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109.好与坏的圣经表达

S109.好与坏的圣经表达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神的许可与惩罚。虽然是神许可的事情,但,如果人太贪心了,那么,神就要大大的惩罚。比如,以色列要吃肉,神也许可了以色列人吃肉,神也带给他们肉了,但,以色列人太贪心了,神就用最重的灾殃击杀了他们。又比如,神许可以色列人向外邦人放贷取利,但以色列人太贪心了,神就用极大的祸患屠杀了他们。虽然是神所许可的,但,人如果充满贪欲之心的去做,那么,神就要惩罚击杀。他要除去我们一切的贪心。

然而,有一个让我们疑惑的问题就是,神为什么许可以色列人向外邦人放贷取利呢?耶稣让人变卖一切周济穷人,为何摩西许可人借钱收取利息呢?其实,摩西不仅许可人借钱收取利息,甚至,摩西还许可人拥有地上的产业。摩西的教训,针对两种不同的人,一种是百姓,一种是祭司。
耶稣作为神的永远的大祭司,他向来都是按照祭司的标准教训他人。比如,不可有产业,要变卖产业周济穷人,自己也要成为那样的无份无业的穷人。甚至,他连钱包都不许带。不准有产业,也不准有金钱。耶稣作为神的永远的大祭司,对人的要求,都是按照祭司的标准来进行的。

申命记 18-1 “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无份无业,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
申命记 18-2 他们在弟兄中必没有产业,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摩西许可以色列百姓放贷取利,不仅如此,摩西甚至许可以色列百姓有产业。当然了,这不是摩西许可的,而是,耶和华神许可的。耶和华神许可以色列百姓有产业,百姓可以去为他们的产业工作,可以去服侍他们的金钱。但,祭司利未人不行。
摩西许可以色列支派有产业,要分给他们产业,但,论到祭司利未人,耶和华不许他们有产业。那么,他们吃什么呢?向别的以色列百姓借钱吃饭吗?并不是。而是说,别的以色列百姓,周济给他们,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百姓所周济的,这也被称为,百姓献给耶和华,捐给耶和华的。

那么,摩西为什么对祭司和普通的百姓有着不同的要求呢?在之前我们讨论过为什么百姓无法成为神的话语的使者,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就算他们白天为这世界工作,晚上为神的话语工作,那也不是够的。因为,有一批人,他们不分白天晚上的,他们昼夜的,思想神的话语。
然而,百姓不能成为神的话语的使者,并不只是因为时间与精力的不够,更是因为,耶和华神,他的名为嫉妒。就算百姓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白天侍奉金钱,晚上侍奉神的话语,那也是不行的。因为,耶和华神,名为嫉妒。

这就像是新郎与新妇的关系一样。新妇就算有时间和精力侍奉好几个新郎,就算他有这时间和精力,那也是不行的。因为,新郎很嫉妒。所以,有这地上的产业的,就算他有时间和精力侍奉耶和华,也是要被嫉妒的。因为耶和华,他也要当人的产业。
耶和华也要当人的产业,于是,就和人在这地上的产业,产生了冲突。耶和华开始了嫉妒,不许可亚伦有这地上的产业。

民数记 18-20 耶和华对亚伦说:“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内不可有产业,在他们中间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产业。”

耶和华,那在天上的神,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要当人的产业,要当人的份。于是,那名为嫉妒的耶和华,和人的产业,产生了竞争,产生了嫉妒。他不许可亚伦在他之外,拥有别的产业,因为,他自己,要作为亚伦的唯一的产业。
真是让人没想到,那伟大的神,竟然要当人的产业,并且,嫉妒人所拥有的其他产业。神的嫉妒,实在是让我们惊讶。但,他就是那样的。我们若愿意接受他,就接受他,若不愿意,他也并不强迫。他是嫉妒的神,也是爱的神。他虽然爱到嫉妒,但,他并不强迫人。就像耶稣让人变卖产业一样,虽然他嫉妒人所拥有的别的产业,但,他仍然只是说一句让人去变卖去撇下。他并不强迫人。他是爱。

因为他的嫉妒的爱,因为他的爱到嫉妒,所以,他就许可了以色列百姓拥有这地上的产业。因为,以色列百姓,已经有了别的神了。只有利未人,愿意属于耶和华神。于是,以色列百姓有了地上的产业,而利未人,无份无业。

出埃及记 32-26 就站在营门中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

当摩西上山听取神的话语的时候,以色列百姓在山下拜起了金牛犊。以色列百姓,在耶和华之外,有了别的神。
摩西就开始分别起了以色列人。摩西说:凡属耶和华的,都要到我这里来。于是,利未的子孙都到他那里聚集。在以色列人中,只有利未人,成为了属于耶和华的人。他们属于耶和华,耶和华就属于他们。

但,耶和华属于他们,所代表的,首先,是失去。就是,他们要失去在以色列人中的产业。
那么,这样好吗?耶和华是嫉妒的神,要属于耶和华,就要失去这个世界。这样好吗?

