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45.神的反常理
平安,我们继续我们的救恩的历史,救恩的历史,就是耶稣的历史,耶稣的名就是,יהוה 是救恩。他是我们的救恩。
在上一篇的内容中,我们看到了“给不认识他的人发工资的神”。我们的神,可不只是我们的神,而是,所有人的神。他立王废王,他建立国家,拆毁国家,都是由他来决定。只不过,很多人选择无视他而已。
人无视他,那么,立王废王的,就不是他了吗?仍然只能是他。就算有些王不承认他,无视他,敌对他,也仍然,是他所立的。因此,再恶劣的王,也有人听从。或许我们会想,那么恶劣的王,为什么,大家还听他的话呢?因为,那是神所立的。
直到,神要废了那王,于是,就会有人起来反抗,或者有外敌入侵,灭了他。但,神废了他之前,始终,人们顺从他。没办法,神所立的。
虽然有一些人,是神的选民,是嫁给神的人,但,不嫁给神的人,也是神造的人,神对他们,也都要公义。神要公义的对待所有人,按着人的行为,报应人。
因此,不认识神的人,如果做事,做到了神要做的事情上,为神勤劳了,那么,神就要,给他酬劳。就算他不认识神。就算他不承认是神给他的。那又如何。他的行为,回报他自己。
而神的选民,也仍然,要有相应的行为。或者说,他们里面有信心,那么,他们外面,就会表现出,行为。就像,手机里面有电,人看不到,但,人能看到,他屏幕能亮。
一个手机,说自己里面有电,结果,怎么按,屏幕也不亮,他就算有电,也是废了。没有任何意义。除非神决定修好他,否则,他只有里面的信心,没有外面的表现,那就没有任何意义。
当然我们都知道,里面的信心,才是本质。这是确实的。神看的,就是这个。但,真正的信心,必然,有相应的行为。
神的选民,就是这样,他们虽然是神的选民,却仍然,要有行为。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善行,也可以理解为,律法。因为,律法,规定他们要行善,或者说,要行神眼中看为好的事情。比如,最常见的,周济可怜人。
申命记 14-27 “住在你城里的利未人,你不可丢弃他,因为他在你们中间无份无业。
申命记 14-28 每逢三年的末一年,你要将本年的土产十分之一都取出来,积存在你的城中。
申命记 14-29 在你城里无份无业的利未人,和你城里寄居的,并孤儿寡妇,都可以来,吃得饱足。这样,耶和华你的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
律法规定了以色列人要有的善行,其中一个是说,要周济那些可怜人。但,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反常的道理,让我们感到,有点奇怪。就是,他说:不可丢弃利未人,因为他无份无业。
这道理很奇怪,不是正常人的逻辑。因为,正常来说,“因为他一无所有,所以,不用理他”,这才是正常的逻辑。但,在这里却是说:不可丢弃他,因为他一无所有。这能成为理由吗?好奇怪的道理。
站在我们的角度是说:因为他无份无业,只能成为纯粹的负担,所以,为了我们的好处,我们应该丢弃他。
但,神却是站在他的角度,说:你不可丢弃他,因为他无份无业。这意思就是,你如果把他丢弃了,他就得惨了,所以,你不可丢弃他。神说这话,很明显,所站的角度,不是以色列人,而是,利未人。
那么,神是偏心于利未人,所以,让以色列人不可丢弃利未人吗?说实话,就冲着他让利未人不可有产业这一点,我们就很难说,他偏心于利未人。他连产业都不给他们。
那么,如果他真的不想利未人挨饿,他应该怎么办?他应该给他们产业,就像给别人一样。而不是嘱咐别人,不要抛弃他们。并且,这份嘱咐,没有效力。人愿意听就听,不愿意听,他也没办法。
中国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就是,你给他一条鱼,不如教给他打鱼的方法,这样,他就可以自己打鱼吃了,不用依靠别人。
换到产业上也同样,给利未人一些食物,不如给利未人产业,这样,他就可以自己弄一些吃的了,不用依靠别人。但,神却没有这样。
很明显,这位神,至少在中国人的道理中,不如他们聪明。因为,神选择的方案,明显,对利未,不够好,给他们产业,才是长久之道,但,他选择,不给他们产业,而是,让以色列人,给他们食物。并且,他没有强制性的要求,这导致了,以色列人不想给,就不用给了。
他这样,对利未不够好,对以色列人,也不够好。利未因此,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以色列人因此,凭白多了一份负担。在我们看来,这好像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利未人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以色列人,凭白多了一份负担。倒不如,大家都分一点产业,更好,不是吗?
