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6.羊的平安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假装表现与自然流露”。这要表达的,是同一种表现的两种原因。同样的表现,有人,是自然流露。有人,是假装表现。
我们都知道,律法是好的。并且,惟喜爱他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有人喜爱,昼夜思想,非常幸福。有人不喜爱,但,为了有福,昼夜思想。这当然,没有任何福。只能是痛苦。
假装表现,让人痛苦,让神厌恶。神不喜欢人假装表现。因此,我们千万不要假装表现。
在律法上,正是如此。律法,是神的律法。神很喜欢。比如,最常见的,安息日的律法,神很喜欢。因为,他在第七日,安息了。所以,他也想要我们在第七日,安息。
他喜欢的,他想要我们也喜欢。这很难。他在第七日安息了,他也要我们在第七日安息,这很难。
除非,我们和他的喜好,相同。换句话说就是,除非,我们喜欢他。那么,他怎样,我们也就想要那样。因为喜欢他。
但,喜欢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这是非常荒唐的事情。这也常常被描述为:一个想象中的朋友。这就是宗教。非常荒诞。
因此,我们的信仰是说:惟喜爱他的律法,昼夜思想。你不用喜爱他,你也喜爱不了他。你只要,喜爱他所说的话。这就够了。并且,也只能这样。那话语,就是他。喜爱他,就是喜爱,他的话。
他的话语,他的思想,其实也包括着,他的喜好,和他的厌恶。他喜欢的,他告诉了我们。他不喜欢的,他也告诉了我们。
但,我们没有任何人,在一开始,就能和他,保持一样。他就像我们遇见的对象一样,他有喜欢的,他有厌恶的。但,我们也有我们喜欢的,我们也有我们厌恶的。在最开始,绝对不可能瞬间改变的和他一样。这是不可能的。
以色列人很早之前就认识了他,所以,知道他的喜好,知道他的厌恶。其中有一些人,也真的,和他,保持了一致。
但,外邦人,却是刚刚认识他不久。因此,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喜好,不知道他的厌恶,更不用说,瞬间改变和他保持一致了。在刚信他的时候,我们的喜好,和他的,是不一样的。
于是,这就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问题,就是说:需要强迫外邦人,和他的喜好,保持一致吗?他喜欢的,外邦人也得喜欢。他不喜欢的,外邦人也不能喜欢。需要这样强迫外邦人吗?
他在找对象。找到一个新的对象,还不太熟悉呢。那么,需要强迫这新的对象,和他的喜好,保持一致吗?当然不是。那多没礼貌。那不是在难为人吗。是的,那就是在难为人。所以,他找到新的对象的时候,他绝对不做那些难为人的事情。
使徒行传 15-19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
外邦人归服了神。但,以色列人从小熟读律法,他们知道神的喜好,然而,外邦人不知道啊。
就像一个犹太人,比如,一个叫耶稣的犹太人,找了一个外邦人作为妻子,那么,需要立刻强迫这妻子,和他犹太人的生活习惯,保持一致吗?比如,最简单的,他妻子本来非常喜欢吃猪肉的,那么,他娶了这妻子,就立刻强迫这妻子,不准吃猪肉。这合适吗?这不合适。这太难为人了。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是的,不可以难为,他刚娶的外邦人妻子。
他多有礼貌啊。甚至,我猜测,如果他的妻子,不知道他不喜欢吃猪肉,那么,他妻子为他料理了猪肉,他也会吃的。因为,他很有礼貌。他太有礼貌了。
直到,他的妻子,慢慢的,认识他。知道了他的喜好,知道了他的厌恶,那时,就是相争的时候。是妻子为了丈夫改变自己呢?还是,丈夫为了妻子,改变自己呢?
