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163.积攒的目的与限度

S163.积攒的目的与限度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奇妙的神”,和“大能的神”,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我们论述了神的奇妙,他叫贫穷的富足,他叫富足的贫穷。他把天国赐给了贫穷人。而富足人,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的安慰,反倒,不再有天国的安慰赐给他们。我们的神,真是奇妙。

然而,当我们论述到神的大能的时候,我们发现,神也能叫富足的人进天国。虽然财主进天国是难的,虽然富足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要难,但,神仍然能做成。虽然这事情很难,但,神满有大能。
于是,有很多的贫穷人,看到了富足人也能进天国。于是,他们开始追求成为富足人进天国。于是,他们反倒,成为了那些富足人进天国的代价。他们跟随着钱财,走向了地狱。

既然有富足人能进天国,那么,必然有大量的贫穷人进入不了天国。
既然有都富足的人,那么,必然有都贫穷的人。有些人,在这世界,在那世界,都富足。而大量的人,在这世界,在那世界,都贫穷。

于是,我们称之为:富足人进入天国的代价。一个富足人进入天国,让千万个贫穷人看到了富足人也能进天国。于是,一个富足人,让千万个贫穷人,追求着钱财,奔向了地狱。这,就是代价。
那么,既然有着大量的贫穷人,既贫穷,又贪心,与神的国度无份, 天国,还可以说是贫穷人的吗?

作为一个在外邦人中生长出来的人,实在能看到非常多的,又贫穷,又贪心的人。他们很贫穷,但,又非常贪心,以至于,非常的恶劣。于是,有俗语总结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或者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总结就是:人越穷,人越坏。
在外邦人中,明明是人越穷,人越坏,为什么在耶稣的话中,反而,天国属于贫穷人呢?因为这两个国家,贫穷人的来源不同。

当我们说到,神要求他的人成为贫穷人的时候,我们引用摩西的话,说,神要求他的人无份无业,我们又引用耶稣的话,说,神要求他的人撇下一切。于是,他的人,成为了贫穷人。这是以色列人中,贫穷人的来源。
很明显,天国,确实,属于他们那些贫穷人。因为,那些贫穷人,无份无业,单单以他作为产业。因为,那些贫穷人,一无所有,单单以他,作为一切所有。他的国度,只能属于那群贫穷人。

而在外邦,贫穷人的来源,则是另一种情况,于是,导致了我们难以接受,天国属于贫穷人。
外邦的大量贫穷人,他们并不是单单以神作为产业,他们也并不是单单以神,作为所有一切。反而,他们贫穷,又贪婪,充满着对金钱的贪心,以至于,成为了极其恶劣的人。

提摩太前书 6-10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贪财是万恶之根。于是,在外邦人中,贫穷,反而,成为了万恶之根,因为贫穷,让人贪爱钱财。
在神的百姓中,我们说:贫穷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单单以神,作为我们的财富,作为我们的产业,作为我们的所有一切。然而,在外邦人中,却是,贫穷,让人贪爱钱财,让人非常恶劣。于是,在外邦人中,就有俗语总结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这是确实常见的情况。

贫穷,导致了那些喜爱钱财的贫穷人,产生了各种奸诈的诡计,只为了得到钱财。这就是:穷生奸计。
而富足,反倒让他们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钱财,不必要再那样使用各种奸诈的诡计去得到钱财。于是,他们反倒,有了点良心。这就是:富长良心。

然而,圣经不是外邦人写的。圣经是以色列人写的。并且,更准确点说:圣经是以色列人中的贫穷人写的,也就是,那群无份无业,那群撇下一切的人写的。所以,当我们讨论圣经的时候,我们仍然只能说:天国属于贫穷人。因为,天国的所属,确实就是那一群贫穷人。
至于外邦人中,又贫穷,又贪心的人,那不是我们要讨论的事情。所有贪心的,都与天国无关。不管他是贫穷还是富足。

以弗所书 5-5 因为你们确实地知道,无论是淫乱的,是污秽的,是有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国里都是无份的。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

淫乱的,污秽的,有贪心的,无论穷富,都与神的国度无关。有贪心的,就与拜偶像的一样。
而恰恰,在外邦人中,富足,反而,让人少一点贪心,因为他想要的已经有了。贫穷,却让那些人充满贪心。

