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95.严厉的主人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关于犹太人的王的事情。犹太人的王,这是耶稣的身份,但这身份,并不被属肉体的犹太人认可。由此我们也能得知,属肉体的犹太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犹太人。因为他们不愿意服从犹太人之王的统治。关于这位王不被犹太人认可的事情,他自己也知道。
路加福音 19-11 众人正在听见这些话的时候,耶稣因为将近耶路撒冷,又因他们以为神的国快要显出来,就另设一个比喻,说:
路加福音 19-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路加福音 19-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作生意,直等我回来。’
路加福音 19-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耶稣的犹太人之王的身份,不被犹太人认可,他自己在比喻中也明说了这个事情。当他去耶路撒冷的时候,犹太人以为他是要建立以色列王国,他们以为神的国度要显出来了。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以色列王国。因此,他就设了个比喻对众人说明这事情。
在耶稣的比喻中,耶稣说到他要得到国度的时候,是说,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然后就是分银子给仆人作生意的内容。再然后,他就说到他自己在本国人之中的待遇。耶稣说到他在本国的人之中的待遇,是说: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约翰福音 19-2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他本国的人不愿意他作他们的王,这是他在本国的人之中的待遇。而他也知道这个待遇。但他还是出去了,离开本国,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他要往远方去,更准确的说法,是到一个远方的国家去,要得到他的王国。然后,再回来。他要得到他的王国再回来,这事情简直难以想象,他难道还能带着一个王国再回来吗?是的,他就是要带着一个巨大的王国回来。那是一座从天而降的巨大的城市,那是他的王国。他去,正是要得到这样的王国。这也被称为,预备住处。
约翰福音 14-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约翰福音 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他去是要得到他的国度,也是去预备住的地方。然后,预备好了,就要再回来,接我们到他自己那里去。他要带着那圣城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并要把先前睡了的,和现在没睡的,都接到他那里去。而他,是那国度的王,犹太人的王。
然而,他作为犹太人的王,却不被他本国的人所认可,他本国的人不愿意他作他们的王,这是他在本国的人之中的待遇。这待遇,也被他本国的大祭司长亲口承认了。他本国的大祭司长亲口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他们不欢迎他作犹太人的王。那耶稣也就不欢迎他们作犹太人,要杀掉他们。
路加福音 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那些人不要耶稣作他们的王,他们不认可耶稣是犹太人的王,那耶稣也就不要他们作自己的百姓,不认可他们是犹太人。耶稣仍然是犹太人的王,虽然他本国的犹太人不喜欢他作犹太人的王,但,他要得国回来,杀掉那些不要他作王的人。
耶稣去了远方的国家,要得到他的国度,然后,再回来。他的国度,那圣城新耶路撒冷,我们将来的住处,他要预备好了,再回来。
启示录 21-2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圣城新耶路撒冷,预备好了,他就要再回来,接我们到那里去。我们是新耶路撒冷城的子民,但新耶路撒冷城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因此,我们被他接进去,住进那圣城新耶路撒冷的事情,也被描述为,娶新耶路撒冷。
以赛亚书 62-4 你必不再称为撇弃的,你的地也不再称为荒凉的,你却要称为我所喜悦的,你的地也必称为有夫之妇;因为耶和华喜悦你,你的地也必归他。
以赛亚书 62-5 少年人怎样娶处女,你的众民(“民”原文作“子”)也要照样娶你;新郎怎样喜悦新妇,你的神也要照样喜悦你。
我们是那圣城新耶路撒冷的百姓,我们是他的众子,但当那新耶路撒冷城预备好了的时候,我们住进去的事情,也被称为:娶那新耶路撒冷。因此,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描述是说:少年人怎样娶处女,你的众子也要照样娶你;新郎怎样喜悦新妇,你的神也要照样喜悦你。
新耶路撒冷预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那预备好了的圣城新耶路撒冷,他所等候的,正是他的众子,他的众民,他的百姓。他预备好了,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我们住到那里。而我们住进那城市,成为那城市的一部分,正是成为了新妇的一部分,成为了他的身体的一部分。
