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1.无奈的尘土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上一次我们讨论了人子的日子,他“取去一个,撇下一个”,我们讨论到了那日子的灾难,以及,那日子的时候,我们的态度。在那日子,我们的态度,是说:有人想要保全生命,而有人,没做这个想法。
想要保全生命,是对这个世界的留恋。然而,当那日子,我们绝不可以对这世界有任何一点点的留恋。其实我们对这世界倒是没啥留恋的,我们留恋的,是我们自己在这世界上所拥有的财富。因此,也告诉我们说,当那日子,人在房顶,不要下来取东西。人在田野,也不要回家。不要想着拿什么,也就是说,不要留恋我们在这世界上的任何东西。
这种留恋的场景,正是罗得的妻子,回头看所多玛的场景。罗得的妻子对所多玛的留恋,体现在了他回头的事情上。他一回头,就表示出了他对所多玛的留恋,或许他只是想回房子里取点东西带走,但,这份留恋,这一点点的留恋,这只是回一个头的留恋,就使得他被灭亡了。
就个人而言,其实在这世界确实是有些舍不得的东西。就是,我所写的这些东西。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血,我的肉啊。我的时间,我的精力,也就是,我的生命,投入在其中,这是我所舍不得的东西。因此,在我所设想的耶稣降临的场景中,我是准备带着电脑跟他走的,想要把我写的东西,带走。
就个人而言,我所设想的基督降临的场景,和大多数的基督徒所设想的场景并不一样。甚至,和两年前的自己所设想的场景都不一样。这真是个无奈的事情。现今我所设想的基督降临的场景,是一个外星人,驾驶着他的飞行器,降临在地球。对我来说,这就是他驾云,从天而降的含义。因此,当他来的时候,我的想法至关重要,我不能想要留在这个世界,一点点的留恋也不行。但我确实舍不得我所写的东西,于是,在我所设想的场景中,我是要带着电脑跟他走的。好把我写的东西带走。然而,他说,在房顶上的,不要下来拿东西。在田野里的也是如此,不要回去,不要回头拿东西。是有些舍不得的东西,但,不可回头去拿。要跟着他走,立刻,马上,不要对这个世界有一点点的留恋。就算人在房顶,东西在房屋里,也不要下来拿,要立刻跟他走,不要有一丝丝的留恋。
我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那留恋所多玛的人。他对所多玛的留恋,使得他离不开所多玛。就算他离开了所多玛,也仍然,没有能离开所多玛。我们绝不可对这个世界有任何一点点的留恋。我们的神,他并不喜欢强迫人。我们即使有一点点的留恋,甚至只是像罗得的妻子,回头看一下的留恋,他也会选择把我们留在所多玛,不强迫我们离开。对这个世界有留恋的,他并不带到那个世界。
其实这也合情合理。人若留恋这个世界,那么,带那人到那个世界,他天天吵着要回去,这谁能受得了。就像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结果,以色列人天天吵着要回埃及,甚至把摩西吵的要自杀。巴不得立刻死掉。而耶稣,并不像摩西。摩西不管人愿意不愿意,就把人带出了埃及。但,有用吗?一点用也没有。不愿意离开埃及的人,强迫带出去了,也根本进入不了迦南地。他们都死在了旷野,不能进入迦南地。
耶稣并不是摩西,摩西是不管人愿意不愿意,就把人带出埃及地。但这也是摩西的无奈。摩西怎么可能看到人的内心呢。然而,耶稣能。耶稣能看到我们的内心。我们心里若是有一点点的不愿意,我们若是对这地有一点点的留恋,他也不会强迫我们离开这地。强迫我们离开了,我们留恋这个世界,在那个世界天天留恋这个世界,这场景实在太丑陋了。留恋这个世界的,他还是呆在这个世界更合适。
我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那留恋所多玛的女子。他已经离开了,却还是留恋。我们不知道他回头想干什么,或许是忘了什么财宝在所多玛,想要回去拿,或许是想看看自己的房屋有没有被毁灭,但,原因不重要,我们留恋,总有让我们留恋的原因,不是这个东西,就是那个东西。原因是哪个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留恋所多玛,这就注定,不可能离开所多玛。强迫离开了,也离不开。
我们的留恋,代表着,我们的心所在之处。我们留恋这个世界,也不是说对整个世界的留恋,而是说,对我们在这个世界所拥有的财宝的留恋。所多玛人对所多玛的留恋,是因为这个原因,而罗得的妻子对所多玛的留恋,也是这个原因。他们留恋的,是他们在所多玛所拥有的一切。至少,有个房屋不是吗。他们舍不得。
路加福音 12-33 你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为自己预备永不坏的钱囊,用不尽的财宝在天上,就是贼不能近、虫不能蛀的地方。
路加福音 12-34 因为你们的财宝在哪里,你们的心也在那里。”
耶稣要我们变卖一切周济人,在那个时候,主要是指着田产房屋。当然了,这个时代也差不多,值大钱的,就是地,和房子。地和房子,总是最值钱的,也因此,是最能抓住我们心的。因为,我们的财宝在哪里,我们的心,也在那里。
但,地和房子,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我们根本不可能带走的。换成钞票我们或许能带走,但可惜的是,没有货币换算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钞票,在另一个国家,一文不值。换成金子银子,也能稍微带一些,但可惜的是,我们要去的那个世界,金子银子,只是建筑材料而已。我们要搬家,把砖带走,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此,耶稣给我们的建议,是说:变卖所有的,周济穷人。然后,目的呢?为自己预备天上的财宝。这样,我们离开的时候,就能一点也不留恋这个世界了。因为,我们的财宝,都在天上。
