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好于祭祀,胜于燔祭
大家平安。我们今天又来讲一个梦,一个关于神的话语和食物的梦。其实这些梦,也不算是梦,只是梦到个事件引发的思考而已。换个现实中的事件也是一样。但现实中的事实往往是隐喻的,梦却更加直白。按理说,梦是隐喻,现实是直白的才对,但往往,梦比现实更直白,现实才更加的隐喻,让人看不明白。
上一次我们讲了“小路窄门,不能做大”,我们看到神所要的,不是对人的强迫,而是要人自己情愿的祭祀他。在其中我说到,我不是不想强迫别人,就是没有力量而已。如果我要是有足够的力量,就肯定会强迫别人祭祀耶和华的。就像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一样,有着足够的力量,强迫所有人祭祀耶和华,胆敢不祭祀的就烧死他。但,这不是主所要的。主所要的,不是这样的强迫来的祭祀,而是人自己情愿的祭祀他。
今天是这个时候了,今天是这个日子了,没有强迫,不会再有一个超级强大的力量强迫别人祭祀耶和华,反倒是有些超级强大的力量强迫别人不可祭祀耶和华。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我们种下了强迫别人的种子,就收到了被别人强迫的果子。神是信实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我们以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我们。
我那种暴力的思想,就是以力量强迫别人祭祀耶和华的思想,如果别人知道了,肯定得打压我,不能让我做大做强,因为,我一旦有了足够的力量,就会去强迫别人。那别人是应该打压我,不让我有太大的力量。但,神的意思是好的。这不正是神所要的吗。这正是神所要的。他就是不想让人去强迫别人的。就算是祭祀他,这也不是他所要的。他要的不是人被强迫的来祭祀他,他要的是人的自愿。祭祀他,虽然是他所定下的,但,在他眼里,重要度却远远没有那么高。重要度最高的,仍然,是我们的心灵。因为,他看的,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的心灵。
祭祀他,这个事情的优先级,被他放的很低。虽然,他是接受祭祀的对象,但,他对人祭祀他的事情,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他有着高要求的事情,是我们的内心。他所要的,是我们的心灵。祭祀的优先度,非常之低,以至于人光顾着祭祀他,忽略了别的事情的时候,他说,他喜欢的不是祭祀。他不要祭祀了,把那些他更想要的东西给他就行了。
何西阿书 6-6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
20220406_064024,早上梦醒之后的录音记录:耶稣不是不体贴我们。他问我们有饭吃吗,他让我们过去吃鱼。梦中梦见一个老头,责备另一个人搞饭,我就不满意,说要想想耶稣,你应该问他有没有饭的,看看圣经上的。然后旁边有人说,谁不知道圣经啊。我就只能讲明白了的说:耶稣是问他有没有饭,让他过去吃烤鱼的。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是让我非常喜欢引用的一句话。没饭吃了,来一句。觉得饭没有味道了,来一句。总之,我非常喜欢这句话。我本来就是不喜欢搞饭的,能糊弄一顿就糊弄一顿,这节经文给我提供了理论依据,让我懒的冠冕堂皇,合理正义。
但,耶稣引用这节经文,自己不求食物,却又总是怜悯别人,在食物上怜悯别人。在旷野的时候,耶稣饥饿,但,他就是不求食物,不以自己的能力把石头变成食物。他的能力,不用来给自己搞食物。他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只是,当别人饿了的时候,耶稣并没有责备他们,并没有拿出这句话责备过别人。相反,他怜悯饥饿的他人,给他们食物。
约翰福音 21-5 耶稣就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
约翰福音 21-12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约翰福音 21-13 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
在梦中有人在搞饭,有个老头就责备他,好像是他搞饭太俗了一样。梦中的我就想起耶稣对门徒们说的话,耶稣面对饥饿的人,不是觉得搞饭太俗,反而是自己动手给门徒们搞饭。耶稣问门徒们有没有吃的,然后,让他们打了很多鱼,然后,让他们过去吃饼和烤鱼。说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的耶稣,却亲自下厨,为饥饿的门徒们搞饭。
在五饼二鱼的奇迹中也是如此,没有食物了,人也搞不了食物了,耶稣就以他的能力为人们搞到足够吃的食物。他在旷野面对自己的饥饿的时候,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但他面对跟随他的人的饥饿的时候,他却好像忘了这句话,开始为跟随他的人搞饭吃。我的主耶稣,他满有怜悯。