我们与神的关系,实在奇妙。这整个世界的所有美好的关系,父子/母子/兄弟/朋友/夫妻,等等美好的关系,都是我们与神的关系的一部分。神与我们的关系,实在奇妙。
耶稣往远方的国家去,是要得到他的国度,然后再回来。但他出发之前,他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分银子,让他们在自己回来之前,赚到更多银子。
路加福音 19-12 “有一个贵胄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
路加福音 19-13 便叫了他的十个仆人来,交给他们十锭银子(“锭”原文作“弥拿”一“弥拿”约银十两),说:‘你们去作生意,直等我回来。’
他要去远方得国回来之前,把银子分给了他的仆人们,让他们作生意,直等到他再回来。耶稣往远方去,要得国回来,这也被描述为:他要离开这个世界,去到父那里为我们预备住处。而在他离开之前,他把银子分给了他的仆人们,让他们作生意。他离开的时候所分的,所赐下的,就是那天国的奥秘,那真理的圣灵,那真理的话语。
然后,这些仆人,就去带着主人的银子,做生意去了。带着神所赐给他们的天国的奥秘,他们就去做生意去了。主人走了,留给他们的,只有那珍贵的银子。其实,他留给我们的,比金子银子贵重的多的多。但我们暂且用金子银子来作为比喻。
得到他所留下的银子的仆人,就去做生意去了。有的做生意赚了十倍,有的做生意赚了五倍,然后,主人回来了,他们就把主人所给的和他们赚到的,都交付在主人的面前。因此,他们的忠心被主人看到了,主人要托付给他们更大的,托付给他们十座城,托付给他们五座城,来让他们管理。因为他们对主人忠心。
但有一个仆人,是比较另类的。他得到了主人留下的银子之后,给保存起来了,然后,主人来到,他原样交还了主人。原样交还给主人,看着好像也算忠心,但,不行。在主人看来,这不是忠心。反而,是又恶又懒。
路加福音 19-20 又有一个来说:‘主啊,看哪,你的一锭银子在这里,我把它包在手巾里存着。
路加福音 19-21 我原是怕你,因为你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路加福音 19-22 主人对他说:‘你这恶仆,我要凭你的口定你的罪。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路加福音 19-23 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
那个仆人,把主人给的银子,原样保存,等主人回来的时候,原样交还给了主人。并且,他描述主人,说主人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
我们的标题,正是出于这里。我们在描述我们的主人的一种属性,就是,严厉。我们的主人,是严厉的主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直白的说,就是,他走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一份银子,但等他回来的时候,我们要交还至少一份多一点。他确实是一个严厉的主人。
然后主人就说了:你既知道我是严厉的人,没有放下的,还要去拿,没有种下的,还要去收,为什么不把我的银子交给银行,等我来的时候,连本带利都可以要回来呢?主人虽然给留下了一份,但他要的,不只一份。他没有种下的,他也要收。至少也要多一点点。
这样的主人,是严厉的主人。并且,更严厉的,还在后面呢。
路加福音 19-24 就对旁边站着的人说:‘夺过他这一锭来,给那有十锭的。’
路加福音 19-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路加福音 19-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路加福音 19-27 至于我那些仇敌,不要我作他们王的,把他们拉来,在我面前杀了吧!’”
更严厉的事情,是他要夺去那没有的,然后,赐给那有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并且,要把那些不愿意他作王的本国的人,都拉来杀掉。他实在严厉。
我们的主人,他是严厉的主人。他要我们忠心,他留给了我们一些银子,但他要收回更多。我们不能原样交还给他,而是要把更多的交还给他。他为我们所留下的银子,其实比银子更加珍贵,就是,那关于天国的奥秘。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是在银子的事情上的结论。这个世界的金钱的运转方式,也确实是这样。我们都知道,银行是最严格的遵守了这一法则的机构。银行贷款,只贷款给有的人。凡有的,银行还想要贷款给他。至于凡没有的,银行理都不理。这个世界的金钱的运转方式,就是这样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让他更加没有。
银行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穷人很难还款。贷款给穷人,很可能就是白费了。因此,银行只贷款给富有的人,让他们更加富有。也就是说,他们是对银行忠心的人,银行给他们一点,他们能交还给银行更多。银行要的,也是忠心的仆人。
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其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对其忠心的,能交付回来的。那交付十锭银子的人,证明了他的忠心,他是能交付回来的。我们都只是仆人而已,我们都只是管理神所赐给我们的东西而已,我们都要交付在主人的面前。能不能管理好,这证明了我们的忠心与否。忠心的,能管理好的,还要再加给他。
