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啊的历史

S368.诗歌背后的历史

S368.诗歌背后的历史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讨论到了“恨恶利益的人”。因为我们喜欢利益,所以,我们总是想听到,可以追求利益。于是,我们常常把这恨恶利益,理解为:恨恶不义之财。这意思就是,可以爱那些义财。

这很荒唐。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钱财,难道,比人,更义吗?这实在是把钱财,抬高到了高于人的地位。这正是,新一代的神,万神合一的,玛门神。
以前的人,有掌控太阳的神,有掌控雨水的神,赐给他们食物。而现代的人,一切所得,皆出自于玛门。人们不再拜这神那神,人们只拜那一位,万神合一的,玛门神。人们的一切所得,不再将荣耀归于万神,而只将荣耀,归于玛门。

每当我们想强调,这一切,都是神赐予的,这样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来反驳:就算神赐予,不也得需要钱来买吗,你没有钱你能有这个吗。
这话好像没毛病。换成古代的时候,同样的事情,可以把荣耀,归于许多别的神。比如,我们说,粮食乃是神赐给我们的。就会有人反驳:就算神赐予,不也需要太阳吗?不也需要雨水吗?没有这些,你能有粮食吗?这话好像没毛病。好像是这样的。

于是,古代的人,开始把荣耀,归于太阳,归于雨水,归于这样那样的神。
但现代,万神合一的玛门,替代了所有的神。他们把一切荣耀,归于玛门。

这些逻辑,问题出在哪里呢?看似,好像没毛病啊?没有太阳,能有粮食吗。没有钱,能得到东西吗。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不是很明显吗。
把重要性,归于这些事情,问题在于,无视了灵的作用。也确实,既然把重要性归给了这些东西,那确实,无视了神的灵。

工具,和背后的旨意,我们该将荣耀归于谁?比如,我们喝牛奶,奶牛,工具而已。没有奶牛能有牛奶吗?甚至,没有牧草能有牛奶吗?但,重要的,是奶牛吗?背后让我们喝到牛奶的旨意,那才是重要的。而奶牛,只是工具而已。没有工具,确实难办事,但,背后的旨意,才是唯一的原因。他完全可以换个工具。
背后的旨意,才是配得荣耀的存在。至于工具,将荣耀归于工具的人,最终,有工具,也没用。因为,背后的旨意,才是决定的因素。

没有工具,能行吗?只要那旨意决定,那就能行。换个工具的事儿。多大点儿事啊。那旨意要成就什么事情,确实需要用到工具,但,重要的,真不是工具,而是,那工具背后的,旨意。
我们要写个字,需要纸和笔。啊,纸和笔占据了一切的重要性,是吗?没有纸和笔,你能写东西吗?工具而已。重要的,不是工具。如果我们的心意,就是要写东西,确实,可以用纸和笔,也确实,没有也行。换个工具而已。重要的,根本不是工具,而是,背后的旨意。

到底,是谁要赐给我们这一切东西?是钱吗?钱确实在其中,发挥到了工具的作用。但,赐给我们这一切东西的旨意,才是关键的,重要的,决定性的。那旨意,决定这一切。
那旨意要赐给我们,如果他真不想用钱,他也真能用别的工具来代替。只是,很方便的工具,为什么不用呢。但,决定性的,赐给我们这一切的,乃是背后的旨意。我们将一切荣耀,归于背后,要赐给我们这一切的,那旨意。阿门。

因此,大卫打仗,他用刀,打仗,抢夺了很多的财富,但他说:神赐给了他这一切。虽然是他用刀,打仗,抢夺来的,但,要赐给他这一切的旨意,才是他得到这一切的原因。所以,他将荣耀,归于神。
只是,在今天,很多的我们看到这种事情,会觉得,稍微有些过分。因为,大卫是打仗,抢夺来的这一切财富。所以,大卫的仇敌,和大卫打仗的人,他们不恨大卫吗?当然恨。非常恨。

诗篇 2-1 外邦为什么争闹?万民为什么谋算虚妄的事?
诗篇 2-2 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
诗篇 2-3 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

在这一篇诗歌中,提到了一些事情,关乎到一些历史。就是,以色列周边的国家,不想再把财富,献给以色列。
在大卫王的时期,大卫打仗征服了周边所有国家的人,得到了巨额的财富,并且,周边的国家,每年,还要给他贡献出大量的财富。他们愿意吗?他们当然不愿意。

周边国家每年都要向以色列王贡献出自己的财富,这对以色列王来说,当然是神赐给自己的。但,对周边的国家来说,这是神要他们交出来的吗?在以色列王看来,当然是神要他们交出来的。
因此,他们的试图反抗,就被描述为:要敌挡 יהוה 和他的受膏者。他们的试图反抗,不仅是在反抗以色列王,甚至,被描述为:在反抗神。

