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30.跑错的利未人

S30.跑错的利未人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上一次我们讲了“跑路的利未人”,利未人大规模的跑路,在旧约历史中记录了两次,一次是没有田地的跑法,他们没有田地,北国以色列的百姓又不愿意以他们为祭司来祭祀耶和华神,因为北国以色列百姓有了凡民作为祭司了,反正在他们眼里,有产业的凡民当祭司也没有什么问题。他们拒绝了没有产业的利未人,不以他们为祭司,于是,利未人只能跑路,他们又没有田地,就只能跑到犹大国中去了,犹大国中还是愿意以利未人为祭司侍奉耶和华神的。

但后来的后来,犹大国中的百姓,也不愿意通过利未人祭祀耶和华神了,他们不愿意通过向利未人献上的方式来献给耶和华神。利未人所得的,有十分取一之年的十分之一,还有就是圣殿里,百姓们献祭的时候,他们也能从祭物中得些吃的。他们的人数十分的少,如果真是每年都取十分之一给他们,每一份收成都取十分之一给他们,那利未人就无法成为贫穷人了。我们曾经估算过利未的比例,大概只是在2.5%左右的人数,如果十分之一是每份收成都取,那么,利未人就能成为以色列人中最富裕的人了。这非常不合适。这与耶稣的教导是冲突的,耶稣明说了,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你们的。所以,利未人肯定是贫穷的,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
在摩西的书中告诉了我们说,这十分之一,是每三年取一次。第三年为十分取一之年。这样的话,算到每一年上是3.3%,利未2.5%的人数,再加上一些别的贫穷人,就能和这个数字当的。虽然更多的地方只是说十分之一,没告诉我们是每三年才取一次,但我们也能从他们的实践中看到他们是怎么取的。

阿摩司书 4-4 “以色列人哪,任你们往伯特利去犯罪,到吉甲加增罪过,每日早晨献上你们的祭物,每三日奉上你们的十分之一。

在阿摩司中也告诉我们,十分之一,不是所有的所得,是每三日,也就是说第三次收成的十分之一。每三年取一次十分之一,和每三日取一次十分之一,这是一样的比例,就是每三次取一次十分之一。这是他们信仰的外在表现之一。我们回到利未人的贫穷上来,利未人作为无份无业的人,作为有着天上产业的人,他们在这地上,理应比别的人更贫穷。因为他们有天上的啊。耶稣也直接告诉我们了,他们就算不贫穷也得要贫穷。不贫穷他们说话都没底气。除非他们所侍奉的是玛门神。
但贫穷的利未人中也有一些过的稍微好一点的。因为,除了百姓每三次收成的十分之一外,还有圣殿中百姓的献祭。因此,圣殿中服侍的利未人是比其他利未人要生活好一点的。也因此,这些圣殿中服侍的祭司利未人,他们在被掳的时候,也一同被掳去了。留下的,仅仅是一些国中最穷的人。再次归回的时候,各种条件之下,利未人也成为了有产业的人,他们也有地了。因此,当后来的后来,犹大国中的百姓,也不愿意通过利未人祭祀耶和华神的时候,利未人的跑路,不必跑太远,他们跑回自己的田地里就行了。这是不应该的。他们不应该有田地的。

直到,耶稣来了,那些因为有产业而遭受良心的谴责的人,他们终于可以得救了,因为,耶稣让他们变卖一切的跟随自己。哈利路亚,神拯救了他们。
他们变卖产业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坦然的读起圣经了,可以有底气的教训百姓了。但他们仍然会遇到之前遇到过的问题,就是,人们不愿意接纳他们了怎么办?耶稣的教导,仍然是跑路。并且,要跺下脚上的尘土跑路。

使徒行传 13-50 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
使徒行传 13-51 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

巴拿巴是个变卖了产业的利未人,这是在之前的记录中告诉我们的。而保罗,虽然没有为我们记录他有没有变卖产业,但以我愚拙之见,他就算有产业也等于没产业。他的一生是四处漂流的,他的一生是无产业的一生。只以耶和华为产业的一生。
巴拿巴和保罗,他们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无人接纳,就像曾经的利未人在北国以色列的遭遇一样,于是,他们就按着习惯开始了跑路,这次,他们是按着耶稣教导的跑路方法进行的跑路: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然后再跑路。二人就按着耶稣的教导做了: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