我们稍后再讨论这个好坏的问题。我们先继续看一看,被分别出来的利未人,与其他的以色列人。
利未人被分别了出来,成为了属于耶和华的人。他们属于耶和华,耶和华也就属于他们。而其他的百姓,就成为了凡民。他们,是能够得到产业的人,也是能够侍奉金钱的人。因此,摩西的教导,一部分是针对利未人的,而另一部分,是针对其他的以色列人的。

由此看来,以色列的国度,出现了两种人,一种,是无份无业的祭司们,另一种,是有产业的百姓们。
这种分别,从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有着其必要性。因为祭司无份无业,他们所吃用的,需要其他有产业的百姓周济他们。从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想要让无份无业的祭司能够存在,专心于他们的产业耶和华,那么,就需要其他的百姓来供给他们所吃用的东西。从人的角度来看,这种分别,似乎有着其必要性。

但我们参考这种分别的起源,就能感受到这种分别的无奈。因为其他的以色列百姓,不愿意属于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也就不愿意属于他们,不愿意作为他们的产业,因此,就给了他们地上的产业。
然而,在其中,我们看到了神的爱。虽然神不愿意作为他们的产业,但为此,给了他们地上的产业。这是一种补偿,也是一种爱。并且,这种补偿,还会给耶和华的祭司们带来一些周济。这样看,确实很合适。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分别之所以产生,是出于一种无奈。

那么,我们需要讨论一下好坏的问题了。这样的分别之下,属于耶和华好呢?还是拥有地上的产业好呢?首先,要放弃幻想,不要想着又拥有耶和华作为产业,又拥有别的产业。不要这样幻想。耶和华的嫉妒,完全否定了我们的幻想。亚伦一点也不能这样幻想,我们更是要放弃幻想。
在只能选择一个的时候,选择哪一个,更好呢?选择耶和华作为产业好呢?还是选择地上的产业好呢?其实我们没得选择。一切都是无奈的。但我们仍然可以思考,哪一个坏,哪一个好。

理所当然的,我们会在嘴上认为,选择耶和华好。但,以色列的12个支派,11个支派的人都是傻子吗?我们不要觉得别人都傻。比如说,耶稣让人撇下一切跟随他,我们在嘴上当然认为这样好,但,大家都不这样选择,大家都是傻子吗。我们不要自大。
我们所以为的好,很多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愿意选择。其实,我们并没有完全的相信那样好。至少,我们有更好的,更必须的选择,使得我们无法选择所以为的好。

好与坏,其实,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并没有一个东西,能够让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说好,或者让所有人,都说坏。没有这样的事情。
选择一个,就天然的代表着,放弃另一个。选择耶和华,就理所当然的代表着,放弃这个世界。因此,有选择,就必有放弃。我们在所选择的和所放弃的之间计算,最终导致我们判断为好,或是判断为坏。

选择耶和华,就代表着放弃这个世界的产业。那样的话,吃饭都是一个问题。摩西说:他们所吃用的,就是人奉献给耶和华。但,如果人不愿意奉献给耶和华呢?如果人不愿意周济他们呢?那他们吃什么呢?爱里并没有强迫。
耶稣的队伍,也是有着人周济的。因为他们撇下一切,一无所有,只有耶和华作为他们的产业。他们的队伍的供给,也是借着别人的周济。这样好吗?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看来,是社会的蛀虫。就像大脑一样,是身体的寄生虫,什么也不干,天天就只是思想。也只能思想。简直就是浪费社会的资源。

但,由此我们却能看到,人活着的奥秘。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着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这就像是在说:人活着,不是靠着肚腹,而是靠着大脑的思想。确实如此,人活着,确实,乃是靠着大脑的思想。没有大脑的思想了,人就死了。就算肚腹里充满食物,也等于死了。
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以色列的分别,就像是身体的分化。虽然是百姓们自己追求这个世界,但他们却能把所吃用的供给给祭司,就像是,身体不思想神的话语,却把能量供给给负责思想的大脑一样。大脑负责思想,身体负责食物。但无法反驳的是,人活着,不是在于食物,而是在于思想。

