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6.互相不在意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上一次我们讨论了一个认知方面的问题,是说:看到什么,就说出什么。也确实只能这样。我们只能说出我们看到的。我们看为好,就说出好,我们看为坏,就说出坏。于是,当我们看到的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对同一个事情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看法不一样,说法就不一样。虽然,是同一个事情。
由此可证明,我们虽然都有两个肉眼,但我们不只是这两个肉眼。虽然这两个肉眼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我们彼此的看法,却不一样,说出的,就不一样。很明显,在我们看东西的这两个肉眼之外,我们还有别的看东西的眼睛,这导致了我们就算肉眼看到的一样,实际上看到的也不一样。有的看为好,有的看为坏。
我们肉眼之外的眼睛,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认知,或者说,我们的灵。虽然我们的肉眼都看到了一样的东西一样的事情,但,如果我们的思想看这个东西看这个事情不一样,那我们看到的,就不一样,说出的,就不一样。我们的思想,才是充满我们全身的眼睛。
也正因此,我们虽然看不到神,但,我们好像看到了神一样,相信他的存在。我们是看不到神的,但通过他的话语,我们看到,起初,神,创造天地。我们当然没有用肉眼看到过起初神创造天地,但是,我们通过话语,通过思想,通过灵,看到了这些,于是,就说出了这些。我们看到什么,就说出什么。
我们的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这里帖上一点关于光的数据,来稍微帮助我们理解一下我们肉眼的局限:电磁波的频率上限被计算为1.9×10^43Hz,而人眼能看到的电磁波的范围,也就是可见光的范围,是在3.9×10^14~8.6×10^14 Hz,这里简单的做一下除法计算,就能算出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电磁波信息的比例。这个比例是多大呢?小到可以忽略,这个比例是:2.4736842105263154e-29,2.47*10的-29次方,这就是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信息范围,这个范围实在太小了,因此,在实际上,我们虽然有肉眼,但,可以直接当成瞎子,几乎什么也看不到。因为我们能看到的信息的比例,在实践中基本上可以当成0,也就是,在实践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自己当成瞎子,什么也看不到。
因为我们的肉眼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凭着肉眼看到的来说话,基本上就是谎言。虽然,确实就是我们看到的,但,按着我们眼肉所看到的来说话,基本上都是谎话。因为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基本上等于0,我们的肉眼,完全可以当成是瞎眼。根据瞎眼所看到的来说话,只能是说瞎话。因此,真理,不是凭着我们的眼见来传达的,而是,通过话语来传达。如果我们要凭着肉眼寻找真理,只能寻找到虚假。因为我们的肉眼,实际上是瞎眼。
凭着肉眼,我们什么也不能看到。也因此,我们绝对不能凭着肉眼所见到的,来进行判断。无论是耶稣,还是保罗,他们都放弃了用肉眼来判断的事情。他们的判断,不凭着眼见。
马太福音 22-16 就打发他们的门徒同希律党的人去见耶稣,说:“夫子,我们知道你是诚实人,并且诚诚实实传神的道,什么人你都不徇情面,因为你不看人的外貌。
