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89.爱神,与爱人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耶稣之爱,与撒但之爱”。耶稣之爱,和撒但之爱,可以说是律法总纲的两部分极端实践。耶稣,完美的执行了,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神。为此,他甚至牺牲自己的意思,也在所不惜。当然了,牺牲别人,更是小事一件。
约翰福音 9-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约翰福音 9-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
有一个人是生来瞎眼的,是他错了吗?是他父母错了吗?都没有错。那为什么让他瞎眼?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就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记号,证明神所差来的人。
为了神的意思,那人就算没有任何错,也让他瞎了眼,是吗?是的。为了神的意思。这就是耶稣对神的爱,尽上一切,甚至,牺牲自己,当然也包括牺牲别人,去爱神。
而撒但,则可以说是完美的执行了爱人的律法。耶稣要上耶路撒冷,受苦,受死,而撒但体贴人的意思,拦阻他,不想让他受苦,不想让他受死。
从这个角度来说,撒但难道不正是在爱耶稣吗?是的,正是通过那爱耶稣的门徒,撒但表现爱耶稣。
马太福音 16-21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马太福音 16-22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马太福音 16-23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通过那爱耶稣的门徒,撒但表明了对耶稣的体贴。他体贴耶稣的意思。
但,耶稣却责备他,耶稣责备他,只体贴人的意思。而耶稣自己的祷告,则是说: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但,也不得不说,撒但,挺爱人的。撒但竟然,连耶稣的意思,都体贴到了,不得不说,真是挺体贴人的。按照耶稣的话来说,他是:只体贴人。
在这里,我们能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撒但,他体贴耶稣的意思。这多有趣啊,撒但,他体贴耶稣的意思。耶稣自己,反而,不体贴耶稣的意思。撒但,好像比耶稣自己,更爱耶稣。这多有趣啊。
马太福音 16-23 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
马太福音 26-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撒但体贴耶稣的意思,被耶稣责备,因为,耶稣,不体贴耶稣的意思,他只体贴神的意思。
看起来,好像,撒但,比耶稣,更体贴耶稣,比耶稣,更爱耶稣。他比耶稣自己,都更加体贴耶稣的意思。
难道,这不是体贴神的意思吗?难道,这不是在爱神吗?
众所周知,我们的神,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位。因此,我们对神的爱,对神的给予,最终,都是表现在,对人之上。
因此,有话说:若不爱看得见的人,就爱不了看不见的神。这是确实的。因为,神根本看不见摸不着,人对神的爱,对神的给予,最终,不还是表现在,对人之上吗?
约翰一书 4-20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有古卷作“怎能爱没有看见的神呢?”)。
神是看不见的,神是摸不着的,对神的爱,对神的给予,仍然,只能表现在,对人之上。
那么,撒但体贴人的意思,甚至,撒但体贴耶稣的意思,难道,不正是,体贴了神的意思吗?反而,耶稣好像不体贴神的意思,因为,耶稣不体贴耶稣的意思。
太有趣了。撒但一心要体贴耶稣的意思,结果,却被耶稣责备,因为,耶稣不体贴耶稣的意思。
撒但一心要爱耶稣,但,耶稣却一心要爱神,甚至于,牺牲了自己。爱神,难道,不正是表现在,爱人之上吗?
