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96.胜过精金的财宝

S96.胜过精金的财宝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关于主人的严厉。我们的严厉的主人,他的严厉,是以忠心和爱心作为标准的。以忠心作为标准,就要把更多的财宝加给那忠心的人。忠心的人用他的行动,赚得了更多,来证明了他的忠心,因此,主人就把更多的,更大的,交付给那忠心的仆人来管理。

以爱心作为标准,就是一种按需分配。不是按我们的欲望,而是按我们的需要。对于那得到一锭银子就保存起来的仆人来说,他根本就不需要用到银子。他根本不需要银子,从他那里夺去,给那更需要的,这是合适的。
所有的资源,都是交托给忠心的人,交托给那能用好,能管理好的人。一个收到银子就保存起来的人,把银子交给他是不合适的。

那么,耶稣离开这个世界之前,给我们留下的银子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让这银子变得更多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关于耶稣给我们留下的财宝。
耶稣为我们所留下的财宝,以银子作为比喻,但其实,那比银子更加珍贵。甚至,他为我们所留下的,胜过精金。胜过精金,这个描述,或许已经让我们明白这财宝是什么了。是的,就是他真理的话语。

使徒行传 4-13 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

耶稣为我们所留下的财宝,首先得到的,就是跟随他的使徒们。他们得到了这财宝,就是真理的知识,他们便有了学问。
在先前,这些使徒们他们是没有学问的小民,他们没有什么财宝,没有什么学问。但后来,他们跟随了耶稣,他们就明白了那真理的话语,他们就得着了天国的奥秘,也就是,他们有了真理的学问。他们所得到的学问,甚至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因为他们借着耶稣,更彻底的,更真正的,明白了那真理的话语,比文士和法利赛人得到的学问都更多,也更真。这是耶稣留给他们的,胜过精金的真理的知识。

箴言 8-10 你们当受我的教训,不受白银,宁得知识,胜过黄金。

耶稣为我们所留下的,胜过白银,胜过黄金。首先得到这些的使徒们,他们的表现,就让那些原本轻看他们的人惊讶。在那些轻看他们的人眼中,这些从加利利来的人,是没有什么学问的小民。但,他们跟过耶稣,受了耶稣的教训,得了耶稣的知识,于是,他们的表现,就让那些人惊讶希奇。
这份惊讶,这份希奇,更胜于对白银和黄金的希奇。如果耶稣只是为这些加利利人留下一些金子银子,那有什么可让人希奇的呢。他们原先是打鱼的,就多打一点鱼,多赚一点金子银子就行了。没有什么让人希奇的。但耶稣为他们留下的,是真理的知识,是让人惊讶,希奇的财宝。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后来却对众人传讲真理的知识,这实在令那些看到的人非常希奇。耶稣留给使徒们的财宝,让众人希奇。

耶稣为我们留下的财宝,是那真理的知识,是那天国的奥秘。这财宝,胜过精金。而这财宝,有一个原则,就是,要加给那忠心的人,加给那需要的人。那些忠心的人,赚取到更多,于是,就更多的加给他们。而没有的,连他自以为有的,也要夺去。

马太福音 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什么用比喻呢?”
马太福音 13-11 耶稣回答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
马太福音 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使徒们是愿意得到天国的奥秘的。他们为此,撇下了一切,跟随耶稣。他们的忠心,已被见证。因此,耶稣对他们就直白的讲明天国的奥秘。但对别的人,就用比喻对他们讲,不让他们知道。
彼得跟随耶稣的目的,正是为了这天国的奥秘。当众人都离去的时候,彼得他们仍然留在耶稣身边。那时,彼得告白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约翰福音 6-67 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
约翰福音 6-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约翰福音 6-69 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

他们所要得到的,正是耶稣的永生之道,那永生的话语,真理的奥秘。因此,他们是需要的人。他们表明了他们的需要。而更多的人,只是需要面包而已。需要永生的话语的人,确实是少的。
对面包的需要,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对永生的话语的需要,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给人面包,一般人都会接受,因为他们需要。但,给人真理的知识,却反而要常常被人践踏。何必呢。还是只加给那需要的人比较好。需要的人,用他的行动,表明了他的需要,也表明了,他们是有这真理的知识的人。这真理的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这真理的知识的价值。认识到他的价值,是这真理的知识的第一步。有了这个的,才能有后续的真理的知识。

箴言 1-7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而一个敬畏耶和华的人,才能知道,那出于他的永生的话语,是有价值的。因此,他已经有了一个知识的开端了,才能加给他更多的真理的知识。
那么,耶稣时代的其他人不敬畏耶和华吗?那些祭司们他们也不敬畏耶和华吗?确实,他们不敬畏。他们只是嘴唇上敬畏,只是一种徒有其表的表演而已。

