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25.随着状态改变而更新的教导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耶和华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一个关于“窘迫的父母,吃儿女的肉”,的话题。我们天然的以为,父母都是爱儿女的。正常来说,是这样的。但,如果神把那份一无所剩的窘迫,加在父母的身上,那么,父母吃肉的心,就会超过对儿女的爱。就算爱,也仍然,要吃掉。因为,他爱儿女,但,他更爱吃肉。
其实,正常来说,父母不会吃儿女的肉,因为父母有别的可以吃的。所以,父母吃儿女的肉,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太窘迫了,一无所剩。关键词在这里:一无所剩。
申命记 28-55 甚至在你受仇敌围困窘迫的城中,他要吃儿女的肉,不肯分一点给他的亲人,因为他一无所剩。
在这里点明了关键的因素,就是说:因为他一无所剩,所以,他要吃儿女的肉,并且,不肯分一点给他的亲人。没办法,他实在太窘迫了,一无所剩。
由此看来,父母对儿女的爱,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因为,当他们一无所剩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儿女吃掉。如果没吃掉,只不过是因为耶和华恩待他们,让他们有别的东西可以吃。仅此而已。
人世间一切的感情,都是这么的虚假,完全被外界环境所决定。当环境一切都好的时候,我们谈情说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好像那些感情真的有什么价值一样。
但,当环境变得糟糕的时候,那些感情,就变得一文不值了,我们开始彼此吞吃。因为环境太糟糕,没有别的可吃的了。
人的感情多么的一文不值啊。父母不是爱儿女吗?但,神能让父母不爱儿女,神能让父母吃掉儿女。只需要让他们窘迫到一无所剩,他们就会仇恨自己的儿女。
夫妻不是彼此相爱吗?但,神能让夫妻彼此仇恨。只需要让他们的环境变得恶劣,就能让他们彼此仇恨。
申命记 28-54 你们中间柔弱娇嫩的人必恶眼看他弟兄和他怀中的妻,并他余剩的儿女,
申命记 28-55 甚至在你受仇敌围困窘迫的城中,他要吃儿女的肉,不肯分一点给他的亲人,因为他一无所剩。
申命记 28-56 你们中间柔弱娇嫩的妇人,是因娇嫩柔弱不肯把脚踏地的,必恶眼看她怀中的丈夫和她的儿女。
兄弟感情,夫妻感情,父母与儿女的感情,都是这么的脆弱,当神使窘迫临到的时候,这些感情,都一文不值。
但,有些人,蒙了神特别的恩典,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窘迫,于是,他们开始赞美这些感情。赞美兄弟感情,赞美夫妻爱情,赞美家庭亲情,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这么的美好。确实如此,因为神就是给了他们一个美好的世界。
但,对于经历过窘迫的人来说,他们能认识到这些感情的一文不值。因为,当窘迫临到的时候,他们的兄弟恶眼看他们,他们的丈夫妻子,残酷的抛弃他们,他们的家人亲人,无情的咒骂他们。于是,他们就知道了,这些感情,一文不值。
但,这也是出于神的。因此,我们只能接受。神若给人一个美好的世界,那么,人只能看这个世界美好。神若给人一个悲惨的世界,人就只能看这个世界悲惨。神给我们什么,我们就只能接受什么。就是这样。
然而,在这里我们能发现,神给人的环境,有良好的环境,有恶劣的环境,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良好的环境,同样,也有恶劣的环境。这才是这个世界完整的样子。
良好的环境,可能会转变为恶劣的环境,恶劣的环境,也可能会转变为良好的环境。于是,在这些环境的转变之中,我们认识到了,那些人的感情啊,真是一文不值。唯有神的话语,永远长存。
环境的转变,导致人的状态,也随之改变。比如说大卫,大卫在拿八的口中,是一个悖逆主人奔逃的仆人。但,大卫在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吗?大卫在一开始,是一个让主人扫罗非常喜欢的人。
撒母耳记上 16-22 扫罗差遣人去见耶西说:“求你容大卫侍立在我面前,因为他在我眼前蒙了恩。”
扫罗在一开始很喜欢大卫的。但,人的感情,一文不值。扫罗对大卫的喜欢,也是一文不值。因为,扫罗马上,就要开始仇恨大卫了。扫罗开始追杀大卫。
大卫从被扫罗喜欢的状态,变成了被扫罗追杀的状态。那么,大卫还能继续对扫罗忠心吗?不能了。大卫只能逃跑,只能是成为一个悖逆主人逃跑的仆人。
那么,大卫他自己是一个悖逆主人逃跑的仆人,当大卫他作王的时候,他能要求别人对他忠心吗?他自己是一个悖逆主人逃跑的仆人,他能要求他的仆人对他忠心吗?当然能。因为状态改变了。那么,相应的教导,也要更新。
当扫罗作王的时候,正确的教导,就是要悖逆扫罗逃跑。因为扫罗要追杀那属耶和华的人。扫罗悖逆耶和华,那么,大卫悖逆扫罗,大卫悖逆一个悖逆耶和华的人,反而,正是顺从耶和华。当扫罗作王的时候,正确的教导,就是:耶和华的人,应该逃跑。如果不逃跑,就要准备好被杀掉。
撒母耳记上 22-17 王就吩咐左右的侍卫说:“你们去杀耶和华的祭司,因为他们帮助大卫,又知道大卫逃跑,竟没有告诉我。”扫罗的臣子却不肯伸手杀耶和华的祭司。
撒母耳记上 22-18 王吩咐多益说:“你去杀祭司吧!”以东人多益就去杀祭司,那日杀了穿细麻布以弗得的八十五人;