马太福音 12-1 那时,耶稣在安息日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在安息日的时候,耶稣和门徒们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当然,耶稣是没有这样做的。耶稣肯定不会这样做的,耶稣就算饥饿,他也不会为了自己求食物。他若饥饿,就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但他的门徒们饿了,就掐起麦穗来吃。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说:“看哪,你的门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耶稣对他们说:“经上记着大卫和跟从他的人饥饿之时所作的事,你们没有念过吗?他怎么进了 神的殿,吃了陈设饼,这饼不是他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的,惟独祭司才可以吃。再者,律法上所记的,当安息日,祭司在殿里犯了安息日,还是没有罪,你们没有念过吗?但我告诉你们:在这里有一人比殿更大。‘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你们若明白这话的意思,就不将无罪的当作有罪的了。因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门徒们饿了,耶稣没有对他们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而是,任凭他们去掐起麦穗来吃。这是在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情。按着祭祀耶和华的律法来说,这是不可作的事情。如果要正确的祭祀耶和华神,当然是不能作这样的事情。只是,耶和华所愿的,有比祭祀更重要的事情。甚至,祭祀他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边。他说,他不喜爱祭祀。
耶稣在和法利赛人的对话中,引用了大卫进圣殿吃了陈设饼的事情。这是在大卫被扫罗追杀的途中所发生的事情。
撒母耳记上 21-3 现在你手下有什么?求你给我五个饼,或是别样的食物。”
撒母耳记上 21-4 祭司对大卫说:“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只有圣饼,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
撒母耳记上 21-5 大卫对祭司说:“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我出来的时候,虽是寻常行路,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
撒母耳记上 21-6 祭司就拿圣饼给他,因为在那里没有别样饼,只有更换新饼,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
大卫在逃跑的过程中饿了,没有食物,路过圣殿,就进到圣殿里,找祭司要点吃的。但圣殿里没有普通的食物,只有圣饼,就是更换新饼时,从耶和华面前撤下来的陈设饼。这饼,按理说只有祭司利未人才可以吃的。这饼不是大卫和跟从他的人可以吃的,惟独祭司才可以吃。大卫和祭司哪一个不明白耶和华的律法呢?但,大卫因为饥饿向祭司要了,祭司也给了。
耶稣对此事的总结,是引用了何西阿书的经文,告诉我们,耶和华喜爱怜恤,过于祭祀。
何西阿书 6-6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
祭祀是他所定的,燔祭是他所要求的,只是,当人因为祭祀忘了良善,忘了怜恤,因为燔祭忘了神的知识的时候,他就不喜悦了。他宁愿不要祭祀,不要燔祭,只要人心中的怜恤,与认识他的知识。
大卫和祭司都明白律法,都明白把圣饼给大卫吃,是不符合律法的。但,大卫因为饥饿而求饼,祭司就因为怜恤而给饼。他那么饿了,就算是圣饼又如何,虽然规定不可以给普通人吃,但他已经那么饿了,神不要这些规定了,神不要人守着他的规定祭祀他,却不怜悯别人。他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
律法是他定下的,规矩都是他定的,他要人守着这些规矩,只是,当人守着这些规矩却心中没有怜恤的时候,他就开始不喜爱这些规矩了。虽然,都是他定下的。他可以自己守着规矩,不怜恤自己,但他容不得别人拿着他的规矩,以他的规矩为理由,冷漠的对待他人。他不喜欢人这样利用他的规矩。
如果大家都能自己在饥饿的时候对自己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样他当然喜欢。但,如果有人在别人饥饿的时候,对别人这样说,他就非常讨厌这人。他愿意的,不是强迫别人祭祀他,而是,对别人持有怜悯。他喜爱怜恤,胜于燔祭。
耶稣作为第二个人,给我们看了一个人该是个什么样子:在自己饥饿的时候,不求食物。但,在别人饥饿的时候,任凭别人求食物,并且,自己若有,就给别人食物。这才是一个人的样子,一个真正的,神所要的人的样子。
只是,这怜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是洁净的怜悯。他喜爱的一切,都是洁净的。他不喜欢污秽的。
撒母耳记上 21-4 祭司对大卫说:“我手下没有寻常的饼,只有圣饼,若少年人没有亲近妇人才可以给。”
撒母耳记上 21-5 大卫对祭司说:“实在约有三日我们没有亲近妇人。我出来的时候,虽是寻常行路,少年人的器皿还是洁净的;何况今日不更是洁净吗?”