以赛亚书 29-13 主说:“因为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敬畏我,不过是领受人的吩咐。

很多人的亲近,很多人的敬畏,都是虚假的。因此,就算他们是文士,就算他们是法利赛人,就算他们是祭司,他们也没有知识,因为他们不敬畏耶和华,连知识的开端都没有。
有了知识的开端,之后,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但这不在于人,只在于神的拣选。就像耶稣拣选门徒一样,他按着父的心意拣选了,于是,那些人表现出了敬畏,撇下了一切跟随耶稣,得到了真理的知识的开端。凡有的,还要再加给他,让他更加有。

他赐给我们的,胜过白银,胜过黄金。他为我们所留下的财宝,正是他真理的知识,他永生的话语。

诗篇 119-127 所以我爱你的命令胜于金子,更胜于精金。

他的话语,他为我们所留下的,是胜于精金的。
耶稣为我们所留下的,不是别的,正是那真理的圣灵,他真理的话语。

约翰福音 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他的话语,就是灵,就是生命。他为我们所留下的真理的圣灵,正是他那真理的话语,使我们明白真理。
在明白真理的事情上,我们或许以为,是我们自己学习,我们自己思考,我们自己明白了真理。其实根本不是。反而,是那真理,进入我们里面,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于是,我们就认识了那真理。

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在读真理的话语,然后,明白了真理。其实根本不是。反而,是那真理的话语,进入到我们里面,向我们展示了真理。那话语,那灵,是活的,是主动的。决定权不在于我们,而在于那话语,在于那灵。
那话语,那灵,记录在书中。那么,那本书,就成为了承载他的灵的器皿。正如大卫,把他带在身边的律法书,作为耶和华的灵所住之处。

诗篇 16-7 我必称颂那指教我的耶和华,我的心肠在夜间也警戒我。
诗篇 16-8 我将耶和华常摆在我面前,因他在我右边,我便不至摇动。

大卫说,耶和华指教他,他将耶和华常摆在他面前,又说耶和华在他右边。这一切所指的,不是一个想象中的透明人,而是实实在在的,神的真理的话语。
作为王,大卫是要有一本律法书常带在身边的。这律法书中,所记录的,正是他的话语,他的灵。那话语,那灵,指教大卫行正确的事,又常常在大卫右边,被大卫摆在面前,对话交流。

那话语,就是神。这样惊人的事实,被约翰写出来,告诉我们,并不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在大卫的时期,大卫就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事情。他以那话语,作为耶和华的显明。
神是灵,是不可见的,也是无法触摸的。但,大卫却将耶和华常摆在他面前。这原因,正是因为,那话语,就是神。

那话语,比精金更宝贵。这也向我们表明了神的价值,胜过一切的金银。他们的神是金子银子,但我们的神,胜过一切的金子银子。我们的神,他的价值,胜过所有一切。
这最有价值的,是我们所要得到的。因为那话语是神,所以,吃那话语的事情,也被描述为,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吃那话语,就是吃他;吃他,就是吃那话语。那话语就是他,他,就是那话语。

神作为灵,作为话语的存在,是要居住在人的里面的。也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身体,里面,要有神的话语,要有神的灵住在其中。我们的身体正是我们的思想所住之处,但,神的思想,也要住进来。神,要住进来。
人作为神的殿,正是这样的一种思想的住处。神要住进我们里面来。那话语,那思想,要住进我们里面来。他在我们里面,我们也在他里面。我们的思想,与他的思想,彼此交融,在彼此的里面。这,正是与他合一。

这世界的人,他们的神是金子银子,但我们的神,胜过他们的神。那话语,胜过精金。
那么,我们得到了这话语之后,怎样做,才是做生意,赚到更多呢?我们看以撒的生活,那在话语之中的生活。

创世纪 24-63 天将晚,以撒出来在田间默想,举目一看,见来了些骆驼。

以撒的生活,是种地的生活吗?他也种地。但在这里,是说:以撒出来,在田间,不是种地,而是默想。他默想,他思想那话语,这正是在那话语上的生意,让我们在那话语上,越来越富有,得到越来越多的那话语。

诗篇 119-14 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
诗篇 119-15 我要默想你的训词,看重你的道路。

神的法度,神的话语,是可喜悦的。因此,在这里说:我喜悦你的法度,如同喜悦一切的财物。这话语,正是他给我们的财物。
我们有一个任务,就是让这财物更多。我们要做生意,赚取更多。怎么做呢?诗人说:我要默想你的训词,看重你的道路。那话语,比一切的财物更加可喜悦。而我们,要思想那话语,要看重那道路。