在之前讲过云电脑的事情,说到在身边用着的这个电脑,炸了也行。为什么这个炸了也行?因为所写的东西,在云上,有同样的一个备份。能够不留恋眼前的东西,不是因为真的不留恋,而是因为,在云上,在天上,有着一个备份,于是,这地上的东西,没有了也不用在意。
我们能够不在意这个世界,正是因此。因为我们的财宝,在天上。我们的留恋,都在天上,于是,我们才能不在意这个世界,才能在耶稣来的时候,毫不留恋的,立刻马上的,跟他走。因为我们的财宝,不在这个地上。
我们要变卖所有的周济人,然后,为自己预备天上的财宝。然而,我们能不能在不变卖地上的财宝的情况下,预备天上的财宝呢?这能。在神凡事都能。然而,难度非常高。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我们如果不变卖地上的财宝,那我们就要花时间精力来打理地上的财宝。又要打理地上的财宝,又要预备天上的财宝,这想想都麻烦。对一般人来说,实在太难了。
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非常有限,所以,又打理地上的财宝,又预备天上的财宝,这实在是非常难。难度非常高。但总有人能做到。在神,凡事都能。骆驼穿过针的眼,他都能做到,何况只是打理两份财宝呢。
但就正常人而言,我们是没有能力打理两份财宝的。我们连自己的一个事业都搞定不了,更何况两个事业同时搞呢。并且,这两份财宝,有着不同的比重。地上的财宝是注定朽坏的,而天上的财宝,却是永不朽坏的。因此,更有价值的,是天上的财宝。放弃这地上的财宝,专注于天上的财宝,这是更有价值的事情。
何谓天上的财宝呢?我们看耶稣的门徒们,他们撇下一切,跟随耶稣,他们是为了什么?彼得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他们的目的,就是这个。耶稣的永生之道,这个财宝,实在有价值。永生啊,永生的价值。他的永生的话语,这个价值,实在是地上的一切都比不了的。而且,他的永生的话语,是属于天上的,是能带到天上的。我们不必留恋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财宝,是属于那个世界的。
虽然门徒们跟随他的事情是在地上,但那永生之道,是属于天上的事情。离开这个世界,也完全不用在意的,因为,我们所得到的永生之道,是属于天上的。
更直白的说,那永生的话语,是直接成为我们的思想,成为我们的生命的,因此,是我们能带走的,因为,那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不是肉体的一部分,却是思想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永生的话语,是我们生命里面的,我们可以立刻跟随耶稣走,不用担心带不走的。
这样看,我所担心的,带不走电脑的事情,就多此一举了。因为,这些对话语的思考,应该成为我的思想里面的,也就是,我的生命里面的。这样的话,就不用担心带不走了。正如之前我们在“不换人,只换壳的天国”中所言的,天国不会改变我们的思想,只会给我们换上一个不朽坏的外壳。也就是,我们能带走的,是我们思想里的。换句话说,就是说,我们能带走的,是属灵的事情。但直白一点,我们能带走的,是我们思想里的,这更加容易理解。
正因为我们能带走的,是我们思想里的,所以,耶稣和门徒们的关系,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而门徒们和再之后的门徒们的关系,也是如此,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他们的关系之中,没有别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洗脑,就是思想改造。直白的说,就是学习和教导。而这,就是他们跟随的目的,要得到耶稣的永生之道。
我们对这个世界能够不留恋,唯一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财宝,不在这个世界,而是,在天上。当然了,有些人,甚至可以说,个别人,他既能拥有地上的财宝,也能拥有天上的财宝,并且,他一点也不留恋这地上的财宝。耶稣来的时候,他能立刻把这地上的财宝都撇下不要。或许有这样的人。因为在神,凡事都能。
然而,我们想一想,就知道这个事情的难度。我们在这个世界拥有很多财宝,我们能愿意离开这个世界吗?我们能撇下不要吗?如果能,那早就能了。拖到耶稣来的时候,都没能撇下,耶稣来的时候,我们的思想瞬间改变,这个可能性实在太小了。更大的可能性,是我们撇下不了,仍然撇下不了,不愿意跟着耶稣离开这个世界。
由此,我们就能看到人的无奈。我们留恋这个世界与否,不是看我们的心怎样,而是看我们的财宝怎样。其实也是看我们的心,但耶稣直言不讳的说:财宝在哪里,心就在哪里。我们留恋这个世界与否,是我们的心灵的事情,但,我们的心灵,却由我们的财宝来决定。
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啊。信仰是关于心灵的事情,神的国也是在我们的心灵之中,但心灵,却被财宝所决定。这实在无奈。
你们贫穷的人有富了,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啊,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所拥有的,会决定我们的心,从而,决定我们的去向。
