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356.富有且仁义的约伯

S356.富有且仁义的约伯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了“唯一永存的基督”,这指的,就是耶稣。

基督这一单词,与之意思完全一样的,就是,弥赛亚。弥赛亚耶稣,或者说,基督耶稣,这意思完全一样。都是外语的音译。
这福音传给了希腊人,传给了罗马人,又传向了周边的别的民族的人,直到,传遍了万邦。于是,受膏者, משיח,这一单词,伴随着福音的传播,被音译为了各个民族的语言。在新约中,普遍称为基督,因为希腊语是这样发音的。在旧约中,普遍称为弥赛亚。因为希伯来语是这样发音的。

受膏者,一般来说,都是指着统治者。他要施行统治,凭什么?凭什么我要听他的?他统治我,这事情的正义之处在哪里?因为神膏抹了他。所以,他统治我也正义。天经地义。没办法。
这统治者,通常来说,是王。而在社会实践中,大祭司的地位很高,就是宗教层面的统治者。所以,大祭司一般也受膏。但受膏者这个单词,在有了王的社会中,还是通常指向王。除非特别说明,否则,一般情况,就是指着王说的。

因此,耶稣被相信为基督之后,相信他的人,就想着,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因为他是王嘛。那么,最开始跟随他的人,想成为他的宰相,成为他的左手右手边坐着的人,这是很正常的想法。跟随他的人,谁不这样想呢。

马太福音 20-20 那时,西庇太儿子的母亲同她两个儿子上前来拜耶稣,求他一件事。
马太福音 20-21 耶稣说:“你要什么呢?”她说:“愿你叫我这两个儿子在你国里,一个坐在你右边,一个坐在你左边。”

受膏者,将来是要当王的。那么,跟随他的人,当然想着,将来他当王了,在他的国里,成为他的宰相。并且,不只是西庇太的两个儿子这样想。其他的门徒,也这样想。
其他的门徒听见了,就恼怒这弟兄二人。为什么恼怒他们呢?当然是因为他们抢了自己的东西。成为耶稣的宰相,哪一个门徒不想呢。

正是因为受膏者的意思,对以色列人来说很明确,所以,耶稣明确的没有当上王,这就对以色列人来说,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就是,在这一点上,他没法称为受膏者。因为,他的一生,都没当过王。
耶稣对此的解释就是,时候没到。他当王的时候还没到呢。他复兴以色列国的时候,还没到呢。

但这个解释,很明显,太无力了。因为,这都过了将近两千年了,这时候还没到,什么时候到头啊。
跟着那个贫穷的男人,他说他将来要发财,但时候还没到。然后,跟了他一辈子,时候还是没到。唉。谁还能信呢。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所以,以色列人,反而,信不了了。因为,他们知道弥赛亚所代表的含义,就是,复兴国度的王。

但我们不知道啊。我们不知道弥赛亚代表什么含义。我们对耶稣的期待不多,也从来没有期待过他当王。就想着将来死后上天堂。死后的期待,这永远不会失望。因为,永远不会成就。
正是因为对他的期待,永远不会失望,所以,我们能坚持信仰。不得不说,对他没有什么期待,反而,能让我们更坚持对他的信仰。

嫁给一个贫穷的男人,如果期待着他发财,那么,失望,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他挂着一个“将要发财”的名号,那确实,我们不得不期待着他发财,然后,等啊,等啊,就失望了。
但,有另一个人跟随他,那个人太没文化了,连那“将要发财”的名号都看不懂,就愿意跟随他。根本没有什么期待。反而,能坚持下去跟随他。不得不说,神借着愚昧人,让聪明人羞愧。

我们作为愚昧的国民,连弥赛亚所代表的将来要发达的含义都不理解。就信了。我们也从来不指望耶稣发达。我们只是想着,死后上天堂就行。这就是没有任何期待。因此,我们永远不会失望。活着的时候,永远不会失望。因为我们不指望活着的时候。
但,当我们理解了弥赛亚所代表的含义之后,我们在活着的期间,也有了指望。就像那些门徒们一样,指望着,他当王。有了指望,就容易失望。但,他还能真叫我们所有的时候都失望吗?这不可能吧。我想,我们等候的日子,就要到头了。他要当王的时候,就要来了。他肯定会当王的。

他要当王,是要当一个公义公平的王。也是要当一个抹平一切的王。因为国家的贫富差距,是国家的罪恶,会导致国家灭亡,所以,他的永存的国度,一切,都是抹平的。
他来的道路,就是那样抹平的。高山要削平,山谷要填满,多的要分出去,少的要得到,一切,都要抹平。这对富人来说很不公平,但,他多给富人,本来就不公平。因此,多给,多取,这就抹平了,这很公平。就像他向人所要的一样,不是要多少,而是,按比例来要。人越多,他要的,就越多。因为是按比例来的。

对富人的仇恨,是穷人天然的心理。直到,我们遇见那些仁义的富人。于是,我们不得不服气,神就应该给他财富。是的,就应该这样。
约伯就是这么一位仁义的富人。神给他的财富,是让我们没法产生任何仇恨的。因为,他实在仁义,让我们不得不服气。他就应该富有。神就应该给他财富。

