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女子的愿,女子的自约
引言: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今天我们回到按照历史顺序分享”救恩的历史”的主线上来。我们的主线内容已经进行到了民数记的第三十章。
按照平常的习惯,我们仍然是先回顾一下上次的内容。上一次我们讲了“跑错的利未人”,这个跑错的利未人,他所追随的是玛门,他所侍奉的是玛门,他所得的,也是玛门。他从一开始进入米迦的家里,就错了。或者说,是合适的,因为,米迦愿意侍奉的神,也是玛门。愿意侍奉玛门的百姓,配上愿意侍奉玛门的祭司,一切都正合适。神所造的一切都甚好。
士师记 17-1 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米迦。
士师记 17-2 他对母亲说:“你那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被人拿去,你因此咒诅,并且告诉了我。看哪,这银子在我这里,是我拿去了。”他母亲说:“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与你!”
士师记 17-3 米迦就把这一千一百舍客勒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现在我还是交给你。”
士师记 17-4 米迦将银子还他母亲,他母亲将二百舍客勒银子交给银匠,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内。
士师记 17-10 米迦说:“你可以住在我这里,我以你为父、为祭司。我每年给你十舍客勒银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利未人就进了他的家。
米迦所愿意要的,是玛门,他甚至偷拿了他母亲的1100舍客勒银子。这母亲就咒诅。但结果米迦告诉了他母亲是他拿的之后,这妇人来了一句:“我儿啊,愿耶和华赐福于你!”这场景多么的熟悉啊,这就是他们的耶和华宗教,除了一个耶和华的名字之外,啥内容都没有。
米迦的母亲是信仰耶和华的,他愿意耶和华赐福给他的儿子,并且,要分出银子来为米迦献给耶和华。怎么献给耶和华的呢?他母亲说:“我分出这银子来为你献给耶和华,好雕刻一个像,铸成一个像。”这就是他将银子为他儿子献给耶和华的方式。
于是,米迦有了神像,然后,又恰好有一个祭司找住的地方,于是,米迦又有了一个祭司。他的神像,他的神,不是别的,就是玛门。二百舍客勒的玛门。而那个侍奉这神像的祭司,他侍奉的,也不是别的,就是这玛门。他所侍奉的是这二百舍客勒的玛门,然后,他每年所得的是10舍客勒的玛门。他们的嘴里都是耶和华,但他们的心中都是玛门。
侍奉圣殿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就会变成侍奉玛门。这是耶稣明明的责备的。
马太福音 23-15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一个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作地狱之子,比你们还加倍。
马太福音 23-16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有祸了!你们说:‘凡指着殿起誓的,这算不得什么;只是凡指着殿中金子起誓的,他就该谨守。’
马太福音 23-17 你们这无知瞎眼的人哪!什么是大的?是金子呢?还是叫金子成圣的殿呢?
圣殿是神的殿,但圣殿里也有金子,并且,圣殿的建造也需要玛门。于是,在这样的圣殿中,人们的侍奉对象,慢慢的,就不再是耶和华神了,而是,玛门。耶稣责备这些人,不能又侍奉玛门又侍奉神。但他们嘲笑耶稣。在他们看来,耶稣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路加福音 16-13 一个仆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
路加福音 16-14 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他们听见这一切话,就嗤笑耶稣。
法利赛人是喜爱钱财的,他们是喜爱玛门的,面对耶稣说的笑话一样的真理,他们就嗤笑耶稣。在他们看来,耶稣说的话,像是笑话一样。他们不觉得玛门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很喜欢玛门。
法利赛人侍奉玛门,是怎么侍奉的呢?是像米迦和米迦的祭司一样,直接用玛门做个神像来侍奉吗?他们当然不能这样。这种侍奉玛门的方法太过于原始了。时代在前进,他们的侍奉玛门的方法也在升级。
