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31.不愿意浪费的祭司们

S31.不愿意浪费的祭司们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好久都没有和大家一起分享救恩的历史了。最近一段时间天天在讲道录音,同时也对以前的内容进行一些修正。但可能上帝看我修正的时候已经够了,需要写点新的了,所以就派人来接我去单独的住了,然后也能思考一些新的内容了。

天父派人来接我单独去住,住的地方当然也是天父的家。他的殿。但已经荒凉了很久了。建造这个殿花费了很多,然而后来,就被关闭了,不准再在这里聚集了,于是,这殿就荒凉了。
天父所派的使者带我到这殿里,也感慨一声,神的殿现在不荒凉了,现在有人住了。确实,虽然只有一个人住,但也算是有人住了。挺好的。天父所造的一切都甚好。

天父的家,他的殿,已经关闭了很久了。看到关闭的殿门,想到以前在这里的歌唱赞美,心里竟然隐隐觉得关的挺好。正如在之前一篇“信仰的内在与外在”的内容里所陈述的一样,这些歌唱赞美,竟然能使天父厌烦。他要的真正的敬拜,是心灵,与真理。
什么是心灵呢?什么是真理呢?他要的,是我们心中的怜悯,是我们对他话语的认识。他的话语,就是真理。

何西阿书 6-6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

这个殿里,从前充满了歌唱与赞美,但,至于心灵与真理,至于良善与认识神,我努力的从记忆中搜寻,却很难搜寻的到。偶尔有些零碎的怜悯,偶尔有些破碎的真理。但大家都不在意这些,反正唱歌赞美,快乐就行。他们说,这都是向神献祭。
他们在向神献祭,可是,却是神看不上的祭。他们说,以色列的神是以赞美为宝座的神,他们就天天唱歌赞美,向神献上为祭。他们引用的,我以为是对的,但想想,我们赞美了,他怎么还是移走了他的宝座呢?再次查看圣经,发现原来他们引用错了。这就是他们向神所献上的,错误的认识神。

诗篇 22-3 但你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宝座”或作“居所”)的。

原来,诗人在这里,不是说以色列的神是以赞美为宝座的,而是,神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他以赞美为宝座,但,不是以外邦人的无意义的赞美为宝座,却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谁是以色列呢?我们又得回到心灵与真理之中。

约翰福音 1-47 耶稣看见拿但业来,就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心里是没有诡诈的。”

真正的以色列人,是心里没有诡诈的。这样的真以色列人的赞美,确实,是神的宝座。因为神就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
想着神关闭他的圣殿,总有他的理由。就像耶稣要拆毁圣殿,总有他的理由。虽然这圣殿的关闭是由人的举报引起的,但我们所信的是:一切在神手中。他要关闭,才能关闭。

日光之下,没有新事。神要关闭圣殿的事情,也不是新事。他要关闭圣殿的理由,也早已告诉了我们。圣殿中有向神献的祭,但神却要关闭圣殿。因为他们献的祭,耶和华看不上。

玛拉基书 1-6 “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玛拉基书 1-7 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且说:‘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因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
玛拉基书 1-8 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玛拉基书 1-9 现在我劝你们恳求神,他好施恩与我们。这妄献的事既由你们经手,他岂能看你们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玛拉基书 1-10 甚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不喜悦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

他说,甚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于是,这话语成就在了他们中间,他们中间有一个人举报了这个圣殿,关上了圣殿的门。神所甚愿的,成就了。我曾经觉得举报的人太可恶了,但现在想来,他或许是成就了天父甚愿的事情吧。天父用他成就了自己甚愿的事情。当然了,从人的角度来说,他或许是看不下去了,或许是嫉妒了,但不管怎样,神所甚愿的成就了。这就好了。
他甚愿有人关上他的殿门,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收到的祭物太差劲了。他一点也不喜欢。他不喜欢,其实与祭物无关,而是,献这祭物的心,他不喜欢。把非常次的祭物献给他,这心,他不喜欢。正如他对亚伯和该隐的态度一样,他的态度,是针对人和其祭物的。轻视他的心,献上非常差劲的祭物,他看到其内心,于是,这人和这祭物,他都不喜欢。