总之,利未人是无份无业的,是寄居的,也因此,他们常常不被接待的时候,只能跑路。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被迫的。他们只能跑路,被迫的,不是他们想的。
巴拿巴和保罗,他们跑路到外邦人中传道,难道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吗?一切都是被迫的。

使徒行传 13-45 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
使徒行传 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使徒行传 18-6 他们既抗拒、毁谤,保罗就抖着衣裳,说:“你们的罪归到你们自己头上(“罪”原文作“血”),与我无干(原文作“我却干净”)。从今以后,我要往外邦人那里去。”

耶稣召了保罗作外邦人的使徒,但保罗还是仍然先向着犹太人传道,没有向外邦人传道。直到,犹太人把他们逼到了一定的程度上了,他们才放弃了,开始转向外邦人,向外邦人传道。他们跑到外邦人那里传道,其实不是他们想这样,而是,主想要这样,于是,所有的一切,都被利用着,把他们逼向外邦人那里。
就这样,耶和华的祭司们也到了我们外邦人这里。我们也可以认识到他们所信的耶和华神了。不得不说,神的作为真是奇妙。

那些变卖了所有的产业,无份无业,只以主耶和华为产业的人,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是他们的份。天国是他们这样的贫穷人的。但按我愚昧的认知来说,只有那些本来就没有产业的人,才能变卖产业跟随耶稣。而那些拥有的很多的人,其实很难变卖得了的。比如巴拿巴,他是个利未人,他本来就没有产业,他本就不该有产业,因此,他变卖产业,难度是更低的。这真的是,完全没有人的选择,只有神的选择啊。
这些天我们一直在说利未人利未人,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耶和华宗教,几乎可以说是利未人的宗教。因为,只有利未人选择了耶和华。

出埃及记 32-26 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呼喊的摩西,是利未人,回应呼喊的百姓,也是利未的子孙。凡属耶和华的,都是利未人。在耶和华宗教之中,都是利未人。耶和华宗教,可以说是利未人的宗教。
利未人这一身份,在一开始与血统是有关的,因为愿意属于耶和华的,就是利未的支派。这是没办法的。但后来,也有很多愿意属于耶和华的,他们不是利未的支派。甚至,还有我们外邦人呢。因此,耶稣的到来,不再是按着血统来选择门徒,而是,按着利未人的定义,来选择门徒:撇下所有跟随他的。这个定义和摩西的定义并没有什么不同。摩西的定义是无份无业,只以耶和华为产业的。但大家都有了产业怎么办?怎么来达成摩西的“无份无业”的要求?耶稣来完成这个事情了:他让人变卖自己的产业跟随他。于是,摩西的律法,成就了,无份无业,只以耶和华为产业的人,被分别出来了。

利未人是无份无业的,按我们的想法,可能会想着,他们去给别人的产业干活啊之类的。摩西让利未人无份无业,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去给别人的产业干活吗?这太荒谬了。这个荒谬的事情,耶稣直接就讲明了,让他们无份无业,是为了让他们单单以耶和华为产业,让他们不用为了地上的产业工作,而是,单单的为了耶和华而工作。

马太福音 6-24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摩西让他们无份无业,是为了让他们以耶和华为产业,不是让他们去侍奉别人的产业,而是,单单的侍奉他们的产业——耶和华。耶稣让我们变卖产业,不是为了让我们去侍奉别人的产业,而是让我们能单单的侍奉耶和华神。我们无份无业,我们变卖一切,目的是什么?是要得到这地上的产业吗?是要侍奉玛门吗?这就错了。如果我们为着这个目的而奔跑,那就错了。

利未的支派是个跑路的支派,利未人也常常跑路,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定居之处。他们无份无业,到处寄居。但,他们的跑路,只应当在无人接待的情况下跑路,而不应当为了地上的产业,不应当为了玛门而跑路。如果他们的目的是这些,那他们就跑错了。
我们之前讲了利未人的大规模跑路的事情,但在这之前,还有一次单个的利未人跑路的事件为我们记录下来了。就是摩西的孙子约拿单跑路的事件。

这段历史记录在士师记的17章和18章,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说: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米迦有了神堂,又制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分派他一个儿子作祭司。犹大伯利恒有一个少年人,是与犹大支派同住的利未人,他在那里寄居。这人离开犹大伯利恒城,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行路的时候,到了以法莲山地,走到米迦的家。
米迦问他说:“你从哪里来?”他回答说:“从犹大伯利恒来。我是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米迦分派这少年的利未人作祭司,他就住在米迦的家里。

