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46.不属世界

在世界,但不属世界。

S46.不属世界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这一次我们准备讨论下历史中的先祖们在世界上的生活,明显,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但同样很明显,他们离这个世界很远,经常在旷野,在山上,在远离人群之地。

按照惯例,我们仍然是先回顾下上次的内容。上次我们讨论了“被挤住的话语”,荆棘地里的话语被挤住的原因,就是因为有荆棘,也就是,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这两个事情。话语之所以被挤住,就是因为土地的资源实在是非常有限,有荆棘存在,土地的营养就无法再足以供养话语。直白的说,就是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思考力,非常有限,关注了这个,就不能关注那个。稍微有点打扰,我们就无法专注于神的话语。
就像学生们上课要远离手机一样,这些东西是非常打扰人的,而学生们需要学习,思考,一旦有些打扰,他们就不能专注,于是,就无法有效的思考,学习。而我们,正是神的话语的学生,他是我们的师傅,我们唯一的,真正的老师。按照希伯来话说,他是拉比。唯一的拉比,唯一的我们的老师。

马太福音 23-8 但你们不要受拉比的称呼,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夫子,你们都是弟兄;

他是拉比,我们的夫子,我们的老师,而我们,是他的学生,学习着他口中所出的话语。也因此,我们需要专注,需要思考,需要远离打扰。这是很无奈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资源实在太有限了,我们关注了这个,就不能关注那个;我们思考了这个,就不能思考那个。就像土地要除草一样,因为资源实在太有限了,不能分给杂草。我们需要除去我们心灵的杂草。
我们的心灵,就是我们的心田,我们心灵的田地,在其中,神的话语种在那里。但,这话语的种子能否成长,则取决于我们的心田到底有没有提供给这话语足够的资源和营养。这话语的种子,需要足够的资源和营养,才能长成,而且,这个资源和营养,是钱买不来的,反而,没有钱却可能多得到一些,因为,这个资源,是我们的关注,我们的注意,我们的思考,也就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生命。话语的种子,以我们的时间,我们的精力为营养,他吸收这些,才能成长。而时间和精力,这是我们的生命啊,谁也买不来的。我们能变卖,但我们无法买回来。

因为要专注,因为要避开打扰,所以我们的信仰先祖们,几乎都是远离人群的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但却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反而像是从别的地方来到这个世界寄居的人一样。他们在这个世界,却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明明进入了世界,却好像要离开世界。

约翰福音 17-15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

耶稣不求叫门徒们离开世界,只求父神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但,耶稣的意思是叫门徒们进入世界吗?不离开世界,于是,就要进入世界吗?我们继续看下一节。

约翰福音 17-16 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耶稣的讲话实在太奇妙了,耶稣不求父神叫门徒们离开世界,然后又说,他们不属世界,正如耶稣不属世界一样。不离开世界,不就是进入世界吗?不就是在世界里面吗?但同时,不属世界。在世界里面生活是无奈的不得已的事情,不属于世界,却是他们身份的特征。他们没有离开世界,但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就像许多修道士一样,就像耶稣一样。

路加福音 5-15 但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
路加福音 5-16 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

当人群,当极多的人来找耶稣,聚集来听道,也指望医治他们的病,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去了。在那个时候,耶稣在这个世界,他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但,他却不属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常常所处的地方,是旷野,是离开人群的生活。正像摩西,正像以利亚。没错,就是他们三个。

路加福音 9-30 忽然有摩西、以利亚两个人,同耶稣说话。

摩西,以利亚,耶稣,还有别的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他们的居所,常常是旷野,远离人群,远离打扰,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和这个世界的人有接触,但,他们总是在远离这个世界的人。旷野,和别的地方的区别,正是在于有没有人。
自古以来,有许多的修道士,生活在这个世界,却选择了一个出世的生活,不属于这个世界。这样的修道士,我们可以想到的第一个,就是以诺,然后,是挪亚。他们都是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是在这个世界上,但,无法属于这个世界。

