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5.都不要了
大家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上一篇内容我们引用了“不可相争”,来阐述我们为什么不可相争。不可相争的原因,是亚伯拉罕告诉我们的:因为我们是骨肉,所以,我们不可相争。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不和任何人相争,他什么也不争,连枕头的地方也不争。在这个世界,他什么也不争,那就只能是什么也没有。耶稣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但耶稣仍然,不和他们争。整个世界,他都不要了。当然了,他的原话不是说都不要了,而是说,撇下所有。但实际上,撇下所有,就是都不要了。只是,我们对撇下所有好像没有什么感觉,好像这句话是在让我们拥有一切一样。其实,这句话,是在让我们,都不要了。
耶稣不和他们争,他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他都不要了。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最后托付中,他把马利亚,也托付给约翰了。虽然他还能复活,但这个世界,和这世界的一切,他都不要了。他离开了这个世界,毫无留恋。
不可相争,耶稣不与这个世界的人相争,最终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没法自己升天离开,我们只能呆在这个世界。然而,就算我们呆在这个世界,仍然,是不可相争。因此,就算离不开这个世界,也要离开相争的事情。因为我们不可相争。
亚伯拉罕对不可相争这一目标的达成,采取的方案是说:“遍地不都在你眼前吗?请你离开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遍地都在这里,地球这么大,干嘛非要呆在一个小地方彼此相争呢。彼此离开更好。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我们不可相争。
我们的目标是不可相争,但亚伯拉罕给出的解决方案,好像是在逃避一样。爱是恒久忍耐,亚伯拉罕为什么不能忍耐呢?罗得为什么不能忍耐呢?因为,忍耐的代价,是爆发。爱是恒久忍耐,神就是爱,神却要在忍耐之后,施行毁灭。忍耐,是在积攒,再不悔改,就要爆发。
创世纪 15-16 到了第四代,他们必回到此地,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
神忍耐了迦南地的人,忍耐了数百年,真可谓是恒久忍耐了。但他忍耐,对方仍不悔改,于是,这爆发,就是要把迦南地的人消灭净尽。忍耐,是有代价的。那代价,就是愤怒的积攒,随时会爆发,施行毁灭。
我们看到很多人忍耐着忍耐着,突然就杀人了。其实一点也不突然。就像神忍耐迦南地的人,忍耐着忍耐着,突然有一天,就要把他们全部消灭。但,哪里有一点点的突然呢。他的忍耐,从数百年前就开始了。那愤怒的爆发,一点也不突然。
亚伯拉罕和罗得如果互相忍耐,并且,都不改变,我们这里先不说悔改,因为我们不知道是亚伯拉罕的错还是罗得的错,或许他们两个都没错。而且也确实,没说到他们两个谁错了,只是说,因为财产太多,直白的说,牛羊太多,那地方太小,不够他们两个人的牛羊吃的。于是就相争了。谁都没错,但,就是相争了。没办法。
两个人都没错,却相争了。这种相争,如果他们互相忍耐,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杀人的仇恨。亚伯拉罕清晰的看到了这一点,他让罗得和他离开。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亚伯拉罕说,他们不可相争,因为,他们是骨肉。相争的结果,就是仇恨,仇恨的积攒,或者说,仇恨的忍耐,就是杀人的爆发。
恒久忍耐,是因为,我们有爆发的能力。如果没有爆发的能力,那忍耐,就不能算是忍耐。因为不得不忍耐。都没有爆发的能力,那忍耐算个什么呢。恒久忍耐,给对方足够的时间悔改,这会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对方悔改,另一个结果是灭掉对方。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控制对方悔改。就算神恒久忍耐,迦南地的人,也仍然没有悔改,反而是越来越罪恶,直到,罪孽满盈。神忍耐的时候,或者说,神等候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他们罪孽满盈的时候。