那么,思想好呢,还是食物好呢?神的话语好呢?还是食物好呢?地上的产业好呢?还是天上的产业好呢?其实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选择。我们只能思想一下,哪个好,哪个坏。
我们的思想,并不会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有每一个人的观点。比如说,耶和华好,耶和华比地上的产业更好。那话语好,那话语比地上的食物更好。但,大家都会这样认为好吗?并不是。在很多人看来,属灵的事情,可有可无。在他们看来,肉体的事情,才是必不可少。

好与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甚至,耶和华都没有去下一个绝对的结论。我们常会表达说:某个东西好。但,在圣经中,就算某个东西好,神也没有下一个绝对的结论,而只是说:他看为,在他的眼里,好。
就算是耶和华,他也不会说某个东西好,而只是说:他看为好。在他的眼里,好。他并没有对事情的好坏下一个绝对的结论。事情的好坏,因人而异。

创世纪 1-3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创世纪 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光是好的,神就把光暗分开了,是这样说吗?就算光是好的,也无法下结论说:光是好的。而只能说:神看光是好的。他并不对事情的好坏下一个绝对的结论。事情的好坏,因人而异。
因此,就算神觉得光非常好,也没有说光是好的,而是说:神看光是好的。因为,总有人看光不好。事情的好坏,没有绝对的标准,因人而异。就连耶和华也没有给出一个绝对的结论,只是说:在他看来是好的。

好与坏,在圣经的表达中,很少出现绝对的标准。而只是说,在某人看来,在某人的眼中,好,或者坏。好与坏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就算是再好的事情,也总会有人看为坏。因此,不能说某个东西好,而只能说,某人看为某个东西好。
比如说,光是好的。但不能这样说。只能说:神看光是好的。至于有没有人看光是坏的,那是肯定会有的。因此,只能说,神看光是好的。

申命记 6-18 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

正直,美善,也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就算耶和华是神,独一的神,他也没有下一个绝对的标准。他并不是说:你要去行好的事情。因为根本没有哪个事情可以称得上是好的事情。他只是说:你要去行耶和华眼中看为好的事情。而这样的事情,在别人的眼中,很可能,看为不好。
所以,我们的神非常客观。就算他是神,就算他看为好,他也并不是说这事情好,而只是说:这事情,在他看来,他看为好。在他眼中看着挺好的。

好事如此,坏事,也如此。无论好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没有一件事情我们可以指着说好,或者说坏。我们只能说:在某人的眼里,看为好,或者看为坏。
亚伯拉罕做过一件在他看来非常恶的事情。就是,把他的妻子和儿子赶出去的事情。这件事情,在亚伯拉罕看来,非常的恶。

创世纪 21-11 亚伯拉罕因他儿子的缘故很忧愁。

当撒拉让亚伯拉罕把他的妻子夏甲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赶出去的时候,亚伯拉罕看这件事情,非常恶。很恶。
我们的翻译是很忧愁,但,直白的翻译过来,是这样说的,说:这件事情,在亚伯拉罕的眼里,非常的恶。非常的恶,很恶。太恶了。

为什么这件事情在亚伯拉罕的眼里很恶呢?因为,这几乎是在让亚伯拉罕杀死他的妻子和儿子。把他们赶出去,他们很可能,就死在旷野了。

创世纪 21-15 皮袋的水用尽了,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树底下,
创世纪 21-16 自己走开约有一箭之远,相对而坐,说:“我不忍见孩子死!”就相对而坐,放声大哭。

撒拉让亚伯拉罕把他的妻子夏甲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赶出去,这件事情,意味着,他的妻子和儿子,很可能会死在旷野。这件事情,在亚伯拉罕的眼里,很恶,非常恶。理所当然的,我们也只能看为,很恶。因为太过分了。
在亚伯拉罕的眼里,这事情,非常恶,很恶。但耶和华神是怎么说的呢?神也看为很恶吗?神让亚伯拉罕听从撒拉的话。神对亚伯拉罕说:这件事情,在你的眼里,不要看为恶。然后,神让亚伯拉罕听从撒拉,去做了这一件在亚伯拉罕的眼里看为很恶的事情。