其实在以前,个人对修道士的看法也是否定的,因为耶稣并没有祈求让我们离开世界,于是觉得,那些修道士都是逃避的人,他们逃避这个世界。但现在自己过上了修道士一样的生活,才发现,确实,他们是在逃避这个世界,逃避这个世界的打扰。这个世界不要打扰他们修道。
旷野的好处,不是因为地方,而是因为没有人,没有打扰。这是在逃避人,这也是在逃避人的打扰。因为修习神的道,实在是非常需要专注。我们的心田,资源极其有限,一旦分散,就无法在神的话语上有长进。当然了,如果我们认为不需要在神的话语上有长进,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保留在原地,保留在基督道理的开端,这也不能说不好。至少,有了基督道理的开端不是吗。我们不能说基督道理的开端不好。

然而我们既然作为有追求的人,我们就要追求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这句话真可怕,如果不是前辈们写出来了,我是真的不敢说,竟然说要离开,要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太可怕了。

希伯来书 6-1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
希伯来书 6-2 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

我们看上面写的这些道理,这些几乎可以说是全部基督的道理了不是吗?基督的道理,不就是这些吗?基督全部的道理,不就是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吗?这不就是我们现今的全部道理吗?难道,我们现今的全部道理,只是个要离开的基督道理的开端而已吗?这实在太打击人了。
但我们必须得承受这样的打击,我们必须要成长,要在神的话语上有长进,在基督的道理上有长进,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竭力,这个词表明了我们应该有的态度,要竭力的追求基督的道理,竭力的追求神的话语。虽然他像呼吸一样没有用,但,呼吸不需要有用,因为那是我们的生命。这正是我们要竭力追求的,永远的生命的话语。

追求有用的,是该隐,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做那些有用的事情去吧。我们要竭力的追求基督的道理,虽然这事情像亚伯所做的事情一样没有用,但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因为要竭力的追求这些道理,学习这些话语,所以,我们要避开打扰。就像学生们专注于学习,撇下一切干扰一样,我们也当如此。他们学习世上的道理只是一段时间,而我们学习神的话语,学习基督的道理,却是一生之久。但我们确实应该像他们一样避开打扰。就像他们像修道士一样避开打扰。
我们看耶稣说的话,要我们撇下一切跟随他,这就像是一位老师要没收我们的一切娱乐,让我们专心学习。我们看保罗说的话,要我们连婚姻之事都避开,这就像是一位老师禁止学生谈恋爱好能专心学习。他们虽然是不一样的人,但他们的教导却都是一样的。他们的话,都是出于那一位,就是我们唯一的老师,在天上的神。

传道书 12-11 智慧人的言语好像刺棍;会中之师的言语又像钉稳的钉子,都是一个牧者所赐的。

他们的言语,都是教导我们的,稳妥的话语,都是一个牧者,一个老师所赐下的。我们只有一位先生,只有一位夫子,只有一位老师,就是我们在天上的神。
因为我们要专心于学习这位老师口中所出的话语,我们就要避开一切的打扰。尤其是人群的打扰。我们何曾见过在市场中上课的老师呢?我们又何曾见过在市场中学习的学生呢?或许有。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效果,除非对方是天才,否则不必指望什么。但,如果是天才,那更是与人群格格不入的,更不可能在市场中学习了。

我们的资源,总是不够的。也因此,越是能独占一份资源,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高。比如,大家一起上课,这个代价就比较低,但想要独占一个老师,需要付出的代价就非常高。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
我们本身的资源,也是如此,非常有限,非常稀缺。但,神是要我们单单侍奉他的,也就是说,他要独占我们的资源。为此,他应许给我们的,是他的国度,是他自己。他要独占我们,他就被我们独占。正如他把利未支派从以色列人中分别出来,专心的侍奉他一样,他自己也成为了利未的产业。一对一的教学,老师独占了学生,也同时意味着,学生独占了老师。资源总是有限的。

神,难道也是有限的吗?神是自限的神。虽然他是无限的,但他的表现,就是充满了限制的,他是自限的神。他限制了他自己。
我们可以看将来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上,下,前,后,左,右,都有墙,充满了限制。如果没有墙,不就没有限制了吗?但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保护。限制,也是保护。他要保护我们,必要限制我们。而无限制的,无限制的东西,连爱,也是不好的。我们需要限制。如果外界限制不够,我们甚至需要自我限制。就像我们的神一样,他是自限的神。他限制着他自己。爱,总得需要限制。换个更通用的词来说,爱,总得需要节制。要有节制,这是经常出现的劝勉我们的话。我们需要节制。直白的说,我们需要限制我们自己。我们也需要成为自限的人。