他的话语胜过一切的财物,他的话语,正是我们最珍贵的财物,是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从他所得的。而我们,要得到更多,更多。这其中的交易,正是思想他。
交易,也常常被用来描述行淫。因为交易的对象是多的,卖货的人,不可能只卖给一个人,因此,交易,常常被用来描述为:行淫。行淫也确实是一种交易。

那么,怎样的行淫,不是一种行淫呢?夫妻之间的行淫,不能说是行淫。因此,关键之处,在于是否同多人交易。夫妻之间的事情,只有一个对象,因此,不能说是行淫。但如果和多个对象那样交易,就是一种行淫了。
我们和神之前的交易,正是这样的一种“一对一”的关系。不是和多种灵多种思想交易,而是,只和神交易,只思想神。这种关系,也被称为认识。我们要认识神。

创世纪 4-1 有一日,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生了该隐(就是“得”的意思),便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

那人和他妻子夏娃同房,这里的同房一词,其原文,正是认识。因此,直白的翻译过来,就是说:那人认识他的妻子夏娃。
我们要认识神,正是这样的一种关系,认识的关系。我们被创造,是要嫁给他的,因此,我们要认识他。我们对他的思想,对他的默想,正是这样的一对一的认识,一对一的交易,也就是一对一的夫妻的关系。不是一对多,而是一对一。他是嫉妒的神,我们只能认识他,只可以认识他。

神的嫉妒,正是因为我们和他是夫妻的关系。我们只能认识他,独一的神耶和华。我们在他之外,不能和别的神交易,我们不能去认识别的神。因为,他是嫉妒的。
认识,这种关系,正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认识神,同时,不可认识别的神。

出埃及记 23-13 “凡我对你们说的话,你们要谨守。别神的名你不可提,也不可从你口中传说。”

神的嫉妒,正是在于,我们和神是夫妻的关系。我们只能认识他,不能认识别的神。别神的名,我们连提都不可提,不可从我们口中传说。我们的神,他实在是一位嫉妒的神。
嫉妒的神,他的嫉妒,正是在于我们和他是夫妻关系。这是理所应当的嫉妒。他是嫉妒的神,因此,我们不可认识别的神。别神的名,我们连提都不可提。因为,认识的关系,正是夫妻的关系。

我们要认识神,单单和神一位交易。不然的话,便是行淫,要惹了他的嫉妒,激起他的愤怒。
我们要认识神,要单单的认识神。昼夜思想他,认识他。

而且,他是多么的有价值啊。他的价值,胜过精金,他比一切的财物,都更加可喜悦。因此,单单认识他,只能认识他,这一点也不亏,反而是大大的赚到了。认识他,实在是我们的福分。
他的价值,胜过金子银子。他的可喜悦,胜于一切可喜悦的财物。而我们,要在他的里面,富有,更加富有。

路加福音 12-15 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我们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那么,我们的生命,在于什么呢?我们要在什么事情上丰富呢?我们要在哪些事情上富有呢?我们的生命,在乎什么呢?正是在乎他的话语。

约翰福音 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我们的生命所在乎的,正是他的灵,他的话语。因此,我们要在他的话语上丰富,更加丰富。因为我们的生命,在于他。
我们的生命,在于认识他。认识他,我们就有了生命。正如亚当认识了夏娃,就有生命产生。我们认识神,我们里面,就有了神的生命。这生命,更胜于亚当认识夏娃所产生的生命。

我们认识神,我们里面就有了真正的生命。那才是神所要的生命。不是亚当认识夏娃之后生出的该隐,却是神所要的,在我们里面成型的基督耶稣,神的生命。耶稣,那才是神所要的人的样子。
我们的神,他的价值,胜过金子银子。而他作为灵,作为话语,我们寻找他,认识他,得到他,往往是通过思考那话语。那么,我们有了那话语的书本,就是得到他了吗?并不是。

我们认识神,其实是神主动的。也就是,我们思想那话语,其实,是那话语在主动的进入我们里面,认识我们。
因此,就算有了那话语的书本,也只是一个记录而已。那财宝在那书本里面,这是确实的。但,却并不一定能取出来。并且最终,那书本也要消失。我们取出来多少,就算多少。

那话语记录在书本之中,这是确实的。并且,确实是财宝,一般来说,只有王才能得到。

申命记 17-18 他登了国位,就要将祭司利未人面前的这律法书,为自己抄录一本,

一般来说,登了国位的人,才能得到一本律法书。这也证明了这律法的珍贵,胜过一切财物。只有王才能得到的。金子银子,普通百姓也能得到。但律法书,一般来说,只有王才能得到。
这珍贵胜过金子银子的话语,记录在那书中。因此,那书的价值,也变得珍贵了起来。但,得到那书,就能得到其中的一切财物吗?