玛拉基书 1-10 甚愿你们中间有一人关上殿门,免得你们徒然在我坛上烧火。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不喜悦你们,也不从你们手中收纳供物。”

他喜悦,或者不喜悦的,是人。人的内心轻视他,把非常次的东西给他,于是,他就连人带其东西,都不喜欢。
然而,他要关上圣殿,是百姓的错吗?是百姓把非常次的东西献给了他吗?百姓可没有资格献祭,有资格献祭的,是祭司。百姓要通过祭司才能向神献祭。

在玛拉基书的时代,其实百姓都不把牛羊牵来献祭了,这很麻烦,他们都是直接带钱过来,然后给祭司,祭司再从他所养的牛羊中选出祭物来烧掉。百姓就是这样通过祭司向神献祭的。
百姓都没有资格向神献祭,如何能够把非常次等的祭物献给神呢?我们看这段经文的开头,直接就表明了神的态度,不是百姓的问题,而是,祭司的问题。祭司心里轻视神,把非常次等的祭物献给神。

玛拉基书 1-6 “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哪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哪里呢?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藐视你的名呢?’
玛拉基书 1-7 你们将污秽的食物献在我的坛上,且说:‘我们在何事上污秽你呢?’因你们说,耶和华的桌子是可藐视的。
玛拉基书 1-8 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轻视他的名的,不是百姓,而是祭司,而是圣殿的管理者,运营者。同样的,献上非常次等的祭物的,也不是百姓,而是祭司。百姓只是带钱过来而已,钱哪里有什么次等不次等的呢,新的旧的一个价,脏的干净的一个价。百姓把够换成好祭物的钱给祭司,祭司换成祭物然后献上,在这个献上祭物的过程中,祭司把百姓献给神的钱,换成了非常次等的祭物献上,这是他不喜欢的。
百姓有什么错呢。他们就算不献祭也没啥。神对他们没有期待。因为百姓从一开始就不是单单侍奉耶和华的人。耶和华独一的神的荣耀,不在他们身上。但,神对祭司是有着期待的,因为在他们身上,耶和华要显为独一的神,要成为他们唯一的产业,唯一的财富。百姓不献祭也不会有损到神的独一的荣耀,因为百姓本来就是有着地上的产业的人。耶和华神是祭司的产业,是祭司的独一的产业,在祭司身上,有着神的独一的荣耀。

百姓不献祭神也不会有损失。但一般来说,百姓是要献祭的。他们不献祭给神的话,祭司就没得吃,于是祭司就得跑路,祭司都跑了,这百姓也就无法成为神的百姓了。所以,虽然百姓不献祭神也不会有损失,但因为祭司会跑路,所以百姓要想当百姓,就得通过祭司献祭给神,让祭司给自己当祭司,别没事干了就跑路。
因为献祭是祭司的事情,百姓也得通过祭司来献祭,所以祭司的献祭才能触犯到神。因为百姓并不能直接向神献祭,而是要通过祭司。因为祭司是无份无业的,单单的以耶和华为产业的人。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要向耶和华献祭,是得要通过他们。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嘛。至于凡民,有产业的凡民,他们已经有了产业了。耶和华是独一的神。耶和华是无份无业的祭司们的产业。