我也曾经思考过自己的信仰,我所写的内容,我所信仰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我能决定的。脑袋是我头上的,手是我身体上的,写成什么样,看似是由我来决定的,但其实,根本不是。如果神要是让我富足,那我就不可能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这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说:啊,你们心灵贫穷的人有福了。这是纯粹的谎言,心灵贫穷,这可真是贫穷,非常可怕的贫穷。一点也不是有福,反而,是太惨了。
我所能写出的东西,或者说,我所能相信的东西,都不是我能决定的。如果我不贫穷,那么就算圣经上明明白白的写着的话,我也无法讲出来。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啊,这些话,如果我富足,是绝不可能讲的出来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富人天天说自己穷。和更富足的一比,他太穷了。也有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该说什么,交给主来判断吧。或许,那样的人在将来能撇下他所拥有的一切跟随耶稣呢。这谁能知道呢。我们不知道未来。这一切,在神手中。
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我们成为什么样,能讲出什么话,做出什么事,这都在神的手中。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我所写的东西,虽然是我的手所写的,但,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因为,我能写出来什么东西,根本不是我能决定的。神给我设置为了那个样子,我就成为了那个样子。这根本不是我能决定的。
我算什么呢?人,亚当。神怎么对亚当说的呢?你本是尘土。是的,我不过是尘土而已,我能决定什么吗?我连自己的动向,都决定不了。根本就决定不了。
我们或许会说,门徒们不是能决定跟随耶稣吗?他们怎么可能自己决定。他们跟随不跟随耶稣,根本不是他们能决定的。决定跟随,还是不跟随,这根本不是人能决定的。
约翰福音 6-65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若不是父的恩赐,没有人能跟随耶稣。没有人能。这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甚至,连我们的想法,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我们只是尘土而已,我们不过是尘土而已,尘土,不可能自己决定什么。这一切,都在于风,在于神的风。
我们的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正如亚当在神的手中,被神捏成了那个样子。我们也同样如此。我们成为什么样,根本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我们,不过是尘土而已。
尘土不能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这一切,都在于神。神决定要造成什么样子,就把我们造为那个样子。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也都在他的手中。无论什么,我们都无法自己决定。
耶稣让跟随他的人变卖田产房屋,包括初代教会的人,都是这样变卖田产房屋,然后,就什么也没了。或许还有一点书,还有一点笔,可以带着走。但田产房屋的变卖,是明确的。因为,这些东西,带不走。这些东西无法带走,只能留在这个世界。这会让我们留恋这个世界,无法跟着耶稣走。
耶稣让跟随他的人变卖田产房屋,初代教会的人也是变卖田产房屋,我今天也愿意大家都变卖田产房屋,为什么?我想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我没有田产房屋。如果神要是给我田产房屋,那对我来说,讲出这句话的难度,就会直线提升,很大的可能是,我就没法讲出这句话了,甚至,会扭曲着解释这句话。但神并没有给我田产房屋,我就不必扭曲着解释这句话,就直接的讲出来就行了。
有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啊。这句话的背景,就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变卖田产房屋。
马太福音 19-22 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少年财主无法跟随耶稣,原因不是别的,就是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撇下一间房子,一块地,这或许有人能做到。巴拿巴就能做到。当然了,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巴拿巴有多少房子多少地。但因为少年财主的事情,我们就可以断定,巴拿巴不会有太多的产业,如果他有非常多的产业,他几乎不可能变卖。
并且,巴拿巴真的能做到变卖田产房屋吗?我们还记得巴拿巴的身份吗?利未支派的人。他本来就不该有产业。当然了,有个房子住是应该的,摩西也让人给他们地方住,但田地,是确实不应该有的。也就是说,巴拿巴本来就不该有产业,然后,耶稣让人变卖产业,他就变卖了,相信耶稣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巴拿巴的变卖,难度也不是非常高的。因为他本来就不该有那些。
