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吗哪教会-吗哪介绍

0.2.吗哪教会-吗哪介绍

我们之前介绍了教会的概念,其中讲到了要跟耶稣成为一个集合所需要花费的代价。那么,到底能不能不花费代价,就得到宝贝呢?理论上是可以的。比如耶稣的讲道,是用比喻,要让那些不撇下所有来跟随他的人听不明白,那么,在理论上,那些人就算不撇下所有,也是有机会自己明白那比喻的真正意思的。
然而在实践上,几乎不可能。那些不愿意撇下所有来跟随耶稣的人,就算他们能自己想明白耶稣的比喻的意思,他们也接受不了。因为那比喻的意思中,就有让他们撇下所有的意思。

马太福音 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在这比喻的4种心田中,其中一种心田的解释,就暗示着人们要撇下所有。如果人不能撇下所有,那么,就算他们不付出代价的明白了这个比喻,他们也是接受不了的。瞎了眼,硬了心,这真不是在开玩笑。
事情就是这么奇妙。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更容易明白,就是,不付出代价也能得到的,往往,不付出代价,还真就得不到。比如网络上有很多的公开课可以听,免费,欢迎来听,大家都可以来学习,得到这些宝贵的知识。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代价付出的,还真就得不到。不是不让他们得到,而是,他们自己就不愿意得到了。这其实很好理解:他们不愿意为之付出代价,或者说,没有为之付出代价,那么,再好的,也是不好的。直到他们付出了代价了,才能觉得好。

箴言 20-14 买物的说:“不好,不好”;及至买去,他便自夸。

天国这个宝贝也是如此。这个宝贝埋藏在地里,大家都说不好不好。直到有人付出代价,付出一切所有,得到这个宝贝,然后,他才能觉得好,好,好。
神的话语也是如此。我在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之前,说是好,但其实也就那回事吧。然而随着为之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多,随着投入的越来越多,我便越来越觉得,好,好,实在太好了,我要夸耀神的话语的价值,胜过整个世界。及至买去,他便开始夸耀他付出代价所购买的。人真是太有意思了。

在耶稣的国度上也是同样,如果不付出代价,我们不会得到的。不是他不给,而是,我们不要。因为不好嘛。在付出足够的代价之前,我们都只能说:“不好,不好”,直到我们能付出足够的代价了,才能开始觉得天国多好多好。
耶稣的集合也是这样。谁觉得耶稣真是好呢?彼得他们。因为,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于是,就觉得耶稣多好多好。至于没有付出代价的,他们可不这么觉得,他们经常觉得耶稣“不好不好”离开耶稣。只有彼得他们,觉得耶稣太有价值了,就天天跟着耶稣。但耶稣也确实配得上他们的付出。天国,配得上他们付出的一切所有。神的国度,配得上成为我们的一切所有。

在介绍完教会的概念之后,我们接下来要介绍一下吗哪。以色列人边吃边抱怨的吗哪,却是神所赐的食物,以色列人的态度很多时候也正是我们的态度。至少,很多时候,是我的态度。在神面前抱怨,实在很抱歉。

民数记 11-5 我们记得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民数记 11-6 现在我们的心血枯竭了,除这吗哪以外,在我们眼前并没有别的东西。”

民数记 21-5 就怨渎神和摩西,说:“你们为什么把我们从埃及领出来,使我们死在旷野呢?这里没有粮,没有水,我们的心厌恶这淡薄的食物。”

虽然以色列人对吗哪如此的抱怨不满,但神仍然是将吗哪赐给以色列人,直到,他们进了迦南地,吃了那地的出产为止。
他们便再也没有吗哪可吃了。

约书亚记 5-12 他们吃了那地的出产,第二日吗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吗哪了。那一年,他们却吃迦南地的出产。

他们受够了上帝给的吗哪,上帝也受够了他们对吗哪的抱怨。

从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抱怨是合理的。40年吃同样的食物,人如何能承受得了。他们记得他们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如果他们不记得埃及的美味,自然吗哪是更容易承受的,或者说,是更容易享受的,但他们记得他们在埃及的享乐生活。
他们忘了埃及的奴役压迫的痛苦,只记得埃及的享乐,这使得他们不能够承受吗哪滋味的淡薄。

