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22.真正的需求,永生之道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犹太人基督徒的安息日观点”。犹太人基督徒和外邦人基督徒的安息日观点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耶稣复活的理解不同。外邦人按着祖宗的教训守周日为安息日,然后他们才看到耶稣在周日复活,于是,就以为,耶稣把安息日改到了周日。先那样做了,然后再去找的强行的解释。这不太合适。而那些相信摩西的书的犹太人,当他们看到耶稣在周日复活,他们就能想到摩西的书,关于那初熟的果子。
利未记 23-11 他要把这一捆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使你们得蒙悦纳。祭司要在安息日的次日,把这捆摇一摇。
看到耶稣在周日复活,于是犹太人就知道了,他正是那复活的初熟的果子。因此,保罗作为一个犹太人,就把耶稣的复活比喻成了植物的果子。虽然耶稣是个人,但因为摩西的书的缘故,他还是把复活的耶稣,比作了植物的果子。
哥林多前书 15-20 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
把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与初熟的果子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他们在耶稣身上,看到了摩西的书。或者说,他们在摩西的书里,看到了耶稣。这是犹太人所能看到的事情,是外邦人看不到的事情。
耶稣讲的话,确实是对的。我们所拜的,我们不知道。犹太人所拜的,犹太人知道,因为救恩是从他们出来的。确实如此。
犹太人,与犹太人,其实也并不一样。因为,有真犹太人,和假犹太人,这两种犹太人。就像,犹太人都爱钱,但其实,耶稣也是犹太人,却和钱势不两立。所以,犹太人都爱钱,这话对了一半。而犹太人和金钱完全无关,这话也没错,因为耶稣就是让人不可去侍奉金钱。他也不让门徒们带钱囊。
说犹太人富足,这话也对了一半。因为确实有些犹太人,非常富足。但说犹太人贫穷,这话也没错。因为神要的祭司的国度,正是一群贫穷人的国度,他们在这地上无份无业,只有耶和华作为他们全部的产业。耶和华的国度,是他们的。
犹太人和犹太人,并不一样。这样的事情并不难理解。因为犹太人作为一个群体,有着非常多的人。比如说,中国人高,中国人矮,中国人好,中国人坏,这都不能说错,因为总能找到相应的人。一个群体,里面有着很多人,并不都是一样的。
犹太人也是如此。犹太人和犹太人,也是不一样的。但无法否认的是,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并且,犹太人才知道他们所拜的神,这是确实的。只是,也有一些犹太人,他们不认识神。这也是有的。都有的。
所以,神不看外貌。因为凭着外貌,无法认清一个人。神是灵,他看人的本质,看人的心灵。
因为神不看外貌,所以,就有了外貌上的犹太人,但心灵上却不是犹太人的人。那就是假犹太人了。而真犹太人,是关于心灵的。因为神是灵,所以他的百姓,也是由心灵决定。
以赛亚书 56-6 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要侍奉他,要爱耶和华的名,要作他的仆人,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又持守他(原文作“我”)约的人。
作为一个外邦人,难免会常常感到自卑,因为确实低贱,是狗一样的角色。这是我们外邦人所信的耶稣亲口说的。我们就是狗一样的角色。因此,这样的自卑,是难免的。但耶和华安慰了我们,他不会因为我们外邦人的身份而把我们从他的百姓中分别出来。
是的,虽然我们曾经是狗的身份,但,寻求他的,终究,还是能寻求到的。这是耶和华的救恩向我们展示出来的结果。虽然他曾经说我们是狗,但最终,还是让我们寻求到了他的救恩。因此,我们也不必太过于自卑。
以赛亚书 56-3 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不要说:“耶和华必定将我从他民中分别出来。”太监也不要说:“我是枯树。”
作为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难免有时候会觉得,耶和华会把我们和犹太人分别开来。但耶和华的话安慰了我们,虽然我们曾经是外邦人,但,与他联合,他就不会把我们从他的民中分别出来。
这样的事情,在耶和华的救恩那里,我们看的更明白。虽然我们曾经是狗,但,只要寻求他,他也是能赐给我们救恩的。与以色列人并没有分别。
外邦人寻求他,也就能得到。以色列人拒绝他,也就得不到。神确实不看人的外貌,只看人的内心。因此,虽然是外邦人,但也不必担心耶和华会因为人的外貌,把我们从他的百姓中分别出来。不必这样想。因为耶和华作为灵,他并不以肉体作为标准判断人。
他作为灵,他判断人的标准,也是心灵。所以,真心寻求他的,真心与他联合的,那就是他的百姓。不必担心他会把我们从他的百姓中分别出来。不要这样说。会让他伤心的。
外邦人能成为心灵的犹太人,成为神的百姓。同样的,肉体的犹太人,也能成为心灵上的外邦人,被神从他的国中除掉。无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最终,仍然,他看的是心灵。他看的,是我们的心里的意愿。
路加福音 19-14 他本国的人却恨他,打发使者随后去,说:‘我们不愿意这个人作我们的王。’
犹太人,他本国的人,但,那又如何呢。如果那些犹太人恨他,不愿意他作他们的王,那么,他就要除掉那些恨他的犹太人。只是,有一部分犹太人恨他,我们不要以为所有的犹太人都恨他。他本国的人爱他的也还是挺多的。