丈夫与妻子,总是要相争的。争夺的,就是,话语的权力。通俗的表达就是:听谁的。争的就是,听谁的,这个权力。
那么,他为什么要娶外邦人作为妻子呢?这问题之前已经讨论过了,因为,耶路撒冷的众女子,那些犹太人啊,其实,大部分,都不喜欢他。而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欢也和他保持一致,只是为了,假装出那个模样,好能被他所认可,被那个群体所认可。仅此而已。
那么,那些人,明明不喜欢他的律法,却为了被众人认可,就假装喜欢那律法。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假装呢?为了荣耀。为了平安。
在外邦人中,如果有人按照那律法而行,会感到害怕。因为众人都不知道那律法。
但在犹太人中,如果有人不按照律法而行,才要害怕。因为,众人都知道那律法。
这样看,这事情的本质,就在于,他们想要和众人保持一致。和众人保持一致,才能够不被众人攻击,或者说,才能得到平安。
我们都是这样。在群体中,必然,要和群体,保持一致。就算我们心里不喜欢。这就是我们的平安。这就是,羊的平安。我们正是,他的羊。我们正是,和羊,一模一样。
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单单的。不管这个群体,是走向生命,还是走向灭亡。
羊的平安,不来自于生命,不来自于灭亡。单单的,来自于,群体。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羊群跳悬崖的事情发生过。一群羊,走向悬崖,掉下悬崖。但,后面的羊,仍然,义无反顾的,走向悬崖。跟着,跳下悬崖。
这就是羊的平安。和群体,保持一致。
众所周知,灭亡的路,是大的,门,是宽的,走的人,是多的。
他们在走向灭亡啊,他们不害怕吗?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羊的害怕,也单单,来自于群体。与生命,与灭亡,都无关。
一群羊,都在走向悬崖,跳下去。那么,我们作为其中一只羊,走在其中,这时候,是离开群体呢?还是,跟着群体,跳下去呢?至于那种,扭转群体的事情,很多时候,那些牧羊人都做不到。
那些牧羊人都难以扭转整体的羊群,更何况其中一只羊呢。我们若是作为其中一只羊,那么,只能是,跟随着羊群,一起,走向生命,或是,走向灭亡。关键不是生命或是灭亡,而是,合群。
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只要在群体中,那么,就算走向灭亡,羊,也感到平安。
就算别的羊都是在走向悬崖,那么,羊跟着,仍然有平安。因为,别人都那样啊。这就是羊的平安。
换句话说,就算旁边有着生命的路,羊也不能够脱离群体,走向生命。因为,羊的平安,不来自于生命,也不来自于灭亡。仅仅来自于,群体。
以色列人,有些羊,看到了,耶稣可能是生命。但,他们仍然,绝对不能离开群体。
约翰福音 5-14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
约翰福音 5-15 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
耶稣来到一群羊中间,医治了一个患病的羊。但,那只羊,马上,就立刻又去找犹太人群体去了。他不害怕吗?
他害怕的,正是,离开犹太人群体。在那个群体中,他灭亡,都感到平安。而离开那个群体,他被医治,也感到惊慌。于是,他被医治之后,立刻,又马上回到那个群体之中,渴望被那个群体接纳。
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所以,那许多试图用生命之道,来吸引羊的人,都难以避免的,失败。
以利亚,正是这样一位失败的先知。他展示出了生命之道,展示出了真正的道路。但,他改变不了羊群的方向。
列王纪上 19-4 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罗腾”,小树名,松类。下同);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以利亚与假先知相争,得胜了,用事实证明了,他所侍奉的 יהוה 才是真神。但,没有任何用。
于是,他转而,求死。因为,他太失败了。他不胜于他的列祖,无法改变羊群的方向。
但,他的列祖,真能改变羊群的方向吗?摩西带领了以色列人出埃及,让以色列人跟随他了。但,摩西真能改变以色列人的信仰方向吗?在我们看来,让以色列人跟随他,不就成功带领了吗?但,并没有。
阿摩司书 5-25 “以色列家啊,你们在旷野四十年,岂是将祭物和供物献给我呢? 阿摩司书 5-26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并你们的神星。
以利亚觉得,他不如他的列祖。在表面上,他的列祖,比他强。至少,他的列祖,能让百姓跟随自己。
但实际上,他的列祖,并没有比他强。他的列祖,就算能让百姓的肉体跟随自己,仍然,决定不了百姓心灵的方向。
没有人能改变羊群的方向。羊群的方向,一旦定了下来,就会保持那样。决不再改变。就算前面是死亡,他们也不会改变。因为,他们有平安。
除非,再新建立一群羊。然后,同样的,就算前面是死亡,他们仍然,有平安。
羊的平安,不在于生命,或是死亡。仅仅在于,群体。和群体保持一致,这就是羊群的平安。
那么,以利亚,为什么,没有和群体保持一致,仍然,不害怕呢?谁说的他不害怕?谁说的?