资源总是有限的,就算我们的神是无限的,但他仍然自我限制。就像我们的地球,不是无限的。他造的我们,更是极其有限的人。我们的神,他的作为,充满了限制。我们作为充满了限制的被造的人,我们的资源非常的有限。也因此,我们需要限制自己,不能把资源浪费在没有价值的事情之上。我们需要专注于有价值的事情。
而人群的打扰,人群的话语,就是这样的没有价值的事情。神的话语,永远立定。而人的话语,实在毫无价值,转眼间就消失。甚至,连那些人们,也是如此。他们都像是花花草草一样,转眼就要消失。

以赛亚书 40-6 有人声说:“你喊叫吧!”有一个说:“我喊叫什么呢?”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
以赛亚书 40-7 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
以赛亚书 40-8 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在这里,神的话语和花花草草对比了起来,也就是,神的话语和这些有血气的人对比了起来。最后的结论就是: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这些有血气的,全然没有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耶和华我们神的话。如果这些有血气的稍微能有些价值,那也只是因为,在其中所种下的耶和华我们神的话。唯一的价值,是耶和华我们神口中所出的话。
唯一的价值,是我们神的话语,他的话语,就是他,那唯一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专注于他,需要避开一切打扰的专注于他。我们需要专注于耶和华我们神的话。专注于他正在说的话,专注于他已经说过,记录下来的话。如果没有已经记录下来的,那就专注于他正在说的话,然后,记录下来。这,就是摩西的一生。

摩西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这是无可否认的。但,他的生活,是出世的生活,甚至,都不太会说话。他不是能言的人,不擅长和人交际。但,这重要吗?重要的是耶和华。人算什么,必要朽坏的草,必要凋残的花,不过如此而已。
最重要的,是耶和华。也因此,就算摩西不太会和人说话,也并不重要。他也不需要和人说太多话。而且,就算他说了,也没有几个人听。这真不重要。重要的,是耶和华。摩西的人生,属于耶和华。

申命记 34-6 耶和华将他埋葬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到今日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

摩西经常上山,和耶和华在一起,听耶和华说话。他虽然处于以色列人中,却常常离开以色列人,上山和耶和华说话。这也就导致了,以色列人见不到他,就开始慌乱,造起了金牛犊。

出埃及记 32-1 百姓见摩西迟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起来,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什么事。”

没有手机,没有电话,摩西一上山,就什么消息也没了,甚至不知道是死了还是活着。于是,以色列人就开始慌乱,要亚伦为他们造个金像,好能使他们心安。但,就算这样,摩西就选择不再上山,而是和以色列人天天呆着吗?并不是。而且,就算摩西和他们一起呆着,也没用,他们并不喜欢摩西。摩西的生活,仍然是常常的到山上,和耶和华说话。
直到死的时候,摩西都是和耶和华在一起。他上到山上,死在那里,甚至找不到尸体。按外邦人的话来说,他的死实在太惨了,因为他死了都找不到尸体。外邦人的信仰,是我所厌恶的,外邦人的文化,是我所恨恶的,我出于这地,但我厌恶这地。正如亚伯拉罕厌恶他的所出之地,正如喇合厌恶他的所出之地。信仰先辈们的经历,正是每一个信仰人的经历。

但看喇合的经历,其实他并不厌恶他的所出之地。我们对某个地方的厌恶,是因为对那地方的信仰与文化的厌恶。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信仰人,都是一个背叛者。亚伯拉罕背叛了亚兰人的信仰,喇合背叛了迦南人的信仰,他们注定被众人抛弃。他们的孤僻,是世界对他们的惩罚,惩罚他们出于世界,却不属于世界。
他们出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却不愿意属于这个世界,却不愿意和这个世界的居民在一起,他们的孤僻,是理当的。他们是自己选择了出世的生活,他们也是被迫的选择了出世的生活。因为他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群体。