但,这种双输的结局,或许,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输的都不多。利未人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是吗?这事情,不算很严重。而以色列人,凭白多了一份负担是吗?这事情,更是不严重。10%的税收,其实,对比今天的世界各国,已经相当少了。比如,中国的税收,仅仅是消费税,就是17%,这就比神收的狠多了。再加上别的呢。太恐怖了。
所以,他们的双输的结局,其实,都输的不多。对比下来,甚至可以说是,双赢。以色列人交了更少的税收,而利未人,也不用花费心思考虑世上的产业。大家的负担,都更轻。这是双赢的结局。
从双输到双赢,我们的态度变化,在于,对比。我们觉得,利未人没有产业,是不好,以色列人要交税,是不好。但,当我们发现,别的国家的祭司,或者说,他们的统治阶层,天天追求地上的产业,而他们的百姓,要交更重的税收,我们就能觉得,神的国度,已经很好了。他的担子,是更轻省的。
并且,不仅于此。他们的双赢,不仅仅在于,大家的担子都更轻,更是在于,这份更轻的担子,带给他们的,是更长久的生命。甚至,是永恒的生命。
神不给他的祭司利未人产业,绝对不是神小气,而是,神的大方。神是多么大方呢?他说:你不可有产业,因为,我就是你的产业。看哪,他多大方,他把自己,给了他们,作为产业。
那么,具体的情况是什么呢?利未人无份无业,有的是时间。利未人的产业,就是,他们所承受的,神的话语。执行,教导,抄录,保存,都是他们的事情。他们有的是时间,做这些无用的事情。
但,既然称这些,是无用的事情,那么,这有什么用呢?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有什么用。比如,北国以色列,驱逐了利未人,于是,今天我们都看到了,以色列国,被犹太人,占领。
那些人不配称为以色列国,他们都只是犹太人。但,没办法。以色列人,已经消失了。再也没有了。如果以色列存在,今天的以色列国,他只能叫:犹大王国。但,以色列不存在了。
比犹太人更多的以色列抛弃了利未,失去了利未,也就失去了,他们的存在。很多无用的东西,只有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有什么用。因此,虽然神作为利未的产业,好像没用,连带着,利未,也成了没用,因为他们的产业没用。但,真没用吗?失去了的人,知道,他有什么用。但很可惜,他们失去,就再也得不回来。
无用的东西,一文不值。但,有的东西,一文不值,丢了还能轻易得回来。有的东西,一文不值,丢了,就得不回来了,那就不是一文不值了,他乃是,无价之宝。
我们的道理,往往只是,关于短期的利益,为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而神的道理,是为了我们的永生,也就是,很长期的利益,期限长到,永生。这乃是无价之宝。
因此,短期看来,没有好处,没有价值。不要抛弃利未人,因为他在你们中间,无份无业。但,短期来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价值吗?没有。
短期来看,没有好处,却有损失。或者说,在我们能看到的期限之内,都没有好处,只有损失的事情,神却让人去做。这就是,非常的反常理。
神让以色列人,不要抛弃利未人,是这样的事情。神让大祭司亚伦,无份无业,或者说,大祭司耶稣让跟随他的人,撇下一切,也是这样的事情。在能看到的期限之内,都没有好处,只有损失。但,他却吩咐人这样。
反常理的事情,也必然,得不到正常的结果。但,我们想要正常的结果吗?大家都得死啊,我们想死吗?
我们不想死。这份想法,就不正常。想要永生,这是正常人的想法吗?那么,我们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吗?
神的反常理,在于,永生,本来就是一件,反常理的事情。所有的生物,从蚂蚁到人,都会死。甚至,连石头,都会朽烂。而神,却应许给人永生。
我们如果想要得到,可想而知,要付出的代价。但,对比一下,其实,代价不高。相比于别的更高的代价,更垃圾的产品,神给我们的,可谓是,物美价廉。
对于利未人来说,或者说,对于穷人来说,不就是无份无业吗?一开始就没有啊。利未人一开始就没有产业。但却能得来,神作为产业。
而对于周济他们的人来说,不就是那一份周济吗。这本来就都是最终要浪费掉的。却能得来,永恒的基业。因此我们说,神给我们的,物美价廉。
物美价廉,以色列人为什么不要呢?因为,实际上,只有付出,没有任何收货。说是物美价廉,但,真能得到吗?
神对大祭司说:你不可有产业,我就是你的产业。那么,真的有他这份产业存在吗?或者说,别人有了产业,就没有他这份产业了吗?我们都不知道。因为,我们什么都看不到。
考验信心的时候,到了。祭司,真相信,有神这份产业吗?别人有了产业,难道,就没有神这份产业了吗?
以色列百姓,真相信,他们的周济,他们的善行,能得来永恒的基业吗?他们的相信与否,决定着这一切。义人,必因信,得生。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