米迦得到了一个利未人作为祭司,这个利未人在后文中向我们提示了,就是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这个利未人他从犹大的伯利恒跑路了,没告诉我们原因,只是告诉我们他离开了犹大的伯利恒城,要换个地方寄居。他就找地方住,找啊找啊,找到了米迦的家里,米迦就问他从哪里来,他就说了自己的目的,是个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没办法,虽然他是摩西的孙子,但摩西对自己的支派可真狠,竟然不许他们有产业。摩西他自己也是个利未人,但却吩咐利未人不可有产业。这真是太狠了。但这也向我们显明了,摩西真的是不为自己的利益,单单的只传耶和华的话语。
摩西不想让利未人有产业吗?摩西怎么可能会这么想呢。摩西的孙子都得到处流浪找个可住的地方,摩西怎么可能不想让利未人有产业呢。但,耶和华这样想了,摩西能怎么办呢?摩西只能如实的传达耶和华的话语,命令利未人不可有产业,只以耶和华为产业。

总之,利未人在摩西的吩咐之下,是不可有产业的。从人之常理来说,摩西可真是过分,专坑自己人。但这一切,都不是摩西作主的,而是耶和华作主的。并且,这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才能单单的以耶和华为产业,耶和华才能成为他们的产业。
就像耶稣吩咐人变卖一切跟随他一样,因为只有这样,天国才是他们的。耶稣和摩西他们不是坑别人,而是,要把最好的,甚至,要把唯一的好的赐给他们。只是,按肉体来看,耶稣和摩西确实像是在坑人。没办法,凡民终究是多的,祭司却是少数的。

我们继续看看摩西的孙子找住处的事情吧,摩西的孙子要找一个住的地方,这个利未人要找一个可住的地方,于是,他找啊找啊,找到了米迦的家里。米迦又正好想找个祭司,他可真有想法,要找一个自己家的专属祭司。于是他就许可了利未人住在自己家里。他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
到这里一切都挺好,利未人有了可住的地方,米迦也如愿的得到了一个自己的专属祭司,米迦的私人祭司,到这里一切都好。但接下来,米迦为了让利未人愿意和自己同住,就开始提待遇了。他说:“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这个利未人就这样,从犹大的伯利恒跑路,跑到了米迦的家里。这里的待遇让他很满意,于是记录下来说:利未人情愿与那人同住,那人看这少年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
本来那人是要以利未人为父,为祭司的,但结果却是,那人看这利未人如自己的儿子一样。这是什么意思呢?父的角色是神的角色,而利未人正是代表神的角色,他以利未人为父是应当的,但在这里,他自己成为了父,那么,是利未人教导他呢?还是他教导利未人呢?向来是父亲教导儿子。在米迦的家里,本来应该是利未人教导他的,但结果,却是他占据了父的角色,代表了神。

一切不按着神的话语而来的事情,都要成为悲剧。米迦和这个利未人,也要成为悲剧。米迦看利未人如同自己的儿子而不是父,固然,这是米迦的过错,但这利未人仍然愿意和米迦同住,难道是为了耶和华神吗?我们从后来的记录中就能看到了,这利未人,是为了待遇才和米迦同住的。
后来的记录告诉我们,但支派路过米迦的家,得知了这个利未人的存在,于是,他们就想要这个利未人给自己当祭司。他们就问了这个祭司的原来的待遇。

士师记 18-3 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
士师记 18-4 他回答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请我作祭司。”

但支派的人问了利未人三个问题: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利未人就回答了,告诉了但支派的人自己的待遇,说,“米迦待我如此如此”,然后,又说了自己作的事情,说,“请我作祭司”。
得知了米迦给利未人的待遇,但支派的人也提了自己的待遇,好让利未人能跟自己走,给自己当祭司。

士师记 18-19 他们回答说:“不要作声,用手捂口,跟我们去吧!我们必以你为父、为祭司。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
士师记 18-20 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这个利未人本来是作米迦的祭司,只是一家的祭司而已。米迦给他的待遇是说: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
但现在,但支派的人要让这个利未人当自己的祭司,提出的待遇,是这利未人非常喜欢的,但支派的人说: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还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这个利未人老高兴了,其实换谁谁不高兴呢。本来就只是当一个家庭的祭司,但现在,能当一个支派的祭司,谁不愿意呢。祭司心里喜悦,便拿着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并雕刻的像,进入他们中间。