神的话语也是如此。记得小时候物质极其贫乏的时候,吃饭喜欢就着圣经,也喜欢看圣经故事的CD,妙妙书,飞行屋等等。这些在现在看来滋味淡薄的东西,在当时都是顶极的享受了。
但后来有了个手机,就开始看小说了,吃饭看拉屎看,有时间就看;又后来,有了智能机,于是游戏,小说,电影,都有了,可享受的太多了。而圣经的吸引力,就像吗哪对比埃及的各样美味,确确实实如品尝过埃及美味又品尝过吗哪滋味的以色列人所言,是淡薄的滋味。

现代的人大多是一有空闲就打开娱乐视频,各种各样的新鲜刺激,手机上的游戏,小说,视频,各样的娱乐享受抢占着人们的心灵,这些是有着丰富味道的各样美味。我们都喜欢这些美味。
但吗哪,却是不变的淡薄滋味。旷野40年都不改变的滋味淡薄的吗哪,永远都不改变的神的话语,如何比得上这些迅速更新的娱乐更吸引人呢?又如何比“视觉/听觉上刺激人感官享受的东西”更能吸引人呢。以色列人吃过吗哪,他们记得埃及的美味,又品尝过吗哪的滋味,于是说那是淡薄的滋味。

如果没有品尝过埃及的美味,或许他们能享受旷野的吗哪,但品尝过了埃及的美味,就再也不能享受旷野的吗哪了。如果我们没有品尝过吗哪的滋味,我们就可以假装自己多么的喜爱吗哪,可以假装喜欢的说吗哪多么多么的有滋味。这证明了什么呢?这证明了我们多么喜爱神的吗哪吗?这只能证明,我们没有品尝过他的吗哪,仅此而已。
在这点上,我们还不如以色列人。他们虽然抱怨,但他们真的吃过吗哪。我们对吗哪味道的喜爱夸赞,只是建立在我们不用吃吗哪的基础之上。我们有各样的埃及的美味可以享受,自然,我们在埃及吃着美味,可以轻松的大大的夸赞他们在旷野吃的吗哪,责备着他们的不知美味。

我们这样的夸奖吗哪的味道,很多时候,只能证明,我们没有吃过吗哪,至少,没有天天吃吗哪,仅此而已。吃的越多的人,夸赞其味道的就越少。
摩西同以色列人一起吃吗哪,以色列人抱怨吗哪,上帝就大大发怒,摩西就不喜悦。摩西作为人,同以色列人一起吃吗哪,他理解以色列人的抱怨。在神和人中间的人,能够替我们和可畏的神对话,也能够理解我们的软弱。

民数记 11-10 摩西听见百姓各在各家的帐棚门口哭号,耶和华的怒气便大发作,摩西就不喜悦。

民数记 11-13 我从哪里得肉给这百姓吃呢?他们都向我哭号说:‘你给我们肉吃吧!’

神的意思是让以色列人不要抱怨吗哪,不要想吃肉。以色列人抱怨吗哪他就发怒,而且是怒气大发作。而摩西的意思是什么呢?是得按着百姓想吃肉的要求给他们肉吃才行。在上帝来看,吃着吗哪不抱怨不就行了吗,这个要求很合理也是人能做到的,就吃着吗哪不抱怨就行了,多么简单。
但在人的角度,我们是软弱的。刚强的神无法体会人的软弱,但他选择了摩西来替他体会。摩西在这里,站在神和人中间,替人和神谈判。再后来,他把自己独生的儿子差到我们中间成为软弱的人,亲身体验了人的软弱。摩西只是暂时的中保,但神的儿子成为了我们和神之间的永远的中保。

耶和华神不给百姓肉吃还不让百姓抱怨吗哪,在摩西看来,他太难为自己了。摩西也同以色列人一起吃吗哪,摩西也曾经在埃及吃过美味。摩西不抱怨吗哪,摩西敬畏神。但摩西敬畏神,并不代表着摩西的味觉感官就立刻改变了,也不意味着摩西品尝的味道和以色列人品尝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摩西敬畏神,并不是说摩西就彻底的偏向于神完全不理会人了,摩西仍然是个合格的中保:他敬畏神,但仍然能体会到以色列人的软弱无奈。

作为对比,约伯的朋友们在约伯和耶和华之间,完全的偏向了耶和华并责备约伯,这导致约伯向耶和华神喊冤说:[约伯记 9-33 我们中间没有听讼的人可以向我们两造按手。] 并且,约伯的朋友们这样的责备约伯来为神辩护,并没有让神喜悦,他反而是责备了约伯的朋友们。

约伯记 42-7 耶和华对约伯说话以后,就对提幔人以利法说:“我的怒气向你和你两个朋友发作,因为你们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