祭司对大卫的怜悯,是洁净的怜悯。大卫确实是洁净的,祭司就将这饼给了他。耶稣的怜悯,也是如此。
马太福音 9-10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
马太福音 9-13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对罪人也充满怜悯,但和我们的怜悯不一样。我们要么不怜悯人,要么就是污秽的怜悯人。耶稣的怜悯,却是洁净的。我们的对罪人的怜悯,大多是同流合污。比如一个逼良为娼的社会会产生很多妓女,耶稣对他们也是怜悯的。我们的怜悯是什么呢?照顾他们的生意吗?耶稣的怜悯却不是这样。
首先,是接纳。耶稣并没有歧视罪人。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拯救罪人。他的名,耶和华是救恩。他作为耶和华的救恩,他来的任务,就是拯救,就是施行救恩。他首先,是接纳罪人,与他们一起吃饭。他不嫌弃罪人,他接纳罪人。但,他绝不鼓励罪恶,而是,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约翰福音 8-10 耶稣就直起腰来,对她说:“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
约翰福音 8-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耶稣来,是为了拯救罪人。面对罪人,他不是审判,不是定罪,而是,赦免,拯救。他不定我们的罪,由此,我们得了悔改的勇气。就像是欠债一样,如果我们欠了一千万,那我们是丝毫没有还的想法的,反而是想着能再多欠点就多欠点。但如果他突然赦免了我们所欠的债,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谨慎了,因为,我们是没有负债的,如果再欠债,就负债了。
耶稣让罪人悔改的前提,是他赦免人的罪。如若不然,谁能给我们悔改的勇气呢。我们如果欠的太多,那就没有悔改的希望。因为欠的太多了,还不起的。但他赦免了我们的债,就给了我们悔改的可能性。他的怜悯,使得我们有了悔改的可能性,他的怜悯,拯救了我们。
耶稣的怜悯,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因为我们要么不怜悯人,要么就是不知道怎么怜悯人。我们虽然被造为人,却不太会当人,还得他亲自示范给我们。
耶稣的怜悯,首先,不是自怜。他就算饥饿,也不自怜,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不可自怜,就算,我们再可怜。并且,如果我们自怜了,神就不再多此一举了。我们是想要自己给自己的虚假的怜悯呢,还是想要神给我们的真实的怜悯呢。耶稣的怜悯,首先,不是自怜。
其次,耶稣的怜悯,是因自己曾经的苦难,而对那些苦难中的人抱有怜悯。他饥饿过,他知道饥饿的滋味,他在自己的饥饿中渴望神的怜悯,他就在别人的饥饿中施行神的怜悯。神的儿子,神所差来的,施行神的怜悯,这太恰当不过了。我们都是神的儿子。
再者,耶稣的怜悯,是洁净的怜悯。就像祭司对大卫的怜悯一样,不是毫不讲究的怜悯,而是,洁净的怜悯。一切,都要干干净净的。他怜悯罪人,接纳罪人,但,他绝不参与到罪人的罪恶之中。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靠近罪人,很大的可能,就是与罪人变得一样罪恶。但耶稣靠近罪人,却是拯救罪人,把罪人变成义人。耶稣赦免罪人的罪,把罪人变成无罪的人,赐给我们悔改的希望,让我们不要再犯罪。
我们都需要耶稣,都要和耶稣亲近。而我们之间,则是要彼此分散的。因为,我们的善,几乎不会影响到别人,但我们的恶,却能大大的影响到别人。甚至,我们的善,在彼此之间,也会成为恶。
世人有句话叫做大恩即大仇,我们对别人施行了太大的恩典,就会变成巨大的仇恨,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善,几乎不会影响到别人,但我们的恶,却能大大的影响到别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极其容易被不好的影响。我们需要分散。我们能亲近的,只有一位,就是,耶和华的救恩。
耶和华的救恩,耶稣,他来是为了罪人,他接纳罪人,他与罪人同席吃饭,但,他是耶和华的救恩。他在罪人中间,就是怜悯,就是救恩。
我们却都是普通的人,我们需要接纳罪人,需要怜悯罪人,更要怜悯每一个饥饿的人,但,我们却很容易变得污秽,变得罪恶。因为,我们的善,会变成恶。
以赛亚书 64-6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
我们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所行的善,都带着不善。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我们不是耶和华的救恩,只是一个传扬耶和华的救恩的人。我们只能把耶和华的救恩传给别人,却无法成为耶和华的救恩拯救别人。能拯救别人的,只有耶稣基督。
我们的怜悯,都带着不义,我们的善行,需要赶紧忘记。立刻,马上,行完就赶紧忘记。这不是为了接受的人好,这是为了我们自己好。
撒母耳记上 22-13 扫罗对他说:“你为什么与耶西的儿子结党害我,将食物和刀给他,又为他求问 神,使他起来谋害我,就如今日的光景?”