好与坏,在圣经中的表达,向来不是一个绝对的判断,而只是说:在某人的眼里,好,在某人的眼里,坏。或者很好,很坏。
比如撒拉让亚伯拉罕赶出妻子儿子,这件事情,在谁看都只能是恶的。但,在神的眼里,神看为好,亚伯拉罕就去做了。就算亚伯拉罕他自己都看为恶,他也去做了。这就是亚伯拉罕对神的敬畏。

我们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与坏的标准。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件事情,在所有人眼里都看为好,也没有一件事情,在所有人眼里都看为坏。任何一件事情,总有人看为好,也总有人看为坏。
贫穷与富足的争论,也正是在此。贫穷好还是富足好呢?我们并不能这样问。因为这是没有结论的。我们只能具体到每一个人,因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看法。有的人看贫穷好,有的人看贫穷坏。我们不能下一个贫穷好,或是富足好的结论。只能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眼睛。

就算神看为好的事情,神也不是说,那事情好,而只是说:神看为好。在神的眼中,好。至于人怎么看,至于在人的眼中怎样,很可能,人看为不好。
我们要记得,就连亚伯拉罕,也会有和神的眼睛冲突的时候。亚伯拉罕的眼中看为恶的事情,神的眼中竟然不看为恶。这就是我们与神的冲突。

在冲突之中,亚伯拉罕选择了听从神。我们既然愿意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就当效法亚伯拉罕,也就是,像亚伯拉罕一样,不看人的眼睛,甚至,不看自己的眼睛,而是,只看神的眼睛。就算亚伯拉罕做的事情连他自己都看为恶,看为甚恶,看为很恶,他也去做了。只是因为,耶和华让他那样做。
我们该寻求谁的眼睛呢?我们该寻求谁眼中的好呢?换句话说:我们要讨好谁呢?首先,我们不要妄想着讨好所有人,不可能的。只要有人看我们好,就必有人看我们坏。这是必然的。我们讨好一些人,就意味着,伤害另一些人。比如说,亚伯拉罕听从耶和华,听从了撒拉的话,赶走了夏甲和以实玛利,他讨好了一些人,他也伤害了另外一些人。

有所讨好,就必有所伤害。连亚伯拉罕也不能例外。我们该去讨好谁呢?我们应该在意谁的眼光呢?我们要去做谁的眼睛看为好的事情呢?那就代表着,我们去做另外一批人眼中看为恶的事情。
神向我们所愿的,就是让我们去做他眼中看为正的事情。

申命记 6-17 要留意遵守耶和华你们神所吩咐的诫命、法度、律例。
申命记 6-18 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你都要遵行,使你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得耶和华向你列祖起誓应许的那美地,

我们既然愿意和耶和华成为一边的,就当去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情。但要记得,讨好了耶和华,这同样代表着,得罪了另外一些人。
然而,这又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会有人认为,他就是耶和华。有人认为,他的眼光,就是耶和华的眼光,他所看为好的,就是耶和华所看为好的。这是理所当然的。像神一样,人都是这样。

箴言 16-2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清洁,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怎么看怎么好。就算有人杀人放火,在他自己的眼中,也看为正确。这就是人。
因此,我们不必要在意人的眼光。那些人,都是瞎子。他们看自己所行的,怎么看怎么好。他们看和自己不一样的,怎么看,怎么不好。人都是瞎子。

我们不要在意人的眼光。因为,人,都是瞎子。人所看为好的,是人的眼睛所看为好的。那不是好的,而只是,他们的眼睛所看为好的。
甚至,就连耶和华所看为好的,耶和华也没有说“那是好的”,而只是说:耶和华看为那是好的。因此,根本没有好的,只有在某一位的眼里好,或者在某一位的眼里坏。

根本没有好的。我们就不必要去追求做好事了。因为,根本没有好事。就算我们看为再好的事,也总有人看为恶事。因此,不必要追求做好事,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事。
我们所要追求的,不是去做好事,而是,做某人眼中看为好的事。比如,我们可以去做耶和华眼中看为好的事。比如,我们可以去做耶稣的眼中看为好的事。这是我们可以做的。但同样,这也意味着,我们会得罪很大一批人。因为,我们做的并不是好事,而只是在我们神的眼里,看为的好事。仅此而已。