撒母耳记上 22-19 又用刀将祭司城挪伯中的男女、孩童、吃奶的,和牛、羊、驴尽都杀灭。
耶和华的祭司,帮助大卫,于是,扫罗王就要把耶和华的祭司,把整个祭司城的人,都杀掉。因为他们属于耶和华,又没有从扫罗面前逃跑。
扫罗作为一个悖逆耶和华的君王,那么,属于耶和华的人,就应该悖逆扫罗王,赶紧逃跑。因为扫罗王悖逆耶和华。
在扫罗作王的时候,那样的状态,对应的教导,就是要悖逆君王,就是要赶紧逃跑。因为扫罗王,悖逆耶和华。
但,当大卫作王的时候,状态,就改变了。大卫不是一个悖逆耶和华的君王,因此,大卫顺从耶和华,百姓们就应该顺从大卫。状态改变了,相应的教导,也要更新。
大卫在拿八看来,是一个悖逆主人逃跑的仆人。确实是这样,在他们的角度,就是那样。但,在神的眼中,大卫却是一个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所悖逆的主人,正是一个悖逆耶和华的人。
悖逆,这只是一个状态转变的词而已,代表着不顺从。但,也得看状态。大卫悖逆一个悖逆耶和华的人,却反倒,成了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所悖逆的,是一个悖逆神的人。状态改变了,教导,就要随之更新。
我们一直以来的教导,是顺从。但,在大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悖逆主人逃跑的仆人,却是合神心意的人。因为,他所悖逆的主人,是一个悖逆神的心意的人。于是,他悖逆那样悖逆的主人,恰好,合了神的心意。
状态改变了,那么,教导,就要随之更新。当扫罗作王悖逆耶和华的时候,正确的教导,就是要悖逆扫罗。但,当大卫顺从耶和华的时候,那么,正确的教导,就是要顺从大卫。状态改变了,教导,也要随之更新。
这样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就像,我们教导别人,吃水果的时候,要把水果洗一洗才吃。那么,吃肉的时候呢?洗一洗就吃吗?当然不行。状态改变了,教导就要改变。我们不能把一个状态中的教导,用在另一个状态中。
圣经的教导,很多时候,是在以色列人中的状态。因此,用在外邦人中,很多时候,并不合适。比如说,要顺从君王,这在外邦人中,并不合适。外邦人,反而,要背叛君王才对。
约书亚记 2-3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喇合作为一个外邦人,对他的正确教导,就是背叛,就是出卖。因为他只有背叛原本的外邦人,才能加入到以色列人群体之中。因此,顺从君王的命令,在外邦人中,就不合适了。
圣经的很多教导,都是这样的适合用在以色列人之中,适合用在神的百姓之中。但,却并不适合用在外邦人中。对神的百姓教导顺从,忠心,都行。但外邦人不能这样。如果外邦人对他们的王忠心,那么,就和以色列的王完全无关了。
神给的状态不同,于是,我们需要领受的教导,也就不同。妓女喇合在外邦人中的时候,他就是要背叛他的本国才行。但,当妓女喇合在以色列人中的时候,相应的教导,就是:他要忠心于他所在的国家。因为他已经在以色列国中,已经在神的百姓之中了。
神给的状态不同,因此,我们所需要领受的教导,也就不同。另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关于听从父母的事情。听从父母,这是儿女必须的义务。如果儿女不听从父母,那么,就可以治死儿女。
申命记 21-18 “人若有顽梗悖逆的儿子,不听从父母的话,他们虽惩治他,他仍不听从,
申命记 21-19 父母就要抓住他,将他带到本地的城门、本城的长老那里,
申命记 21-20 对长老说:‘我们这儿子顽梗悖逆,不听从我们的话,是贪食好酒的人。’
申命记 21-21 本城的众人就要用石头将他打死。这样,就把那恶从你们中间除掉,以色列众人都要听见害怕。”
如果人不听从父母,那么,父母就可以把儿女杀死。这是神给的权力。因此,当我们看到父母吃掉儿女的时候,一点也不要惊讶,这是神给的权力。就像神给了狮子老虎吃牛吃羊的权力一样,不要惊讶,这是神给的权力,天经地义。
如果人不听从父母的话,那么,父母就有权力把儿女杀死。这是可以的。因此,人要听从父母的话。这是为了自己的生命。
听从父母的话,与自己的生命,就能联系在一起了。因为,如果儿女不听从父母的话,那么,父母是有权力杀死儿女的。所以,听从父母的话,与自己的生命,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因此,当耶稣教导人恨父母的时候,就同时也教导人,要恨恶自己的生命。因为,听从父母的话,与自己的生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了。恨恶父母的,也确实就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如果人恨恶父母,那也确实,就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就是不想活了。因为,父母有着十足的权力,杀掉不听话的儿女。恨恶父母的,就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
恨恶父母的,就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因此,如果要教导人恨恶父母,那么,同时,就要教导人,恨恶自己的生命。因为这是一件事情,恨恶父母,就是在事实上,恨恶自己的生命。
那么,既然如此,耶稣为什么还要这样教导呢?甚至教导人要恨恶自己的生命。为什么这样呢?摩西教导,要听从父母,好能活的长久一点。但耶稣却教导,要恨恶父母,恨恶生命。为什么这样呢?