约伯记 31-16 “我若不容贫寒人得其所愿,或叫寡妇眼中失望;
约伯记 31-17 或独自吃我一点食物,孤儿没有与我同吃;
约伯记 31-18 (从幼年时孤儿与我同长,好像父子一样;我从出母腹就扶助寡妇(“扶助”原文作“引领”)。)
约伯记 31-19 我若见人因无衣死亡,或见穷乏人身无遮盖;
约伯记 31-20 我若不使他因我羊的毛得暖,为我祝福;
约伯记 31-21 我若在城门口见有帮助我的,举手攻击孤儿;
约伯记 31-22 情愿我的肩头从缺盆骨脱落,我的膀臂从羊矢骨折断。

约伯非常仁义。他的富足,并没有仅仅是他和他的儿女享受,而是,一切的贫寒人,一切的可怜人,都能享受到他的富足。他结出的果子,使得众人,得以穿暖吃饱。
他真是应该富足。神就应该给他富足。因为,他实在仁义。

但,就算他那么仁义,就算他那么完全,就算他富足的让贫穷人都无话可说,无恨可仇,他仍然,遭受到了那么多的苦难。
因为,神终究,要把一切,抹平。

同样是大财主,约伯活着的时候,遭受到了十足的苦难。
而另一个和拉撒路一同出现的大财主,活着的时候,没有遭受到苦难。

神总是要给人抹平。那些享受的人,神总是要加给他们苦难。或者他们活着的时候,神加给他们十足的苦难。或者他们以后的时候,神加给他们十足的苦难。神总是要给人抹平。
约伯那么完全,被神非常喜爱。神加给约伯的苦难,只不过是一种提前的抹平。他对那正直完全的约伯,真是喜爱。不然的话,难道,要在约伯死后,给他抹平吗?

我们总得被神抹平。我们看到,约伯是大财主,摩西是王子,约瑟是宰相,我们看到了他们的享受,但,我们却故意不看,神加给他们的苦难。
我们只想要那些享受,不想要那些苦难。这实际上,只是在把苦难,往后推移。仅此而已。不可能不要苦难。所有的享受,终究,都要被苦难抹平。

亚伯拉罕在寄居之地,被看为尊贵的人。但实际生活中呢,他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妻子死后,他连埋葬的地方都没有,还得求着那地的百姓,求他们,卖给自己一块葬身之地。

创世纪 23-7 亚伯拉罕就起来,向那地的赫人下拜,
创世纪 23-8 对他们说:“你们若有意叫我埋葬我的死人,使她不在我眼前,就请听我的话,为我求琐辖的儿子以弗仑,

创世纪 23-12 亚伯拉罕就在那地的人民面前下拜,

神所选择的人,在那地的人面前下拜,只求对方卖给自己一块葬身之地。因为,他的妻子,死了,但,死无葬身之地。这是神加给他的苦难,叫他流浪,寄居漂流在地上。
他的一生,实在充满了太多的苦难。但,神终究要抹平一切。如果他没有这些寄居漂流的苦难,神该怎样给他一个更美的家乡呢。给不了的。

富有,且仁义,反而,更是要在活着的时候,承受苦难。因为,他们被神所喜爱。
神总是要抹平一切的。

富有且仁义的约伯,那么好,那么完全,让仇富的人都无法仇恨。觉得,他就应该富足。但,神仍然,让他遭受到那么多的苦难。
没办法。正是因为他的仁义且完全,他要遭受那些苦难。因为,他的富足,他的享受,总是要被抹平的。活着的时候被抹平,不是更好吗。

因为仁义且完全的富足人,他的富足享受,在活着的时候就要被抹平,所以,仁义且完全的富足人,在世上,如果想好好保持富足享受的生活,唯一的办法,只能是,不仁不义,不完全。只有这样,才能不在活着的时候被抹平。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富足人不仁不义不完全,才是正确的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着他们的富足享受。

仁义,完全的富足人,终究,在活着的时候,就免不了苦难。这真是无奈。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神对完全人的爱。
富有的约伯,那么仁义,那么完全,还是免不了苦难。甚至,那苦难,太大了。直接把他人生所有的享受,全都抹平了。但,我们应该说:正是因为他那么仁义,那么完全,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他才免不了苦难,神要把他一切的享受,抹平。

约伯知道神的用意吗?约伯后来应该是知道了。所以,他慢慢的,就不说话了。虽然他仁义,完全,还是遭受到那些苦难,让他实在气愤。但,他慢慢的,就不气愤了。他知道,神要让他更完全。
仁义,完全的富足人,这还不完全吗?还缺少什么吗?缺少苦难,缺少能把他一切享受,全抹平的苦难。

富有且仁义的约伯,曾经因为自己的仁义,对神加给自己的苦难非常不满。
但后来,他就不说了。因为,他对神很满意了。神让他更加的完全了。

我们常常会想着,神保守那些仁义的富足人,让他们不要遭受到苦难就好了。我们常常会想着,神惩罚那些恶劣的富足人,把苦难加给那些恶劣的富足人就好了。
但事实恰恰相反,神反而,把苦难,加给那些仁义的富足人。至于那些恶劣的富足人,反而,活的长久而享受。

神实在是不给他们机会啊。神实在是不给他们教训啊。神实在是不教训他们啊。神实在是,不当他们的老师,一点也不教训他们啊。
被神教训的人哪,你们有福了。被神管教的人哪,你们蒙爱了。这不是嘲讽。这是真心的。被神所爱的人,真是有福了。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