耶稣的教导,耶稣看为的好事,往往,与大多数人的观点,恰恰相反。比如,他说贫穷好,富足坏。比如,他让人撇下一切。比如,他让人和家人彼此为敌。这是他看为的好事,但,却并不是好事。
没有好事。没有坏事。只有某人眼里看为的好事,或是坏事。我们可以随意的去做,不必去管好事坏事。因为,根本没有好事。没有坏事,没有好事。只有某人眼里的好事,或是某人眼里的坏事。就算耶稣让做的事情再好,也只能说,那些事情,在耶稣的眼里,耶稣看为好。

我们做事要考虑的,不是事情的好坏,而是,在谁的眼里好,在谁的眼里坏。比如,贫穷,我们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我们只能说:贫穷在耶稣的眼里看来,好。在我们的亲人朋友的眼里看来,坏。谁会喜欢一个贫穷的亲人朋友呢。
但耶稣,他却喜欢一个贫穷的跟随者。因为,他要当人的财富。他要当人的产业,他要当人的财富,并且,他的嫉妒,使得人不准再拥有别的产业,不准再拥有别的财富。他就是这样的嫉妒。他一直没有改变。

他没有改变,所以,他对属于他的人所要求的贫穷,也一直没有改变。属于他的人,一脉相承的特点,就是贫穷。从大祭司亚伦开始,这份贫穷的特色开始继承,到了耶稣的时代,这份贫穷开始发扬光大,耶稣称呼他们有福了。
直到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依然能够在哈瑞迪犹太人身上看到这种特别的贫穷,那正是开始于大祭司亚伦,又被大祭司耶稣所接替的贫穷,这是一脉相承的贫穷,这种贫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除了那话语,他们一无所有。他们穷的只有那话语。这是无奈的,必须这样的,因为那话语,就是要求他们贫穷。这样的人喜欢神的话语,神也喜欢这样的人。

去讨好我们喜欢的人吧。我们喜欢谁,就去做谁眼中看为好的事情。我们想要得到谁的好评,就去做谁眼中看为好的事情。至于其他的人,如果想要得到其他人的好评,那就需要做其他人眼中看为好的事情。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一件事情在某人的眼里得到了好评,同样代表着,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得不到好评。
比如,一件事情在耶稣的眼里得到好评,就会在很多人的眼里,得不到好评。因为我们的主耶稣,就是这么的特立独行。

马太福音 7-13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
马太福音 7-14 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在多人的眼里,看为好的事情,耶稣却看为不好。在多人的眼里,看为不好的事情,耶稣却看为好。我们的主耶稣,他就是这么的独特。
讨好耶稣,就意味着,得罪那大多数的人。因为那大多数的人,走宽门大路,而我们讨好耶稣,就要走窄门小路,与大多数人都不同。讨好耶稣,就意味着,得罪大多数。

得罪人的下场非常凄惨。耶稣,和他的跟随者们,都是被自己的弟兄恨恶。甚至,被他们的弟兄迫害,杀戮。

以赛亚书 66-5 你们因耶和华言语战兢的人,当听他的话。你们的弟兄,就是恨恶你们、因我名赶出你们的,曾说:“愿耶和华得荣耀,使我们得见你们的喜乐”,但蒙羞的究竟是他们。

讨好耶和华的人,得罪了他们的弟兄们,因此,他们的弟兄,恨恶他们,赶出他们。
并且,他们和他们的弟兄,都是信仰耶和华的人。这实在是一件悲哀的事情。

然而,我们总得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我们不能做到讨好两边,我们只能做到讨好一边。同时意味着,得罪另外一边。
那些信仰耶和华的人,却成为了敌对耶和华的人。因为他们只是以耶和华作为他们的工具,以金钱作为他们的目的。但,在他们眼里,这是好的事情。

只是,在耶和华的眼里,他被人当成了工具,自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工具,也就代表着仆人。耶和华是主人,他要当目的,而不是要当工具。我们作为仆人,我们才是工具。而他,是主人。
我们是那话语的工具,而那话语,是我们的主人。并且,他是要当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他要成为我们的目的,要成为我们的主人。我们只当在意他的眼睛。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好或坏的事情。我们只能考虑,这事情在我们所在意的那一位眼里,看为好,还是看为坏。
而我们作为我们神的仆人,我们要考虑的,不是人的眼睛怎样看我们的事情,而是,神,那话语,他怎样看我们的事情。他是我们的主人,我们要仰望的,不是别的主人的眼睛,而是我们唯一的主人,耶和华我们神,他的眼睛。我们要把眼睛从别的主人的眼睛那里挪开,注视到我们唯一的主人的眼睛。耶和华神,他是我们唯一的主人,他的话语是我们唯一的眼睛。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