一个合格的中保,并不是说只为一方说话不为另一方说话。相比于约伯的朋友们,摩西是一个更合格的中保。摩西也吃过埃及的美味,现在也吃吗哪,摩西知道其中的滋味。神因着百姓抱怨吗哪而发怒,摩西就不喜悦。摩西觉得上帝苦待自己了,他既不能管理的让百姓不抱怨吗哪,也没有能力按百姓哭号的给百姓弄肉吃。摩西太难了。
但上帝也怜悯摩西,管理的责任他让其他人同担,同时也赐下了肉给百姓吃。耶和华通过摩西,体恤了百姓的软弱。再后来,他以自己的独生子为中保,亲自体恤我们的软弱。

吗哪的味道,在上帝看来或许并不重要。他是个灵,在他眼里,食物的味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让人得生命。在神的眼中,味道,感官之类的,并不重要。他是个灵。
而他所差来的爱子,成为人的样式,也并没有选择感官上的好看,他选择的是:无佳形美容。

他无佳形美容,他的话语也是如此,没有埃及的美味。我们看圣经,连一个插图都没有,这如何能比得上各样的小说游戏电影呢?面对他的话语,我们吃多了,必然会厌烦,这是必然的。这事情的必然性,来自于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更加吸引人的东西太多了。面对吗哪的厌烦,是因为我们所拥有的埃及美味太多了。
小的时候物质贫乏,连闲书也没有,就只有一本圣经,那就是最美味的了。吃饭的时候就喜欢看着,让我的食物更加的美味。滋味淡薄的吗哪,对于没有吃过埃及美味的人来说,还算是是非常美味的。但后来,有了功能机,智能机之后,圣经的淡薄滋味,就完全的对比出来了。小说,游戏,电影,各样的娱乐,哪一个都比圣经要更加的吸引人的感官。

这些精彩的娱乐,哪一个的路,都要比圣经的大,哪一个的门,都要比圣经的宽,哪一个,都要比圣经更加的吸引人。我们必须面对吗哪滋味淡薄的事实,而耶稣,也直接告诉了我们,那“路是小的,门是窄的”。耶稣是实实在在的。他是无佳形美容的,实实在在的。
窄门小路,意味着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不怎么吸引大众。窄门小路,找着的人少。这不是说他没有能力建宽建大,而是说他设计的时候,就是如此设计的,只是为了一小部分人。他只要一小部分人,那么,理所当然,就要避开对大众的吸引。能吸引大众的,他主动避开。他故意的没有味道,他故意的,没有佳形美容。他选择如此。

那路如此小,门如此窄,进去的人如此少,不是他不能让更多人进去,反而,是因为他能让更多人进不去。不是他不能,而是因为他能。
我们是因为无能,不能让更多人进去;但在神,却是因为他的大能,能让更多人进不去。就像我们传道,我们不能让对方信我们所传的,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但在神,恰恰是因为他有能力,他能让人硬了心,瞎了眼,不回转归向真理。这是他的能力。他就是这样设计的,吗哪是滋味淡薄的,救主是无佳形美容的,路是小的,门是窄的。吸引到的人,是少的。

马太福音 7-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马太福音 7-14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设计者是如此设计的。他故意设计的极其有限,容不下太多的人。甚至,故意设计的,让人难以寻找。或者说,故意设计的,人难以被其吸引,就算有人偶然看到,也多是直接无视忽略。神选择的,多是小的;神要的,多是少的;神设计的,多是有限的。爱的节制,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他对天堂的设计中,也是如此。在启示录的描述中,天堂被描述为一个有限的正方体空间,监狱却是一个无底的坑。我们总是容易被无穷无尽的新鲜吸引,却不知,那正是监狱的特征,滑不到底儿。因为本来就没有设计底儿。那是用来囚禁灵的监狱。

我们在地上的生活,就像是在进入迦南地之前的旷野一样,在一个不属于我们的地方反复的转圈子,圈子最大,也不过是4万千米,一个我们能转的最大的圈子,地球圈。而神的话语,就像是旷野40年都不变的吗哪一样枯燥无味。吗哪是40年不变,神的话语更是永远不改变,吃的人必然会厌烦;再加上滋味淡薄,更是让记得埃及美味的人心血枯竭。尝过并且记得埃及的美味,让我们再也无法享受神的滋味淡薄的吗哪。我们吃着,厌烦着,抱怨着,回想着埃及的美味,让我们自己痛苦不已。
我们还是回想一下埃及的奴役与压迫吧。这会使我们好受点。