爱神的表现,不还是对着人吗?但,在这里,我们也能发现矛盾之处,就是说:如果爱神的一切表现,都只能是对着人,那就没有必要分成爱神,与爱人,两条律法了。直接一条爱人的律法就行了。没必要爱神了。
并且,爱神的律法,是第一的,最大的诫命。很明显,爱神,与爱人,在表现上,有些重合,但,在实际上,根本不一样。因此,论到爱人的律法,是说:其次的,也相仿。很像,但,并不完全一样。
爱人,作为其次的律法,与爱神的律法,相仿。在表现上的重合,就在于,神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表现上,在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上,爱神,就是表现在爱人之上。因为,根本看不见神。
那么,撒但只体贴人的意思,就情有可原了。因为,爱神的一切表现,都是在爱人之上。神根本看不见,根本摸不着,我们只能是,通过爱人,通过给予人,来爱神,来给予神。
我们说,“奉献给神”,但实际上呢?或者说,但表现上呢?不还是奉献给人了吗。正是这样的。
我们说爱神,但表现上呢?就是爱我们的邻舍如同自己。我们还真能爱到神吗?神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表现来说,可以等于不存在的。因为,在表现上,神根本,毫无表现。看不见摸不着的神,没有任何的表现。对神,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摸不着。
到了这里,我们理解了撒但。理解了撒但的思想。他只体贴人的意思,不就是只体贴神的意思吗?他连耶稣的意思都体贴到了,不正是体贴了神的意思吗?
反而,耶稣,不体贴耶稣的意思。耶稣,他连自己这个最像神的人都不爱,耶稣爱神吗?撒但,好像太有道理了。
其次的律法,那与爱神的律法,也相仿的,爱人的律法,在表现上,可以等价于:爱神。甚至于,让我们,直接把爱神,当成了爱人。于是,神,就不存在了。因为,律法的总纲,被改成了:爱人,和其相仿的,爱人。神就没有了。
所以,撒但只体贴人的意思,在实际上,就是无视了神,不体贴神的意思,以至于,直接把神,当成没有的了。
那么,神,到底有没有?律法的总纲,第一的,最大的,爱神,到底,存在不存在?毕竟,在一切的表现上,神都是毫无表现,我们只能接触到人。
我们只能接触到人,我们面对的一切对象,都是人。我们怎样爱神?如果我们不体贴人的意思,我们怎样爱神?如果爱神,就是爱人,那律法就可以直接删掉爱神的事情。甚至,可以直接删掉所有关于神的事情了。因为爱神,就是爱人嘛。
因此,很明显,爱神,与爱人,相仿,但,却是不一样的事情。所以,就算把律法总结一下,也得把这两件事情,区别开来。所以,律法的总纲,不是爱人和爱人,而是爱神,和爱人。并且,爱神,是第一的,最大的。只是,其次的,也相仿。很像。
我们得承认,我们对神的给予,我们对神的奉献,还真就是,全都是在对着人。我们爱神,于是,我们看见人缺少食物缺少衣服,就给人食物和衣服。这就是在对着人。那么,爱神,这条律法,到底,要不要删掉?当然不能删。谁有资格删除律法。我们是想要讨论:这条律法,到底,存在不存在?
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爱。爱人嘛,实际上不需要神的存在。因此,撒但对人的体贴,只体贴人的意思,实际上,就是无视了神的存在。耶稣因此责备他:只体贴人的意思,不体贴神的意思。体贴人的意思,爱人,确实,就是不需要神的存在。更何况神的意思呢。
而我们的律法,也确实,把爱神,与爱人,作为两条总纲,分别了开来。虽然相仿,但,没有合为一条“爱人”的总纲,而是分别了开来,作为“爱神”,与“爱人”的两条总纲。因此,我们的律法,也表明了,爱人,确实,不需要神的存在也能爱。因为,神的存在,是另一条总纲。爱神的律法。
所有的宗教,都在强调对人的爱。不管有没有神,不管人信不信神,爱人,都是可以进行的。爱人,不需要神的存在,也能爱。撒但就是无视了神,只体贴人。因为爱人,确实,不需要神的存在。
而基督教,作为一个大众宗教,也理当强调对人的爱。因为,别的宗教都爱人了,基督教不更应当爱人吗。只是,在我们的信仰中,爱人是必要的,但,第一的,最大的,却是,爱神。就是那一位,在爱人中,不存在,也行的,神。好尴尬啊,我们爱人,爱到,神不需要存在也行。就像,撒但体贴人,体贴到,没有神的意思也行。
爱人的事情,在所有的宗教,在所有的人类社会中,都在进行。因为这事情,就算按照我们的律法来说,也是与爱神,区别开来的另一条律法。虽然相仿,但仍然,区别了开来。因为,不需要神的存在,也能爱人。
我们爱神,也需要表现在,对人之上。所以,两条律法,相仿。毕竟,神没有任何的表现。神,摸不着,看不见,我们爱神,在表现上,也只能是,爱人。
既然神没有任何的表现,那么,我们爱神,就不能只看表面了。我们来看看,耶稣,是如何爱神的。
首先,耶稣没有撒但更爱耶稣,撒但体贴耶稣的意思,但,耶稣却不体贴耶稣的意思。这是耶稣爱神的极端的表现。
那么,耶稣,为什么不体贴耶稣的意思?爱神,不正是表现在,爱人之上吗?还能怎样呢?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爱人,无视了神。但耶稣,却是,爱神,无视了人。我们来看看,在不体贴人的意思的情况下,他是怎样,爱神的。他连人的意思都不体贴,他如何体贴神的意思呢?