外邦人,不是他本国的人,但,那又如何呢。因为,他是要去得国回来,他要夺取我们,把我们从原本的国家中夺走,成为他的百姓。所以,当我们被他夺去,成为他的百姓的时候,也就成为了他本国的人。就和原本的人一样,没有分别。关键的是,我们愿意他作我们的王吗?这是他所看的。因为他的统治是要人自愿,所以,人必须得愿意他作自己的王才行。
曾经的他本国的人,有些人厌弃了他。甚至,按照比例来说,当时代的大部分犹太人,几乎都厌弃了他,直到今天,大部分的犹太人,仍然拒绝他。不愿意承认他是弥赛亚,不愿意承认他是王。
但我们仍然,看到了希望在慢慢的点燃起来。从耶稣的话中,我们得知了,不需要说服他们相信耶稣,只需要他们研究摩西的书就行了。因为,当他们相信摩西的书的时候,他们就会相信耶稣。
约翰福音 5-47 你们若不信他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
他们之所以不能信耶稣,原因很明确,是因为,他们不相信摩西的书。所以,就算现代的犹太人听过耶稣,不信耶稣,也完全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摩西的书就行了。
而恰恰,现代以色列国,正是养了这么一批专门学习摩西的书的人。因此,就算他们不信耶稣,也完全没关系,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摩西的书就行了。他们能悔改的。这是肯定的。因为,他们不信耶稣的原因,不是因为不信耶稣,而是说:你们若不信摩西的书,怎能信我的话呢。他们不信耶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信摩西的书。
看到那些人天天研究摩西的书,就能让人感到安心。因为这预示着,他们要慢慢的回转,归向神。他们不需要信耶稣,只需要信摩西的书就行了。那时,就算他们嘴上再刚硬,他们也能在心里明白,耶稣,正是符合摩西的书。他们只需要信摩西的书,回转过来,那时,救赎主就要来到了。那时,耶稣若再来,他们就能信了。因为,他们信了摩西的书了。
以赛亚书 59-20 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这是耶和华说的。
以赛亚书 59-21 耶和华说:“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从今直到永远。这是耶和华说的。”
那些转离过犯的人,他们的转离过犯,最核心的要素,是说: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这是最核心的要素。只需要他们常常诵读那话语,相信那话语,那么,他们就能回转归向神了。
那时,耶稣若来到,他们就能相信耶稣了。因为,他们已经相信那话语了。那话语,就是他。
约翰一书 1-1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
那话语,那生命的话语,那生命之道,就是他。这是之前的相信那话语的人,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他们摸到耶稣,不是说:啊,我摸到耶稣了。而是说:啊,我摸到那生命的话语了。
在约翰的书信中,他是要讲耶稣的,但,开篇的内容,从来不是耶稣,而是,话语,而是,道。
约翰福音 1-1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约翰的福音书,和约翰的书信,都是在讲耶稣。但,约翰这个犹太人,讨论耶稣,他开篇的内容,都不是说“耶稣”这个名字,而是说:那话语,那道。然后,才慢慢的告诉我们,那话语,就是耶稣。耶稣,就是那话语。
因此,对犹太人来说,信耶稣的这个名字,不是核心的要素。他是叫耶稣,但他的本质,是神的话语。那话语,成为了肉身,叫作耶稣,所以,他们相信耶稣。因为,他们相信神的话语。
一部分的他们之所以不能信耶稣,是因为,他们不信摩西的书。因此,他们信耶稣的关键因素,不是信耶稣,而是信摩西的书。相比于耶稣的肉体,更重要的,是那肉体所代表的含义,就是:神的话语。
而这,也是我们信耶稣的核心要素,就是,信神的话语。不然的话,就只信一个名字,那其实和拜金牛犊的人没有区别,反正也是叫那个名字嘛。但核心的因素,是里面的内容。
约翰一书 1-1 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
核心的因素,是里面的内容。所以,虽然约翰要讨论的是耶稣,但,他开篇的内容是说:论到从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这是核心的因素,那生命之道,那生命的话语。
然后约翰继续说:是我们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那生命的话语,竟然还能摸到?这为我们指向了那话语所成的肉身,基督耶稣。他所代表的含义,正是那生命的话语。因此,他自己明明白白的说:你们不能信我,是因为,你们不信摩西的书。因为摩西的书上所记录的,正是那生命的话语。
那生命的话语,那耶稣,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益处呢?我们信他,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我们的人生,得以满足。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虚空,没有意义。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就是为了活着吗?还是为了嫁人为了娶妻呢?还是为了生养儿女为了积攒产业呢?“活着就活着呗,想那么多干嘛。”这样的心态也挺好。但,毕竟我们是人,不能像动物一样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总得去思想一下,我们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这世界上能看得到的各种好处。因此,人们为了追求这世界上的东西,开始奋斗。但,得到那些,就能满足了吗?如果得到那些就能满足,那我们信那些就行了,不必信神的话语了。然而,得到那些东西,并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