这个利未人,又跑路了。他从犹大的伯利恒跑路到了米迦的家里,待遇让他很满意,他就情愿与米迦同住。然后,但支派给出了更诱人的待遇,他就又跑路了。谁是带领他的呢?他的待遇。或者说,玛门。他的工作是什么呢?当祭司。他所得的是什么呢?地上的待遇。
这个利未人又跑路了,被更好的待遇引领着,又跑路了。耶稣虽然教导过怎样跑路,但,这个利未人跑路跑的,跑错了。他不应该为着更好的待遇跑路,只能在人不接待的情况下跑路。

路加福音 9-5 凡不接待你们的,你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见证他们的不是。”

如果米迦拒绝接待利未人,不接纳利未人,那这利未人跑路是应当的。人都不接待,当然得跑路了。但米迦并没有拒绝接待这利未人。然而,如果这利未人是因为米迦给的待遇而愿意与米迦同住的话,那但支派给了更高的待遇,他理所当然的应该跑路,离开米迦,跟随但支派。这利未人并没有改变,从头到尾,都是为了待遇,为了利益。
在米迦的家里,他已经有衣有食了,为什么还不知足呢?这个利未人,他所侍奉的,恐怕不是耶和华神,而是,玛门神。

提摩太前书 6-8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提摩太前书 6-9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这个利未人,他已经有衣有食了,他就当知足。但为了更好的待遇,他跑路了。他就算到了但支派,难道就能一天吃十顿了吗?人对食物的需求就只有那些而已。只是,人对玛门的欲望,是无底的。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这个利未人,他服侍的,并不是耶和华神,带领他的,并不是耶和华,而是,玛门。这个利未人,他的跑路,跑错了。

利未人是得跑路,因为总会遇见不接待的情况。对方不欢迎利未人,不愿意以利未人为祭司,那利未人当然得离开。跺下脚上的尘土离开就行。他们没办法的,他们没得选择的。
只是,为了更好的待遇而跑路,这太过分了。这个目的,就不是为了神了,而是,为了自己的贪心。在有衣有食的知足中,这个祭司利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专心当个祭司。但他却选择了更好的待遇。他的主要目的,就不是耶和华神了,而是,他的待遇,人给他的玛门。

利未人的跑路,只当在人不欢迎自己的时候跑路,这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人不情愿接待自己。人想要自己离开,那自己就离开就行了。人不欢迎自己,那自己就算呆着也不可能当得了对方的祭司,对方不可能听自己的教导的。那强呆着也没意思。就得离开。这也是耶稣所教导的,就得离开,换个地方。
耶稣时期的犹大地也是有圣殿的,但,圣殿只有一个,因此,耶稣和门徒们的传道,虽常常在圣殿里,却也是到处去传道。圣殿只有一个,需要教导的心灵却有很多,他们就走到各处去教导人。教导的内容是有限的,教导完了,就离开,换个地方。或者说,人不接待,人不听,就得离开换个地方。

需要教导的心灵是有很多的,神却只有一个。以色列中有圣殿,但利未人是遍布在以色列人之中的。利未人正确的跑路方法,是完成了一个地方的教导之后,换一个地方。或者人不接待他们,不听他们的话,那他们就得离开,换个地方。他们总得吃饭,总得工作。他们要做的事情是教导,他们所得的东西是有衣有食就知足。他们的产业是天上的耶和华。
但摩西的孙子约拿单作为一个利未人,他的跑路,却是被更多的玛门所诱惑。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衣服和食物了,按理说,他应该知足了,但,他还是跟着但支派跑了。如果他的目的是为了衣服和食物,那是没必要跑的。他的目的,只是为了玛门。他作为一个祭司,却为了玛门而行动。

提摩太前书 6-8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提摩太前书 6-9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摩西的孙子约拿单,他已经有衣有食,却并不知足,还是在诱惑之下,跟随了但支派的人。他所侍奉的,并不是耶和华神。或者说,不单单是耶和华神,那么,就完全不是耶和华神。因为,耶和华是独一的神,他只接受人单单的侍奉。

士师记 18-30 但人就为自己设立那雕刻的像。摩西的孙子、革舜的儿子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掳掠的日子。
士师记 18-31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摩西的孙子约拿单,他一开始去米迦的家里,就是被米迦的待遇所吸引而留下。他因为待遇而当米迦的祭司,就因为待遇而离开米迦当但支派的祭司。他所侍奉的,却不是耶和华神。纵然,他是利未人,按理来说,是侍奉耶和华的祭司。
米迦是作了一个雕刻的像,然后让约拿单作祭司,他的像,和他的祭司,都被但支派抢走,然后,但支派以约拿单和他的子孙为祭司,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这是玛门的祭司,他们所侍奉的,是玛门。

