赐给他的吗。他不那么喜爱神了,也就自然,不那么喜爱神赐给他的女人了。真有意思,因为过于喜爱女人,导致的结果,是厌烦女人。因为这一切,都出于神。喜爱女人也罢,厌烦女人也罢,在背后,都是赐下那女人的神。他喜爱神,就喜爱神赐给的女人,因喜爱神赐给的女人而轻视神,就开始厌恶神赐给他的女人。因为这一切,在本质上,都是出于神。

我们如何能够喜爱神过于神所赐给我们的一切呢?我们的肉体是软弱的物质的,因此,我们需要依靠神赐给我们物质来维持我们肉体的存活。但,我们如何能够在神赐给我们的物质,和神本身之间调整好一个程度呢?一个,即不抱怨神给的物质,同时,也不喜爱神给的物质过于神的程度。不能单单喜爱神给的东西。我们通常是,要么抱怨神给的物质,抱怨了神,要么就是喜爱神给的物质,无视了神,这是我们常见的两种状况。旷野抱怨的以色列人,是抱怨神给的物质,也就是在抱怨神。大财主对物质的积攒,是单单喜爱了神给的物质,无视了神,也就是在以物质为神。这是我们人所常经历的两种状况。
耶稣基督给我们看了另一种状况。首先,他也像以色列人一样在旷野,神给了他满旷野的石头,而不是食物。耶稣却没有抱怨神不给食物的事情。抱怨神给的物质,和抱怨神不给的物质,这是一回事。耶稣没有抱怨神给的物质,没有抱怨神不给的物质。他对物质,无所抱怨。他只喜爱神的话语,他明确的知道,活着,是因神的话语。之后,他离开旷野,来到了有人居住的场所,他也吃也喝,他的肉体也不排斥这些食物,不拒绝这些食物。不抱怨物质,也不排斥物质,同时,也不喜爱物质,这就是神要的人。

神把我们造为软弱的,物质的肉体,我们是需要神赐给我们食物的,这就很容易导致我们看重食物过于神。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处境。我们依靠神给我们食物,很容易就变成,我们依靠食物。但神要的结果是,我们依靠神。这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食物的地位,一种,是没有神的地位。神要的,是没有食物的地位。虽然,食物是他赐下的。

路加福音 12-29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路加福音 12-30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
路加福音 12-31 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

耶稣告诉我们,要完全的无视食物,不要挂心,一点关注也不要投入。天父会赐给我们的。当然,我们也不能抱怨天父所赐的。但同时,他要我们也不能关注天父所赐的。他要我们关注的,是天父的国度,也就是,天父的统治,以他律法,以他话语在我们心灵的统治。
我们不能抱怨神赐给我们的物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关注神赐给我们的物质。这是神向我们要的态度。或许我们会想,你不要我抱怨物质,也不要我关注物质,那就造的我不需要物质了呗。如果我们不需要物质,不也就不需要依靠神赐给我们物质了吗。我们需要“需要物质”,耶稣要我们不求这些,不关注这些,但也同时强调了,这些东西,是“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他要我们必须用这些东西,这是他在要我们仰望他赐给我们。他又要我们不关注这些东西,这是他在要我们单单仰望他,只要关注他。

只是,就像在我们的肉体的软弱之中,有一个“肉体的软弱之善变得不善”一样,在我们必须用这些东西的事情中,也有一个善之不善。本来是善的,但结果,却产生了一个不善。这仍然是一个关于程度的问题。
这个善的事情,这个好的事情,就是,我们只要求他的国,我们必须用的这些东西,就必加给我们了。这是善的,好的。但却会产生一种不善的场景,就是:有些人根本就对神的国没有兴趣,但,为了必须用的这些东西,于是,开始追求神的国。这是善之不善的事情。就像法利赛人的施舍,法利赛人的祷告,法利赛人的禁食一样,这些事情,耶稣明确表示,这是善事,但,耶稣也明确的说,不可像法利赛人一样做这些善事。善事的不善之处,就是在此。

善事一旦被众人得知,就开始变得不善。窄门小路一旦被众人知道,就开始变得宽敞。耶稣要我们进窄门,小路,他说,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直到某一天,大家都找着了,找着的人开始变多,窄门小路,也就成为了过去的历史。
善事变得不善,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了那是善事。大家都知道了,众人都知道了那是善事,按理来说,应该是好事。大家都去行善事,多好啊。但因此,产生了不善。

马太福音 6-1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当大家都知道善事为善事的时候,就会有人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因为别人知道这是善事,他这样行在人的面前,就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善。于是,善事不再为善。耶稣说,这样,就不能得天父的赏赐了。行善的,是神要赏赐的,但,善事一旦被众人得知,便不再为善。
善之不善,在于众人皆知。小路不小,在于众人进入。于是,众人得知的善事,不再能得到神的赏赐,众人得知的小路,不再能通向神的永生。善之不善,由此而产生了。