耶稣就是这样一个不凭着眼见,只凭着话语来说话的人。他不看人的外貌,只是诚诚实实的传神的道。虽然在以前的时代,我们不知道肉眼能看到的信息范围,但,从以前的时代开始,我们的信仰的榜样,就已经放弃了用肉眼看人的事情。这事情很愚昧。用肉眼看人,凭外貌看人,这事情非常愚蠢。
保罗也同样如此,他也不用肉眼看人了,不看人的外貌了。因为,用肉眼看人的外貌,根本看不对。那是瞎眼。
哥林多后书 5-16 所以,我们从今以后,不凭着外貌(原文作“肉体”。本节同)认人了;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
我们的肉眼,看人外貌,如此判断,根本不可行。因为我们的肉眼是瞎的。如果我们的肉眼能看到人的脑电波,那或许我们还能凭着肉眼判断一下,但,我们的肉眼完全是瞎的,什么也看不见。
不仅是耶稣和保罗,从摩西的时代,就已经明确禁止了靠肉眼来判断的事情。绝不可以靠肉眼来判断。
申命记 1-17 审判的时候,不可看人的外貌;
我们判断事物,总是凭着肉眼来判断,但从摩西的时代,就不让人凭着肉眼来判断了。我们的肉眼完全是瞎的,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看外貌,根本看不到任何东西。那样的眼睛是瞎眼,那样的判断是瞎判断。
我们看到什么,就说出什么。但我们的肉眼,却是瞎眼,什么也看不到。所以,保持沉默,是我们常常需要做的事情。因为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一旦我们凭着所看到的开口,基本上就是谎言,就是瞎话。凭着瞎眼所看到的说话,只能是说瞎话。
既然我们的眼睛是瞎眼,所看到的是虚假,所陈述的是瞎话,那么,我们的判断,就不是正确的。然而,错误的判断,有害吗?如果我们说瞎话,也没有什么害处,那自然,我们可以随口乱说。但事实上,说瞎话,进行错误的判断,非常有害。甚至,使人放弃信仰,使人自杀。
约伯记 2-9 他的妻子对他说:“你仍然持守你的纯正吗?你弃掉神,死了吧!”
约伯的妻子凭着肉眼看到约伯所受到的苦难,就劝约伯,你弃掉神,死了吧。我们不知道约伯当时心里的想法,但就个人而言,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天天对我说:你弃掉神,死了吧。那估计,我就弃掉神,自杀了。我非常容易被别人的话影响。别人一句话,就能让我自杀。但感谢神的是,他保守了我,直到今天。
约伯的身边有这么一个女人,对他的危害,远远胜过任何其他人。其他人只是把约伯抢了,把约伯的一切所有,加上健康,都抢了,但,没有人让约伯弃掉神,自杀。只有约伯身边的这个女人,对约伯说,你弃掉神,死了吧。他在让约伯放弃信仰,去自杀。一个亲密的常在身边的人,劝自己放弃信仰去自杀,这实在太可怕了。我设想过自己是约伯,遭受这样的话语的场景,那结果是,我很可能,就放弃信仰,去自杀了。因为我在意别人说的话。
我们今天的标题是:互相不在意。在意别人说的话,这很重要,因为,我们要在意神说的话。但,这份在意,却可能导致我们同样在意人说的话,最终,导致我们放弃信仰,去自杀。很多孩子的自杀,就是因为在意父母的话。父母说两句话,就能把他们激怒的自杀。这些孩子,没有约伯的年长,没法像约伯一样无视那些让人自杀的话。
今天的文章,目的也是让我不要在意那些让人放弃信仰去自杀的话。我非常感谢神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没有给我妻子,不用遭受那种让人放弃信仰去自杀的话。如果遭受到那种话,恐怕真的承受不了。但感谢神的是,神知道我的软弱,神让我没有妻子,不用听那样的话。
然而,身边仍然是有很多妇人,常常说着类似的话。他们的话有着各种包装,但其实,核心都是一样,让人放弃信仰,去自杀。他们想要我放弃神的永生的话语,去成为他们所看为的正常人,这在我看来,就是让我放弃生命,去自杀。当然了,他们的话,在他们看来,是好的。周围的人都那样,他们想让我也和别人一样,这当然,在他们眼里,是好的。这些恶俗的外邦人。
我也是外邦人之一,但,我厌恶我们。我虽然自己也是外邦人,却厌恶我们这些外邦人。像狗一样的外邦人。
但,我出于外邦人,这是我无法改变的事情。或许,这也是神的好意吧。当然了,这肯定是神的好意。神的意思是好的。出于外邦人,有什么好处呢?在神面前没有可骄傲之处。因为我的身份,连我自己也非常厌恶。我厌恶我们这些外邦人,狗一样的外邦人。