吗哪虽是滋味淡薄,却是赐人生命的话语。厌恶吗哪的人,也正是厌恶生命的人。他们厌恶吗哪,神就使火蛇进入他们中间咬他们,他们就死了许多人。对于厌恶神的吗哪的人,就有火蛇来咬他们。虽然如此,神却仍然满有怜悯,他预备了救恩,就是那被举起的铜蛇。

民数记 21-8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制造一条火蛇,挂在杆子上,凡被咬的,一望这蛇,就必得活。”
民数记 21-9 摩西便制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这铜蛇,就活了。

约翰福音 3-14 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
约翰福音 3-15 叫一切信他的都得永生(或作“叫一切信的人在他里面得永生”)

我们虽然厌恶吗哪的滋味淡薄,但仍然活到了今天,就是因为人子耶稣基督。在被神所差派的火蛇的咬伤之中,能拯救我们的,就是被举起来的耶稣基督。一望这铜蛇,就活了,这是我们理性所不能理解的。正如,信他,就得永生,同样的,这是不为我们所理解的运作机制。
这属于另一个世界的逻辑,在我们这里,不合我们的逻辑。但,这事情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并且至今仍然在进行着。在神面前,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在他奥秘之事上的无知。感谢神的是,神要的不是我们有多高的智商,而是,要我们相信他。满有怜悯的神顾念我们的软弱。

我们是软弱的,我们软弱的心灵导致了我们厌恶吗哪几乎是必然的。但神的拯救,却是不可抗拒的。也正因此,我们才能得到拯救。
因为他的旨意不可抗拒,我们就算厌弃,我们却仍然无法抗拒,只能接受。神的话语于我们而言就是如此。他的恩典,总是不可抗拒的临到我们身上,然后他又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他奥秘的智慧,隐藏他的痕迹。他使我们无法看到他的足迹。
将事隐秘,是他的荣耀。

美好的东西,他总是不容我们拒绝的赐给我们。无论是生命,是阳光,是空气,还是灵魂的救恩,这都是不容我们拒绝的赐给了我们。他要赐给我们什么东西,对我们来说就是无法抗拒,无法抗拒到,我们的心灵会主动的去追求。这是他的恩典,这是他的救恩。
神所赐下的食物,吗哪,מָן הוּא,那是什么?以色列人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我们有很多猜测,但神并没有告诉我们那是什么。他给了我们,他只要我们接受,我们就能活。他要我们接受,我们也必须接受。我们要活着,没有别的食物能让我们活着,只有他的话语能让我们活着。四十年,甚至,四千年,永远不改变。从吃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我们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我们只能称其为,那是“什么”。什么,מָן,吗哪。

神所给的灵粮吗哪到底是什么,神并没有向我们解释。或者说,他没有用我们属血气的理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属灵的事,讲给属灵的人。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我们的理智看不透彻,不知道吗哪是什么,甚至因此,我们干脆就直接称其为“什么”。无法描述的。他所给的无法描述,他自己更是如此,他在向摩西介绍他自己的时候说,我是,那,我是(אֶהְיֶה אֲשֶׁר אֶהְיֶה)。他是不可描述的,我们只能说,他是。他曾是,他正是,他将是。在他,只有一是。他是。

他是不可描述的,他给我们的食物也是不可描述的,他的教会,他的集合,他的身体,也是不可描述的。至少,是不可以我们的属血气的语言来描述的。因此,组建他的集合,组成他的教会,以灵粮喂养灵魂,以心灵侍奉那作为灵的神,这一切的事情,都是我们的理智无法看透的事情。这样的属灵的事情,就像他的吗哪一样,我们无法从肉体的角度来看明白,只能称之为,“那是什么”。
那是什么教会,吗哪教会,什么教会。吃他的话语的人的集合,吃什么的人的集会。