百姓要通过祭司向祭司们的产业,向耶和华神献祭。并且在后期,百姓们不再把牛羊牵过来了,只是把钱给祭司,因此,祭司在把钱换成祭物的过程中,会倾向于把钱换成次等的祭物献给耶和华神。这就是轻视耶和华神了。
“藐视我名的祭司啊”,他这样称呼这些祭司们。因为百姓不再带牛羊过来了,就买祭司养的牛羊献祭。就把钱给祭司,然后祭司从他养的牛羊中挑一个献上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祭司挑选了次等的献给了耶和华。于是耶和华很生气的说:玛拉基书 1-14 行诡诈的在群中有公羊,他许愿却用有残疾的献给主,这人是可咒诅的;因为我是大君王,我的名在外邦中是可畏的。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祭司养的牛羊中肯定有好的。但,这些祭司啊,他们竟然行诡诈。真以色列人是心里没有诡诈的,那才是真正的祭司,真以色列人的国度,才能称之为祭司的国度。但这些祭司,他们竟然行诡诈,把次等的献上给耶和华。这实在太可恶了。这人是可咒诅的。
但,这也实在太正常了。我们还记得祭物是通过什么方式献给耶和华的吗?烧掉。反正都是要烧掉的嘛,挑个好的那不是浪费嘛。换个不好的,换个次等的烧掉不也行嘛。反正都是要烧掉的,把不好的献祭他也一样。反正烧掉了都一样嘛。这正是该隐的献祭。

但神所愿意的,却是亚伯的祭。虽然是要烧掉的,但,要把最好的烧掉。这在该隐看来,当然是浪费。这在很多祭司们看来,也当然是浪费,烧掉嘛,本来就是浪费,就像马利亚把那一瓶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一样,这当然是浪费。正常人看到都觉得是浪费。

马太福音 26-6 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
马太福音 26-7 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极贵的香膏来,趁耶稣坐席的时候,浇在他的头上。
马太福音 26-8 门徒看见就很不喜悦,说:“何用这样的枉费呢!
马太福音 26-9 这香膏可以卖许多钱周济穷人。”

其实在这里说马利亚浪费的门徒是犹大,就是那个要出卖耶稣的犹大。使徒约翰直接指出了他,说他根本不是挂念穷人。对于一个不想浪费在穷人耶稣身上的犹大来说,浪费在其他穷人身上不也是浪费吗。他怎么可能会挂念穷人呢,那不是浪费嘛。

约翰福音 12-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约翰福音 12-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约翰福音 12-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约翰直接告诉了我们,犹大根本不是挂念穷人。他可不挂念穷人,那和浪费在穷人耶稣身上一样都是浪费。他只要花费在自己身上。他是个贼,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对于我们这些外邦人来说,献上好的,把好的烧掉,或者是把珍贵的香膏倒在穷人耶稣身上,或者是周济其他穷人,这都是浪费。祭司们在收到百姓的钱,然后挑选祭物烧掉的过程中,就选择了不那么浪费的方案:挑选那些不好的烧掉。反正都是要烧掉的,挑选不好的烧掉,显得不那么浪费。这些祭司,不愿意浪费。

今天我们献祭不再是烧掉浪费掉了,但如果按照耶稣的话来说,这还是近乎于烧掉的浪费。他虽然不要我们烧掉牛羊,但却要我们心怀怜悯,周济穷人。这不就等于是烧掉般的浪费吗。是的,对于正常人来说,这仍然是浪费。所以,神他并没有改变不是吗。他以前是要人烧掉祭物,这是浪费。他后来是要人周济穷人,这也是浪费。他并未改变。他始终在要求人浪费。
这些勤俭持家的祭司们就不愿意浪费。如果非要浪费,他们也尽可能的不要太浪费。其实如果可能的话,他们甚至想要只收钱不献祭的。毕竟是要烧掉浪费的。但不行的话,他们就退而求其次,献上一些次等的,不要太浪费。他们可真是太节约了。尽可能的不浪费。