马太福音 26-39 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马太福音 26-42 第二次又去祷告说:“我父啊,这杯若不能离开我,必要我喝,就愿你的意旨成全。”
马太福音 26-44 耶稣又离开他们去了。第三次祷告,说的话还是与先前一样。
在这里,耶稣提到神的意思,说:愿你的意旨成全。就是:不要管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就行了。
神,在这里,出现了。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神,独立的出现了,就是,他的意思,与人的意思,与耶稣的意思,并不相同。终于,神,不必隐藏在人的里面了。
那么,神的意思,隐藏在哪里呢?耶稣无视了耶稣的意思,要追求的神的意思,隐藏在哪里呢?
或者说,耶稣,为什么,无视了自己的意思,非要去耶路撒冷,受苦,受死呢?他是在按照,哪一位的意思呢?就是:那话语的意思。
马太福音 26-24 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人子必要去世,耶稣必要死,这当然不是耶稣的意思,耶稣并不是一个想找死的人。但,耶稣必须面对这事情,必须接受这杯。甚至于,无视耶稣自己的意思。
是谁,让耶稣无视了自己的意思呢?当然是神。神的意思,让耶稣无视了他自己的意思。但,神,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更具体一点,是什么样的存在,让耶稣,无视了自己的意思呢?就是经上的话。那话语的意思,让耶稣,无视了他自己的意思。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为此,耶稣无视了他自己的意思。
话语的肉身,终究,那话语,是那肉身的主人。耶稣有肉身,但,那肉身,服在那话语之下,为了那话语,那肉身,甘愿牺牲自己。
而在那话语的肉身之中,我们看见了人,我们,看见了神。
神当然看不见,这是确实的。我们是要表达:我们看到了,在人之外,神的存在。因为,那位耶稣,在人的意思之外,他里面,有着神的存在,统治着他,让他无视了自己的人的意思,而是,服在神的意思之下。
爱人,与爱神,在这里,明显区别了开来。首先,神在人的里面,人里面有着神的存在,神与人,重合了。所以,爱人的律法,与爱神的律法,相仿。所以,爱神,很多时候,就是表现为爱人。比如,去爱耶稣。去给他衣服穿,去给他食物吃。
直到,人与神,不完全重合了,明显区分开来了。更直白的说:人的思想有了矛盾了,自己的利益,和神的话语,冲突了。于是,神和人,不重合了。
在耶稣的身上,表现为:耶稣肯定不想受苦,不想受死,这是耶稣的利益。而神的话语,让他上耶路撒冷,去受苦,受死。人子必要去世。这是神的统治。到这里,很明显的,区分开来了。
于是,撒但,体贴人的意思,体贴到了,耶稣的利益。为了耶稣的利益,肯定是不上耶路撒冷更好。撒但,体贴到了人的意思。
但,按照神的话语,耶稣需要牺牲自己,他需要上耶路撒冷,去受苦,受死。耶稣无视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神的旨意。
爱神,与爱人,就在此,区别了开来,明显不同了起来。人里面是有着神,直到,人的利益,与神的话语,冲突了。爱神,与爱人,就有了区别了。那相仿的,虽然相仿,但,终究,不一样。
举一个生活常见的例子吧,安息日的例子。安息日,不可生火。但,这与我们的利益,是冲突的。怎么办呢?如果爱神,那就不生火呗。但,如果爱人,好像,是得生火,做点饭,给人吃才行。耶稣是怎么处理的呢?不要生火,吃些别的可以吃的就行。最好提前预备。没有提前预备的,看着有什么可以吃的,合法的吃就行。