狗是喜欢吃屎的,耶稣教导说,不要把圣物给狗。我也尝试着把神的圣言传给狗听,结果,却是那圣言被践踏,我也被攻击。作为接受到圣言的狗,我觉得这非常珍贵,但,神的这份恩典,却没有临到很多人。可说什么呢,耶稣早已经讲过了,不要把圣物给狗。
但,有些狗,却是蒙怜悯的。这样的狗,都是能自认身份的狗。能知道,自己是个狗。
马太福音 15-27 妇人说:“主啊,不错,但是狗也吃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
耶稣说,不能把儿女的饼给狗吃,这妇人就直白的承认,是的,我就是狗,但,狗也吃他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儿。然后,耶稣就给了他珍贵的饼,而不是碎渣。认清自己是狗的狗,也是值得怜悯的狗。
可恶的,是那些狗一样的家伙,还觉得自己多么尊贵。这些狗,这些恶俗的狗,把圣物给他们,完全是糟蹋,彻底的糟蹋。
作为出于狗群的狗,我不想吃屎,我却想吃主人桌子上掉下来的碎渣,甚至,我祈求着,能得到主人桌子上的饼,那给儿女的饼。我虽然出身为一只狗,却想成为儿女。这真是一个巨大的野心。
但神既然给了这个野心,而我也确实是神所造的,因此,在神面前,称其为父,也是毫无羞愧的。虽然出身为一只狗,但我渴望着,成为儿女,得吃儿女的饼。
然而,回到了我所出的外邦之地,却像是回到了狗群,他们看我和他们不一样,不追求他们所追求的,却天天像是没事干一样,思考神的话语,他们就觉得我不正常。大家都吃屎,我却天天咀嚼神的话语,这让他们看着非常不满意。毕竟,屎可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神的话语却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也摸不着。
因为他们看我不正常,就想要把我拉回正常,经常来看我,指望着拯救我,把我变得和他们一样。其实,他们不用这样。我本来就和他们一样,我出于他们,正是和他们曾经一模一样。但,我不想再和他们一样。我虽然出于外邦人,却厌恶外邦人的一切习俗。我不想和他们一样。
他们做着他们眼中所看为好的事情,指望着我放弃神的话语,和他们一起吃屎。或者至少,边吃神的话语,边吃屎。因为神的话语不顶饿,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管饱。他们想要我也能追求屎,免得饿死。这在他们眼里,看为甚好。
虽然我不愿意再像以前一样追求屎,但他们的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正如之前所说的,我非常在意所听到的话。从神来的,我在意,从人来的,我也无法不在意。于是,我甚至想要放弃信仰,去自杀。是的,放弃神的话语,对我来说,就等于自杀。虽然,凭着我们的瞎眼,那些事情看不见也摸不着,好像不存在。但,我视为至高。放弃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去追求那看得见摸得着的,对我来说,就等于放弃信仰,去自杀。
约伯面对他身边的人所说的话,他是如何能够不在意的呢?他妻子让他放弃信仰去自杀,他如何能够不放弃信仰,也不去自杀呢?约伯不在意他的妻子,根本不在意他说的话。
与约伯相反的,是参孙,有情有意,在意女人的参孙。他在意女人的话,于是,他就放弃了信仰,去自杀。是的,他的行为,就等于放弃信仰,去自杀。
士师记 16-16 大利拉天天用话催逼他,甚至他心里烦闷要死。
士师记 16-17 参孙就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她,对她说:“向来人没有用剃头刀剃我的头,因为我自出母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若剃了我的头发,我的力气就离开我,我便软弱像别人一样。”
他身边的女人,天天用话催逼他,让他心里烦闷要死,他要死,他要自杀,于是,他就开始自杀,把心中所藏的,都告诉了大利拉。他放弃了信仰,他选择了自杀。就是因为身边的女人天天说的话。
