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58.两种不同的器皿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看到了那些“累昏的人,贱卖上好的福分”。他们实在是太累了,累昏了头,于是,就无法正确的进行价值判断了。累昏了头,以至于,把有价值的,当成没有价值的,贱卖了。
众所周知,买的不如卖的精。卖东西的人还能亏吗。这是不可能的。以扫把长子名分卖掉,换了一碗红豆汤,他亏了吗?他当时不亏的。因为,他当时,太需要那一碗红豆汤了。他简直要饿死了。
其实饿一天,饿不死。但,饿的要死了啊。因此,他在那时,只能是把食物,看的无比珍贵。胜过一切的珍贵。
他在那时,看的无比珍贵的东西,过后再看,还那么珍贵吗?并不会。再珍贵的一顿饭,最终也是变成大便,这有什么可珍贵的呢。
他在那时,看为没有价值的东西,过后再看,还是没有价值吗?并不一定。可能,当时没价值,但过后,在某个场合,就变的价值巨大了。
我们关注什么时候的价值?今天的?今年的?十年以后的?还是,永远的呢?如果我们只关注今天的价值,那就去追求食物吧。如果关注今年的价值,那我们需要追求金钱。如果关注十年之后的价值,那我们需要投资,来对抗金钱的贬值。如果关注永远的价值,那我们需要追求永远的。
然而,我们并不都是一样的人。神造我们,并不是一样的器皿。因此,我们的关注,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老老实实的想着这一辈子的生活,有的人,天天不切实际的幻想着永生。这都是神所造的。
神所造的器皿,有两种非常典型的不同。有一种器皿,神往里面放东西,可以,神要从里面拿出来东西,也可以。
但另一种器皿,神造的非常特别,就像小猪存钱罐一样,那些小猪,神给他们东西,可以,但,神想要从他们里面拿出来东西,那可就难了。不把那些小猪打碎,绝对别想从他们里面拿出来任何一点点的东西。
这两种器皿,非常典型。我们的存在,也必然属于二者之一。有的人,神给他行,神找他要,也行。有的人,神给他,行,当然行,但,神找他要,那可就难了。不把他打碎,别想从他里面拿出来东西。
那么,这两种器皿,是怎样的构造呢?他们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以至于,他们成为这样两种不同的器皿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种不同的器皿。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种器皿,神可以放东西,神也可以取东西。他们的内部结构,他们的内心,是怎样的状态呢?就是,这东西,神给的,那么,神要取出来,当然也可以。
历代志上 29-14 “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
大卫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王,他积攒了太多的财富,不知道怎么用了。于是,他想要为神建造圣殿。但神没有许可他,而是,应许他的儿子所罗门建造圣殿。然后,大卫就只能是,继续为神的殿,积攒财富。
他的心态就是:万物都从神而来,我们把从神而来的,献给神。这真是,这心态,确实,能让他给出去。因为,不是自己的啊。从神而来的,献给神,这是理所当然的。他的心态,是管家的心态,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当成自己的。虽然,那是他拼命打仗抢来的。
他拼上性命,得到的财富,他却能给出去。因为,虽然是他拼上性命,打仗抢来的,但,他当成:从神而来的。神赐给他的。他是这么想的。
自己拼上性命,得到的,他当成,神赐给他的。于是,他就真的能给出去。这种心态,其实,按照世人的观点来说,非常悲惨。他自己拼上性命得到的东西,结果,他的心态却是,神赐给他的。按照世人的观点来看,这确实,挺悲惨的心态。
世人的不悲惨的心态就是:自己努力得到的,都是自己的。因此,这种心态,导致了无法给出去。因为,不是神给的啊。自己努力得到的。
既然不是神给的,那确实,神既然没有放进来,神凭什么取出去。他们绝对不同意。那一切,都是他们自己努力得到的。
但,这种不悲惨的心态,反而,导致最终的悲惨。因为,就算不给出去,就能保留了吗?当然不可能。存钱罐里的钱,放在那里面再久,也绝对不可能属于存钱罐。
不悲惨的心态,反而,导致最终的悲惨。这原因正是在于,就算我们不给出去,我们也无法保留。毕竟,我们只是器皿,我们不是主人。器皿里面的东西,存放再久,也不属于器皿。
器皿总得考虑,这里面的东西,该怎么用。富人要考虑,怎样让自己的财富增长。但,增长,再增长,总得有个用处吧。
大卫的思考结果就是:只能用来建造一个非常豪华的圣殿。因为,神实在给他太多,实在用不掉啊。只能是这样浪费着用。还好,他为了神,而浪费着用,这非常浪漫。
有衣有食,就当知足。因为,有衣有食,就真的,足了,足够了。再多的,就只能是存着了。而这一切,都要过去。
甚至,就连大卫所预备的财富,所罗门所建造的圣殿,也成为了过去。留下来的,是什么呢?大卫爱神的心。只有这一点。
因此,就算大卫能够明确的知道,他积攒的财富,他要建造的圣殿,都要成为过去,他也仍然只能那样用掉他的财富。因为,不建造圣殿,他的财富,就能保存了吗?当然不是。怎么也得丢掉的。
他能保留的,只有他的心。而建造圣殿,正是他的心,爱慕神的行动。
我们能保留的,也只有这些。我们甚至连这个肉体都不能保留。我们能保留的,只有我们的灵魂。就是,在神面前,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灵。
所以,就算大卫知道建造圣殿,会被拆毁成为废墟,他拥有那么多财富,也只能那样用掉。不然的话,那些财富怎么用呢。总是得浪费掉的。建造圣殿浪费掉,还能保留一份爱神的心态。能保留的,只有这些。
我们在神面前,能保留下来的,只有我们的心灵。他所看的,也正是,我们的心灵。忠心与否。什么叫忠心呢?我们看大卫的心态。
历代志上 29-14 …… 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
这就是忠心。知道这是主人的。就算到了我们手里,这是主人的。
一个恶劣的管家,交到他手里,他就当自己的了,完全不考虑主人的心意。这太过分了。但,忠心的管家,就算他付出了辛苦,他仍然知道,这一切,都是主人的。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说,忠心的管家,其实,挺悲惨的。因为,就算他付出了辛苦,仍然,一切,都是主人的。
但,不悲惨的人,真能不悲惨吗?他们付出了辛苦,他们就自己得到了,成为自己的了,好像不悲惨是吗?如果真能成为他们自己的,确实不悲惨。但实际上,成为不了他们自己的。
忠心的器皿,主人放进去财富,他还任凭主人取出去。这好像很悲惨。但,主人看他挺好用,就一直用着。
不忠心的器皿,主人放进去财富,器皿就当成自己的了。好像赚到了。但,主人看怎么也取不出来,到了时候,就干脆打碎了器皿。
好像他们赚到了。但,他们最终,连生命都要损失,赚到了什么啊。
不忠心的器皿,好像赚到了。暂时,确实,他们会拥有更多。但,他们唯一能留下的,他们的心态,是不忠心。将来,他们会一无所有。甚至,连生命,都不会有。
然而,将来。也就是说,现在看不到。得靠着信心,去相信才行。
我们讨论来讨论去,又得讨论到:相信。这真是。忠心的管家,将要因为相信,而得到神的称义,得到神的报答。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