至于那不忠心的,没有管理好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不交给他管理了。
关于耶稣给我们留下的银子,那是极其珍贵的,比这世界的银子更加珍贵的。他为我们所留下的,是比精金还要更加珍贵的,那神的话语,神的真理。
约翰福音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约翰福音 16-7 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
关于分银子的比喻的最后结论,是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个结论,最先出现的地方,不是关于银子的,而是关于天国的奥秘的。
他离开的时候,正是把那天国奥秘的源泉赐给了我们,把那真理的圣灵,留给了我们。他离开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真理的源泉,神的话语的舌头。从那舌头之中,流出了一切天国的奥秘。
马太福音 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马太福音 13-11 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马太福音 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天国的奥秘,天国的真理,也就是,那胜过精金的神的话语,只加给那有的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但以理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就是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他本来就有,那就再加给他,让他更加有。
但以理书 2-20 但以理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
但以理书 2-21 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
智慧能力都属于神。但,神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他本来就是智慧人了,还要再加给他智慧。他本来就是聪明人了,还要再赐给他知识。他已经有了,还要再加给他。
路加福音 19-25 他们说:‘主啊,他已经有十锭了。’
路加福音 19-26 主人说:‘我告诉你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他已经有了,但,还要再加给他。如果没有,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我们的主人,实在是一位严厉的主人。
但这样一位严厉的主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可理解的,正常的。他其实非常仁慈,他命令人要结出悔改的果子,就是把食物分给没有的人。他非常仁慈,愿意把有的,分给没有的人。
那么,在天国的奥秘上,在知识和智慧的话语上,为什么不让多的分给没有的呢?因为分不了。这根本分不了。知识和智慧的话语,免费的,谁都可以来听,来看,来得到的,但却是根本分不了的,必须得自己付出才行的。
这样的免费的事情,却是分不了的事情。免费,谁都可以来得到。但,就算免费提供,也是分不了。
食物,是能很容易的就分出去的。我们有两份食物,可以分一份给没有的。他们也能得到。但,智慧和聪明,就算摆在那里,免费提供,也不是容易得到的事情。这是分不了的。每一个人,他们都要花费自己的时间,或者说,每一个人,他们都得献上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这赏赐。
严厉的主人,他的严厉,表现为他让有的更有,让没有的更加没有。但实际上,其背后的原因,却是,那有的人,能赚取更多,那没有的人,给他,也会没有。
主人夺去那保存了一锭银子的,给那有十锭银子的。其实不用主人动手,那银子本身,就会慢慢消失,变得没有。
通货膨胀,会自然而然的让没有的,更加没有。在一个通货膨胀的社会中,不赚钱,就是在亏钱。于是,没有钱还不赚钱的人,他们就算把钱保存起来,他们的钱也会越来越不值钱,他们会越来越没有钱。而他们消失的钱,正是加给了那赚钱的人。凡没有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去。加给那有的人,让那凡有的人,更加的有,直到有余。
这种夺取与加给,是严厉的法则。不需要动手夺取,而是,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没有的,就越来越没有了。他们消失的部分,正是加给了那些有的人,让他们更加的有。
这法则是严厉的。因此,制定这法则的主人,被称为严厉的主人。他确实严厉。本来就没有的人,保存起来,反而越来越没有。他确实严厉。
然而,在他那里,有另一种法则,就是分享的法则。凡有的,让他分享给没有的。让大家都有。这是另一种法则。
哥林多后书 8-14 乃要均平,就是要你们的富余,现在可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的富余,将来也可以补你们的不足,这就均平了。
哥林多后书 8-15 如经上所记:“多收的也没有余,少收的也没有缺。”
这两种法则并行在这里。一种是严厉的法则,夺取没有的,加给那有的。而另一种,是分享的法则,让多的,分给不足的。这两种法则,是并行的。