最终,参孙确实可以说是自杀。他成功的自杀了,顺便带走了很多仇敌。这是神的大能。
士师记 16-29 参孙就抱住托房的那两根柱子,左手抱一根,右手抱一根,
士师记 16-30 说:“我情愿与非利士人同死!”就尽力屈身,房子倒塌,压住首领和房内的众人。这样,参孙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杀的还多。
参孙最后,宁愿和非利士人同死。他一开始是要自己死,但神还是,让他和非利士人同死了。神不让他白死。参孙就这样,把自己和许多非利士人一起杀死了。
这些人的话,实在可怕,甚至,能让那些信仰先辈们去自杀。他们实在太可怕了。主啊,求你拯救我脱离他们。
他们这样让人自杀的话,在他们眼里,当然是好的。像神一样,他们看为好,于是,才那样说。他们都像神一样,看自己所作的一切,都甚好。
我们能做的是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不自杀呢?参孙是我们的反面教材,他在意了那女人的话。他也不得不在意那女人的话,因为,那女人天天用话催逼他。这谁能受得了。
而约伯,是我们的正面教材。那女人让约伯放弃信仰去自杀,但,约伯根本不在意那女人的话。约伯直接把那女人定性为愚顽的妇人,像狗一样,像猪一样。
约伯记 2-10 约伯却对她说:“你说话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哎!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在这一切的事上,约伯并不以口犯罪。
愚顽的妇人,没有见识的妇人,像猪一样的妇人。他能说的话,就是让人放弃信仰,去自杀。
箴言 11-22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上。
我们不知道约伯的妻子美貌还是不美貌,但,没有见识的女人,这本身,就是猪的鼻子。美貌,像是金环一样,只能装饰,不能改变本质。
约伯的妻子说的话,就是那样的无见识的话,劝约伯放弃信仰,去自杀。他像猪一样的说话。
但,约伯的妻子说这话,是看为不好,才去说的吗?当然不是。我们做任何事,都是看为好,才去做的。就连杀人放火,也是如此。都是自己看为好,才去那样做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在自己眼里,看为甚好。
只是,约伯看他说的话,不好,像愚顽的妇人一样。唉!
参孙在意了他身边的女人说的话,选择了放弃信仰,去自杀。但约伯不在意他妻子说的话,没有放弃信仰,也没有自杀。然而,他妻子的话,还是稍微的影响了下他,以至于他要把那女人描述为愚顽的妇人,好能不在意那女人说的话。愚顽的妇人,猪一样的女人,只有把对方定性为这样,才能稍微不在意对方说的话。
但我想,约伯没有像参孙那样听从女人的话的根本原因,是在于,约伯的妻子没有像参孙身边的女人一样,天天在他身边说这话。如果天天在身边说,谁也受不了,只能像参孙一样,选择自杀。
士师记 16-16 大利拉天天用话催逼他,甚至他心里烦闷要死。
天天,天天,天天,这实在可怕。天天听到这样的话,连参孙,都心里烦闷要死,要自杀。参孙是谁啊?大力士啊,强壮的人啊,可是,这样强壮的人,这样一位能扛起城门的大力士,却承受不了几句话。话语,实在太可怕。
话语,看不见摸不着的,说了几句话,就能把扛起城门的大力士压垮。话语,实在太可怕。
我们常常会说,不就说了几句话吗,这就受不了了?是的,受不了。连扛起城门的大力士参孙,都承受不了。而约伯能承受得了他身边的女人的话,因为不在意,更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天这样说话。就个人而言,并不觉得约伯比参孙的承受力更大。
天天,天天,这实在可怕。我们的标题是“互相不在意”,但,能够不在意的,只能是不天天的。天天的说,大力士参孙也无法承受的起,最终被彻底的压垮。
互相不在意,我们该怎样,才能做到不在意?亚伯拉罕该怎样做,才能不在意迦勒底人说的话?罗得该怎样做,才能不在意所多玛人说的话?