约翰福音 6-32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
约翰福音 6-33 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赐给我们生命的,不是这地上的粮食,而是,天上的真粮。我们的生命如何出于那真粮,这是属灵的事情,我们的肉体无法理解。但我们可以明确的知道的是,就算这地上的粮食再多,也无法给予我们生命。我们看看那失去生命的人,再多的粮食也无法赐给他们生命,我们就算不明白生命是出于真粮所赐,也该明白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我们的理智也能明白这句话,我们的肉眼也能够看到这件事情,因为再多的食物也不能让死人活着。食物不能给人生命。但说到人活着乃是靠着他的话语的事情,则只有我们属灵的人才能明白,因为我们若属于灵,就会明白,叫人活着的乃是灵,他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相比于物质而言,话语,是更高级的存在。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字符,我们如果放大去看的话,其实那是用一个又一个物质的像素来显示的。那些像素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物质,只看那些,是看不到话语的存在的。话语的存在,是更上层的事情。但这处于上层的话语的重要性,是底层的物质所解释不了的。
更高层次的存在,需要至少同样层次的存在才能理解。一个像素,无法理解一个文字;一个细胞,也无法理解一个个体。我们能理解我们的手,但,我们的手无法理解我们。我们是耶稣的身体,他是我们的头。他能理解我们,但我们却无法理解他所理解的。身体能做的,只是顺服头。

他所赐给我们的食物,吗哪,什么。这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只能称之为那是“什么”。他告诉了我们他的话语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活着是因为他的话语,但对于我们这低层次的存在而言,我们难以理解。就像我们的手和脚难以理解头的重要性一样,头是整个身体的生命,但这是手和脚无法理解的。我们只能相信:他是从天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他是神的粮,是我们活着,必须要吃的。
我们吃他的话语,我们在他的灵里彼此连接,我们因此而活着,作为他的肢体而活着。在我们的头里面,我们活着。

吗哪教会的使命,就是要传递生命。这生命是世人所轻视的,想都不敢想的,永远的生命。

约翰福音 6-32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
约翰福音 6-33 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约翰福音 6-34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
约翰福音 6-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吗哪教会的组建目的,就是要以生命的粮,那真正的粮,那永生的话语-הַדָּבָר אֱלֹהִים-ὁ λόγος τοῦ θεοῦ,就是神他自己,来喂养多人。这真粮更胜于短暂的肉体的粮,是要赐生命给我们的粮。这肉体的食物是无益的,是要废坏的。食物是为肚腹,肚腹是为食物;但神要叫这两样都废坏。
食物不能给予我们生命,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因为食物而得到生命。食物不能叫我们有生命,吃食物的肉体也是无益的。叫人活着的是生命的粮,就是他的话语,就是他的灵。

约翰福音 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正如一开始,他的灵,他口里的气息,使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一样,他要将他口里的话语赐给我们,使我们得到永远的生命。他的话语,就是灵,那就是我们的生命。他的话语,就是他,就是灵。
神是个灵,是不为肉眼所见的,他的话语,也是为人所无视的。正像他自己,是被人所轻视的一样。但他反倒因此,拒绝了那些轻视他的人。永远的生命,他并不赐给他们。

他已经将这生命的粮赐给了我们,就是他的话语,就是他自己。神的话语所成的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约翰福音 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我们一生许多时间都在为着“活着”而努力追求着食物。从婴儿时期本能的吃奶,到儿童时期对食物的饥饿,成年以后为食物而工作,储存着老年时需要的食物。最后失去生命而死去。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着食物,但目的却并不是食物,而是为了“活着”。我们好像是追求食物,但我们真正的追求,不是食物,而是活着。有毒的食物也是食物,但却并不能吃,因为,我们虽然说是追求食物,但我们真正追求的,不是食物,而是,活着。

然而,吃了肉体的食物,却仍不能“活着”。肉体的食物,在让我们“活着”的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肉体的食物,远远不能够让我们“永远活着”,甚至连暂时的活着都不能赐给我们。我们的生命所需要的食物,绝对不是肉体的食物。我们的生命都不是因为肉体,更何况肉体的食物呢。
肉体是无益的,更不用说肉体的食物了。秦始皇追求使肉体长生不老的仙丹,但他从一开始目的就错了,他应该追求的,不是肉体的长生不老,而应该是生命,是灵,是神口里的话语。那才是我们的生命。肉体并不是我们的生命。

驱动物质让其活着的,向来不是物质,而是逻辑(logic),而是话语(logos)。正像电脑的活着一样,只有硬件没有软件,那就是死的躯体。直到我们将话语吹进电脑的鼻孔里,他才能成为一个活着的电脑,开始运转,开始工作。他的生命,不是因为躯体,而是因为话语。身体可以更换,话语才是生命的本质。
生命的本质不是身体,乃是出于神的话语。至于身体,那并不是生命,而是我们生命的躯壳,供我们的生命使用。仅此而已。