米迦的祭司,侍奉玛门的方法非常原始,就是用玛门造个神像,然后,在旁边侍奉着这个玛门神像,并且,得到玛门为赏赐。人侍奉耶和华,是为了得到耶和华,人侍奉玛门,是为了得到玛门。没有别的,我们只能得到我们所侍奉的那一位。想要得到玛门,就算是耶和华的祭司,他所侍奉的,也只能是玛门。因为,他侍奉耶和华可得不到玛门。只有侍奉玛门才能得到玛门。侍奉耶和华,得到的只是耶和华而已。
后来的法利赛人,他们侍奉玛门,不需要像之前的祭司一样造个玛门神像来拜,拜玛门的仪式并不重要,关键是我们的心灵。耶和华只看我们的心灵。心里拜玛门了,原始的时代,大家都比较直白,心里拜了,就表面上也拜。但后来,他们心里拜玛门了,并不一定要去真的下拜。毕竟,下拜也不一定得到。他们为要得到玛门而去工作的行为,就是在侍奉玛门。一切,看的是我们的心灵。我们心里想得到的是什么?我们心里想得到什么为财富?想要得到玛门为财富吗?还是说,我们心里只想要得到耶和华为财富呢?愿我们都只想要得到耶和华为财富,然后,为此而工作。为我们的产业耶和华而工作。他只看我们的内心。
我们谁都无法判断别人,因为,我们谁也无法看到别人的内心。所以,我们都当谨慎自己的口,勒住自己的舌头。我们每个人,都只能接受上帝的判断,唯有他能看到我们的内心。
因为别人无法看到我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就能欺骗别人,长此以往,我们甚至能欺骗自己。但我们欺骗不了上帝。我们的心怎样,在他面前,都被看的清清楚楚。他只看我们的内心。
该隐的种地的工作不被耶和华尊重,但以撒种地的工作却被耶和华赐福。重要的,不是我们的工作,而是我们的内心。
创世记 26-2 耶和华向以撒显现,说:“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
创世记 26-6 以撒就住在基拉耳。
创世记 26-12 以撒在那地耕种,那一年有百倍的收成。耶和华赐福给他,
因为那地有饥荒,以撒就想要下埃及去。人总得吃饭嘛,遇到饥荒了他就想下埃及去,这没什么可责备的。但耶和华让他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他所指示的地方。于是以撒就顺从了。耶和华既然这样说了,以撒就顶着饥荒住在了那地。耶和华因此而赐福给他,可说什么呢。
该隐也种地,以撒也种地。但该隐种地是为了吃地里的出产,而以撒种地是顶着没有收成的风险顺服耶和华。毕竟,在饥荒中,耶和华让他不要下埃及去,他在饥荒中耕种,他顶着饿死的风险顺从耶和华的话语。这也正是亚伯的工作,亚伯放羊,就算没有饥荒,他不种地也是没有收成的,只能吃些地里自出的食物。亚伯是顶着饿死的风险在放羊,只为把羊献给耶和华。亚伯和以撒,他们都是顶着饿死的风险表示尊重耶和华。
世人有句话叫做“收益越高,风险越大”,侍奉耶和华,或者说,单单的侍奉耶和华,就是这样的一个收益极高,风险极大的事情。这风险,是饿死的风险,是穷死的风险。但收益也是极大的,因为,耶和华的天国是他们的。
因着单单侍奉耶和华的风险很大,所以我们才难以单单的侍奉耶和华。我们总得有些更保险的事情才能安心。但恰恰因此,我们的风险降低了,我们的收益也降低了。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了,如果有一个收益很大但风险很低的事情,怎么可能轮到我们去做这样的事情呢。如果天国不需要冒着任何的风险,那这样的好事怎么可能轮到我们这些笨蛋呢。
哥林多前书 15-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的说,我是天天冒死。
保罗的生活,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生活,随时处于死亡的边缘。他的生活,充满了危险。
哥林多后书 11-26 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
哥林多后书 11-27 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
保罗的生活可谓是充满了风险的一生。他是天天冒死啊。这么大的风险,保罗为何愿意去冒呢?因为,有着比风险更大的收益。极高的风险,但却有极高的收益,保罗就愿意去冒这个险。
哥林多前书 15-29 不然,那些为死人受洗的,将来怎样呢?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
哥林多前书 15-30 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哥林多前书 15-31 弟兄们,我在我主基督耶稣里指着你们所夸的口极力的说,我是天天冒死。
保罗时刻冒险,天天冒着死亡的风险在活动着,他为何这样呢?好好的保险一点,像别人一样为了地上的产业而生活工作,不更保险吗?稳稳当当的活着不好吗?保罗他看到了风险后的收益。他看到了,就算冒着死亡的风险也无所谓,因为,他的收益,是复活。他很直白的说明了这其中的利弊关系,他说:若死人总不复活,因何为他们受洗呢?我们又因何时刻冒险呢?