但,耶稣还是告诉了我们如何把善事保持为善事。保持善事之善,是他要给我们的赏赐。

马太福音 6-1 “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
马太福音 6-2 所以,你施舍的时候,不可在你前面吹号,像那假冒为善的人在会堂里和街道上所行的,故意要得人的荣耀。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马太福音 6-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马太福音 6-4 要叫你施舍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有古卷作“必在明处报答你”)。”
马太福音 6-5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
马太福音 6-6 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

施舍,祷告,皆是善事。但,这善事一旦为众人所知,就开始变得不善,得不着神的赏赐。耶稣告诉了我们如何保持这善事之善,就是,不让众人得知。善之不善在于众人皆知;善事之善,在于众人皆不知。
窄门之窄,小路之小,也是如此,在于众人都不知道。当众人都知道的时候,这窄门就不再窄了,这小路就不再小了。于是,再也通不向永生了,因为,他已经不再是窄门小路了。他成了宽门大路。善事得不到神的赏赐,窄门得不到神的永生,原因都是一样的,在于众人皆知。

善事,要偷偷的去行,好事,要偷偷的去做。正像耶稣到来,偷偷的来到,像贼一样。

启示录 16-15 (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见他羞耻的有福了!)

耶稣来的事情,无疑,是个好事情。就像领导来视察一样。但,如果大家都知道领导什么时候要来视察了,领导再来视察,就不是一个好事情了,只会变成一场恶心的表演。善之不善,在于众人皆知。
耶稣的到来,却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这善事,才不会变成一场恶心的表演,而是一个真实的内容。善事之善,在于众人不知。

他的窄门小路,也是如此。其窄,其小,在于众人不知。只是,众人都不知,我们如何得知呢?他的到来的时候,众人都不知道,我们如何知道呢?我们也不知道。善事好事,众人不知,我们如何得知呢?我们也不知道。

马太福音 6-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善事之善,自己也不知道。窄门之窄,自己也不晓得。他来的时候,他自己也不清楚。善事之善,连自己也不得而知。
善之不善,在于众人皆知。善事之善,在于自己也不得而知。我们将来会有赏赐吗?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行过善事。我们以后能得永生吗?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走的是不是那条小路。他今年能来吗?我们不清楚。他自己也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会来。

马太福音 25-37 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马太福音 25-38 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马太福音 25-39 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善人所行之善,善人完全不知道。义人所行之义,义人完全不晓得。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这样行善过,我们不知道。
是啊,就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那样做过善事,或者,没做过。

马太福音 25-40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他弟兄中一个最小的人,一个最被人无视的人,一个众人皆不知的人,我们这样的行在一个众人皆不知的他的弟兄的身上,或是不行在这样的一个众人皆不知的他的弟兄的身上,就是行在,或是不行在,他的身上了。
他要的,不是我们行在他弟兄中一个最大的身上,那太容易了,众人皆知的,也因此,善事不善了,得不到他的认可了。能得到他的认可的,是那些,行在最不为人知的人身上,能引起他注意的,是作在他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或者,不作在他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一个最小的,不作在他身上,也没事不是吗。反正作了也没有人知道,不作也没有人晓得。作与不作,都无人知道,这是可作可不作的事情,反正没有人知道。但,恰恰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这样行,才正是善事之善。不这样行,也就失去了善事之善。只愿意行在大家都知道的人身上,众人皆知,善事不善。

善之不善,在于众人皆知。他仍然是善事,但,他失去了值得赏赐的善。
善事之善,在于自己都不得而知。义人并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行过义了。就像,恶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失去了义了。什么时候呢?就是,在我们遇见那弟兄中最小的一个的时候,就在我们忽视掉那被人无视的弟兄的时候。我们都要悔改。因为,众人无视掉的弟兄,我们,不正是众人之一吗。这是我们的罪恶,这也是我们的机会,因为众人都无视,我们的重视,才有了价值。不然,众人都不无视他了,我们再重视,善事也就不善了,因为,众人都不无视了。善事之善,在于,众人皆不知。

然而,行了善事,众人都不知道,有价值吗?让更多人知道,不更有价值吗?弟兄中一个最小的,作在他身上,怎么能比得上作在弟兄中一个最大的身上有价值呢呢?众人都知道有价值的事情,就已经没有了价值。众人都不知道有价值的事情,或许,还有点价值。
然而,众人都不知道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凭什么能知道有价值呢?我们不正是众人之一吗。这是我们的无奈。我们可说什么呢?我们都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但,我们不正是众人之一吗?唉,我们是真的无奈,真的无知。神啊,求你可怜我们,求你拯救我们。主啊,救我。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