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59.万事无益处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得救之后,在旷野”的事情。那逾越节的羔羊,为我们被杀,于是,我们得救了。但,得救之后,我们并没有立刻到达神的地方,反而,是在旷野。得救之后,我们是在贫乏的旷野。
路加福音 5-28 他就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得救之后,并不是拥有一切。反而,是撇下一切,过上了旷野般的生活。就是,一无所有的,贫乏的生活。
然而,贫乏却不缺乏。在旷野的生活,很贫乏。但,没有缺乏。
申命记 8-3 他苦炼你,任你饥饿,将你和你列祖所不认识的吗哪赐给你吃,使你知道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申命记 8-4 这四十年,你的衣服没有穿破,你的脚也没有肿。
在旷野的生活,撇下了一切所有,很贫乏。但,神并没有让人缺乏。因此,我们可以大胆的跟随他。会贫乏,但,不会有缺乏。
或者说,如果有缺乏的,那就是我们的欲望了。比如,以色列人在旷野,已经有了吗哪,他们还想要吃肉,他们缺乏肉了。这就是他们的欲望了。神并没有缺乏他们吃的东西。只是,他们有了很大的欲望。这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得救之后,在旷野,虽然一无所有,但,不会有任何的缺乏。因此,我们就可以安心的跟随他。一切都在他的手中,他如果不让我们缺乏,那就算我们一无所有,也不会缺乏。
耶稣的门徒们,他们撇下了一切所有跟随耶稣。他们一无所有。但,那又如何呢。他们不会有缺乏。
他们之所以不会有缺乏,从人的心意上来看,是说:当他们跟随耶稣的时候,有很多的妇女供应他们,所以,他们没有缺乏。当耶稣复活升天之后,有了更多的人变卖一切,加入进来,和他们凡物公用,所以,他们仍然没有任何缺乏。
但我们所信的,是神的旨意,成就在人的心意之上。人的心意,服从在神的旨意之下。因此,虽然我们能够看到人的因素,使得他们一无所有也没有缺乏,但,我们仍然只能说:这是神养育了他们。
得救之后在旷野,虽然贫乏,但,不会有缺乏。因为,我们的神,他必会养育我们。
而在旷野的生活,对我们的训练来说,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有必要,在旷野生活,在旷野,接受训练。
有什么训练,是非得在旷野才能进行的呢?就是,那律法的训练。那律法的训练,只能在旷野进行。因为,那律法,与万民的律法,都不同。在万民之中,我们若学习遵行那律法,必然要遭受到万民的攻击。因为,那律法,与万民的律法,不同。
那独特的律法,终究,只能是由独居的民,独自,来遵行。别的人,想遵行,也不可能。不是他们不想不能,而是,环境,让他们不想,让他们不能。
我们很多时候,以为是我们的想法,导致了我们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反而,是我们的行为,导致了我们的想法。
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借着我们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想法。
我们人的心理,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人们会为了自己的行为而辩护。
直白的说就是:我们很少因为事情正确,而去做。反而,更多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做了那事情,于是,我们开始证明,那事情是正确的。
比如说,伊斯兰教守周五,作为他们的安息日。他们是因为这个正确,才去做的吗?并不是。但,他们也能证明这个正确吗?当然能。他们当然有他们的理论来证明这个正确。因为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嘛。
他们不是因为这样做正确,才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这样做了,于是,就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且,由此,形成了一个环境,这环境,决定了这环境之下的想法与行为,让这环境的所有人,不可能再有别的想法,别的做法。
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反倒决定了我们的想法。那么,除非我们改变行为。否则,我们不可能改变我们的思想。
按理说,我们先改变思想,然后,再改变行为。但实际上,我们的行为若不改变,我们的思想,就绝对不可能真正的改变。
所以,在旷野,就有了必要。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改变思想。但,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的行为,都要和那个环境保持一致。在任何地方,我们都难以改变行为。
我们有了在旷野的必要。虽然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改变思想,但,我们的行为若不改变,我们的思想,就绝不可能真正有改变。只有在旷野,我们不必再受到环境的行为要求,于是,我们可以改变行为,我们也就有了,真正改变思想的可能。
比如,熟悉这些内容的人可能会知道,我现在的思想,已经变得和犹太人很像。和他们守同样的安息日,和他们守同样的逾越节。那么,这是怎样改变的呢?是先改变思想,然后,再改变行为吗?