状态改变了,教导,必须随之而更新。
状态是如何改变的呢?人要听从君王,但,大卫却悖逆扫罗王,状态是如何改变的呢?就是,扫罗改变了。扫罗悖逆耶和华,于是,大卫就要悖逆扫罗。
人要听从父母,直到,状态改变了,父母开始悖逆耶和华。于是,人要悖逆父母,好能顺从耶和华。
申命记 33-8 “论利未说:耶和华啊,你的土明和乌陵都在你的虔诚人那里。你在玛撒曾试验他,在米利巴水与他争论。
申命记 33-9 他论自己的父母说:我未曾看见,他也不承认弟兄,也不认识自己的儿女。这是因利未人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
未曾看见父母,不承认弟兄,不认识儿女,这样的利未人,反而,成了遵行耶和华的话,谨守耶和华的约的人。
摩西不是教导人听从父母吗?利未人未曾看见父母,为什么,反而,遵行了神的话,谨守了神的约呢?因为,在玛撒,在米利巴水,他们的父母亲人,悖逆耶和华,而他们,悖逆自己的父母亲人,于是,他们顺从了耶和华。他们悖逆了父母亲人,反而,成了遵行神的话,谨守神的约的人。
状态改变了,教导,就要随之更新。当耶稣的时代,人对神的悖逆,更加严重。在那样的时代,如果要顺从神,必要悖逆父母,必要恨恶父母。而恨恶父母,也同时,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因为父母完全有权力杀死不听话的儿女。恨恶父母的,就是在恨恶自己的生命。
所以,教导人恨恶父母的时候,必须要加上:恨恶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完全可以当成一件事情。恨恶父母的,就是活够了,就是恨恶自己生命的人。
之所以要这样教导,正是因为,状态改变了。福音,要传开了。所以,父母就成为了儿女信仰的最大阻碍,必须得不听从父母的话,才能跟随那信仰。
不听从父母的话,父母就可以杀死他。因此,要跟随那信仰的人,就要恨恶父母亲人,并要恨恶自己的生命。这是相关联的事情。但还好,耶稣许可人逃跑,耶稣让人逃跑,并且,总有地方可以逃跑。
我们在之前,已经证明了,人的感情,人的爱情,一文不值。因此,我们不必要考虑感情的因素,因为人的感情,一文不值。人之所以有点感情,只是因为,神让环境很好而已。如果神让环境变的恶劣,那人的感情,就会恶劣的,还不如没有感情。人的感情,实在一文不值。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价值。
环境改变,状态改变,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相应的教导,也要随之而更新。
另一个要随着状态改变而更新的教导,就是对妻子的爱。保罗教导人要爱妻子,彼得教导人说:人要与妻子同住。但耶稣却教导人说:要撇下妻子。我们该如何选择?撇下妻子呢?还是要与妻子同住呢?还是要爱妻子呢?
