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17.既要又想要的信仰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羊的平安”。作为羊,其实,我们的平安,都只能来自于群体。或者说,这样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群体。
安全感,不来自于安全。他只来自于我们的感觉。而群体,恰恰,能给我们这样一种安全感。
在群体中,就算不安全,就算前面是灭亡,人们也不害怕。中国有个词叫作法不责众。也就是说,只要在群体中,他们犯法,都觉得安全。这就是群体带来的安全感。
至于真正的安全,那其实,并不一定能带给人安全感。比如,周围的人都合伙犯法去了。并且,法不责众是他们的信念,他们根本不害怕的。因为,一群人一起犯法。
那么,感到害怕的,只能是那个,不去与他们合伙犯法的人。这多荒唐啊。不安全的人,有安全感。但,真正安全的人,反而,没有安全感,甚至感到害怕。这多有意思的事情啊。
在安全,与安全感之间,我们很多时候,只能二选一。我们,要么选择安全,要么,选择安全感。安全,不一定有安全感。危险,反而,也可能有安全感。
安全感,完全和安全无关。安全感,真的就只是,一种心里的平安。仅此而已。与事实上的安全,无关。
耶利米书 6-14 他们轻轻忽忽地医治我百姓的损伤,说:‘平安了!平安了!’其实没有平安。
他们带给了百姓平安,使用的,就是虚假的谎言。百姓心里恐慌,灵魂损伤,他们就开始安慰百姓,用他们虚假的谎言医治百姓,说:平安了,平安了。
于是,百姓得到了平安。因为,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一切都平安。但其实,没有平安。
有安全感,不一定安全。同时,安全的状态,也不一定有安全感。甚至,可能会感到害怕呢。
那么,我们要的是什么呢?是安全吗?很多时候,我们要的,不是安全,而只是,安全感。这就导致了,我们像羊群一样,走向悬崖,也不害怕,也仍然有平安。于是,无法改变。
通向灭亡的路是大的,门是宽的,人是多的,安全感,是满满的。
反而,通向生命的小路窄门,才让走在其上的人,常常感到害怕。
但还好,在生命的道路上,有那位生命的恩主,陪伴。因此,我们的害怕,也不至于害怕。我们仍然,有人陪伴。我们仍然,有神,陪伴。
走世界的路,会有安全感。走天国的路,会有安全。我们很多时候,只能二选一。但,也总有一些人,都想要。他们既要这个世界,又想要,神的天国。他们与亚伯拉罕,正相反。
在天国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得到应许产业的时候还没有到,亚伯拉罕就放弃了他原有的一切,离开本地本族本家,去寄居,流浪。然后,就真的只是寄居,流浪。什么也没有得到。这多尴尬啊。撇下了,但,没有得到。
亚伯拉罕就是这种信仰。不管能不能得到,先撇下再说。而很多人的信仰,和亚伯拉罕正相反。他们得到的时候,才撇下。不得到,他们就决不撇下。甚至,就算得到了,他们也不撇下。都要。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种,都要的信仰。不撇下,还想要得到。他都要。
都要的信仰,他既要这个世界,又要那位神和神的国度。这种信仰,是我们所能理解的。既要这个,又要那个,这太正常了。谁不想这样。
如果可以不离开,就能到达,如果可以不撇下,就能得到,那我们当然,不离开,不撇下。如果可以既要,又要,那我们,当然,既要,又要。
但,不离开,怎么能到达呢?这实在很荒唐。不撇下,怎么能得到呢?这实在不可能。既要又要的信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信仰。因此,我们的标题是说:既要,又想要的信仰。
没有人在实际上,得到了这个世界,同时,得到了神。他们只是,在实际上,得到了这个世界,同时,想要,得到神。因此,我们的标题是说:既要,又想要的信仰。他们要这个世界,同时,还想要,得到神。
这事情,首先,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因为,我们其实,都想要这样。谁不想这样呢。多好。既要这个又要那个,这多美的事情。我们都想这样。我们都想的这么美。
我们要得到这个世界,这很正常。因为这个世界,非常棒。同时,我们想要得到神,这也正常。因为,将来的国度,据说,非常棒。想要一下,又不犯法。我们当然也想要。
如果这事情能成,那就真的,太棒了,太美了。但,我们想的这么美的事情,能成就吗?我们能够,既要这个世界,又要神的国度吗?
我们能够,不撇下,还能得到吗?