并不是。在改变我的行为之前,我的思想,虽然有一点想法,但,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在改变我的行为之前,我为着自己原本的行为,而辩护,证明那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直到,神把我从人群中赶了出去,来到了独居之处,于是,我的行为开始改变,我的思想,开始有了真正的改变。
也就是说,在我的思想改变的过程中,我根本,什么也决定不了。我的思想,看似,好像是我能决定的。但根本不是。我的思想,被我的行为决定。没错,不是我的思想决定我的行为,反而,是环境决定我的行为,我的行为,决定了我的思想。我怎样行,我就怎样为之证明。
我若是吃咸的,我就要证明,咸的,才是真理。我若是吃甜的,我就要证明,甜的,才是真理。多么可笑啊,我的思想,完全,被我的行为,所决定。而我的行为,被我的环境,所决定。环境决定了给我吃咸的,还是给我吃甜的。然后,我为之证明。
环境决定了我的行为,于是,借着我的行为,引导了我的思想。看似,我好像有什么自由意志,可以自己决定什么。但其实,根本没有,根本不能。一切的一切,都在被环境影响。
所以,改变思想,需要的,不仅是改变思想。而是,要改变环境。因此,得救之后,虽然要改变我们的思想,但,改变环境,非常必要。因为,环境,极大的影响我们的思想。
按照现代理论来说,决定一个人的因素,就是基因与环境。基因占到了一小部分。基因决定一个人外貌怎样。
但,环境占到了绝大部分。基因决定了人的肉体怎样,但,环境决定了人的思想怎样,决定了人的行为怎样。也就是说:除了我们肉体的外貌之外,我们的一切,都是被环境所决定的。甚至,包括我们的表情,都是被环境所决定的。这是我们的无奈。
人真是无奈。我们好像是人,好像很高级。但,只不过是窑匠手里的泥块,仅此而已。
窑匠决定把我们送到什么样的模具里,于是,我们就变成那个模样。我们好像是人,但真的,只能用泥块,来比喻我们。
并且,他确实,就是用泥块,来造了我们。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虽然我们是人,但我们的本质,就是尘土,就是泥块。我们怎样,全在乎,窑匠要把我们造为怎样。
送到埃及的泥块,就在埃及的模具里,成为了埃及人的模样。
送到迦南的泥块,就在迦南的模具里,成为了迦南人的模样。
那么,旷野,是什么样的模具呢?旷野,是神的律法的模具。在旷野之中,没有任何别的国家的法,在旷野之中,我们有着极大的自由,没有任何别的限制,没有任何别的模具,来塑造我们的模样。
仅有的,就是那在旷野,赐下的,律法。在旷野,没有任何别的国家的律法,只有神的国度的律法。于是,就把我们塑造成为了,神的百姓的模样。
但,已经在埃及被塑造好了的,没有改变的希望。虽然有了神的律法作为新的模具,但,已经在埃及的模具中,被塑造为了埃及人模样的,没有任何希望。
希望,在他们的下一代身上。他们的下一代,是有希望的。那是还没有被埃及塑造完成的。他们有着被神的律法重新再造的希望。
在旷野,是必要的。因为,我们总得从别的模具中脱离出来,进入到旷野,单单在神的律法的模具中,被那神的律法,塑造成为神的百姓的模样。
然而,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而是,神决定的。神决定,把泥块,送进某个模具里,塑造成为那个模样。并且,已经被塑造完成的,没有任何改变的希望。
除非,他们原来虽然在埃及地,但,却并没有被改变成为埃及人的模样。这是很难的事情。在埃及地,他们的思想,还没有被埃及人的环境,改变成为埃及人的模样,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环境,决定了人的行为,决定了人的思想。
按着目前的理解,只能是把他们理解为:不合群的人。他们虽然在埃及地,但其实,他们和埃及地的人,没有合为一群。他们和埃及人,非常不合群。于是,他们没有变成那些埃及人的模样。按照目前的理解,只能是这样。
而他们,被称为独居的民,也确实合适。他们就算在埃及地,也和埃及人不一样,那确实,就是独居的民。
独居的民,被独一的神,引导,独自来到旷野,于是,有了学习遵守那律法的希望。他们在埃及地,就算内心再不合群,为了生存下去,也得表现出与埃及人一样。在埃及地,他们没有学习遵守那律法的希望。
被拯救之后,来到了旷野,他们就有了学习遵守那律法的希望。他们也不必和别的人一样了,他们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了,他们可以单单的,在意那律法的眼光。
然而,有所获得,必有所失去。他们获得的,是自由,他们失去的,是重担。