传道书 2-4 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
传道书 2-5 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
传道书 2-6 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
传道书 2-7 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
传道书 2-8 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
传道书 2-9 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
传道书 2-10 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份。
传道书 2-11 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所罗门作为一个极其荣华的王,他所拥有的物质,是我们许多人的一生加一块儿也达不到的水平。所罗门有很多的产业,有很多的仆婢,有很多的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他极其荣华,胜过以前的耶路撒冷的众人。
并且,他又积蓄了非常多的金银财宝,又得了许多的妃嫔,这样,他就非常的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
所罗门他喜欢什么,他就能得到什么。他想要什么,他就能有什么。当然了,现代社会的很多产品,他得不到,因为,他根本连想要都不会想要,他根本不知道有这些科技产品的存在,所以,他连想要都不会想要。但,在他的时代,他能看到的,他想要的,他总能得到。
这样,他就满足了吗?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要金子,就能得到金子。想要银子,就能得到银子。想要妻子,无论想要多少个,他总能得到。想要多少个,就有多少个。但,他满足了吗?
他在其中,自己告白说:曾经是有过享受快乐,这是他从他的劳碌中所得的份。但过后,但后来,他查看他所得到的一切,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
他喜欢这喜欢那,他以为,他需要这些,但最后却发现,都没有用。根本没有用。甚至他说:毫无益处。一点益处都没有。一点用也没有。
所罗门为着他所喜欢的事情折腾,并且,因为他是王,他只要愿意,他总能成功。然而,他却发现,人生仍然是虚空。之前他折腾的事情,都没有用。甚至是说:毫无益处。一点益处也没有。简直是浪费生命。
所罗门回想自己曾经的折腾,觉得真是虚空。毫无益处,只有劳碌辛苦。
传道书 3-9 这样看来,作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
传道书 3-10 我见神叫世人劳苦,使他们在其中受经练。
所罗门一番劳苦,得到了一切他所想要的,但仍然,人生虚空。他觉得,这就是人生吧,就是用来折磨人的。神就是叫世人劳苦,叫世人在其中受折磨。
人生,是神用来折磨人的惩罚吗?至少,在所罗门看来如此。因为,他劳苦的折腾,都是毫无益处。这不就是惩罚吗。让人劳苦,但结果,一点益处也没有。这是纯粹的惩罚,纯粹的折磨。因为再怎么劳苦,也是一点益处也没有。
所罗门继续思想人生,想寻找到底什么才是有益处的。到底什么,才是不虚空的呢?答案就是:永远的。永远的,是不虚空的。
传道书 3-11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永生”原文作“永远”)。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人不能参透。
所罗门追求来追求去,但最终,他还是发现了,要追求:永生。他得到了世间的一切好处,仍然不满足,人生仍然虚空,终于,他开始追求起了真正的目标:永生。
权力最顶端的人,理所当然的能继续追求的,就是永生。因为他得到了一切,但,却发现,都没有用。毫无益处。因此,他剩下的唯一追求,就是永生。想尽办法让自己继续活着。
所罗门说: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世人心里最深处的追求,不是别的,而是,永生。
在我们表面的追求之中,我们追求食物,追求产业,追求男人,追求女人,追求金子,追求银子,但,这都是非常表面的追求。好像是追求到这些,心就能得到满足一样。但其实,神放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是永生。追求那些表面的,都不能满足我们的心灵。
我们可以作一个比喻,就是:做梦饥饿吃饭的比喻。梦中我们饥饿了,我们看到了食物,就理所当然的去追求,因为我们饿了,我们要吃到食物。
我们努力的追求我们所要的食物,努力的吃,但,后来,我们仍然,还是饥饿,还是不满足。为什么呢?因为那些食物,不是食物。我们吃再多,也得不到满足。