保罗讲的很明白,正是因为有着复活的收益,所以他才能时刻冒险,天天冒死。如果没有复活,为何要这样干呢。保罗很坦白的告诉了我们,并没有故意显得多么高尚。他就是很直白的说了,如果没有复活,干嘛要这样呢。但,正是因为有了复活,所以,他敢于时刻冒险,敢于天天冒死。因为有复活嘛。
保罗的人生,是充满了危险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风险,但,他看到了风险背后的收益,他看到了复活,看到了将来更美好的生命,他在这世上,天天冒死也无所畏惧。他的一生,伴随着极高的风险的,是极高的收益。
高风险的事情,一般是大家不喜欢的事情。因为一不小心就死了。正像保罗说的,他是天天冒死。一不小心就死了。这风险太大了。大家不喜欢干这样的事情。
单单侍奉耶和华就是这样的事情。我们能从彼得和耶稣交税的事件中看到,他们单单侍奉耶和华,一点也不侍奉玛门,结果就是,他们的口袋里连一块钱都没有。这风险很大,因为,他们差点连税钱都交不上了。没钱的风险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没有钱往往也就意味着没有食物。没有食物就意味着饿死。不侍奉玛门,那就真的是顶着饿死的风险在侍奉神了。就像亚伯,就像以撒。
单单侍奉神的风险是很大的。除了饿死的风险之外,还有一个风险,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孤独终老的风险。这也是保罗的风险之一。孤独终老虽然比不上其他冒死的风险,但也算是一个风险,毕竟,老了也没人关心,没人看顾,没人照顾,确实也算得上是风险。然而让我们无话可说的是:无论是饿死的风险也罢,还是孤独终老的风险也好,这都不是神强加给我们的,他向我们所要的,是我们的心甘情愿。神不强迫我们,都是我们自己愿意的。
1.女子在父家的自约
民数记 30-1 摩西晓谕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说:“耶和华所吩咐的乃是这样:
民数记 30-2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民数记 30-3 女子年幼还在父家的时候,若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
民数记 30-4 她父亲也听见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民数记 30-5 但她父亲听见的日子,若不应承,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就都不得为定。耶和华也必赦免她,因为她父亲不应承。
在上一次的主线内容中,我们进行到了民数记的第28章29章,讲了一些关于节期的事情。而民数记继续进行下去的第30章,则记录了一些关于人自愿的约束自己的事情。神从来不强求,他不强迫人,人愿意怎样待他,都是人自己甘愿的。都是人自愿的。
在上面所读的经文中,这一件人自己甘愿的事情,就是“约束自己”。经上记录着说: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然后接下来的内容,是主要讲了女子这样自愿要约束自己的事情。为啥不讲男子呢?其实开头就是讲的男子,说: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这里的人就是指着男的。男的约束自己,那就不用别的人掺和。但女的约束自己的话,需要别人掺和着,其父亲或是丈夫。但男人约束自己的话,就不用别人掺和着,他父亲或他丈夫都不用掺和。当然了,男的也没有丈夫。
这一件“约束自己”的许愿,虽然没有明说,但我们能从保罗的书信中得到一些提示,来知道这个“约束自己”的表达,到底在犹太人的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哥林多前书 7-37 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在这一节经文中,保罗告诉了我们一个父亲可以为女儿决定的事情,就是,出嫁与否。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就是,父亲能肯定女儿的自我约束,或者,否定女儿的自我约束。至于男的就不需要父亲或是丈夫来掺和了。女儿则需要父亲和丈夫的掺和。我们先看他在父家的时候,在父家的时候,父亲需要掺和一下,决定女儿的自我约束之愿是否成立。
民数记 30-3 女子年幼还在父家的时候,若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
民数记 30-4 她父亲也听见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民数记 30-5 但她父亲听见的日子,若不应承,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就都不得为定。耶和华也必赦免她,因为她父亲不应承。
人如果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那么,人就得遵守,不可食言。女的则例外,女的可以食言,准确的说,女的可以被父亲或丈夫食言。
一个人的女儿,如果向耶和华许愿,不出嫁了,要约束自己,这个约束自己一词,准确的说,是“约束自己的灵”,就是远离肉体之事,那么,他说了这样的话,他许了这样的愿,直到父亲听到的时候,父亲来决定他许的愿成立不成立。
比如,一个女的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他决定不出嫁了。首先,这个向耶和华的许愿是没有效力的,直到,他的父亲听到了之后,才能决定这许愿有效与否。
他父亲听到了,并且向他默默不言,那么,女子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就要成立了。但如果父亲听到了,不应承,不答应,不同意,那么,女子向耶和华所许的愿就不成立。耶和华也必赦免他。因为他父亲不同意。这也就是保罗所告诉我们的,女儿的出嫁与否,不在乎女儿自己怎么想,而是在乎他父亲怎么想。
哥林多前书 7-37 倘若人心里坚定,没有不得已的事,并且由得自己作主,心里又决定了留下女儿不出嫁,如此行也好。
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是有点男女不平等。女儿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如果父亲不同意还无效,这确实有点不符合现在的观点。