爱是恒久忍耐。因此我们要恒久忍耐。然而,对方再不悔改,就要爆发,彻底的灭掉对方。突然杀人的那些忍耐的人,都是如此。他们的忍耐,到了极限,就爆发了。神就是爱,这爱,要灭掉那些彻底不悔改的人。他不容别人践踏他的爱,他的忍耐。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也是一样。我们忍耐对方,对方却更加过分,践踏我们的忍耐,践踏我们的爱,那么,到极限了,我们也可能会杀掉对方,或是杀掉自己。只要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我们都会这样。我们并不比那些杀人犯们更加高级。
爱是恒久忍耐。但这忍耐,在不悔改的人身上,最终会形成极致的愤怒,彻底的把对方毁灭。因此,我们的忍耐也同样如此,在不悔改的人身上的忍耐,也会使我们形成极大的愤怒,因为对方践踏了我们的爱。
爱是恒久忍耐,这份忍耐,在悔改的人身上,是极其美好的。感谢神对我们的忍耐,这是神给我们的极大的恩典,极大的爱。这爱,是美好的,不容践踏的。
忍耐,不会爆发的前提,是对方能改变。但在亚伯拉罕和罗得的相争中,他们根本不需要改变什么,他们都没有错。亚伯拉罕的牛羊要吃草,罗得的牛羊不也得吃草吗。地方就那么大一点,相争是必然的。但,不可相争。可又同时,他们都不会改变,因为不用改变,因此,这忍耐,是毫无意义的。他们已经看到了彼此的不可能改变,那忍耐就毫无意义。除非,想要积攒愤怒,灭掉对方。
但亚伯拉罕明显,不想灭掉罗得。因为他们是骨肉。亚伯拉罕就让罗得离开。也是让自己离开。彼此离开。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亚伯拉罕和罗得彼此分开了,罗得选择的地方是哪里呢?耶和华的园子。是的,罗得选择的地方,是耶和华的园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罗得比亚伯拉罕选择的地方更加美好。这是确实的,耶和华的园子,确实,比亚伯拉罕选择的地方更加美好。也是罗得先选的嘛,他选的地方比亚伯拉罕的地方好,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他是先选的。
创世纪 13-10 罗得举目看见约旦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
创世纪 13-11 于是罗得选择约旦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
罗得选择的地方,是如同耶和华的园子的地方,也就是,所多玛之地,埃及地,这样的地方。我们所有人都会向往好地方,如果这个地方叫天堂,那我们所有人,都会向着自己的天堂,出发。正如罗得,他向着耶和华的园子所在的地方,出发。
但那个地方,只是条件好而已。耶和华的园子,条件是好,但,和神的国度,完全无关。就算亚当夏娃真的就住在那个园子中,也没有能够形成神的国度,也就是,没有形成神的统治。因为,亚当夏娃不服神的统治。就一句话,他们都不听。其实我们也差不多,就两句话的统治,我们也顺服不了。
我们所有人都向往着自己的天堂。而罗得,选择了所多玛所在的地方,一个如同耶和华的园子的地方。但那地方的人,却罪孽满盈。正如这个天地,也曾经是新天新地,但,如今却充满了罪孽。神要毁灭这里。
神要毁灭所多玛,于是就派天使去看看那城,是不是要毁灭那城。在这之中,亚伯拉罕为义人求情。没错,亚伯拉罕没有为罗得求情,而是,为义人求情。
创世纪 18-23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创世纪 18-24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
创世纪 18-25 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亚伯拉罕的求情的最终条件,是说:如果有十个义人在那城里,耶和华也不毁灭那城。按我们想,亚伯拉罕得为罗得求情,但亚伯拉罕是为义人求情。如果罗得不是义人,那亚伯拉罕就不要了。
如果罗得没有接待天使,如果罗得不是义人,那罗得必要被毁灭。同所多玛一同毁灭。这是必然的。
马太福音 10-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马太福音 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如果罗得不接待天使,他必要和所多玛一同被毁灭。同样的,今天的我们,如果不接待神的使者,不听他们所传讲的神的话,我们也必要被毁灭,甚至,那份毁灭,比所多玛蛾摩拉的毁灭,更加严重。