我们得到一本书,就能得到其中的知识吗?我们得到一本书,就能认识其中所有的概念吗?很明显,并不能。那只是一种存款而已,并不是现金。我们有,却并不一定能取出来。
存款存在那里,我们好像已经得到了。但其实,我们每天只能取出来一点点。因为神就是这样设计的,每天只给了我们24个小时。

我们的人生时间,也是一种存款。我们的人生若是算为70年,那么,我们的时间存款,总共有61万小时左右。
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是金钱。我们的人生,总共有61万个小时的时间,总共有61万个小时的存款。但是,我们能一下子全都取出来吗?并不能。这份时间,这份金钱,我们每天只能取出来24个小时,不能再多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哪一个人一天能够取出来25个小时的。他连一秒钟都不能多取出来。

我们得到了存款,并不代表我们能取出来。而且,时候到了,所有的存款,都要消失。
我们的时间作为存款,是不能一下子全都取出来的,只能每天取出来一点点。时间就是金钱,而神的话语,胜过精金。因此,我们要用这时间,换取神的话语。

但,一天,只能换一点点。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得到了存款就安心。我们是有了这存款,但,我们不一定能取出来。所以,我们不能因此安逸。
神的话语是可喜悦的,胜过一切可喜悦的财物。神的话语是至珍贵的,胜过白银黄金。然而,虽然记录在书中,却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到一本律法书。因此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我们,都有了大卫王一样的待遇,能随身携带一本律法书。然而,我们能像大卫王一样得到其中的财宝吗?我们看看大卫王的生活。

诗篇 63-5 我在床上记念你,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你,我的心就像饱足了骨髓肥油,我也要以欢乐的嘴唇赞美你。

大卫有很多妻子,但,大卫在床上记念耶和华,在夜更的时候思想他。大卫有很多的妻子,但,他只是偶尔认识一下这些妻子,他却常常认识耶和华。他的心,属于耶和华。
我们要得到耶和华,就要认识耶和华。像大卫一样,天天思想他,记念他。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卫王的条件了,我们像他一样,能得到一本律法书带在身边。但我们更要像他一样,昼夜思想耶和华。

诗篇 1-2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昼夜思想他,这是一种极大的福分,因为,这是一种极大的富足。他胜过白银黄金,他胜过一切财物,因此,昼夜思想他,认识他,这是一种极大的富足,极大的福分。
他的价值胜过精金。那话语,胜过精金。然而,虽然那话语记录在书中,得到了那书,却并不一定能得到那话语。那书只是存款而已,能取出多少,全看我们的心意。

其实,我们能得到多少,全看他的心意。好像是我们主动,可以决定去思想他。昼夜思想,这是有福的。好像是我们可以主动,我们可以决定的一样。但其实不是,这福分,这话语,是他赐给谁,谁才能得到。

马太福音 19-11 耶稣说:“这话不是人都能领受的,惟独赐给谁,谁才能领受。

神的话语,记录在那里。好像是我们可以主动的得到一样。但其实并不是。别说主动得到了,如果神不赐给人,就算人被动的听到了那话语,也接受不了。
那话语,不是人都能领受的。神赐给谁,谁才能领受。但,就应该这样。因为,那话语,胜过精金啊。那是最珍贵的财宝,当然是主人愿意给谁,就给谁。

那话语,是胜过精金的财宝。记录在那书里,却并不一定谁都能得到。那是一种存款,我们每天最多也就能取出来一点点。直到时间结束,一切结束。
然而,虽然看似需要我们每天主动的思想那话语,在事实上,却是那话语主动的进入我们里面,每天的进入我们里面,赏赐给我们。那是极贵重的珍宝,主人愿意赐给谁,谁才能得到。

但这正是恰当的。因为那珍宝是主人的。神的话语,当然是神的。神要赐给谁,谁才能得到。
这一切,都是神的。我们只是器皿,只是管家,仅此而已。他托付给我们,我们就得到。他收去,我们便失去。这一切,都是神的。我们在神面前,不可自高。

哥林多前书 4-7 使你与人不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不是领受的呢?若是领受的,为何自夸,仿佛不是领受的呢?

我们都是领受的。我们只是器皿而已,那珍贵的宝物在我们里面,是神放在其中的。我们只是领受的,因此,我们不可自高。我们只是领受的。
神愿意给我们,我们就得到。神若收去,我们就失去。我们只是领受的而已。我们在神面前,不可自高,不可骄傲。我们只能祈求他怜悯我们,将他那珍贵的宝贝,放在我们里面。我们需要他。因为那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传道书 3-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

我们里面,我们心里,有着对那永生的话语的需求。那是神为我们安置的缺口。我们需要那话语,来充满我们人生的缺口,使我们的人生,因为他,而满足。
我们需要他,那永生的话语,我们心灵的缺口。我们实在需要他。我们也渴求着,他认识我们,将他的生命赐给我们。愿他认识我们。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