这两种法则,看似互相矛盾,其实,他们背后的机制,完全不同,他们并不矛盾。严厉的法则,夺取没有的,加给有的,让有的更加有余,这背后的机制,是忠心。因为那人有忠心,于是,就把更多的,交给那人管理。而分享的法则,背后的机制,是爱心,把生活的必须,分享给那需要的人。但其实,那严厉的法则,也是把银子,分给那更需要银子的人。
就忠心而言,那赚取直到十锭的,要被托付更多的财宝来给他管理。因为他很忠心。就爱心而言,那得到一锭银子,还保存起来的,他需要银子吗?他根本就不需要。给了他他也不用,给他也是浪费。还不如收去,给那需要的人。
这两种法则,看似矛盾,但背后的机制,完全不同,使得他们并不矛盾。在爱心与忠心的交织之下,产生了这两种法则。就爱心而言,要给予需要的人。因此,夺取那不需要的人,给予那需要的人。这也就成就了分享的法则。就忠心而言,要给予忠心的人。因此,夺取不忠心的,给予那忠心的,这也就成就了严厉的法则。但这种看似的严厉,反而是一种恰当的分享。
严厉的主人,是在夺取那不忠心之人的财宝,加给那忠心之人。也是在夺取那不需要之人的财宝,加给那需要的人。这是一种夺取,更是一种恰当的分享。财宝还有人不需要吗?神的话语胜过精金,但不需要的人,可实在太多了。
我们可以作一个比喻,就是分享食物与分享书本的比喻。食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书本并不是。因此,就爱心而言,应当把食物分给每一个人。但,不应该把书本分给每一个人,因为,对很多人来说,那不是需要,而是累赘。就忠心而言,也应该把食物分给需要的人,好好管理神所赐给的。但不能把书本分给每一个人,只能分给那愿意读的人。因此,在爱心的分享之中,产生了夺取的法则。这种夺取,也是出于人的需要的重新分配。把财宝,分配给那需要的人。按需分配。
先知但以理是建议王要怜悯贫穷人的。但对于知识和智慧,只能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是出于爱心,加给那需要的人。也是出于忠心,加给那忠心的人。
需要智慧的,是那些有智慧的。需要知识的,是那些有知识的。如果没有,那就不需要。给他他也会拒绝不要。凡有的,就更加需要。凡没有的,就一点也不需要。因此,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仅有的,也要失去。
严厉的主人,他的严厉,背后的机制,是忠心与爱心。能给的话,对方需要的话,他肯定给了。收到一锭银子,还保存起来,原样交还的人,实在看不到任何对银子的需要。
这世界的银行贷款也是如此,原样交还的人,看不到任何对金钱的需要。甚至,有的人贷款了,连原样交还都做不到。这样的人,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食物。食物,是要分享的,凡有的,要分享给那没有的。只是这个世界,食物,与金钱挂钩了,人们把食物的需求,都转移到了金钱之上。利用人对食物的需求,金钱掌控了世界。但摩西告诉我们,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因此,我们有了不侍奉金钱的底气。
在耶稣的比喻中,收到一锭银子的,是可以保存到主人再回来的时候。也就是说,他的生活,根本没有用到这一锭银子。因此,在那比喻里的银子和这个世界的银子稍微有些不同。那比喻之中的银子,不是我们生活的必须品。就像神的话语一样,不是这肉体生活的必须品。
这个世界的金钱,其实也不是生活的必须品。肉体活着需要的是食物,只是,慢慢的,金钱成了另一位神,成了赐予食物的神。代替了耶和华神的角色。这是可怕的事情。偶像崇拜,一直没有改变。以前的时代,人觉得食物是这位神那位神所赐予的,于是去侍奉这位神那位神。而这个时代,现代人觉得食物是玛们神所赐予的,于是他们都去侍奉玛门神。时代一直没有任何的改变。人类把食物的源头,把生命的源头,归结于那些假神。
在分享的事情上,需要分享的,是食物,而不是金钱。只是,当金钱与食物挂钩的时候,可怕的事情就产生了,人们就会把金钱当成赐予食物的神,就像以前的时代,人们把偶像当成赐予他们食物的神一样。虽然这个世界的共识就是这样,但,我们作为耶和华神的百姓,我们的共识却是:耶和华神赐予了这一切。因此,我们要分享,要按着彼此的需要,分享。
然而,金钱能污染一切。包括我们的分享。在分享食物的事情当中,因为金钱的出现,会导致很多丑恶的事情产生。金钱能污染这一切美好的事情。不义的玛门,在其中能产生一切的不义。
在分享的事情上,我们当分享的,是对方需要的。是食物。而不是玛门神。但这个世界,恰恰,以玛门为神,以玛门作为食物的源头。这个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
我们当分享的,仍然是对方需要的。因此,在这之中,会产生夺取的事情。夺取那不需要的,给予那需要的。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正是一种恰当的分享。他不需要,那就夺去,给那需要的。主人的严厉,正是出于对他的财宝的恰当分配。分配给那需要的,托付给那忠心的。
在天国的奥秘上,正是这样的一种分配,一种托付。大家都需要食物,这是容易知道的。但,大家都需要天国的奥秘吗?并不见得。甚至,这天国的奥秘,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不是他们的需要,反而是他们所厌恶的。因此,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并不是一种严厉。这是正常的事情。就应该这样。
路加福音 8-18 所以你们应当小心怎样听。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我们应当小心怎样听。这会使得凡有的,还要再得到。凡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被夺去。需要神来动手吗?其实神的法则,都成就在我们的心灵之上。不需要他动手,我们自己就会践行这法则。凡有的,凡有那天国的奥秘的,他听到,就会明白,更加的得到。而没有的,他听到,不仅接受不了,而且要反驳,不想再听到。只能是更加的没有。