不接待天使,不接待神的使者,后果就是这么的凄惨。为什么呢?只是接待,或者不接待而已,这种小事,却是生命与毁灭的区别。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是客旅。他们作为客旅,作为在这世界上寄居的人,人若不接待他们,就是拒绝了他们。同样的,是拒绝了他们所在的世界。神向来是人对他怎样,他就对人怎样。人拒绝神,神就拒绝人。就是这样。
所多玛全城的人,都不接待天使。但罗得是个例外,罗得接待了天使。亚伯拉罕没有为罗得求过情,但那份求情,也确实的,成就在了罗得的身上。这真是奇妙。只是可惜的是,没有能够成就在罗得的妻子身上,这比较可惜。
罗得,和罗得的妻子,都是亚伯拉罕的家人,亲人,但,亚伯拉罕却从来没有为他们开口求过一句话。他只为义人求情。然而,就算如此,他的这份求情,仍然是临到了罗得的头上,因为,罗得是义人。可惜的是,没有临到罗得的妻子的头上。
以色列人常常因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骄傲。但实际上,在神面前,亚伯拉罕根本不会为他们开口求任何一句情。就算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
反过来说也是同样的,就算我们不是亚伯拉罕的肉体的后裔,亚伯拉罕的求情,也能作用在我们的身上。只要我们像罗得一样,在罪孽的所多玛,成为一个相对来说的义人,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接待神所派来的使者,并听从他们的话。接待而已,那算什么。但对比下来,所多玛全城的人,就他自己接待了。说他义的话,就接待个天使而已。说他不义的话,全城的人,还就他接待了天使。无话可说。全城的人都无话可说。
罗得接待了天使,天使就和他说了话。他们既然接待了天使,也就得接待天使的话。最重要的,仍然是那话语。并且要听从那话语,这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就是,听从他们的话,撇下一切,都不要了,离开所多玛。这是最关键的。不然,就算我们走到半路,我们也离不开。就像罗得的妻子一样,他撇下不了所多玛。
罗得的妻子不能撇下所多玛,他留恋所多玛,舍不得所多玛,于是,就永远的,和所多玛,留在了一起。神能看到我们的心。我们想要留下,他就让我们留下。就算我们走到半路,如果我们想要留下,他也会让我们留下。关键的是,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他看重我们的心。
罗得的妻子为什么留恋所多玛?罗得为什么不留恋?罗得的女儿为什么不留恋?圣经没有给我们记录原因,只是给我们记录了这个事情。因此,原因我们只能猜测。
哥林多前书 13-12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我们如今,只能如同猜谜一样。因为我们所知道的有限。但就算知道的有限,但也要猜一下,没办法,我们就是猜谜的人。
罗得的妻子是什么时候娶来的呢?是在亚伯拉罕身边的时候娶的吗?或许不是。罗得离开亚伯拉罕,大概是在亚伯拉罕80岁的时候。大概,大概。模糊不清。然后,所多玛被毁灭,是在亚伯拉罕99岁的时候,这个是比较清楚的,是我们所知道的有限的一部分。也就是,中间会有大约19年的时候。而罗得的女儿,正是在所多玛要被毁灭的时候,准备嫁人。因此,这个时间,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罗得的妻子,很大的可能,是罗得在所多玛娶来的。当然了,这是模糊不清的猜测,我们只能作为参考。
但后文说到罗得的妻子回头看所多玛,这让我们有了一个确实的结论,就是,罗得的妻子,是属于所多玛的。不管他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心留恋所多玛,那么,他就是属于所多玛的。
罗得的妻子,他撇下不了的是什么呢?我们看看耶稣让我们撇下的是什么,就能知道,罗得的妻子,他撇下不了的,是什么。我们先来看看耶稣让我们撇下的是什么。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路加福音 14-33 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我们需要撇下的,有人,有物质。那么,能让我们留恋的,也就是这两样:人,和物质。当然了,也就这些呗。我们所有的,就是人和物质。