贫穷,作为一种状态,在外邦人中,与在以色列人中,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贫穷的状态,在以色列人中,让人别无所求,单单追求神。但,贫穷的状态,在外邦人中,反倒,让人对金钱,充满贪心,以至于,不择手段。
为什么呢?为什么外邦人中的穷人,充满贪心,但,以色列人中的穷人,却没有贪心呢?因为,外邦人没有律法。而以色列人,有那律法,教导他们,不可贪心。要免去一切的贪心。

路加福音 12-15 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那律法,让人不可贪心。而那律法所成的肉身,仍然,与那律法,保持一致。因为,他,就是那律法的肉身。他让人,要免去一切的贪心。并且,他给出了原因,他说: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
那么,人的生命,在乎什么呢?人的生命,在乎的究竟是什么,以至于,让我们不必要贪心物质的丰富呢?人的生命,在乎的,是什么呢?就是那位,赐予生命的神。

路加福音 12-16 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

耶稣在让人不可贪心之后,他就讲了一个比喻,就是说,有一个财主,积攒了非常多的东西,以至于,他的仓库都装不下了。于是,他要把他的仓库拆掉,建造一个更大的仓库,好能装下他所积攒的东西。
然后,他要对自己的灵魂说:灵魂啊,你有许多的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你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到这里为止,人的生命,都在乎物质丰富,因为,那些物质,可以让他吃喝快乐。

但,神却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物质丰富,至此为止了。因为,连生命也都没有了,再多的物质,又有什么益处呢?再多的物质,也不能够赐给他生命。人的生命,不在乎物质丰富。

耶稣的目的,是让我们不要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于物质丰富。财主积攒再多的物质,也不能够让他有生命。因此,物质,没有用。不要贪心于物质,没有用。说不定马上就死了呢。人的生命,不在于物质。
那么,我们的生命,在于什么呢?在于,那赐生命的神,在于,那生命的话语。有了那生命的话语,我们就有了生命。甚至,有了永远的生命。有了:死去,也能复活的生命。这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就是,那生命之道。那生命之道,才是我们生命真正的来源。

然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耶稣也没有否认的是,这肉体的存在,确实需要物质,至少,需要食物,需要水,来维持这肉体。生命不来自于食物,这是肯定的。但,食物能维持我们的肉体,这也是肯定的。
于是,耶稣甚至说:肉体都是无益的。

约翰福音 6-63 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人的生命,不来自于食物。而食物,确实,能维持我们的肉体存在。于是,耶稣甚至说:肉体是无益的。叫人活着的,乃是灵。就是,他的话语,那灵,那生命。
肉体不是生命。我们必须要认清这一点,肉体,不是生命。当我们看到,那像植物一样存在的肉体的时候,我们就能明白,肉体,不是生命。那让肉体活起来的,那思想,那灵魂,才是生命。而那思想,那灵魂,他的存在,依附于肉体,但,并不依靠肉体。反而,是单单依靠着,那话语的泉源,就是,赐予灵魂的那神。

于是,耶稣强调,我们的生命,不在于物质,甚至,不在于肉体。他让我们不要追求那些物质。
于是,耶稣也承认,我们的肉体生活,需要那些物质。所以,他许诺,会给予那些物质。但,仍然,让我们不要追求那些物质。

路加福音 12-29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路加福音 12-30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
路加福音 12-31 你们只要求他的国,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

他强调生命的来源,让我们不要对物质有贪心。他承认肉体的需要,仍然,让我们不要对物质有追求。这些东西,他会处理的。我们不要求这些。我们只要求,神的国。其他的需要的,他会加给我们的。
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耶稣如此说。然而,耶稣是如何得到这些东西的呢?耶稣和他的门徒,不求物质,只求神的国,那么,这些须用的物质,是如何,加给门徒们的呢?其实,仍然,是通过一些人。这也就是我们不得不感慨的:神的旨意,成就在人的心意之上。人的心意,服在神的旨意之下。

然后我们就发现了:仍然有别的人,用他们所积攒的,供给耶稣和他的门徒。那么,那些供给他们的人,可以积攒吗?耶稣为何不要求那些人撇下一切呢?
在耶稣的时代,供给耶稣的人,主要是一些妇女。在那个时代,耶稣的门徒,从来不是妇女,只有男人。为什么耶稣不让女的作他的门徒,天天跟他同吃同住呢?按照目前的理解,是说,那个时代,女人的地位比较低。然而,就算是现代,我们也接受不了耶稣天天和一群女的同吃同住。这还不如他一个人呆在旷野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太落后了。