我们的生命是因为神从天上所赐的真正的粮食,但吃过吗哪的人还是死了,耶稣如此告诉我们。正如许多听过耶稣的道的人也死了一样,又正如曾与神面对面说过话的亚当也死了一样。他们曾经拥有过生命,但最终,还是死了。
耶稣又说到他自己,神的话语所成的肉身,他说他是生命的粮,是从天下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的粮。但拥有肉体的耶稣也死了。只是,他真的死了吗?他的肉体失去了生命,他的肉体失去了灵魂,那么,他的肉体,确实死了。然而,他死了吗?他仍然活着。他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奥秘,不在于肉体,而在于灵。他又复活了他的肉体,使他的肉体再次得到生命。他是永远的生命。

他的死而复活,向我们展示了,这生命的粮,是不死的。使徒保罗在 哥林多后书 13-4 则表达的更为清晰,甚至没有用到“复活”这个词,只是说:“活着”。

哥林多后书 13-4 他因软弱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我们也是这样同他软弱,但因神向你们所显的大能,也必与他同活。

使徒保罗悔改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得知,他还活着。因着耶稣的活着,使徒保罗坚定的相信着复活。法利赛人本来就相信复活,而见证了耶稣复活的保罗,更是亲眼见证了他所相信的。他坚定的相信复活,就像相信人睡了会醒来一样理所当然。在使徒保罗的用词习惯里,死,只是“睡了”而已。
对于没有能力醒过来的人来说,睡觉就是死亡。但拥有复活大能的他,死亡,不过是睡了而已。在基督里睡了的人,也要同基督一同复活,脱离属土的肉体,换上属天的新衣。在他的不朽坏的国度里,我们要以不朽坏的身体,和他永远同居。

我们在这里的食物和肉体,都是必朽坏的。但在那里的食物和身体,都是永不朽坏的。那里的食物是永远立定的神的话语,那里的身体是永不朽坏的道成肉身。那里是神的基督的国度,那里是神的话语的王国。
我们在这世上都是拥有着肉体的存在,我们也都是以必朽坏的肉体吃着必朽坏的食物。或许能有几位不朽坏的天使在我们中间,但绝大多数的我们,拥有着必朽坏的肉体的我们,吃着必朽坏的食物的我们,可能也都要死。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我们不一定要死,“或许耶稣今天晚上就来了呢”。

虽然我们也都吃着生命的粮,但我们不能自我欺骗,我们的肉体也可能会死。不过让我们得安慰的是,作出过伟大的告白的彼得也死了。他曾告白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但彼得还是死了;听过耶稣的道的众人,也几乎都死了。我们不必活在欺骗之中。真实,便是极大的安慰。
更大的安慰,是真理。耶稣基督复活的真理。他被钉在十字架上,却因神的大能仍然活着的真理。那些圣徒们,只是暂时睡了的真理。他们还活着,只是暂时睡着了而已,他们马上就要醒来了。

对于一个能醒过来的人来说,我们不能把他的睡觉说成是死了。这太过分了。而在不久的将来,神要叫醒那睡了的圣徒们。他们不是死了,乃是睡了。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明天会再醒过来的话,我们就不必害怕睡觉。

但对于不知道的人来说,他们是必然要害怕的。对于那些无法醒来的人来说,这暂时的醒着,就是他们的全部了。我们千万不要和他们争什么暂时的利益,因为这暂时,就是他们的全部了。而我们却知道,我们必要醒过来,这短暂的生命,别说全部了,连百分之一,连千分之一,连万分之一,都算不上。我们是有永远的生命的人。
我们吃那永远立定的话语,我们有那永远存活的生命。那生命的粮,是不死的。凡吃这粮的,也是不死的。他们就算暂时睡了,也都要醒来,得着永远的生命,正如他们所吃的粮食的生命 —— 神的话语,必永远立定。

吗哪教会,传递生命的粮的教会。就像在五饼二鱼的奇迹之中一样,耶稣递给门徒,门徒又递给众人,大家都吃,并且都吃饱了。吗哪教会所愿的也是如此,从前面的人手中,领受到这粮,然后,又递给大家,愿我们大家都吃,并且都能吃饱。
从前面的人手中领受到又分发给其他人的,不是来源;在前面分发的人,也不是来源。虽然确实是从他们手里接到的,但他们不是来源。这生命的粮的唯一来源,是耶稣基督。

吗哪教会,领受生命的粮,从耶稣基督而来的生命的粮,就是他自己的生命。他是我们神的话语,永远立定。
凡吃这生命的粮的,必与这生命的粮一同,永远立定。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