罗得的妻子,首先,他留恋的,是他在所多玛的人,其次,是他在所多玛的物质。他在所多玛或许有很多亲人朋友弟兄姐妹,按我们之前的猜测,他或许是所多玛人,但就算不是,他也会在所多玛交到很多朋友。这是他的留恋之一。他的留恋之二,是他的物质。他有房屋,有食物,这是记录下来的他所拥有的东西。别的我们不知道,家具之类的,我们也不知道。但,其实只要有一个房屋,就足够人留恋的了。
撇下所有,都不要了。这不要的人,是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这不要的东西,是一切所有。都不要了。这是非常好的。我们稍微有一点点的留恋,就无法离开。
所多玛的命运,就是这整个世界命运的模型,也就是,火的毁灭。烈火的毁灭。
彼得后书 3-12 切切仰望神的日子来到。在那日,天被火烧就销化了,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熔化。
人子的日子,就像罗得的日子。人子的日子的毁灭,也像罗得的日子的毁灭,是火的毁灭。但,毁灭之前,是取走。因此,我们要参考罗得的日子,撇下所有。也就是,都不要了。准备跟着他走。
毁灭临到之前,会给我们一个跟着他走的机会。就像罗得离开所多玛的机会一样。但,这个机会,非常挑剔,因为,稍微一回头,就会失去这个机会。所以,我们什么也不可留恋。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自己的性命,自己的一切所有,都不可留恋。对待物质,我们不要就没有了。但对待人,因为有关系的存在,所以,在这之中,耶稣用到了一个单词,叫做:恨。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为什么要恨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呢?耶稣来是要叫人互相仇恨的吗?确实是。耶稣来,是要叫人互相仇恨的。因为,他要让人离开,一点也不留恋的离开。神就是爱,他却教导我们恨。这一切,都出于神。爱出于神,恨,也是出于神。
以色列人有种献祭,是把儿女烧在地狱。也就是,把儿女烧在欣嫩子谷。
耶利米书 7-30 耶和华说:“犹大人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将可憎之物设立在称为我名下的殿中,污秽这殿。
耶利米书 7-31 他们在欣嫩子谷建筑陀斐特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女。这并不是我所吩咐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
欣嫩子谷,在新约,我们翻译为了地狱。这个单词我们再重复一遍,地狱一词的单词是:γέεννα,这个希腊语单词的来源,是希伯来语单词:גֵּיהִנּוֹם,前面的גֵּי一词意思是山谷,而后面的הִנּוֹם一词,我们听发音也能知道大概意思,因为我们是直接音译的,הִנּוֹם,也就是,欣嫩。欣嫩谷,这就是地狱一词的原始单词。
因此,他们有这样一种献祭,这是和迦南人学的献祭方法,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以色列人到了迦南地,他们改变不了迦南人,又消灭不了迦南人,于是,就成为了新的迦南人,正像原来的迦南人一样。这种献祭方法,是他们和迦南人学的,也就是,把儿女,烧在地狱。当然了,直白的说,是烧在欣嫩谷。
那么,他们的儿女为什么不反抗?因为神说,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天国的百姓,还是地狱的百姓,都是神所造成的。当然了,这肯定是神所造成的,这一切,都是他所造的。
那些人把儿女烧在地狱,他们的儿女也并不反抗。其实也是神不让他们反抗。因为要孝敬父母嘛。但耶稣来了,让人恨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于是,这就给了我们反抗的理论依据,让我们可以挣脱他们,逃离地狱。
我们都有自己顺从的话语,我们按着那话语,侍奉神,并且,向着我们的天堂,出发前进。谁不是在按着神的话语侍奉神呢。悔改前的保罗也是这样的。
加拉太书 1-14 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
保罗说,他为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其实,这份热心,正是对于神的话语的热心。犹太人所遗传下来的,就是律法,就是神的圣言。但,按着那话语,按照那律法,按着那圣言,他们把耶稣,定为有罪的。又杀在了十字架上。