但我们今天不讨论男女的问题。我们讨论的是,那些供给耶稣的积攒,是被允许的吗?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耶稣不要那人作门徒,那么,那人,可以积攒物质吗?
换到摩西的时代,就是说:如果摩西不要那些人作祭司,那么,那些人,可以积攒物质吗?这答案是肯定的。并且,不仅许可他们积攒物质,甚至,还要让那些人在这地上有产业,要把产业,分给那些人。

我们刚刚的说法,是耶稣不许人作门徒,是摩西不许人作祭司,然后,就许可他们有地上的产业,许可他们积攒物质。
但实际上呢?在我们能看到的角度是说:人不能够撇下一切作耶稣的门徒,人不能够无份无业作他的祭司。于是,他们有了产业,于是,他们开始积攒一切。

而这份积攒,其实,也是神许可的。因为,连那些人的产业,甚至,都是神所许可,神所分给他们的。虽然,神对他的祭司,要求不可有产业,但,对百姓,他反倒,赐给了他们产业。

民数记 33-54 你们要按家室拈阄,承受那地。人多的,要把产业多分给他们;人少的,要把产业少分给他们。拈出何地给何人,就要归何人。你们要按宗族的支派承受。

虽然他对他的祭司,要求无份无业,要求撇下一切。但,对于更多的人,他却是,反倒赐给了他们产业。
在我们能看到的层面上则是说:那些人也不愿意属于他,也不能属于他。所以,就只能是让那些人拥有这地上的产业。

于是,他为这些有产业的人,也定下了律法。神许可给了他们产业,甚至,神赐给了他们产业,但,神仍然,有对他们的律法。
对他们的律法,不是无份无业,对他们的要求,不是撇下一切。主要原因是,他们也不能理会这些。所以,对他们的律法,是许可他们有产业,但仍然,不可贪心。就算他们有产业,就算他们可以积攒,仍然,不可贪心。因为,神的国度,没有贪心的人。

那么,他们既然可以积攒,为什么,那个盖了大仓库积攒的财主,反倒,成了无知的人呢?可以积攒,但积攒的人,却反而,成了无知的人,这是为何呢?
因为,他积攒的,超过了律法。律法,是神的智慧。而他积攒的,超过了神的律法。他超过了神的智慧。他更智慧吗?不,他成了愚昧无知的人。

律法,许可了积攒。但,有限度,并且,有目的。

利未记 25-21 我必在第六年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地便生三年的土产。
利未记 25-22 第八年你们要耕种,也要吃陈粮;等到第九年出产收来的时候,你们还吃陈粮。”

在律法中,规定了,每到第七年,要守安息年。就是,不可耕种,不可收割,让人,让地,让田间的动物,都得到安息。并且,每到第七个七年,要守禧年,就是,连休两个安息年,并且,宣告遍地的自由。
安息年,是不可耕种的。那么,吃什么呢?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于是神说:我必在第六年,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地便生三年的土产。于是,这就可以让他们在安息年的时候吃,并且,过了安息年,继续耕种的时候,继续吃。直到,收获新的粮食的时候,还能继续吃。这,就是安息年的积攒。

因此,我们就能看到,积攒,是可以的。但,有限度,有目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积攒?是为了更多更多吗?那就是贪心了。贪心,就与神的国度,无份了。积攒,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停止,为了安息。

世人的积攒,充满贪心,他们积攒,再积攒。他们积攒的目的,就是要更多,就是要更积攒。
但,神的百姓的积攒,却反而,是为了,不要积攒。就是,为了停止下来,为了享受安息。

享受安息,享受安息。论到享受安息,这简直就是地狱百姓的罪恶。地狱的百姓,以享受安息,作为罪恶。对地狱的百姓来说,稍微安息了,那简直充满了罪恶感,因为,地狱的百姓,不得安息。
但神的百姓,要安息。因为,神的律法,要求人安息。于是,神的百姓的积攒,不是为了继续积攒,反而,是为了不要积攒,就是,为了停止,为了安息。

在收吗哪的事情上,第六日,收了双份的吗哪。目的呢?就是为了第七日,停止,安息,不再收吗哪。
在收粮食的事情上,第六年,收了三年的粮食。目的呢?就是为了第七年,停止,安息,不再收粮食。