撒母耳记上 22-14 亚希米勒回答王说:“王的臣仆中有谁比大卫忠心呢?他是王的女婿,又是王的参谋,并且在王家中是尊贵的。
撒母耳记上 22-15 我岂是从今日才为他求问 神呢?断不是这样!王不要将罪归我和我父的全家,因为这事,无论大小,仆人都不知道。”
撒母耳记上 22-16 王说:“亚希米勒啊,你和你父的全家都是该死的!”
祭司亚希米勒怜悯了大卫,但他还记得这个事情,还在扫罗面前再次提起,这导致了他和他的全家都被扫罗杀死了。历史没有如果,但耶稣仍然是教导了我们,不要记得自己所行的善。赶紧忘掉,才是好的。
马太福音 6-3 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
像贼一样的偷偷的行善,赶紧忘掉自己所行的善,这不是为了接受我们怜悯的对象好,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好。首先,是为了让我们能得到神的奖赏,其次,是为了让我们避开人的仇恨。
我们行善,怎么会得到人的仇恨呢?别说旁观者了,就算是我们行善的对象,我们怜悯的对象,都可能会仇恨我们。因为,我们所行的善,里面充满着不善。我们所行的义,里面充满了不义。我们的善行,对别人会有一些影响,但我们的不善,会对别人有着极大的影响。施舍完,就忘掉,断绝对对方的继续影响,这才是应当。因为,我们的恶,会极大的影响对方。施行完了善事,就不要再影响对方了,何必把善事弄得丑恶呢。施行完了怜悯,赶紧忘掉就行了,何必自取灭亡呢。
我们对别人的怜悯,就像口中吐出来的食物给饥饿的人吃一样,赶紧让对方吃掉看不到就行了。不要再老拿出来看了,因为,很快的,就会变质,就会发臭,发出恶臭。我们的好意,如果不赶紧忘记,就会成为巨臭的恶意。
我们是污秽的,我们的怜悯,都带着污秽,就像口中吐出食物给饥饿的人吃一样。对方饥饿的要死,我们当然得把口中多的食物吐出来给对方吃,这是应该的,这是必须做的。但,我们不要记得这个事情,不要再拿出来恶心别人,给自己招来仇恨。
我们的义,就像污秽的衣服。以此来遮盖那寒冷的人,这当然是怜悯。这是应当做的。必须做的。但,给了对方,就赶紧走掉,别让对方再看到我们更好。因为,我们的义,是衣服,却是污秽的衣服。
我们的善,就像吐出的食物。以此来喂养那饥饿的人,这当然是怜悯。这是应当做的。必须做的。但,给了对方,就赶紧走掉,别让对方再看到我们更好。因为,我们的善,是食物,却是吐出的食物。
然而,在讲到怜悯的后续处理之前,我们总得有在先的怜悯。这就是神向我们所要的。不是祭祀,而是,怜悯。
何西阿书 6-6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
祭祀是他所定的,燔祭是他所命令的,但,当人忘记良善,忘记认识神的知识的时候,他宁愿不要祭祀,不要燔祭,而是要人的怜恤,要人对他的认识。
在他的眼里,怜恤,好于祭祀,认识神的知识,胜于燔祭。我们向他献上再多祭祀,都不如去怜悯一个可怜人来得更让他喜悦。我们向他献上再多燔祭,都不如认识下他来得更让他悦纳。他是看我们内心的神,他所看的,只有我们的内心。我们能以外表骗得了天下,但却骗不了他。因为,他连看都不看。他只看我们的内心。
他的良善,是纯净的良善,是我们一切怜恤的来源。他的知识,是真理的知识,是我们成为他儿子的根源。他是我们的源泉。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