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巴拿巴与亚拿尼亚撒非喇
引言:
大家平安。上一次我们讲到初代教会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地上天国的模型。在这样的地上天国的建立中,我们今天选一个细节来看,来帮助我们从一个必不能长久的地上天国的努力中,看到神的目的与所要的。
使徒行传 4-34 内中也没有一个缺乏的,因为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
使徒行传 4-35 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使徒行传 4-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使徒行传 4-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使徒行传 5-1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使徒行传 5-2 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1.变卖田产房屋的众人-耶稣话语的实践
在初代教会实践地上天国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行动,是:人人将田产房屋都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按需分配,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社会啊。但这不只是意味着得到,同时,也意味着付出。这样的地上天国,里面的每个人,人人都是将田产房屋卖了,把所卖的价银拿来,交给使徒们按需分配。他们这样的将田产房屋卖了的行动,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马太福音 19-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耶稣的这句话,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不敢按照字面解释的,并且我们说那样的解释是断章取义的,不可取的。但耶稣的使徒们,还有无论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断章取义的解释者,并且,他们按照字面的意思来实践这样的话语。
因为我们今天很难做到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也很难按照字面解释的方法。不然的话,就算是在嘴上支持了,在行动上了却支持不了,也还是毫无意义的。所以在神面前,还是诚实点吧。我们只看看他们的解释与实践就好了。但我还是想着能够去努力的靠近这样的解释,这样的更简单直白,不需要绕圈子的解释。我们很多时候,努力的绕圈子的解释,都是在掩饰一些我们的不为人知的想法与意念。
使徒们建立的初代教会,没有任何的绕圈子解释耶稣的话的意图。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因为耶稣招的使徒们都是学问不高的人。自然,也有这些原因,学问不高,就没法绕那么多的圈子来解释耶稣的话。他们很直白的解释耶稣的话。而且,他们也很直接的就那样应用了。
耶稣对想要得永生的少年财主说,马太福音 19-21 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
耶稣这样的说话,我们都明白字面上的意思,不需要太高的学问,不需要学一些理论来去绕着圈子解释,我们也能明白这字面上的意思。使徒们门徒们就是如此的实践了这字面上的意思。这是很难的。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很难如此做到。虽然初代教会的圣徒们做到了,但正如我们上次所讲的一样,他们的持续时间也是很短的。并且,这个事情的难以做到,在一开始,就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了。有一些人他们难以做到这个事情。
但不管怎样,初代教会的众人,他们接受了耶稣的话,直白的接受了,不绕那么多弯弯来说耶稣的意思是这是那的。我们可以这样绕很多弯儿来说,因为我们都知道耶稣已经离开了,又不指望着有生之年能见到他来,所以怎样解释都不怕。但初代教会的使徒们,他们可是亲眼看到耶稣升天的,他们不敢绕弯弯解释。万一耶稣来了,直接指认他们的错误,这多尴尬。但我们因为不觉得耶稣会来,所以不怕。我们今天是随意的解释耶稣的话。这是我们的问题。
使徒们因着他们的信仰经历,他们就很直白的接受了耶稣的话,也这样直白的以此教训众人,一起实践耶稣的话。人人都变卖了他所有的,把价银拿来给使徒,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这样的话,他们之中,就再也没有缺乏的穷人了。或者说,他们都变成穷人了。这看我们怎么接受了。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都是在说他们成为一样的程度了。但接受哪句话,则在于我们自己。
在这变卖田产房屋的初代教会众圣徒中,有一个人叫做巴拿巴。他对保罗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2.变卖田产的巴拿巴
使徒行传 4-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使徒行传 4-37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祭司利未人是没有自己的产业的,因为耶和华就是他们的产业。
申命记 18-1 “祭司利未人和利未全支派,必在以色列中无份无业,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
申命记 18-2 他们在弟兄中必没有产业,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
在这里我们所看到的巴拿巴,就是一个祭司利未人。他们是不应该有产业的,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他们所吃用的,就是献给神的火祭和一切所捐的。巴拿巴他有田地,也卖了,就像之前提到的初代教会的众圣徒一样。彼得他们建立起的初代教会之中的信徒,都是像祭司利未人一样生活,没有自己的产业,只以耶和华为他们的产业。因此彼得写信给他们说他们是君尊的祭司,这正合适。