不仅是在父亲家里被父亲决定他向耶和华的许愿有效与否,在丈夫家里,还要被丈夫决定他向耶和华的许愿有效与否。女子就算向耶和华许愿要自我约束,也得看他父亲或者丈夫同意不同意。
2.女子在夫家的自约
民数记 30-6 她若出了嫁,有愿在身,或是口中出了约束自己的冒失话,
民数记 30-7 她丈夫听见的日子,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民数记 30-8 但她丈夫听见的日子,若不应承,就算废了她所许的愿和她出口约束自己的冒失话,耶和华也必赦免她。
如果女儿向耶和华许愿要约束自己的灵魂,但他知道父亲不会同意,就不告诉父亲,怎么办呢?摩西也记录了女儿有愿在身却出了嫁的情况,记录说:她若出了嫁,有愿在身,或是口中出了约束自己的冒失话,她丈夫听见的日子,却向她默默不言,她所许的愿并约束自己的话,就都要为定;
出了嫁的女儿,他的约束自己灵魂的许愿,就要被丈夫决定成立与否了。无论是之前有愿在身的时候出的嫁,还是出嫁之后,许了个约束自己的愿,这个约束之愿的成立与否,就由他丈夫听到之后来决定。他丈夫听见的日子,如果向他默默不言,那么,就算是立定了这个许愿。他丈夫听见的日子,如果不应承,不答应,不同意,那么,就算是废了他所许的愿和他出口约束自己的冒失话。耶和华也必赦免他。
而单身的妇女,就像男的一样,他向耶和华许愿的成立与否,不需要别的人掺和,他们自己许愿怎样,就那样成立。
民数记 30-9 寡妇或是被休的妇人所许的愿,就是她约束自己的话,都要为定。
因此,女子许愿被掺和的情况,只有在父家,或者是在夫家的时候,由父亲或丈夫来决定他们的许愿成立与否。但他们自由了的话,就像男人一样,他们的许愿不需要别人同意与否,他约束自己的话,都要为定。
女子在父家的时候,父亲如果同意,或者是不同意女子的许愿,就是同意或者不同意,没有别的事情了。但妇人在丈夫的家里,如果丈夫同意了妇人的许愿,还想搞事情,那这丈夫就得担当罪孽了。
民数记 30-14 倘若她丈夫天天向她默默不言,就算是坚定她所许的愿和约束自己的话,因丈夫听见的日子向她默默不言,就使这两样坚定;
民数记 30-15 但她丈夫听见以后,若使这两样全废了,就要担当妇人的罪孽。”
在这里为我们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妇女在丈夫家里的时候向耶和华许了愿,起了誓约束自己,要约束自己的灵魂,如果他丈夫听见了之后,不同意,坚决不同意,那么,这妇女的许愿就不得为定。因为丈夫把他的许愿,把他的誓言废了,耶和华也必赦免他。但如果他丈夫听见了之后,不说话,向他默默不言,这就是默许了,表示同意了,于是,妇女的许愿,妇女的约束自己的话,就要成立。因为他丈夫默默不言表示默许了,同意了。
但这丈夫听见默许了之后,使这许愿和约束坚定之后,又搞事情把这两样全废了,那就要担当妇人的罪孽。关于妇人在丈夫家里的许愿,保罗也教导过我们类似的内容。
哥林多前书 7-4 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在保罗的教导中,男女已经近乎于平等了。不仅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甚至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不得不说,这真是男女相当的平等了。
按照摩西的律法来说,男的要许愿约束自己,那不需要别人掺和,不需要别人主张,他自己愿意就行了。但保罗的教导则更加的男女平等一些,男的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了,乃在妻子。其实保罗他自己是单身。以我愚昧之见,或许正是因为保罗有这样的教导,所以才不结婚吧。他如果结了婚了,就要实践自己的教导了,那就没有自由了。男女平等的结果,没想到是不再结婚。这也正是今天这个社会的写照,因为男女更加的平等了,所以大家也都更不愿意结婚了。
哥林多前书 7-6 我说这话,原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
哥林多前书 7-7 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哥林多前书 7-8 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
保罗在一段相当男女平等的教导之后,就开始宣扬他的不婚主义。他说,我说这话,愿是准你们的,不是命你们的。就是说,准你们结婚,但,不是命令你们结婚。不是非要你们结婚。
保罗所愿意的是什么呢?他说: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若他们常像我就好。保罗很愿意大家跟他一样。他愿意众人都像他一样,不要结婚,不要找事情,要单单的专注于主耶稣基督的事情。保罗又再次宣扬他的观念,他说:我对着没有嫁娶的和寡妇说,若他们常像我就好。保罗是个让人羡慕的人。若常像他就好了。
马太福音 22-30 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保罗是个坚定的相信复活的人,也正因此,他才敢于时刻冒险,敢于天天冒死。因为能复活啊。他直白的说了,如果没有复活,为何要这样呢。但因为有复活,所以,他才能这样。
保罗坚定的相信复活,而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保罗虽然还在地上,却已经像是天上的使者一样了。保罗说: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保罗愿意大家都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像已经复活的生命一样。保罗坚定的相信复活,他如此坚定的相信,就像已经复活的生命一样。
我们谁能坚定的相信复活呢?谁能坚定的相信天国呢?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个不保险的事情,因为,没法确认,看都看不见。因此,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个保险的生活,他们不敢承受风险。虽然他们相信天国,却还是觉得,天国不够保险。他们不敢像保罗一样冒险。
真正的相信天国的人,是敢于撇下一切的。真正相信复活的人,是敢于冒着极大的风险去生活的。相信天国,但同时不冒风险的生活,不是更好吗?为什么多此一举呢?