路加福音 6-1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从麦地经过。他的门徒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
作为一群贫穷人,有时候,安息日,没有提前预备。这时候,怎么办呢?安息日没有吃的了。人需要吃东西啊。
耶稣是怎样做的呢?给他们抓些鱼,烤些饼,做给他们吃吗?并不是。而是说,耶稣带他们从麦地经过,让他们掐麦穗,用手搓着吃。耶稣虽然没有非常爱他们,但,也爱了他们。并且,完全的,爱了神,遵守了神的意思。
只是,我们仍然能看到,耶稣,并没有多么的爱人。他如果真的非常爱人,那就应该,无视神的意思,现场生火,给门徒们烤点饼,烤点鱼吃。至少,烤点麦穗吃,那不更好吃吗。
但,耶稣对人的爱,是在,爱神,之后的。因此,确实,并没有太爱人。不像撒但,只体贴人,体贴到,无视了神。
爱神,与爱人,慢慢的,区别,就明显了起来。爱人,是要为人考虑,是要体贴人。但,因为爱神,才是第一的,最大的律法,因此,爱人,为人考虑,都必须要在那律法之下。
在那律法之下,如果可以体贴人的意思,那耶稣非常乐意体贴人的意思。但,如果不可以,那耶稣也没办法,只能是说:父啊,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爱神,与爱人,就这样,在相仿之中,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爱人,这是肯定要做的,因为,这是律法总纲的1/2,当然要爱人。要体贴人的意思。
但,律法的总纲,第一的,最大的,是爱神。所以,爱人,就要稍微靠后了。如果没有冲突,那再好不过了。我们很乐意爱人,我们很乐意体贴人的意思。
直到,遇到了与神的意思冲突的地方。撒但的选择,是仍然,体贴人的意思,无视神的意思。
但,耶稣教导我们,如果冲突了,就不要再体贴人的意思了。不要照人的意思,只要照,神的意思。
因此,耶稣让没有预备食物的门徒们,掐麦穗,用手搓着吃。在爱神之下,在爱神之后,他稍微的,体贴门徒们。
如果是别的日子,我们相信,耶稣会生火给他们烤鱼吃,给他们烤饼吃。这是我们相信的。如果可以体贴人,耶稣非常体贴人。
约翰福音 21-9 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
约翰福音 21-10 耶稣对他们说:“把刚才打的鱼拿几条来。”
约翰福音 21-11 西门彼得就去(或作“上船”),把网拉到岸上,那网满了大鱼,共一百五十三条。鱼虽这样多,网却没有破。
约翰福音 21-12 耶稣说:“你们来吃早饭。”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你是谁”,因为知道是主。
约翰福音 21-13 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
如果可以非常体贴人,耶稣就非常体贴人。
如果可以稍微体贴人,耶稣就稍微体贴人。
如果不可以体贴人,耶稣就真的,不体贴人。
耶稣的爱,完美的爱。第一的,最大的,就是,爱神。
其次的,之后的,也相仿,就是,爱人。
在耶稣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完美的,爱的执行。第一的,最大的,爱神。
其次的,之后的,爱人。
在人的意思,与神的意思,并行之中,耶稣完美的,执行了爱。
如果神的意思许可,他非常体贴人。如果神的意思,有限制,他稍微的体贴人。如果神的意思,与人的意思,完全冲突,他彻底的,不体贴人。
爱的律法,在耶稣的身上,被完美的,执行。
第一的,最大的,爱神。其次的,也相仿,是爱人。这就是律法,爱的律法。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