以赛亚书 55-2 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我们所追求的这个世界的东西,我们以为,得到了那些就能满足,但其实,那些东西,根本不能让我们得到满足。他们是不足为食物的,他们就像是梦里的食物一样,让我们觉得,吃到就能满足。但也真的,就只是让我们觉得而已。因为,那根本不足为食物。那不是真正的食物。
我们心里真正的需求,是永生。因此,那些不能永存的东西,就像梦中的东西一样,得到了,仍然,无法满足。因为就是没有满足。短暂的东西,怎么可能满足我们对永远的需求呢。那只是短暂的东西而已。能满足我们心灵对永远的需求的,是永远的东西。是的,就是,能存到永远的东西。正是神的话语。
彼得前书 1-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彼得前书 1-25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我们真正的需求,是永生。所以,我们就算渴望着人的美容,最终,也无法满足。因为,他必要枯干,必要凋残。短暂的存在,无法满足我们对永远的渴望。
能满足我们永远的渴望的,就是那永存的,主的道,主的话语。至于其他的别的,真的不值得追求。因为,无法满足我们对永远的需求。我们真正的需求,是永远的。
约翰福音 6-27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
这世界的食物不值得追求的原因,正是在于:那是必坏的。吃了就变成大便了。不吃也变成垃圾了。总之,是必坏的,不能永存。
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他的话语,是那永存的食物。永远存在,并且,能让我们跟着他,一起,永远存在。这是我们真正的需求,永远的食物。
那道,成为了肉身。我们真正的需求,真正的食物,是那道,也是那肉身:耶稣。
约翰福音 6-34 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
约翰福音 6-35 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
耶稣,那起初原有的生命之道,那太初就有的永生之道,才是我们真正的需求,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食物。因为,只有他,能满足我们的人生,能满足我们的心灵。在我们的心灵里,有神所放置的缺口,为永生而存留。
我们真正的需求,是永远的,是永生的。因此,既然知道了这世界的东西,如同梦里的食物一样,再怎么多吃也无法得到满足,就不必再追求了。我们已经知道了真正的食物,那就要去追求真正的食物。不要再去浪费时间追求别的了。
约翰福音 6-68 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这世界的人,有着自己所要去的地方,有着自己所要追求的东西。但我们既然知道了,耶稣那里,有永生的话语,我们就当去追求耶稣。
他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去哪里呢?我们还去找谁呢?我们只能是去找他,那永生的话语。我们真正的需求,正是永生。因为神将永生,安置在了我们的心里。
梦中吃饭,再怎么多吃,仍是虚空。得不到满足。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那些梦中的食物,是不足为食物的。
以赛亚书 55-2 你们为何花钱(原文作“平银”)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你们要留意听我的话,就能吃那美物,得享肥甘,心中喜乐。
我们应该醒来,不再去追求那些梦中的食物,而是,去追求那真正的食物,就是,他永生的话语。我们要留意听他的话,就能吃到那真正的食物。
那真正的食物,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满足。因为,我们真的吃到了。于是,我们就不会再觉得心灵空虚,因为,他能真正的满足我们。
梦里吃饭,到底有没有用?梦里喝水,到底有没有用?还是有一点用的。有一点点安慰的作用。有一点点必坏的作用。就那么一小会的作用。然后,我们仍然饥饿,仍然干渴。因为我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水和食物。
真正的水和食物,是这个梦境一般的世界提供不了的。他就是没有办法提供真正的食物。所以,那真正的食物,是从天而降的。因为这个世界,这个地,出不了真正的食物。真正的食物,只能是从上边来的。就是那从神口中而出的,他的话语。
我们真正的需求,正是那话语,那永生的话语。而恰好,这永生的话语,是免费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贫穷,不必追求这个世界。因为,那话语,是免费的。不要钱,只要心。
我们不需要花钱去吃那食物,只需要用心,只需要留意听他的话,就能得吃那美物。我们只需要用心。然而,恰好,人的财宝在哪里,心,就在那里。所以,你们要贫穷,你们在别的地方,不能有财宝,你们不能分心。你们要把你们仅有的财宝,都奉到天上的耶和华那里。这样,你们的心,就全在耶和华那里。你们就能留意听,就能得吃那美物。
我们真正的需求,是那美物,是那永生之道。而且,那永生之道,是免费的。因此,我们都可以来听,来吃。不需要用钱,只需要用心,就能得到。
而且,只能用心。因为,神是个灵,他只看人的心灵。我们的神,他实在美好。他不看人的外表,只看人的心灵。对于外表枯干凋残的我们来说,只看人心灵的那位神,实在美好。他实在美好。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