约翰福音 19-7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神的儿子。”
他们有律法,那律法是什么?当然是摩西的书。耶稣说,你们若信摩西的书,也必信我的话。但这些人说,他们有律法,按那律法,耶稣是该死的。这就是我们的信仰,虽然是同一本书,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信仰。
把儿女烧在地狱的人,难道他们不是在向神献祭吗。当然也是。我们也不要忘记,金牛犊所代表的是什么。金牛犊在以色列人眼中所代表的,是那位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地领出来的神。他们都是在侍奉神。
其实关于我们人的罪性,有时候,会觉得,这就是神造成的。当然了,这首先,肯定是神造成的。如果神不许可,我们就绝对不可能有罪性。比如,说到人本性的淫乱,我们可以找到的出处,就是神让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是的,神让他们想要淫乱的。
生养众多,遍满地面,这直接的指向,就是世人的淫乱。没有淫乱,那里来的生养。都没有欲望,哪里来的生养。如果他要人生养众多,遍满地面,那么,他就要给人设置好欲望。我们这身体,当然也是他所造的。
没有堕落前的亚当,是没有生养的。我们不知道他在伊甸园里过了多久,但,他在伊甸园里确实,没有生养。直到,堕落了之后,被赶出了伊甸园,才开始了生养。没有堕落,哪里来的生养。亚当若没有堕落,连欲望也不会有。就像耶稣,身边跟着很多女人,爱到为他哭泣,但他一个也不娶。他没有任何的欲望。
这一切,都是神所造成的。所多玛的百姓也罢,这世界的百姓也罢,都是神所造成的。并且,他们完全可以把所有的原因归结于神。这是当然的。因为这一切,都是神所造的。无论是尊贵的器皿,还是卑贱的器皿,无论是那尊贵,还是那卑贱,都是神所造的。
罗马书 9-21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
这都是他所造成的。无论尊贵,还是卑贱,都是他所造成的。他按着自己的心意造成了这一切。
我们可以看亚伯拉罕,神要人生养众多,但他直到一百岁,才得到以撒。他完全可以和迦南地的人淫乱,然后,生一大堆儿女,但,他违背了神的话,没有生养众多。耶稣更是违背了神的话语,他连妻子也没有娶。以色列人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确实,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他们也确实把他钉死在了十字架上。
这一切,都是神所造成的。我们可说什么呢。卑贱的器皿之所以卑贱,正是因为神把他们造为卑贱。他们完全可以说自己顺从了神,因为,神要把他们造为卑贱,他们就顺从的卑贱了起来。他们顺从了神的话语。
然而,这其实不在于他们顺从不顺从。因为,器皿,根本没有选择权。他们被造为那样,就只能那样。我们根本毫无自由。或者说,我们有限定之内的自由,完全没有任何影响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吃饼或者吃面包,但他们在本质上,完全一样。我们的自由选择,就是这样。随我们选。但我们的选项,本质上,都是一样。
这一切,我们根本无法决定什么。就连撇下与否,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比如,耶稣让人撇下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又要撇下一切。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外邦人的文化里,就等同于六亲不认。这是多么大的恶事啊。然而,耶稣要我们这样。正如罗得那样。
罗得在所多玛,有些亲人朋友,但他离开了。并且,是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实在无情。正如他的叔叔亚伯拉罕,甚至都不为他求情,实在无情。
我们能撇下与否,也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如果神让我们留恋亲情和物质,那我们就会留恋。而且,这才像是一个正常人。把亲情,把友情,把物质,都撇下了,都不要了,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正常人。不像这个世界的正常人。