答案就是,离开。只要参孙不离开大利拉,他就得承受大利拉天天说的话,他虽然强大,但,他承受不了那些话。他没有离开大利拉,最终,被大利拉的话压垮。
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离开。我们不要妄想着承受,不可能的,强壮如参孙也承受不了,我们比参孙更强壮吗?我们不要自大。
我们别无选择,要想不在意,只能是离开。否则,绝对不可能承受得起。
然而,约伯为何就能承受他妻子的话呢?约伯离开了他的妻子吗?圣经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妻子离开约伯了吗?圣经也没有告诉我们。圣经告诉我们的就是,约伯把他妻子描述为愚顽的妇人。
但从约伯坚持信仰的事情中,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他没有离开他的妻子,他的妻子也肯定离开了他。不然,他不可能坚持信仰。大力士参孙不能坚持,智慧人所罗门也不能坚持,如果约伯的妻子在身边天天这样说话,他也绝不可能坚持。
参孙是大力士,却承受不了几句话。或许我们以为,这是肉体强壮,没有用。得有智慧才行。但实际上,有智慧的人,更承受不了那些话,他告诉我们,赶紧离开,宁可住到房角上,也不要和对方住一起。
箴言 21-9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所罗门是我们所公认的智慧人,但,他也承受不了那些话。他告诉我们,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那妇人该纳闷了,这么宽阔的房屋你不住,非要跑到房顶的角上去住,这是何必呢?那妇人永远也想不明白,这原因,就是他自己。
但实际上,房顶的角上没法住人。所罗门作为智慧人,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解法,去住到旷野。旷野还算可以,还算能住人。
箴言 21-19 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
所罗门的妻子多,与妻子的相处之道,他也悟到了很多。虽然有宽阔的房屋,但他提供的方案却是: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宁可住在旷野。
只是,所罗门与妻子相处的道理虽然多,但还是不如他的妻子多。他的妻子实在太多了,最终,他还是没有能够承受得了。如果他真的选择不当王了,跑旷野里呆着去,或许他能坚持他的信仰。但,他最终没有能够跑到旷野,还是被他妻子影响了,去侍奉了他妻子所拜的神。他偏离了神。
列王纪上 11-6 所罗门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效法他父亲大卫专心顺从耶和华。
列王纪上 11-7 所罗门为摩押可憎的神基抹和亚扪人可憎的神摩洛,在耶路撒冷对面的山上建筑邱坛。
列王纪上 11-8 他为那些向自己的神烧香献祭的外邦女子,就是他娶来的妃嫔也是这样行。
列王纪上 11-9 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因为他的心偏离向他两次显现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
其实所罗门不算完全的弃掉神,只是说,他的心偏离了耶和华。所罗门作为智慧人,他所领悟的与妻子相处之道,虽然他没有能够完全的执行,但至少,他知道这些,他没有完全的弃掉神。从这个角度来说,所罗门的大脑,还是比参孙的肌肉更加强壮。参孙虽然力量强大,但承受不了妇人的几句话。就一个妇人而已,他就承受不了,就偏离耶和华了。
而所罗门,他可是有一千个妇人的啊,就这样,他还是勉强承受住了,直到年老,才偏离了耶和华。话语比城门更沉重,智慧比力量更强大。
但,所罗门的妻子实在太多了,他身边的女人实在太多了,虽然他宁可住到房顶的角上,虽然他宁可住到旷野,但,他的女人太多了,到处都是他的女人,他仍然是没法承受。
不在意,只能是离开。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宁可住在旷野。这个目的,不是地点,而是,人。是要住在没有那些人在的地方。
我们的标题是互相不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不在意那些人的话,而那些人呢?他们根本不在意自己的话会给对方带来的压迫。他们根本不在意对方。
约伯的妻子说那些话,他在意约伯吗?他让约伯去死,让约伯自杀,他在意约伯吗?根本不在意。约伯如果在意他的话,就得自杀,就像参孙一样。
参孙身边的女人大利拉,他根本不在意参孙,他甚至就是要害死参孙,但参孙却在意他。参孙只能选择自杀。互相不在意,因为对方的不在意,我们必须得不在意对方。否则,我们无法活下去。