他们受够了奴役,不愿意再受压迫。那些君王,那些臣宰,一齐起来,一同商议,要敌挡 יהוה 和他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
这在现代社会看来,是多么正义的事情啊。挣开以色列国的捆绑,脱去以色列国的绳索,不再被以色列国压迫,这在现代社会看来,多么正义的事情啊。但,在以色列王看来,这是在敌对自己,不仅如此,这是在敌对神。

当然了,神,看不到。所以,周边国家就是敌对以色列王。受着他的奴役,受着他的压迫,周边的国家,当然想要脱离。因此,就聚集起来,一同商议,要挣开捆绑,脱去绳索。
他们能成功吗?当然不能。或者说,当时不能。

诗篇 2-4 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
诗篇 2-5 那时,他要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

他们不想再受到奴役,就试图挣开捆绑,脱去绳索。但,他们并不能成功。从人的角度来说,因为大卫实在是太擅长打仗了,他们试图反抗,根本不能成功。除非大卫死了。
而他们必然失败的反抗,被描述为:神笑他们,责备他们,惊吓他们。当然了,神是看不到的。

但他们的反抗,后来,还是成功了。因为,在后来,以色列国,都快灭亡了。不可能再奴役他们了。毕竟,像大卫一样英勇善战的王,实在不多。大卫打仗实在太厉害了。
当然了,大卫是说:神将仇敌,交在他手中。这也是我们所信的。他也只是打仗的工具,让其得胜的旨意,才是决定性的。

这诗歌,对应着背后的历史。在诗歌中,我们能看到神,甚至,能看到,神发笑,责备,惊吓那些敌对他的人。
在诗歌中我们能看到的,在历史中,我们只能相信。因为,我们根本看不到神。我们能看到的,只有他的受膏者。曾经是大卫,后来是耶稣。当然了,耶稣,就被称为大卫。在他被称为耶稣之前,他被称为:大卫。

以西结书 34-24 我耶和华必作他们的神,我的仆人大卫必在他们中间作王。这是耶和华说的。

在以西结书的时代,大卫早就睡了。大卫已经不在了。但,在这里,神仍然,称那将来的王,为大卫。所以,犹太人对将来的王的理解,就是大卫的后裔,像大卫王一样的受膏者。
但很明显,耶稣,并没有像大卫王一样打仗。他甚至,没打仗。彼得很想打仗,为大卫王杀敌,建立他的国度。但,彼得跟随的那个大卫,他不让打仗。

约翰福音 18-10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约翰福音 18-1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彼得是带着对大卫的忠心,要为他打仗,建功立业。但,结果,他不让打仗。弥赛亚,受膏者,基督,不让打仗,这怎么能当王?确实,就是没当上王。
但,他真的一直不打仗吗?他真的一直不当王吗?他会来的。会打仗的。他会一战成名,统治这全地。然后,让全地,交出他们的财富,交出他们的荣耀。就像曾经的大卫。

启示录 21-24 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

他们的荣耀,他们的财富,都要上交给神的受膏者。那么,曾经的人,他们不愿意臣服于大卫,后来的人,他们就愿意,臣服于后来的大卫了吗?当然不愿意。他们的荣耀,他们当然想归于自己。但,打仗输了怎么办呢。没办法。因此,只能上贡,把荣耀,归于那受膏者的城。
曾经的人,试图反抗,后来的人,就不试图反抗了吗?当然会试图反抗。他们曾经将荣耀,归于那蒙爱的城,但后来,他们将要反抗,敌对那蒙爱的城。那时,蒙爱的城,就要离开了。去到一个新天新地。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对未来的猜测。然而,我们有可信的历史,作为依据。所以,虽然是猜测,却也有几分可信度。因为,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把曾经的旧事,直接拿过来,基本上就能用。神就是这样做的,把曾经的旧事,直接拿过来再用一遍。

传道书 3-15 现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将来的事早已也有了,并且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或作“并且神再寻回已过的事”)。

历史就是这样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未来,我们也不需要知道未来,我们只需要了解过去,就能知道未来。因为,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
历史,就是未来。

只是,稍微有点不一样。就是,已过的事中,稍微不完美的,神给修复,完美。
后来的大卫,就像曾经的大卫。但,更完美。神使已过的事重新再来,然而,他使他所要的,完美。

历史,就是未来。我们事实上不知道,耶稣能不能回来,打仗,作王。但,我们看到了,大卫,他能回来,打仗,作王。
没错,大卫也曾经被逼迫,离开过。然后,他回来,当王。

所以,我们就算没看到过未来,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那完美的大卫,他要回来,当王。
然后,他统治全地。全地的荣耀,都要归于他。直到,全地恨恶他,攻击他。那时,他要带我们离开,去到新天新地。我们等候他。他必要回来,打仗,作王。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