但对那个世界而言,这才是正常的。因为,那个世界,根本就没有这些属人的关系和感情。那个世界的人,在这个世界,就表现的没有那些关系和感情。正像亚伯拉罕一样,没有感情。别说他侄儿罗得了,连他儿子以撒,他都能不要。
我们的撇下,是必要的。如果不能撇下,那就只能留下。但这也是神所造的。神把他们造为适合这个世界,于是,他们就留在这个世界。正像所多玛的人留在所多玛。他们适合那里。
但如果神把我们造为那个世界的人,我们就不能留在这个世界。然而同时,我们的亲人朋友,我们的物质,他们可能是要留在这个世界的。比如说,罗得的女婿们,他们是要留在所多玛的。包括罗得的妻子,都是要留在所多玛的。罗得只能撇下,只能不要。都不要了。
之前曾经和一位在主里的母亲对话,对方很爱我,但也明确的说:主来的时候,谁还认识你啊。你谁啊。没错,这,就是恨儿女。这是到主那里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这样,根本不可能到主那里。
主要降临,带我们离开,如同罗得离开所多玛一样。如果我们留恋亲人,想着,我们的亲人有没有离开?想回头看看,那么,我们就没有资格离开了。就留在这个世界吧。我们如果不够恨我们的亲人,就不配跟主耶稣离开。
我们可以向神求情,就像亚伯拉罕可以向神求情一样。但,不可以为了某个人而求情。而是,为了义人求情。所以,当那日,我们要想的,不是我们的亲人离开了没有,不是要留恋我们的亲人朋友,或者是我们的一切所有,而是说,要留恋义人。
比如,我们如果留恋那些我们特别喜欢的,这是不对的,这是没有资格跟主耶稣离开的。我们要留恋的,是义人。我们要想着的是,对方有没有在主那里算为义人,能跟主离开。这样才是对的。我们要留恋的,我们要为之求情的,是义人。
当罗得的日子,当人子的日子,他要来,接我们离开。为此,我们需要撇下一切。直白的说,就是,都不要了。这一切,我们都不要了,父母也罢,儿女也好,妻子也罢,丈夫也好,或者是弟兄姐妹,或者是自己的性命,或者是我们的物质财富,这些,都不能要,不能留恋。
我们可以求的情,是亚伯拉罕所求的情:主啊,求你带义人离开这个世界。是的,不是求主耶稣带我们的某个亲人离开,而是,求主耶稣带义人离开。当然了,我们愿意我们的亲人是义人。然而,总有些亲人,会像罗得的妻子一样,无法离开。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无视他们,离开。
那爱我的人说:主来的时候,谁认识你啊,你谁啊。没错,这就是我们要有的态度。不管我们多么的喜爱,但我们的内核,必须要有的,是恨。谁认识你啊,你谁啊。我要跟主耶稣离开。是的,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管对方离开不离开呢,我们要跟主耶稣离开。
罗得的妻子,没有拖累到罗得。罗得可真是厉害。或者说,可真是无情,说不要就不要了。甚至,话都没说,就连妻子也不要了。罗得实在无情。但,这正是耶稣的要求。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如果罗得的内心不恨他的妻子,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爱恋,他都没有资格离开。人到耶稣那里去的时候,对这世界上的东西,稍微有一点点的留恋,都不配离开。
只能是都不要了。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还有我们的一切物品,都不要了,才能到耶稣那里,跟他离开。在这之中,我们要承受的戏笑与骂名,我们早已能看到。
创世纪 19-14 罗得就出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娶了”或作“将要娶”)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
我们之所以要离开,是因为,我们相信了一些戏言一样的话。根本不可能当真的话,我们却信了。因此,我们就只能成为玩笑。并且,为了这个玩笑,我们撇下了一切,都不要。这真是太无情了。
为了一个他人眼中的玩笑,我们撇下一切都不要。这实在是疯狂。无情无义,疯癫疯狂,确实不像是这个世界的人。或者说,是配不上这个世界的人。
希伯来书 11-38 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这些人是在这世界飘流无定的人,是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人。反过来说也是同样,这个世界不配有他们,他们也不配有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配不上他们的,他们也是配不上这个世界的。总之,就是不相合,彼此配不上。