他们根本不在意他们的话会带来多么大的压迫,甚至,使人自杀。既然他们不在意对方的生命,那对方在意他们,就只能自杀。他们那样说话,是因为,根本不在意对方的生命。
约伯的妻子让约伯弃掉信仰去自杀,他是在意约伯的生命吗?根本不在意。约伯若想活着,只能是同样的,不在意他。
但,参孙没法做到不在意,所罗门也没法做到不在意。年轻的所罗门却给了我们一个绝佳的建议,一个离开的建议。
虽然有宽阔的房屋,但,年轻时的所罗门建议说:宁可住到房顶的角上,宁可住在旷野。这目的,不是具体的地点,而是要离开那人。要想不在意,只能是离开。或者,和对方一样,变成愚顽的妇人,和对方一起说着愚顽的话,大家和谐相处,非常融洽。
他们都能和谐相处,但有些人,却不能与他们和谐相处。他们彼此都能承受彼此的话,但有些人,却无法承受他们的话。不就是一句话吗,但,参孙承受不了直接被压垮,所罗门也承受不了,偏离了耶和华。
参孙,大力士。所罗门,智慧人。我们比参孙更强壮吗?我们比所罗门更智慧吗?我们不要自大。
除非,我们也像大利拉一样,也像所罗门的妻子一样,也像约伯的妻子一样,和对方一同,说着愚顽的话,只有这样,才能和他们相处的融洽。
但所罗门还是给出了离开的建议。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宁可住在旷野。只有这样,才能不在意。
对方既然不在意我们,随便的开口说话,那我们也只能不在意对方,才能存活下来。然而,有些人的不在意,只能是离开。
大利拉不在意参孙的性命,还能和参孙天天在一起,和参孙说话。但参孙如果要想不在意大利拉,就只能选择离开。
就像,猪不在意和人一起住,大家一起在泥里打滚,多么快活多么融洽。但人如果想要不在意这些,就只能选择离开。
互相不在意,对方不在意我们,非常容易,就像狗不在意和人一起吃屎,就像猪不在意和人一起吃泥。
然而,人如果想要不在意,只能选择离开。
什么是屎呢?什么是泥呢?万事皆为屎,万事皆为泥。
腓立比书 3-8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丢弃万事,看作粪土。看为粪便,看为泥土。然而,这被保罗丢弃的粪便,正是狗所追求的食物;这被保罗丢弃的泥土,正是猪所追求的住处。他们在其中,生活的非常舒适,极其享受。
至于人,有些人就是这么的奇怪,那么可享受的泥土,在里面打滚那么幸福,但那些人,却不愿意进入。有些人就是这么的奇怪,那么可口的粪便,吃到嘴里是那么的享受,而那些人,却不愿意追求。那些人,他们,才是,人。
互相不在意,对人来说,是难度更高的。只能选择离开的。甚至,连人子耶稣,也难以承受。
马太福音 17-17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
耶稣自问: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他渴望着离开这个世代。就连他,也难以承受,想要离开。
面对着要离开的事情,有些人,是痛苦的,就像猪离开了打滚的泥土,狗离开了可口的粪土。但有些人,他们面对离开,觉得,那是好的无比的。
腓立比书 1-23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保罗所情愿的,也是离开。虽然他们都在世界度过了一段时间,不得不在世界度过了一段时间,但他们,最终,还是离开了。
其实大家都要离开。但面对离开粪土,有些人是不舍得,极其留恋,却不得不离开。而有些人,是向往着离开,期待着离开,因为,这是好的无比的。
我们所向往的,就是我们所要去的。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的心意之上,他要我们去的地方,就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是的,他要我们去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也同意去的地方。他不强迫我们。或者说,他如果要我们怎么样,他根本不用强迫我们,他直接就把我们造成那个样。他要我们去的地方,正是我们向往的地方。
至于那个地方的名字,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不是名字,而是内在含义。同样是讲到天国,有些人的天国,是欲望的天国,有些人的天国,是安息的天国。名字,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向往的地方,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然而,这一切的决定权,根本不在于我们。我们被造为什么样,就成为那个样。我们没有人是自己的创造者,我们没有人把自己造了出来。这一切,都不在于我们,只在于神。唯有耶和华,是神,独一的神。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