列王纪上 19-3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将仆人留在那里。
列王纪上 19-4 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罗腾”,小树名,松类。下同);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以利亚离开以色列人群体,来到了旷野,也是被逼迫到了旷野。这里是说,他起来逃命,到了旷野。他出于以色列,却不愿意和以色列人一样,他的来到旷野,也是逃到旷野。

列王纪上 17-2 耶和华的话临到以利亚说:
列王纪上 17-3 “你离开这里往东去,藏在约旦河东边的基立溪旁。
列王纪上 17-4 你要喝那溪里的水,我已吩咐乌鸦在那里供养你。”

以利亚的出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选择,也是他被迫的无奈。他只能这样生活。他要逃命,他要藏起来,对于他来说,这不只是免于打扰,更是免于逼迫。他逃跑了,他逃避了,藏了起来。
修道的生活,确实是一个逃避的生活,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藏起来的生活,不被别人找到。免去打扰,免去逼迫。为什么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信仰的活着。在人群中,在打扰中,要么被逼迫,要么和他们一样。但很明显,以利亚不想和以色列人一样。

摩西,以利亚,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我们亲爱的救主,基督耶稣。耶稣给人们讲道,但,就像他在世界却不属于世界一样,他在人群中讲道,却不属于人群。甚至,避开人群。
有很多人因为耶稣的神迹想要找到耶稣,就算是为了吃饼得饱也罢,他们至少想要找到耶稣。耶稣像以利亚一样,躲开人群,避开打扰,但,以利亚只能等乌鸦给他叨饼吃,耶稣却能给人饼吃,于是,这些人就要找到耶稣。

约翰福音 6-24 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
约翰福音 6-25 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
约翰福音 6-26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
约翰福音 6-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他们找到了耶稣,辛苦的找到了耶稣,按理来说,耶稣怎么也得安慰安慰他们,说声辛苦了之类的。但耶稣像摩西一样,不太会说话,耶稣就直白的说出了他们的目的,是为要吃饼得饱。然后教导他们,不要为了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那永生的食物,就是永存的神的话语,我们要劳力的食物,就是这个。
其实以色列的王也试图找过以利亚,但没办法,神把他藏起来了,就找不到。因为他们找以利亚,是要惩罚以利亚。因为以利亚的祷告,让他们三年零六个月不下雨。按我们看,以利亚祷告让他们三年零六个月不下雨,这还不如不祷告呢是吧。这些信仰的先辈们,总是与这世界的人群格格不入,甚至,和同样信仰的人群也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如果他们能和这些人合群,又干嘛要离开他们呢。要离开,是因为不能和他们合群,他们的离开,是主动的,也是被迫的。这是无奈的事情。

然而,以利亚是孤单的吗?我们先从摩西看起,摩西是孤独的吗?当然不是,耶和华天天和他说话。以利亚也同样如此,他有耶和华。而且,以利亚甚至还有乌鸦。耶稣也同样如此,他有耶和华。
换句话说,他们要想拥有耶和华,只能是离开人群,单单的和耶和华对话。因为我们的神,耶和华,名为嫉妒。

嫉妒是可怕的,但嫉妒也是可爱的。如果我们忠心于对方,那对方越嫉妒,我们越喜欢。这代表着对方在乎我们。但如果我们不够忠心,那他的嫉妒,就非常可怕。我们的神,名为嫉妒。我们是害怕呢?还是喜欢呢?这表明了我们的内心,是想要忠心于他,还是想要在他之外,还有点别的喜爱。

雅歌 8-6 求你将我放在心上如印记,带在你臂上如戳记;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

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所发的电光,是火焰的电光,是耶和华的烈焰。我们的神,乃是嫉妒的烈火,要烧灭他的众仇敌。
爱情,就是这么可怕,像死亡一样坚强,如阴间一般残忍,乃是耶和华的烈焰。我们若至死忠心,这就是可爱。我们若稍有变心,就极其可怕。我们的神,可爱,又可怕。