我们在这个世界,作为客旅,作为传扬戏言的人,确实不配拥有这个世界。我们是配不上这个世界的。当然了,在我们看来,是这个世界配不上我们。像神一样,谁不是呢。这个世界配不上我们。我们要去那个世界。
为了去那个世界,我们要撇下这个世界的一切。撇下所有,都不要了。狠心,无情,这是必要的。因为那个世界,确实没有这些感情。那是一个无情的世界。
那个世界,也不娶,也不嫁,那是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没有爱情的世界。那是一个无情的世界。无情,却充满了爱的世界。
亚伯拉罕对罗得的爱,就是在于,想让他成为义人。亚伯拉罕只为义人请求,但,他心里,是愿意罗得能活着的。这也就是在说,亚伯拉罕,愿意罗得成为义人,能得到拯救。
亚伯拉罕没有为他的亲人罗得求情,他没有这些感情。他只为义人求情,这是他在神面前的公义。但同时,他爱罗得,愿意罗得成为义人。他想要罗得能够活着。
创世纪 19-27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到了他从前站在耶和华面前的地方,
创世纪 19-28 向所多玛和蛾摩拉与平原的全地观看,不料,那地方烟气上腾,如同烧窑一般。
创世纪 19-29 当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他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
亚伯拉罕当然也是挂念罗得的。罗得被掳的时候,也是他去救回来的。但,亚伯拉罕仍然,只为义人求情。他没有和亲人的感情,只有和义人的感情。
然而,他对罗得的挂念,我们是能看到的。他很关心所多玛的事情,清早起来就去看看。并且说到:神毁灭平原诸城的时候,他记念亚伯拉罕,正在倾覆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就打发罗得从倾覆之中出来。
亚伯拉罕为义人求情,亚伯拉罕也愿意罗得能活着。而罗得,也确实,在那所多玛之中,是个难得的义人。神就打发罗得出了所多玛。只是,罗得的妻子,就算打发出去了,也没用,因为,他留恋了。
属这个世界的人,打发出去了,也没用。因为他仍然会留恋这个世界。我们要纪念亚伯拉罕的求情,那为义人的求情。如果我们留恋,就算我们作为他的亲人,回头留恋了,也没有资格离开。我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
亚伯拉罕作为我们的父亲,有用吗?要说有用,也有用。他为义人求情。但,要说没用,也没用。因为,就算我们作为他的亲人,如果不是义人,也要灭亡。
亚伯拉罕作为我们的父亲,只对义人有用。我们也是如此。我们彼此作为亲人,对彼此,也是如此,只对义人有用。因此,我们可以当成,对彼此没用。是的,如果我们不是义人,可以把亚伯拉罕当成没用。但,如果神把我们造为义人,那亚伯拉罕对我们的用处可太大了,因为,他为义人求情。
撇下一切,都不要了。这是我们到主那里要有的态度。这个态度,其实不可能一瞬间养成。就像亚伯拉罕的无情,不可能一瞬间养成。
然而,与其说亚伯拉罕无情,不如说,亚伯拉罕的感情,都在义人的身上。他虽然对罗得无情,没有为罗得求情,但,他为义人求情了。亚伯拉罕有感情,并且,把这感情,都转到了义人的身上。所以,对他的亲人,没有感情。因为,他所有的感情,都转移到了义人的身上。但可庆幸的是,罗得确实,在所多玛中,是个义人。
我们所有的感情,也要这样。不是对亲人的感情,不是对父母,儿女,妻子,丈夫,亲人,朋友,或者是任何别的东西的感情,而是,对义人的感情。因为,在那个世界,确实没有这个世界上的这些感情,只有耶和华我们神的义,与我们的感情。
耶和华我们神的义,他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人子,被称为耶稣。我们的感情,是对他的感情,以及,对那到他那里去的人的感情。这感情,是出于耶稣的感情,是向着耶稣的感情。如果没有耶稣,如果没有耶和华我们神的义,那就没有感情。正如亚伯拉罕对罗得的感情一样,是对义人的感情。如果罗得没有义,那就没有感情。
亚伯拉罕对这个世界没有感情,罗得也和亚伯拉罕一样,对所多玛没有感情,头都不回的,就离开了。都不要了。这正是我们要有的态度,头都不回,离开,走了。
主必要来。虽然这像是笑话一样,但,主说必要来,就是必要来。这是我们所信的。主啊,我们等候你的到来。主啊,我们愿你来,让我们撇下一切,都不要了,跟你离开。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