世人的积攒,目的是为了更多。但,神的百姓的积攒,目的,反而,是为了不要积攒。这正是,要免去贪心。天国的百姓,没有贪心。
神的百姓,积攒的目的,是为了不要积攒。所以,他们的积攒,有一个限度,他们的积攒,是为了停止积攒。他们的积攒,非常有限。仅限于:三年。

他们积攒的目的,是为了停止积攒,是为了安息。让地安息,让人安息,让田间的动物安息,同时,让那心灵,从对物质的追求中,得享安息。
他们积攒的限度,就是,三年。够三年用的积攒,就足够让人享受一整年的安息了。更多的积攒,反倒,成了无知的人了。

积攒够多年用的,为何,反倒成了无知的人了呢?首先,这违背了神的律法,这违背了神的智慧。
其次,在我们能看到的层面就是说:未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积攒多年的,能不能用到多年。神取走人的性命,直白的说就是:天灾人祸,让我们失去生命。积攒了足够多年用的,这反而,成了愚昧,因为,未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积攒的,很可能,就都废了。

神的律法,神的智慧,给他百姓的积攒,设定的限度,就是,三年。够用三年的了,不要再积攒了。可以停止一整年了。
神要求的并不多。每到第七年,停止一年就行了。神要求的并不过分。

神的要求,并不是过分的。他要求我们停止,他要求我们休息,是他过分吗?并不是。反而,是为了我们好。
地需要休息吗?地当然需要休息。地如果不休息,地太累了,他就不给人产出粮食了。在我们的角度是说:地的肥力不够了。于是,我们使用化肥,来增加肥力,让地不得安息的为我们产出粮食。然而,这并不是长久之道。也就是说:这不是永生之道。这种事情,不可能持续到永远。

并且,让地得享安息,也是为了让那些贫穷人可以吃地里自出的食物。在那一年,地里的,葡萄园里的,橄榄园里的,都是穷人可以吃的。他们的主人不再耕种,不再收割。都是留给穷人吃的。
然后,穷人吃剩下的,就是留给田间的野兽吃的。这,才是永生之道。按照现代的话来说,这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这是长久发展的道理。这是永生之道。

出埃及记 23-10 “六年你要耕种田地,收藏土产,
出埃及记 23-11 只是第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种,使你民中的穷人有吃的。他们所剩下的,野兽可以吃。你的葡萄园和橄榄园,也要照样办理。

第七年的安息,为了让穷人可以有的吃。并且,穷人吃剩下的,田间的野兽可以吃。啊,这才是永生之道啊,神不仅怜悯贫穷人,他甚至,怜悯了田间的野兽。
我们总是竭泽而渔,我们常常贪婪的对待这个世界,来从这个世界,获取我们想要的东西。以至于,完全不考虑以后的发展。但,神都考虑到了。因为,神要我们永远。

这第七年,就是恢复的一年。人的体力得以恢复,人的心力得以恢复。并且,土地的肥力得以恢复,田间的野兽,他们的数量,也得以恢复。这是神恢复我们的一年。他的目的,是要我们得以永远。
第七年,是安息年,也是为了穷人的一年。因为,那一年,不耕不种,使你民中的穷人,有吃的。比如,田间散落的种子长成,葡萄园的葡萄结果,橄榄园的橄榄结果,那都是穷人可以吃用的。然后,穷人剩下的,野兽可以吃。

让穷人吃了,还能有剩下的吗?穷人不得连吃带拿,全给收割走了吗?这就是以色列人与外邦人的区别了,以色列人,没有贪心。他们第七年,不种不收,让穷人吃。穷人也不会贪心的全都收割走,只是许可他们吃,仅此而已。他们吃了剩下的,动物也可以有的吃。
这就是安息年,让人得享安息的一年。让我们从劳累中得以安息,并且,让我们从贪心中,得以安息。就是,停止。停止我们的积攒吧,停止我们的贪心吧,够了,停止吧。

为了迎接安息年,神大量的赐给我们,让我们可以积攒。但,我们的积攒,其目的,却是为了:不要积攒。我们积攒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停止,让我们得以安息。
为此,这积攒,有了限度。他的限度就是:三年。够了,不要更多了。我们积攒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多,反而,是为了停止,为了安息。