列王纪上 19-3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到了犹大的别是巴,将仆人留在那里。
列王纪上 19-4 自己在旷野走了一日的路程,来到一棵罗腾树下(“罗腾”,小树名,松类。下同);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
以利亚和群体不一样,他怎么可能不害怕。他起来逃命,直接逃跑出国了。他逃离了北国以色列的地方,来到了南国犹大的地盘。然后,还求死。不想活了。他怎么可能不害怕和群体不一样呢。
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就算以利亚走在生命的方向上,他仍然,向神,求死。因为,他和羊群,不一样。
我们都是羊。我们的平安,都是单单来自于群体,没有一个例外。就连以利亚,也不例外。
就算以色列人走向灭亡,他们仍然有平安。就算以利亚走向生命,他仍然慌张,向神求死。羊的平安,不在于生命或灭亡,而是单单,来自于群体。
因此,我们都是,不能离开群体的羊。一旦离开群体,就算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也仍然慌张,甚至,向神祈求死亡。
但,留在那群体中,也仍然,是走向灭亡。
无论怎样,我们,好像,都是在走向灭亡。若是留在群体中,就会平安的,和群体,走向灭亡。
若是离开群体,就会慌张,然后,向神祈求,灭亡。羊的平安,单单,来自于群体。
我们需要群体。我们都是羊。只有羊群,能带给我们平安。这是连生命,都比不了的事情。对羊来说,是这样。
而我们,正是羊。
连生命都失去了,仍然,有平安,这就是在群体之中的羊。
因此,无人能改变,羊群的方向。就算,前面就是灭亡。
所罗玛的人,马上要迎来灭亡了,但仍然,无人能够跟随罗得。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羊群,都在所多玛那个地方。
换句话说,如果罗得能让大部分的所多玛人跟随他离开,那么,他就能让少数的人,也跟着他离开,跟着群体离开。但,问题的关键就是:他连少数的人都无法劝走,更何况劝走大多数人呢。这就是无解的问题。
羊,只能这样。羊一旦在群体中,就得到了平安。没有任何必要,改变方向。就算,前面是灭亡。
就算前面是灭亡又如何呢。羊的平安,不是因为生命,也不是因为灭亡,仅仅是因为,在群体之中,和群体一样。就是这样。
我们虽然是人,我们不过是羊。我们都是羊。
我们作为羊,在羊群之中,我们的方向,都是由羊群来决定。因此,以色列人,常常,被称为:走迷的羊。整个群体都走错了方向。直到,灭亡。
但其中,总是有很多,像以利亚一样的羊,自以为,就剩下自己的羊。他们太慌张了,太害怕了,因为,就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实在太可怕了。
但其实,和羊群不一样的羊,多的是。
罗马书 11-3 “主啊,他们杀了你的先知,拆了你的祭坛,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罗马书 11-4 神的回话是怎么说的呢?他说:“我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
离开羊群的羊,常常,活的害怕又慌张。尤其是,他觉得,只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只剩下自己,和那些羊不一样了。这实在,太可怕了。
但,和羊群不一样的羊,多的是。神为他的名,保守了以利亚,然而,不只是以利亚。神为他的名,保守了,足够多的人。他要的,是足够多的人。
那些人,要组成,一群新的,羊。仍然,要组成羊群。因为,羊的平安,正是来自于,羊群。
我们错了也罢,我们对了也罢。别人错了也罢,别人对了也罢。只要在群体中,就有平安。不可能错。因为,别人都那样。
羊的正确,就是,跟随群体。羊的平安,就是,和群体,保持一样。
羊的真理,就是,羊的群体。群体,就是,羊的真理。这就是羊。
至于羊群错了的事情,根本不需要任何别的羊操心。北国以色列群体,就算走向灭亡,也轮不到别的羊操心。
以利亚这只羊敢操心,敢捣乱,他能得到的,只有失败。失败到,沮丧。不想活了都。
哪里有希望呢?希望,在哪里呢?希望,就在群体里。北国以色列群体,就算灭亡,他们仍然,保持在群体中,和群体保持一样。这就是他们的希望。他们生命的希望,就是这样。
以利亚,也和那些羊,同样。只是因为神的保守,所以,他被别的羊,厌弃,仅此而已。如果别的羊接纳他,那么,他必然,和别的羊,保持一样。我们都只是羊。
罗马书 9-29 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他们作为先知,比别的羊,更高尚吗?他们作为先知,知道自己的本样。他们如实的承认,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那样。
若不是万军之主的使者,把罗得从所罗玛拉出来,罗得的下场,就是和所多玛众人一样。这就是羊。必然要和群体,保持一样。
那就是羊的正确。那就是羊的真理。和群体呆在一起,那就是羊的最高的真理。
我们真是无奈。就连以赛亚先知,也只能承认,若不是万军之主的保守,为我们存留余剩的人,那么,我们,就是所多玛,蛾摩拉的模样。
羊,绝对不可能自救。因为,羊在群体中,绝对不可能需要拯救。因为,羊,在群体中,就平安。
羊是绝对不可能自己离开群体的。就算他被迫走上生命之道,他仍然,要慌张。羊的平安,不来自于生命,也不来自于灭亡。仅仅来自于,群体。
很可悲吗?离开群体的羊,才要感到悲哀。因为,他离开了群体,只能悲哀。
羊所要的,不是生命,不是灭亡。而是,跟随群体的方向。至于,那个方向,是生命,还是灭亡,那就无关紧要了。
羊群,就是羊的天堂。如果离开了群体,就算来到了青草地上,就他一只羊,他也会向神,祈求灭亡。
羊群,才是羊的天堂。那宽门大路,通向灭亡,但,对羊来说,重要的,是和群体,保持一样。那就足够了。那才是,他们的天堂。
我们真是无奈。我们自以为自己是人。但其实,我们不过是羊。
我们确实就是羊。我们都是羊。我们仅仅,是羊。求神怜悯我们,因我们,虽然是人,但,仅仅,是羊。求神怜悯我们。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