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这实在是一种按需分配的事情。如果有人真的需要天国的奥秘,那他就会努力得到,并且,越来越容易得到。而如果人没有天国的奥秘,他根本连天国都不会相信。他什么也不会得到。他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需要。
严厉的主人,他的严厉的背后,是爱心与忠心。对他忠心的仆人,他要加给更多。需要他的财宝的仆人,他就会赐予更多财宝。需要的,他就给,忠心的,他就托付更多。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背后的原因,是人的需要,与人的忠心。这世界也同样如此,看人对金钱的需要,与对金钱的忠心,来决定金钱的分配。对于需要金钱的人,注意,是需要金钱,而不是需要把金钱换成别的东西。那样的人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金钱换来的东西。真正需要金钱的人,他需要的,就是金钱本身,他的目的,就是要钱更多更多。对于那些真正需要金钱的人,对于那些对金钱忠心的人,这个世界的神,把更多的金钱,加给他们,让他们更加的有。凡有的,还要加给他。
凡需要的,凡忠心的,还要再加给他。我们都只是管家而已。无论是神的真理的管家,还是这个世界的金钱的管家,都只是管家而已。如果管家需要,如果管家忠心,那么,就会更多的加给管家。因为他的忠心已经被看到了。
严厉的法则,背后所看的,却是忠心。如果忠心,那就要更多的加给他。无论是这世界的金钱,还是那世界的真理,所看的,都是我们的忠心。如果忠心,就会更加得到。
路加福音 19-16 头一个上来,说:‘主啊,你的一锭银子已经赚了十锭。’
路加福音 19-17 主人说:‘好,良善的仆人,你既在最小的事上有忠心,可以有权柄管十座城。’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因为他的忠心已经被神看到。
人在金钱上的忠心,能得到更多的金钱。一个对金钱忠心的人,一个只想让钱变得更多的人,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更多的金钱。他对金钱实在太忠心了。把金钱托付给那样的人管理,是恰当的。因为他只想让金钱变得更多,更多。
神的天国的奥秘,也是如此。一个对神忠心的人,一个对真理的话语忠心的人,一个只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真理的知识的人,神就会把更多的真理的知识,加给那人。因为他显明了对那真理的忠心。那真理,胜过精金。
我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我们只能忠心于一个。而我们的忠心,将要被看到,并且,得到奖励,得到更多。凡有的,还要加给他。这是我们主人严厉的法则。他严肃的看我们的忠心。
我们的主人,是严厉的主人,因为他的法则,他必执行。那忠心的仆人,要得到更多,更多。对于那表明了忠心的人,对于那通过赚取更多表明了忠心的人,他要加给那人更多更多。让凡有的,得到更多,直到有余。
同样的,对于那不忠心的人,对于那给他他就保存起来慢慢流失浪费掉的人,给他也是浪费,给他也只能没有。他通过了他的不忠心,浪费掉了主人所给的,于是,成了没有的人。凡没有的,更加没有。
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来拥有。我们不能既在黑暗中富有,又在光明中富有。我们不能既享受黑暗,又享受光明。我们只能忠心于一个,放弃另一个。
又忠心于神,又忠心于玛门,最好的结果,是两个都拥有,并且,凡有的,更加的有。这是最好的结果。只是可惜的是,耶稣否认了这个结果的可能性。我们的贪心,不可能成就的。我们只能选择一个。
光明与黑暗,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有人在白天活动,那在夜间就得休息。有人在夜间活动,那在白天就得休息。我们不可能两个都拥有。我们必须放弃一个。
如果有人就是要两个都拥有呢?那结果,不会是两个都拥有,而只能是,两个都没有。我们只能选择一个,放弃另一个。
神造光,又造暗。但他看光是好的。他喜悦了光。神都是这样,我们又岂能两个都喜欢呢。
那光,才是值得喜悦的。神看光是好的。神喜欢的,是光。因此,凡光明之子,他所喜悦的,必是那光。至于黑暗之子,他们并不喜欢光。
约翰福音 1-5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对于光明之子来说,那光,是我们所盼望的。但,却是黑暗所不接受的。他本来就黑暗了,有光照进来,他还不接受光还拒绝光。因此,只能是更加黑暗。凡黑暗的,更加黑暗,连他仅有的光,也要被夺去。
启示录 18-23 灯光在你中间决不能再照耀,新郎和新妇的声音在你中间决不能再听见。你的客商原来是地上的尊贵人,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
对于那拒绝接受光的黑暗来说,连他仅有的光,也要被夺去。
同样的,对于那欢迎光的光明之子来说,他们已经光明,并要更加光明,直到,全然光明。
启示录 22-5 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凡光明的,还要再加给他光明,叫他不再有黑暗,充满光明。我们的神,他是慈爱的神,按我们的需要,赐给我们。他实在是爱了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