超过了三年的积攒,就不是神的智慧了。反倒,成了我们的愚昧了。因为,未来的变化,太大了。我们积攒的,很可能,就没用了。

路加福音 12-20 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积攒了很多,但,天灾人祸,取走了我们的性命。我们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这过多的积攒,不再是智慧,反倒,成了愚昧。
然而,有一些富人,他们也长寿不是吗?他们积攒了无数的钱财,还能长寿,不也是有这样的人吗?是啊,有这样的人。于是,其他的很多人看到了,开始追求更多的积攒,反倒,成了那少数人的代价。

过多的积攒,不是智慧。反而,只能成为神眼中的,无知的人。因为,我们的未来,不在我们手中,只在神的手中。
适当的积攒,是神的智慧,其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停止下来,得享安息。其限度,是三年。再多,就走向愚昧了。

然而,神眼中的愚昧,却反而,在世人眼中,成为智慧。神眼中的智慧,在世人眼中,反倒,成了愚昧。
神的律法的智慧,让人停止,让人安息。这在世人眼中,反而,成了愚昧。

出埃及记 5-17 但法老说:“你们是懒惰的!你们是懒惰的!所以说:‘容我们去祭祀耶和华。’

停止,安息,为了我们神的律法,为了我们的神。这是神眼中的智慧,却反而,成了世人眼中的,愚昧。我们智慧的神,我们神的智慧,却被他们看为,愚昧。
地狱的人,不得安息。倘若他们稍微得享安息,他们自己都要责备他们自己。因为,他们断定他们自己,不得安息。他们决不许可自己得享安息。

在外邦人中,得享安息,是懒惰的,是罪恶的。
在外邦人中,无尽的贪心,才是他们所追求的。

神的国度,免去一切的贪心。但,这个世界上的国度,却反倒,追求无尽的贪心。这真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国度。
我们如今,生活在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敢稍微不贪心,如果我们敢停止我们的贪心,那么,就要面临无尽的责备。因为,这个世界,以安息,为罪恶,以贪心,为荣耀。

神的国度,却是以贪心,为罪恶。以安息,为律法。而这,被法老看为:你们是懒惰的,你们是懒惰的。
那么,以色列人,他们究竟是不是懒惰的呢?其实,他们一点也不懒惰。因为,他们从来,不得安息。

历代志下 36-21 这就应验耶和华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地享受安息。因为地土荒凉便守安息,直满了七十年。

以色列人得了安息的律法,但,他们从来,不遵守那安息的律法。
法老对他们说:你们是懒惰的,你们是懒惰的。法老可真是冤枉他们了。他们一点也没有懒惰,他们一点也没有安息。他们得了安息的律法,他们从来,不去享受安息。

于是,他们短暂的勤劳了,他们长久的,懒惰了。他们短暂的勤劳,却带来了,长久的懒惰。他们的国家被灭,地土荒凉,享受了长久的安息。
我们仍然得再次强调,律法,不是愚昧的律法,反而,是神的智慧的律法。那律法,不是为了让我们懒惰,反而,是为了让我们,长久存活。

神的律法,那也是神的永生之道。短暂的勤快,让我们好像不懒惰,但,却带来了长久的懒惰。
比如,有些人,非常勤快,干活干到把自己身体损伤。于是,他不得不,长久的懒惰,长久的,躺在床上。

到底谁更懒惰?到底是安息的神的百姓更懒惰?还是不安息的那些人更懒惰?
不安息的那些人,他们要迎来永远的死亡。而神的百姓,却永远存活。谁更懒惰?那些不安息的人,他们短暂的勤劳,他们永远的懒惰。

神的律法,并不是懒惰的律法,而是,神的智慧的律法。那智慧,是永生的智慧,是让我们可以,永远存活的智慧。于是,以至于,被那些目光短浅的世人,看为愚昧。
永远的智慧,在短暂的世人眼里,只能是看为愚昧。因为,短暂的世人,只能看到,短暂的眼前,无法看到,长久的未来。

我们的神,他绝不是愚昧。反而,那让人安息的律法,正是他的永远的智慧。他要我们永远的存活,他要永远的,与我们一起生活。
那律法,他要永远的,与我们一起生活。他是在统治我们,但,却是为了让我们永远存活,而管理我们。他的目的,是要我们,永远存活。他的意思是好的。他是好的。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