士师记 18-31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神的殿在这里与米迦所雕刻的像是对立的。正像耶稣的话中,耶和华神与玛门是对立的一样。其实米迦所雕刻的像,就是玛门。不是比喻,就是实实在在的陈述而已。他的像,就是玛门。

士师记 17-4 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米迦和约拿单所侍奉的,就是玛门,那个神像,就是玛门。这一点也不是比喻,就是实实在在的陈述而已。一点也没有什么文学修饰,他们拜的就是玛门,他们侍奉的就是玛门。
这个跑错的利未人,带领着他的,是玛门。他所做的事情,是当玛门的祭司侍奉玛门,而他所得的,也是玛门。玛门的宗教,都是玛门。与耶和华神对立的玛门。耶和华是我们的义,而玛门,是不义的玛门。

马太福音 6-24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这句话对摩西的孙子约拿单来说,实在太合适不过了。他好像是耶和华的祭司一样,但引领他的是玛门,他所做的事情是侍奉玛门,他所得的也是玛门。
神的殿在示罗多少日子,但人为自己设立的玛门神像也在但多少日子。但的支派,是侍奉玛门的支派。他们从祭司到百姓,都是属于玛门。按着启示录来说,他们都是受了兽的印记的人,他们的结局,是硫磺火湖。

在启示录第七章的支派记录中,约瑟支派记录了两次,一次是记录为玛拿西支派,一次是记录为约瑟支派,这样的话,就少了两个支派,一个是以法莲支派,一个是但支派。是的,在启示录第七章的记录中,没有以法莲支派和但支派。
而在这次的祭司跑错的事件中,相关的两个支派,就是以法莲支派和但支派。米迦,正是以法莲山地的人。

士师记 17-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他们是与玛门密切相关的人。引领他们的,是玛门,他们所侍奉的,是玛门,他们所要得的,也是玛门。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玛门。这不是文学修饰,而是,他们的神就是玛门做成的。
在启示录的记录中,记录了玛拿西支派,又记录了约瑟支派,按理来说,应该是玛拿西和以法莲支派的。但却没有记录以法莲支派。并且,但支派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记录的。他们是彻底的消失了的支派。这些后来的事情,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种下了种子。

我们还记得北国以色列的人拒绝利未人的事情吗?这是在耶罗波安当北国以色列的王的时候所做的事情。而耶罗波安,正是个以法莲人。

列王纪上 11-26 所罗门的臣仆、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也举手攻击王。他是以法莲支派的洗利达人,他母亲是寡妇,名叫洗鲁阿。

按照人之常理,利未人曾经背叛过以法莲人,因此,耶罗波安作为一个以法莲人,当上王之后,不许利未人当祭司,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报复了。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很早很早之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种下了种子。
曾经的利未人摩西的孙子约拿单为了玛门而背叛过以法莲人,后来的以法莲人耶罗波安就不许利未人当祭司来侍奉神。他或许看透了这个宗教吧,什么侍奉耶和华神,这些祭司的一切所为都是为了玛门。

保罗告诉我们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以色列的愁苦,与玛门也是脱不了关系。从一开始的金牛犊事件就显明了这个事情,在摩西的描述中,是说他们为自己造了金像。金牛犊,关键的不是后面的牛犊的形象,而是,金子。米迦所造的神像也是用银子造的。诗篇告诉我们说,他们的偶像是金的银的,到了耶稣的时期,更是极其明白的告诉了我们:人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诗篇 16-4 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或作“送礼物给别神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

他们以玛门代替耶和华神,他们贪恋玛门,就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他们的愁苦,极其加增,以至于刺透了自己。
那跑错的利未人,是被玛门诱惑着跑错了。但,如果有这样的诱惑临到,谁能不被诱惑呢。

马太福音 6-13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

耶稣教导我们的祷告,不是胜过试探,而是要我们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我们是软弱的,都是软弱的。我们只能向神祈求,求神顾念我们的软弱,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先知巴兰的经历也是我们的鉴戒,我们谁能抗拒摩押王的财富诱惑呢。我们能祈求的,只能是,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愿神顾念我们的软弱,不叫我们遇见试探,免得我们走错了路。求神可怜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