是啊,人不约束自己的灵魂,不是更好吗?为什么多此一举呢?好好的过日子,没事乱许什么愿呢?
民数记 30-1 摩西晓谕以色列各支派的首领说:“耶和华所吩咐的乃是这样:
民数记 30-2 人若向耶和华许愿或起誓,要约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话行。
在以色列人中,怎么会有人没事乱许什么愿呢?不要多此一举不是更好吗。干嘛要向耶和华许个约束自己的愿呢?
马太福音 19-12 因为有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以领受。”
为了天国就是为了天国,为什么要自阉呢?许下约束自己灵魂的愿,或者像耶稣一样,像保罗一样,不娶不嫁,不就也相当于自阉吗。他们为什么这样呢?为了天国就为了天国呗,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呢?就好好的生活,为了天国,不也行吗?
这一切的原因,在于,天国,是一个不娶不嫁的国度。没办法,为了这样的国度,那可不就得这样吗。
马太福音 22-30 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
路加福音 20-34 耶稣说:“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
路加福音 20-35 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
为了天国,为了这样的国度,没办法,就得这样。因为天国就是这样的。这世界的人有娶有嫁,惟有算为配得那世界,与从死里复活的人,也不娶也不嫁。有谁想进天国呢?在我们的“绝不后悔的神灵们”那一篇内容中,我们就已经论证了,大家想进的天国,其实是自己的欲望的地狱。真正的天国,也不娶也不嫁,免去了一切的贪心与情欲。这样的天国,谁想进呢。窄门小路,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进不去,而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进去的想法。看见了,在门口唱唱歌跳跳舞就得了,至于进去,那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大家想进入的地方,是自己无尽欲望的无底坑。
然而,天国虽然不娶不嫁,我们却有新朗和新妇。天国,正是一个婚娶之处。天国百姓的不娶不嫁,是因为,他们要嫁给羔羊。
启示录 19-7 我们要欢喜快乐,将荣耀归给他。因为羔羊婚娶的时候到了,新妇也自己预备好了,
天国是一个不娶不嫁的国度,但也是羔羊婚娶的国度。而我们,就是羔羊的新妇。
保罗没有结婚,但他是单身吗?他没有人爱着吗?他并不孤单,他有人爱着。
加拉太书 2-20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保罗的生活,充满了爱。但却不是人的情欲之爱,乃是基督的神儿子之爱。神的儿子,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神的爱,舍己之爱,他向我们展示了这爱,以这爱来爱了我们,要娶我们为妻。我们的爱情与婚姻,不过是个象征而已,象征着神的儿子与我们的爱情和婚姻。那真正的爱情与婚姻,是羔羊与新妇的爱情与婚姻。这是我们都要进入的真正的神与人的关系。神的百姓与神的关系。
启示录 21-3 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他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
看哪,在那新天新地之中,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我们同住,我们要作他的子民,他要亲自与我们同在,作我们的神。这是人类婚姻的模型所象征的真正的实体——神人同居。
那复活的人,是已经进入到实体中的人,那配得天国的人,是要得到这实体的人。他们对简陋的模型没有兴趣,他们只渴望着那完美的实体——神与人的永远同居。他的名被称为:以马内利。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