他们失去的是重担,那重担里,是他们的财富,是他们的享受。他们获得了自由,却也同时,失去了重担。有所获得,必有所失去。
马太福音 11-28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
劳苦担重担的人,来到他所在的旷野,得到了自由,却也同时,失去了重担。
甚至,失去了一切的重担。因为,撇下了一切的所有。他们确实,得到了自由。但也同时,失去了重担。
压在人身上的重担,在现代社会,有房子,车子,妻子,票子,等等等等。而撇下一切所有,来到在旷野的那位身边,得到了自由,却也同时,失去了这一切的重担。
因此,人们不情愿。得到的是自由,但,失去的,却是他们的重担。他们在背着房子车子作为重担,耶稣却要给他们自由,让他们失去重担。他们怎么可能情愿。
来到旷野,得到的是自由,但,失去的,却是重担。因此,人们心里不情愿。
然而,神为何让我们情愿呢?神是如何让我们情愿的呢?就是,让我们的心意,看万事,没有益处。
神让他们看万事,都有益处,都要背在背上,作为重担。
但,神让我们,看万事,都没有益处。都不愿意背在背上作为重担。
万事,无益处。这就是神所赐给我们的心意,让我们看万事,都没有益处。
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万事,在神所赐给我们的逻辑里,是怎样没有益处的。
传道书 1-8 万事令人厌烦(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万事,令人厌烦。都是虚空,毫无益处。”这就是神赐给我们的思想,神赐给我们的话语。
在万事之中,我们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直白的说就是:怎么也不够。万事,得到再多,也是,怎么也不够。
所罗门得到一块金子,太好了,一块金子,财富。但,这就够了吗?根本不够。还要再来一块金子。然而,两块金子,就够了吗?怎么可能够。还要再来,还要再来。直到,他每年所得到的金子,是六百六十六他连得。那么,这就够了吗?根本不够。都是虚空。毫无益处。
所罗门得到一个妻子,太好了,一个妻子,爱情。但,这就够了吗?根本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妻子。然而,两个妻子,就够了吗?怎么可能够。还要再来,还要再来。直到,他一生所得到的妻子,是妃嫔一千个。那么,这就够了吗?根本不够。都是虚空。毫无益处。
最好的金子,最美的妻子,来一个,来十个,来一百个,来一千个,也都是毫无益处。这就是所罗门的话语。这就是神借着所罗门,赐给我们的话语。
那么,是所罗门得到的还不够多吗?再来一万个妻子,所罗门就能满足了吗?
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这就是所罗门的感受。怎么可能满足。再怎么多,再怎么看,再怎么听,也是不够。
然而,这样的所罗门,为何能写出雅歌,这样赞美爱情的诗呢?所罗门的爱情,就是滥情,但为何,能写出雅歌,这样美好的爱情呢?因为,那时的书拉密女,极其美貌,被所罗门惊为天人。
雅歌 7-1 王女啊,你的脚在鞋中何其美好!你的大腿圆润好像美玉,是巧匠的手作成的。
雅歌 7-2 你的肚脐如圆杯,不缺调和的酒。你的腰如一堆麦子,周围有百合花。
雅歌 7-3 你的两乳好像一对小鹿,就是母鹿双生的。
雅歌 7-4 你的颈项如象牙台;你的眼目像希实本巴特拉并门旁的水池;你的鼻子仿佛朝大马士革的黎巴嫩塔;
雅歌 7-5 你的头在你身上好像迦密山,你头上的发是紫黑色。王的心因这下垂的发绺系住了。
雅歌 7-6 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悦!使人欢畅喜乐。
在所罗门的眼里,那时的书拉密女,何其美好,何其可悦。脚好看,腿好看,肚脐好看,腰好看,两乳好看,颈项好看,眼睛好看,鼻子好看,头好看,头发也好看。啊,都好看,实在太好看了,简直完美,让所罗门惊为天人。
以至于所罗门说: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悦。
美好到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只能说:啊,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悦。
然而,那份美好,真的有多么珍贵吗?我们看所罗门的描述,都是身材的好看。直白的说就是:书拉密女身材好,于是所罗门太喜欢了,觉得太好看了。
书拉密女的美貌,让所罗门惊为天人,觉得太好看了,太美好了。