恐怕不能。因为,他说了他的话,就是让我们撇下。他说的话,应该不是笑话。应该是真的。那么,既要,又要的信仰,应该成就不了。
他说的话,就是真的。那些人的信仰,必不能成就。他们既要这个世界,又要神的国度,他们的信仰,必不能成就。
他们既要他们的家乡,又要神预备的家乡。他们的信仰,必要灭亡。
希伯来书 11-15 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希伯来书 11-16 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我们的先辈们,为了得到那个更美的家乡,甚至,都不想念所离开的家乡。因为,如果想念,就可以回去了。但,他们为了得到更美的家乡,连想念,都不想念所离开的家乡。
然而,有很多人,和先辈的信仰,恰恰相反。他们甚至,都不离开自己的家乡,然后,同时,幻想着,得到那个更美的家乡。他们可真敢想。
既要,又要,他们可真敢要。什么都想要。真是气死人。啥都想要。
贪心的人,在基督和神的国里,是无份的。
既要又想要的信仰,他们想要的更美的家乡,那天上的国度,那神的城市,最终,他们也只能是,想要。
因为,他们在事实上,不要。他们想要,但,他们实际上不要。
从我们能接触到的角度来说,那话语,就是神。我们想要看见神,那很简单,去看他说的话。我们想要认识神,也同样,只能如此,就是,认识他所说的话。
我们想要得到神,也是只能如此,就是,得到他所说的话。不是我们幻想中的声音,而是,实实在在的,他所说的话。我们不要把那些我们幻想中的话,当成他说的话。他说话了,他已经说了,我们不要再幻想一些虚假的。去看,去听,他已经说的话,就行了。
因此,那些既要,又想要的人,他们既要这个世界,又想要神,他们在事实上,就是,不要神。他们在事实上,将他们的时间,生命,献给了这个世界,而不是,献给那话语。那话语,就是神。
那话语,成为了肉身,来到这个世界。于是,他仍然,向外传达那话语,让人撇下一切,跟随他。让人撇下一切,好能够,得到他。
无论是话语记录在书上,还是,话语记录在肉身,那话语,从来,不曾改变。他曾经怎样要求人不可有产业,他后来,就照样要求人撇下一切。
想要得到他,那就必须,撇下别的一切。
既要又想要的信仰,只是一种想象。在实际上,那是要这个世界,同时,不要神的信仰。他想要神,但,他在事实上,直接和神对着干,他不要神。
那话语,记录在书上,要求他的人,不可有产业。因为,他要作他们的产业。那话语,成为肉身,要求他的人,撇下一切。因为,他要作他们的一切。
那家乡,要求人离开家乡,因为,他要作人的家乡。
他名为一,他要人撇下所有的,他要成为人的唯一。
那些既要这个世界,又想要神的信仰,在事实上,就是,不要神的信仰。在事实上,他们拒绝了神。
但,不得不说,他们可以想要。没有人能阻止别人怎样想。
安全感,就是这样一种想象。就算他们快要灭亡,也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在他们的想象中,平安。
平安着,平安着,忽然,灭亡就临到了。这多有意思啊。神的作为,真是非常奇妙。
让他们平安着吧。任凭他们想象吧。因为,谁也阻止不了别人想象。
让他们活在想象中吧。不得不说,这也是神的仁慈。让他们身处地狱,却如同,活在天堂。神真的仁慈。
因此,我们在事实上,拯救不了任何人,脱离地狱。因为,没有人活在地狱。就算事实上在地狱,那又如何呢?他们在想象,活在天堂。关键的,就是想象。
就算有人事实上在天堂,那又如何呢?他们在心灵中,活在地狱。关键的,就是心灵。
安全又如何呢?关键的,是安全感。就算有人活在安全之中,但,终日惊慌,那也不是活在安全之中。
关键的,不是我们的现实,而是,我们的想象。所以,既要又想要的信仰,才是更正常的信仰。正常来说,都是这样。因为,关键的,不是他们能不能得到,而是,他们在想象中,得到。这才是关键。
至于,在事实上,怎样,这就无关紧要了。所以,我们在事实上,无法把人拯救出地狱。因为,没有人活在地狱。他们都是,活在自己的天堂。
神爱世人。神就是爱。不得不说,神真是爱,神真的,爱人。
天堂的人是少的,地狱的人是多的,他爱人了吗?他造了地狱,把那些人扔到地狱,他爱了人吗?
唉。哪里有地狱呢。那是他们的天堂。地狱和天堂,只在于,我们的想象。
神爱世人。神赐给了所有宗教所有人,一种天堂的想象。同时,看别人的地方,才是地狱。我们都会在天堂。不管事实怎样。
既要,又想要的信仰,会成就的。不管事实怎样。因为,他们是既要这个世界,又想要神。这当然能成就。谁能阻止他们想象。他们可以想要。一直可以想。
神就是爱。神岂会阻止人们想要自己呢。人们可以一直想。直到,他们的人生结束。然后,就结束了。
死人复活,仅限于,那些真的要神的人。他们不是想要神,然后拒绝神,而是,真的要了神。于是,他们真的,能复活。因为,那话语,永远立定。
彼得前书 1-24 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
彼得前书 1-25 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就是这道。
所传给我们的福音,就是这耶稣,就是,这道。
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
得到他的,必要和他一同,复活起来。
因为,那话语,永远立定。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