教导人要爱妻子的保罗,选择不娶妻子。教导人要与妻子同住的彼得,选择撇下妻子,跟随耶稣。因此,我们能看到,第一的选择,是没有妻子。
马太福音 19-10 门徒对耶稣说:“人和妻子既是这样,倒不如不娶。”
不如不娶,也就是说,最好的选择,是没有妻子。这也是耶稣和保罗的选择。他们的选择,是没有妻子。但,已经有妻子的呢?比如彼得,他已经有了妻子了,他的选择呢?是与妻子同住吗?并不是。当耶稣呼召彼得的时候,彼得就撇下了妻子,跟随了耶稣。这是彼得的选择。
撇下妻子,这是爱妻子吗?很明显,这不是爱妻子。那么,人应该爱妻子吗?保罗的教导是说:人要爱妻子。但保罗的选择是:不娶妻子。由此,我们就能看到,状态改变了,教导,也要随之而改变。
如果人没有妻子,那就不要问爱妻子的事情,没有意义。没有妻子,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不要再问别的了。
哥林多前书 7-32 我愿你们无所挂虑。没有娶妻的,是为主的事挂虑,想怎样叫主喜悦;
哥林多前书 7-33 娶了妻的,是为世上的事挂虑,想怎样叫妻子喜悦。
如果人没有妻子,那这状态,就是没有妻子的状态。因此,相应的教导,也不是爱妻子。这样的教导在这状态中也根本没有意义。相应的教导是说:我愿你们无所挂虑。不要有任何操心的事情。天天想着怎样叫主喜悦,就行了。主就是你们要讨好的妻子。
但,如果人已经有了妻子,那么,这状态,就是有妻子的状态了。因此,无所挂虑的教导,就不能再说了。太无情了。他总得要考虑世界上的事情,来叫妻子喜悦。因此,这时的教导,是说:要爱妻子。既然要爱妻子,那么,总得叫妻子喜悦才行。也就是,要为这世界上的事情挂虑才行。
状态改变了,教导,也要随之而更新。对于没有妻子的人来说,爱妻子,这个教导,都是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他根本没有妻子。
但,对于有妻子的人来说,无所挂虑的教导,也是不太合适的。因为,他总得要挂虑一下他的妻子。不同的状态,只能是不同的教导。随着状态的改变,教导,必须要更新。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能排列出相应的状态,与对应的教导了。对于没有结婚的状态,那么,这教导是说:不如不娶。我愿你们无所挂虑。
对于想结婚的状态,那教导是说:与其欲火攻心,倒不如嫁娶为妙。
对于已经结婚了的状态,那教导是说:要爱你们的妻子,要按情理与你们的妻子同住。
而对于耶稣来了的状态,那教导是说:要撇下你们的妻子,要去跟随耶稣。
由此,圣经的这许多教导,虽然看似冲突,但却让我们能够得以理解。就是,那些教导,之所以看似冲突,是因为,放到了同一个状态下。
在同一个状态下,比如,大家都结婚的状态,那么,爱妻子的教导,与无所挂虑的教导,就是冲突的。但,因为大家的状态不同,所以,相应的教导,也是不同的。对于没结婚的人来说,我愿你们无所挂虑。对于已经结婚的人来说,你们要爱你们的妻子。
状态改变,那么,教导,也要随之更新。所以,虽然保罗是作为一个不结婚的人,他也教导人要爱妻子。因为他教导的对象,并不都是和他一样的人。他很愿意大家和他一样,这样教导也能省事,按着不结婚的教导就行了。他很愿意大家和他一样。
哥林多前书 7-7 我愿意众人像我一样;只是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保罗很愿意大家跟他一样。但,大家并不是都和他一样。所以,他的教导,也不能只针对和他一样的人,也得针对和他不一样的人,比如,那些结婚了的人。
所以,保罗作为一个没有结婚的人,他也教导人要爱妻子。因为大家并不是都和他一样。虽然他愿意众人像他一样,但终究,各人领受神的恩赐,一个是这样,一个是那样。
不结婚,是神的恩赐,结婚,也是神的恩赐吗?结婚当然是神的恩赐了。得了妻子的,是得了好处。得到一个妻子,得到一个好处,这当然是蒙了神极大的恩典。这肯定是神的恩赐。
由此,我们就能看到保罗的心态了,就是说:虽然大家状态不一样,但,都是神的恩赐。
结婚的,是蒙了神的恩赐,不结婚的,也是蒙了神的恩赐。
听父母话的,能活的长久,是神的恩赐。不听从父母话的,活不长久,但,也是神的恩赐。
我们的一切所得,都是神的恩赐。随着状态改变,教导也要更新。但,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导,那都是神的恩赐。无论是好是坏,都是神的恩赐。
晴天,是神的恩赐。雨天,也同样,是神的恩赐。好的环境,是神的恩赐,让我们享受一下。但,恶劣的环境,也是神的恩赐,让我们思考一下。我们从神所得的一切,都是神的恩赐。
哈利路亚,我们的神,他实在是一位配得赞美的神。无论好坏,无论赏罚,都出于他,都是他的恩赐。
赏赐的是他,惩罚的,也是他。这一切,都出于他,都是他的恩赐。哈利路亚,我们赞美他。哈利路亚。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