但,书拉密女,真的是天人吗?不过凡尘而已。
让所罗门惊为天人的书拉密女,在本质上,不过是凡尘而已。惊为天人。不过凡尘。这爱情,如何能维持的下去呢。这爱情的基础,是虚假的。书拉密女,只是凡尘,根本不是天人。这爱情的基础崩溃了,这爱情,也就崩溃了。
所罗门又娶了一个美貌的女人。所罗门又娶了一个美貌的女人。所罗门娶了一个又一个美貌的女人。但,最终却只能说:都是虚空,毫无益处。是啊,不过是凡尘而已,能有什么益处呢。
所罗门眼里的美好,是说:啊,腿好看,腰好看,胸好看,头发好看。于是说:啊,你何其美好,何其可悦。这种美好,实在廉价。
这种美好,太廉价了。以至于后来,所罗门他得到了一份又一份这种美好。他所娶的一千个妻子,哪一个不是这样美好呢。哪一个的腿不好看呢,哪一个的腰不好看,哪一个的胸不好看呢,哪一个的头发不好看呢。这种美好,太廉价了。年轻的女人,哪一个不是这样好看呢。
所罗门曾经以为,他所得到的,是独一份的,再也找不到这样好看的。于是,他要赞美对方的美貌,赞美对方的美好。他说:啊,我所爱的,你何其美好。
但后来,他就发现了,他随便娶一个公主,都是这样好看的,都是这样美好的。难道,他要对他所娶的每一个女人,都要再说一遍:啊,你何其美好,这样的话吗?并不是。他只能总结说:都是虚空,毫无益处。
箴言 27-7 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人饥饿了,一切苦物都觉甘甜。
所罗门发现了,唉,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人饥饿了,一切苦物,都觉甘甜。
所罗门曾经以为对方多么美好,但这只不过是因为,他太饥饿了。仅此而已。在后来,所罗门娶了一千个,反而觉得虚空,毫无益处,让他厌恶,只是因为,他吃饱了,仅此而已。
对爱情的饥饿,对女人的饥饿,使得人的初恋,成为了最美好的存在。
没有比初恋更美好的了,因为,在初恋之前,我们没有品尝过那美味。
但,就算惊为天人,也只不过是凡尘而已。以为对方多美好,像是天人一般。然而,真的是从天上下来的人吗?不过是地上的凡尘而已。普通,平凡,和别的凡尘,实在没有什么两样,在这地上,一抓一大把,都是那样的人。
所罗门曾经以为,书拉密女的美好独一无二,但其实,到处都是那样美好的人。他以为是天人,但,不过是凡尘。毫无益处。
地上的尘土,再怎么积攒,也没有益处。因为,不过就是尘土而已。还不如积攒金子呢。直白的说就是:追求女人,还不如去追求金钱呢。尘土换不来金子,但金子,可是能换来太多的尘土了。
然而,就算是比尘土更加珍贵的金子,也仍然,不值得我们去追求。神已经借着所罗门给了我们结论,就是说:那些,也都是虚空,毫无益处。我们不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而是,我们相信,神说那是酸的,那就是酸的。我们相信神说的。
万事,都没有益处。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毫无益处。
神这样告诉我们,他的目的是让我们追求这些事情吗?并不是。而是说:不要再浪费生命去追求这些事情了。因为,毫无益处。都是虚空,都是捕风。都是抓尘土。都是毫无益处。
抓尘土,不如抓金子。因为金子,比尘土,更加珍贵。
然而,他连金子,也不让我们抓。难道,还有比金子,更加珍贵的吗?是的,那神,比金子,更加珍贵。
马太福音 6-24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金子,比尘土更加珍贵。他让我们撇下尘土,他也让我们撇下更珍贵的金子。因为,他要给我们,那最珍贵的,就是,那神。
侍奉神,比侍奉金子,更有价值。因为,我们的神,他比金子,更有价值。
然而,什么是侍奉神呢?对于外邦人来说,这事情非常简单,因为他们真的有一个神坐在那里,他们可以天天去侍奉。
但,对于以色列人来说,他们的神,连看都看不见,也不许可人为他作什么像。如何侍奉这位神呢?
出埃及记 3-12 神说:“我必与你同在;你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之后,你们必在这山上侍奉我,这就是我打发你去的证据。”
神让摩西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带出来,好在神的山上侍奉神。那么,怎样才是侍奉呢?是在山下造个金牛犊去崇拜吗?那根本不是在侍奉神。
以色列人侍奉神,侍奉的,不是可见的,而是,不可见的。
出埃及记 10-8 于是摩西、亚伦被召回来见法老,法老对他们说:“你们去侍奉耶和华你们的神,但那要去的是谁呢?”