我们的心,看似由我们决定,其实,根本不在我们手中。巴拿巴能变卖田产房屋,这原因,也是因为他属于利未支派,利未支派本来就不该在地上有产业。如果他天天读圣经,那么每一次的读经,都会是对他的一种折磨。因为他有产业。所以,他变卖产业,难度是低于普通百姓变卖产业的。
但,普通百姓,有产业的,谁能变卖呢。这难度实在太高了。而能做到的人,可以说都是贫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对他们来说,撇下一切跟随耶稣,是更容易的。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耶稣如此说。
初代教会的生活,是我们所羡慕的生活。准确的说,是我这样的穷人所羡慕的生活。大家都变卖田产房屋,然后,凡物公用。这样的生活,穷人是非常喜欢的。也会有想要富足的穷人,这也是有的。但我们不讨论那些人。我们只讨论不想要富足,只想着在这地上一无所有,只想着耶稣的永生之道的穷人。
初代教会的生活,是凡物公用的生活。然而,这样的生活,是我们能决定去过的吗?这不可能。变卖田产房屋,凡物公用,这是难度极高的生活,需要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也就是,耶稣刚升天,大家以为马上他就要再来,这样的时间段。
如果今天大家也能相信耶稣马上就要再来,那么就会有很多人能过这样的生活。但,我们都没有见过耶稣的升天,对他再来的事情,不可能信的那么真。所以,我们难以过这样的生活。这一切,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连我们的心态,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
起初的教会,起初的爱心,非常美好,但这份美好,只是因为,他的特殊时间段。过了那个起初的时间段,就不可能再回到起初的那个阶段。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
启示录 2-4 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
启示录 2-5 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你若不悔改,我就临到你那里,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
启示录的七个教会,可以说是后期教会的七种状态。后期的教会,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但这份离弃,却是必然。约翰传达说: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但,起初所行的事情,后期再行,实在艰难。近乎于不可能。
我们为什么不能行起初所行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在起初的状态。我们如果在起初的状态,那么,行起初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是简单的,因为大家都那样做。就算我们不想做,也会跟风去做。因为很多人都那样做。为什么很多人都那样做?因为耶稣向很多人显现了他的复活。
哥林多前书 15-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哥林多前书 15-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哥林多前书 15-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他的复活,显给了许多人看。于是,那许多人,就能变卖一切,过凡物公用的生活。他的复活,冲击力实在太大了,甚至连保罗这样的逼迫他的人都能转变,何况那些本来就相信他的人呢。他的复活,冲击力非常巨大。
在他的复活的冲击下,有许多人能变卖一切,完全的撇下这个世界。于是,也会有人跟风,变卖,要加入他们的组织。但,在跟风的人身上,就向我们展示了变卖一切凡物公用的难度:他们变卖了,也无法全部给出去,还是想要自己保留。
那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有着许多见证耶稣复活的门徒,于是,他们能过那样的生活。但后期的人,他们没有见到耶稣的复活,他们也没有见到耶稣的升天,因此,对耶稣的再来,说是相信,但,和那些亲眼见到耶稣的人的相信,是完全不一样的。既然耶稣不一定来,那么,变卖一切,凡物公用的生活,就无法再继续下去。
约翰传达说: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我们如何能行起初所行的事呢?就群体而言,不可能。我们可以看婚姻的关系,婚姻的关系,就是没有私人物品,凡物公用,都是二人共有的。这正是起初教会的样子:变卖一切,凡物公用,都是大家共用的。这正是婚姻里的样子。但,在现代社会,就连婚姻关系,也不是凡物公用了,你的是你的,他的是他的,这既不是初代教会的样子,也不是婚姻该有的样子。
起初的爱心,这个句子,在中文里,可以用另一个词来描述,就是:初恋。初恋的样子,正是那种可以把一切都给予对方的样子。这正是初代教会变卖一切,都给予大家的样子。这正是初恋的样子。
但,这是不可能恢复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初恋的丑陋,我们已经看到了大家的丑陋。原来,凡物公用的生活中,有些人,他们天天不干正事,说三道四,专管闲事。和这样的人凡物公用,实在是接受不了。初恋的恢复,已经是不可能。因为我们看到了对方的丑陋。