面对这些不愿意浪费的祭司,耶和华神想要关上殿门。但直到数百年后,耶和华的这个“甚愿”才得以成就。今天也是如此,有的圣殿还开着,只是因为神所“甚愿”的,暂时还没有成就而已。而有的地方,神的甚愿,已经达成了。他关上了他的殿门。就像耶稣和使徒们的时代,耶路撒冷圣殿的殿门一样,在之后罗马军队的入侵中,别说门了,连一块石头都不留在石头上。他所甚愿的,成就了。
然而在今天,我们的祭司又是如何不浪费的呢?百姓仍然是带着钱过来。一头羊或许有好有坏,但一块钱哪里有什么好坏呢。百姓带过来的只是钱而已。向耶和华献祭的,是祭司。今天的祭司们愿意浪费吗?恐怕他们更不愿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不更得节约用牛用羊吗。至于献给耶和华,随便糊弄下就行了的。

何西阿书 6-6 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

他们说,唱歌赞美就是在向神献祭。他们是在向神献祭,但,却是次等的。神要的祭,是心灵和真理,他们献上的祭,是不加思考的唱歌赞美。快乐就行。他们唱歌赞美,他们心里很喜乐。这不就够了吗。至于耶和华,他们心里都喜乐了,耶和华敢不喜悦吗。如果耶和华敢不喜悦,那该隐就要生气,就要发怒变了脸色。
他们为何不献上怜恤呢?那不得浪费物质白扔出去嘛。他们为什么不献上认识神呢?那不更浪费时间精力不干正事吗。他们不愿意把东西白扔出去,他们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浪费在认识神之上。这里的他们,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运营圣殿的祭司们。神对百姓没有太高的要求,因为耶和华不当他们的产业。耶和华都不接受百姓们的直接献祭的,耶和华只接受百姓们通过祭司献给他的。因为他是无份无业的祭司们的唯一的产业。他是独一的神。

其实,只要祭司们尊敬神了,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就尊敬神了。因为祭司们是运营圣殿的,百姓们不是。祭司们是教训百姓们的,他们认识神了,就能把认识神的知识教训给百姓。他们有怜悯了,百姓们自然而然的,都是能学会怜悯的。毕竟,祭司们是教训他们的人,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大的。
祭司们对神的态度,才是神所看重的。因为献祭,是祭司们决定的。祭司们决定怎样献祭,就怎样献祭。但,祭司们选择了轻松,省事,不浪费的献祭方案。这是耶和华所不喜悦的。

他喜悦的是良善,是怜悯,是认识他,是真理。献上这些,其实是非常浪费的事情。良善与怜悯,要求我们能把物质周济给穷人。认识他的知识,他的真理的话语,更是要求我们能把时间与精力大块大块的献给他。无论是浪费物质,还是浪费时间与精力,这在正常人看来,都是不能忍受的罪恶。
但,不愿意浪费的正常人,耶和华神对他们没有期待,反正耶和华不当他们的产业,对他们能有什么期待呢。可是,耶和华神是那些无份无业的祭司的产业,耶和华对他们是有着期待的,耶和华要他们尊敬自己。因为他是父亲,他是主人,他要祭司们尊敬自己。

不愿意浪费,是人之常情。但,把好的献上给耶和华,真的是浪费吗?

玛拉基书 1-8 你们将瞎眼的献为祭物,这不为恶吗?将瘸腿的、有病的献上,这不为恶吗?你献给你的省长,他岂喜悦你,岂能看你的情面吗?”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把好的献给我们的省长,是浪费吗?当然不是。我们都能知道,这肯定不是。因为省长随便说句话,都是给我们的大大的恩典了。把好的献给省长,这一点也不是浪费。况且,我们敬畏省长,不敢献上不好的。
难道,耶和华不比省长还大吗?他的话语,难道不比省长的话语更有恩典吗?他难道不比省长更值得我们敬畏吗?耶和华神,他是独一的神,他比省长更大,他的话语比省长的话语更有能力,他的名也比省长的名更配得敬畏。把好的献给他,这一点也不是浪费。我们的神,他配得一切的尊贵。他是至尊至贵。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