出埃及记 10-9 摩西说:“我们要和我们老的少的、儿子女儿同去,且把羊群牛群一同带去,因为我们务要向耶和华守节。”
神,不可见的那一位,怎样才是侍奉他呢?就是,守他的节期,在他的节期,向他献祭,这就是侍奉他了。
直白的说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为他而浪费,这就是在侍奉他了。
没错,侍奉,就是这样的。我们把时间,金钱,花在哪个地方,我们就是在侍奉那个东西。并且,由于金钱也是时间换来的,所以,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我们把时间花在哪里,我们就是在侍奉什么。
而向他守节,这正是,为他花时间。向他守节,这时间,就不能用来作别的了,要为了他,而浪费掉。
向他守节,他反复提及的要求就是说:什么工也不可作。为什么?因为,这份时间,不能用来作别的,要浪费在他的身上。不要做什么别的了,要把这时间,浪费在他的身上,这就是在侍奉他了。
我们的时间,花费在哪个对象身上,就是在侍奉那个对象。我们的时间为了谁而浪费,我们就是在侍奉谁。我们的时间,浪费在了什么地方呢?
神要求我们向他守节,反复提及的要求是说:什么工也不可作。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工作上,而是,要把时间,浪费在为他守节的事情上。
为他守节,什么工也不可作,是不是有些无聊呢?无聊的,是那些别的工作。为他守节,什么工也不作,反而,正是远离那些无聊的事情。
我们之前已经有过结论了,就是,万事,无益处。万事,都无聊。因此,为他守节,放下万事,也正是,放下无益处的事情,放下无聊的事情。那些万事,才真正的是,无聊的事情。
为他守节,才是唯一的有意思的事情。这意思,在哪里呢?就在他的身上。他,就是我们的意思。他实在是我们唯一有意思的事情。
历代志下 30-21 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大大喜乐,守除酵节七日。利未人和祭司用响亮的乐器,日日颂赞耶和华。
守节,是一件极其喜乐的事情。因为,我们什么工也不作,我们可以放下那无聊的万事,可以去追求那唯一的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神,יהוה,耶和华。
守节,很像现在的大型聚会,在那些聚会之中,有欢乐的赞美,也有美妙的律法。
尼希米记 8-18 从头一天直到末一天,以斯拉每日念神的律法书。众人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有严肃会。
守节,和现在的大型聚会非常像,大家成天的什么工也不作,聚在一起,专心于赞美,专心于律法。这就是向他守节,这就是侍奉他。
万事无益处,于是,在他所定的节期,我们放下无益的万事,专心于,侍奉那有价值的他。向他赞美,颂读律法。
那么,在他所定的节期之外,我们难道,不能侍奉他吗?主要原因是,百姓没有时间。因为,百姓有他们的产业。百姓需要去侍奉下自己的产业。对百姓的要求,是在节期的时候,向他守节,侍奉他。
在节期之外,仍然能侍奉他的,只有祭司利未人了。因为,祭司利未人的产业,就是他。所有人在节期之外,都回去侍奉自己的产业。而祭司利未人的产业,就是他。
于是,对于祭司利未人来说,可以天天侍奉他。因为,他们的产业,就是他。
万事无益处,唯一的益处,就是那唯一的神。守节的时候,向他赞美,颂读他的话,这就是在侍奉他。而祭司利未人,他们可以天天侍奉他。因为,祭司利未人的产业,就是他。
直白的说就是:祭司利未人,可以天天颂赞他,可以天天颂读他的话。这,就是那胜过万事的益处。那胜过万事的益处,就是,他。
万事,都毫无益处。我们就算追求万事,也只能说:这一切,都毫无益处。然而,追求他,我们却可以说:我们的人生,有了意义。因为,他,就是我们人生的意义。
他作为创造我们的神,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侍奉他。就像器皿存在的意义在于侍奉主人一样,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侍奉我们的神。
我们侍奉我们的神,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得到了满足。这是万事都不能给予我们的。万事,都不能让我们满足。因为,我们存在的意义,在于,侍奉神。侍奉神,那时,我们才能,真正的,得到满足。
颂赞他,颂读他的话。我们的人生意义,就在于此。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万事,而是,单单在于他。
金子也好,妻子也罢,这些,都不是我们的人生意义。都不值得追求。有了自然也行,但,这些,没有追求的价值。真正有追求价值的,只有他,那独一的神,יהוה 耶和华。
万事,都没有益处。我们存在的目的,不是在于侍奉万事,而是,单单在于侍奉他。
在万事中,我们都没有满足。只有在他的里面,我们才有了满足。因为,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他。他是我们存在的意义。他造出了我们,我们的被造,其目的,其意义,就是,侍奉他。在侍奉他中,我们的存在意义,得到了满足。侍奉他,我们,得到了满足。他是我们的满足。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