然而,约翰传达说:要恢复起初的爱心,行起初所行的事。还好,他所传达的内容,只是关于我们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要恢复起初的爱心,行起初所行的事。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要保持那种爱心,坚持那种事情。至于人,何必呢。人哪里值得坚持呢。那些说三道四,专管闲事的家伙,和他们凡物公用,实在不值得。
但,我们要恢复那起初的爱心,行起初所行的事。我们要有这样的撇下一切的爱心,要有那种凡物公用的生活。这目的,是要我们渴望那个世界,在那个世界,永远过这样的生活。
有些人会让我们无法恢复起初的爱心,无法行起初所行的事情。这是当然的。连耶稣也会因为人,而无法做一些事情。
马可福音 6-5 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
马可福音 6-6 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耶稣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当然了,也不能讲什么道,于是,就离开了他们,换了一个地方。准确的说,是换了一批人。不是地方的缘故,而是那地方的人的缘故。当然了,那个地方的人,就在那个地方。也可以说是因为那个地方的缘故。
总会有一些人,让耶稣也不得行什么异能。因此,起初的爱心的失去,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起初的爱心是从哪里失去的呢?好吧,其实我们没有起初的爱心,我们看门徒们起初的爱心,他们起初的爱心,是从哪里失去的呢?不是地方,而是,人。因为某些人,失去的。这在后文稍微给我们提示了一点。
启示录 2-6 然而,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
起初的爱心,而之后,说到了恨恶。在起初的爱心之中,有了可恨恶的人,这爱心还如何能维持的下去呢。在爱心之中,产生了恨恶,这爱心,就失落了。
但,这恨恶,也是可取的。这是一件可取的事情,因为那些人,确实可恶。在爱心之中,产生了恨恶,于是,这爱心,就失去了。但这恨恶,也是无奈的,因为有些人,实在太可恶。要想恢复那爱心,就要除去那恨恶。至少,远离那恨恶。在爱心之中,产生了恨恶,这爱心,就消失了。
耶稣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还非要呆在那里吗?如果那样,耶稣的一生,就什么也不要做了。因为在那里,他不得行什么异能,他的教训更是把人激怒。他如果不离开那里,那就什么也不用做了。
耶稣不能改变那些人吗?耶稣没有试图改变那些人。耶稣面对不信之人,不是说改变他们,他很明白,人的身份是确定的,改变不了的。
约翰福音 10-26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不信的人,耶稣无法改变。因为他们不是耶稣的羊。而信的人,耶稣也无法改变,因为,那是蒙了他天父恩赐的人。
我们的身份,就是这样。我们不过是尘土而已,我们的一切样子,都是被神所定下来的。在神手中,我们被造为了他所要造成的样子。
尘土是无奈的,尘土也做不了什么。我们成为什么样子,也根本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尘土什么也决定不了。连自己的想法都决定不了。就像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决定要写成这样的吗?根本不是。写着写着,神派人来打扰,于是,很多想展开的话题,就只能收扰。写成这个样子,根本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从开头,到结尾,都不是我能决定的。
我们只是工具,仅此而已。我们不过是器皿,不过是工具,就像写字的笔一样,是写字的工具。一切的决定权,在我们的神手里。他决定怎样,才能怎样。我们根本决定不了什么。
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换句话说,这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在神面前,惟有谦卑,与他同行。
这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尘土,无奈的尘土。我们的一切,都是无奈的。连我们所成为的样子,都是无奈的。我们根本无法决定什么。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
我们或者想保全生命,或者不想保全生命;我们或者留恋世界,或者不留恋世界,这一切,都不在我们的手中。神给我们定下什么条件,我们就成为什么样子,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
我们是无奈的。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什么,也无法决定别人的什么。就算耶稣让那少年财主变卖产业跟随他,那少年财主仍然不能被改变,无法变卖产业跟随他。因为,他的产业很多。而这非常多的产业,都是神所赐给他的。这一切,都是神决定的。
约翰福音 6-65 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
如果不是蒙了神的恩赐,没有人能到耶稣那里去。这一切,都在神的手中。我们的神,耶和华,唯有他,是。这一切,都在他的手中。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