这样一位可爱又可怕的神,是我们独一的神。而亚当堕落的原因,却是因为听从了别人,不听从神。离开这世界的人群的又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话语,是要我们听从他们。这也可以算是打扰的另一种形式,要让人能合他们的群,变得和他们一样。
不合群,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外邦人的文化中,非常可怕。说到某人不合群,这就像是在贬低那人,说那人多么多么不好一样。外邦人的文化,就是这样。但神要的人,恰恰,是不合群的人,准确的说,是与他合群的人。与他合群的人,虽然少,虽然只是个小群,但,他要的就是这样。

出埃及记 32-25 摩西见百姓放肆(亚伦纵容他们,使他们在仇敌中间被讥刺),
出埃及记 32-26 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利未人明显是不合群的人,因为他们背叛了群体,选择了属于耶和华。他们是不合群,但,他们与耶和华合群,和耶和华成为了一个小群,成为了耶和华的一小群。小群,这正是耶稣对他的门徒们的称呼。

路加福音 12-32 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把国赐给你们。

这里的小群,不是指一个又一个小群,不是指着一个大群分散成许多小群,而是指着,就那一个小群,就那一小群。不管他们分散的多远,就那一小群。后来他们确实分散了,但,仍然,他们是那一小群。
这一小群人,在最初的金牛犊的事情中,是那些祭司的支派利未人,后来,是跟随耶稣的门徒们。当然了,耶稣的门徒中,祭司也是有很多的,因为耶稣招门徒的标准,就是按照祭司的标准来的,也就是在这地上无份无业。

民数记 18-20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产业。”

在他们中间无份无业,到了耶稣的时候,更明白的给我们指出了,是要在这个世界无份无业。所以,不只是在以色列人的境内,祭司在别的地方有产业也不行。是要在这世界无份无业。
与他们无份,这不仅是产业的问题,也是关系的问题。在他们中间不可有份,指着产业,也指着关系,是要与他们无份。当然了,产业,其实也就是关系。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也就在那里,和他们在产业上没有关系,和他们在心灵上,也就没有关系。远离人群,就是神向他们所要的。

耶利米书 15-19 耶和华如此说:“你若归回,我就将你再带来,使你站在我面前;你若将宝贵的和下贱的分别出来,你就可以当作我的口,他们必归向你,你却不可归向他们。

耶利米也是祭司支派的人,也因此,耶利米对耶和华的爱慕,也是非常深刻的。因为,耶和华是他的份。

耶利米哀歌 3-24 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

看到这节经文,我们很自然的能想到大卫,虽然大卫不是祭司,但大卫说话也像祭司一样,说,我的好处不在耶和华以外。这就像是耶利米说的一样: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耶和华是他的份,这正是耶和华对大祭司所说过的话,让他在地上不可有份,因为,耶和华是他的份。
耶利米是个祭司,但,耶和华对他的要求,却是不可归向百姓。祭司在百姓中间无份无业,也同时意味着,他们的心灵,与百姓不在一起,他们不可归向百姓。原因也是我们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的产业,是耶和华。他们的财富在耶和华那里,他们的心就在耶和华那里,耶和华是他们的份,他们要仰望耶和华。

其实从最初的利未支派离开以色列群体,选择属于耶和华的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确实不应该归向百姓。百姓应该归向他们,但他们不可归向百姓。如果百姓不归向他们,他们就只能选择离开,也决不能归向那百姓。
他们在这世上生活,他们却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没有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却逃避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们没有离开,只是因为时候没到而已,如果能离开,他们巴不得离开。

腓立比书 1-23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他们的逃避世界,逃避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因为他们想要的目的是逃避,其实他们想要的目的是离开。只是时候不到,神让呆着,就只能呆着而已。但,这也挡不住他们离开的渴望。
离开世界,到神那里,与基督同在,对他们来说,这是好得无比的。换句话说,呆在这个世界,是一种不好得无比的。更直白的说,在这个世界,是一种修炼,一种磨炼。多修炼修炼,磨炼磨炼,自然也不算坏,但,离开这个世界,与基督同在,这是好得无比的。

其实我们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不管是死了离开,还是活着离开,我们都要离开。这对我们来说,是好得无比的吗?愿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好得无比的。因为,我们的神,乃是嫉妒的烈火。他要我们爱他,如若不然,他就要烧灭我们。

哥林多前书 16-22 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