然而在今天,我们必须得考虑可持续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方式很明显,是没有可持续性的。历史也证明了我们的考虑,历史也证明了我们的想法,他们确实没有持续多长时间。而他们之所以如此,也根本就不是为了可持续性。他们有着耶稣马上就要来了的盼望。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可持续性,因为他们觉得耶稣马上就要来了。但我们就经常得考虑可持续性,因为我们觉得耶稣不会来。
这也就显明了我们的信心是怎样的。如果我们相信耶稣马上就要来了,像他们一样相信,我们也就能像他们一样极端,不会考虑可持续性。反正耶稣就要来了嘛。
但如果我们不相信耶稣会来,或者,我们相信他不会来,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他不会来,那么我们就会考虑的很长久很长久。我们考虑的时间线,会反映出我们对耶稣再来是怎样相信的。
初代教会的圣徒们是这么相信的,相信马上耶稣就来了,他们做事完全不考虑可持续性。这是愚昧的吗?我想我们都知道,我们没有资格说他们是愚昧的。但这事情如果在我们旁边的人身上,我们就能说其是愚昧的。也愿我们不要攻击弟兄姐妹。如果他们的做法我们无法认同,就像初代教会的众圣徒一样,我们无法认同他们的做法,或者说,我们无法像他们那样做,就自己在神面前羞愧下就行了,不需要攻击别人来掩饰我们自己。
初代教会的圣徒们是这样的信心,耶稣马上就来了的信心。或者说,不想在这地上呆太久的信心。这样的信心,导致了他们就没有考虑到在这个世界上这样生活的可持续性。而且,从后面他们所遭遇到的逼迫来看,确实不需要考虑可持续性。不卖,也是会被罗马军队践踏的;想留着,也会被罗马人给抢走的。他们的极致信心的极致实践,有着耶稣再来的吸引,也有着环境逼迫的推动。
这样的毫无产业的生活,没有自己产业的生活,是属于祭司利未人的生活。没有自己的产业,所有的一切,所吃用的,就是献给神的。这样的一群人,组建成了初代的教会,组建成了一个短暂的在地上的天国的样式给我们看到。我们不要忘了,在基督里,”我们都是君尊的祭司”。这话是彼得这样说的。也就是建立初代教会的彼得,他写信给他的信徒们,告诉他们,他们是有君尊的祭司。
彼得前书 2-9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彼得他是个犹太人,他自然知道,祭司得是利未人才能当的,是在利未支派中的,但他说,我们是,抱歉,他给初代教会的信徒们写信告诉他们,说他们是有君尊的祭司。他在建立起初代教会的时候,就是按照祭司的标准来实践的。在他和其他使徒们所建立的初代教会中,所有人都没有自己的产业,像祭司利未人一样,无份无业,所吃用的,都是献给神的和一切所捐的。使徒彼得,他所建立的初代教会如此,他也是这样写信告诉初代教会的信徒们。
在今天关于巴拿巴的内容中,巴拿巴作为一个没有产业的祭司利未人,他实践了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他把自己的产业卖了,跟随耶稣。从此,他就真的没有自己的产业了,他有的,是耶和华作为他的产业。正如耶和华在旧约向我们所说的,耶和华就是他的产业,就是他的份。父神的产业,通过圣子耶稣的名,临到了初代教会的圣徒们。他们在基督里面,都成为了真正的祭司利未人,耶和华就是他们的产业,就是他们的份。神的国度,是属于他们的。
3.变卖田产的亚拿尼亚撒非喇
在初代教会的众人都变卖自己的产业,成为没有产业的祭司的时候,也有一些人想要拥有自己的产业。这是很正常的。按照字面意思实践耶稣的话,是非常的难的。虽然初代教会有着耶稣马上就来的信心,和外界环境的逼迫,来帮助他们实践耶稣的话,但对于人来说,依然是很难的。这种困难通过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事件向我们表明了出来。
使徒行传 5-1 有一个人,名叫亚拿尼亚,同他的妻子撒非喇卖了田产,
使徒行传 5-2 把价银私自留下几份,他的妻子也知道,其余的几份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别人都变卖田产房屋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亚拿尼亚撒非喇也这样做了。按照今天的说法,他们是属于被道德绑架了。但问题是,他们确实没有那样的道德,却想要处在那样的群体之中,除了痛苦纠结被道德绑架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什么样的地方。
我们今天没有初代教会圣徒们那样的道德,神也没有使我们生活在那样的地方和时代。感谢神。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就算我们没有那样的道德,但暴露出来我们没有,或者强迫让我们有,都是让人不舒服的。
今天我们都是认为道德绑架是不对的,该隐也是这样认为的,亚伯的存在,道德绑架了他,让他必须得提高到亚伯的道德水准才能得神喜悦,这让他非常仇恨亚伯,最后是消灭了亚伯。这下再也没有人能道德绑架该隐了,他可以随意的没有道德也行了。
但,就算没有亚伯作为对比,神就能喜悦该隐了吗?历史已经发生,并没有如果。神喜悦的仍然是亚伯,就算亚伯死了,神的话语所肯定的,仍然是亚伯。就算他死了也是如此。
在初代教会的群体中,亚拿尼亚撒非喇被强迫着表现出他们不具有的道德,或者说,被强迫着表现出他们不具有的信心。但从后文看,强迫他们的并不是别人,而是他们的虚荣心,他们想表现出自己所没有的道德,这份虚荣心,这份表演的心,绑架了他们。
使徒行传 5-3 彼得说:“亚拿尼亚,为什么撒但充满了你的心,叫你欺哄圣灵,把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份呢?
使徒行传 5-4 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你怎么心里起这意念呢?你不是欺哄人,是欺哄神了。”
从这里的彼得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田地是他自己的,价银是他作主的,但他在神面前并不诚实,他试图欺哄神。神并不嫌弃没有道德的人,神不嫌弃罪人,神厌恶的,是自以为义的人。
无论是在旧约新约,罪人的身份,往往不是我们灭亡的原因,而是,在罪恶中的自以为义使我们灭亡。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有罪恶。就算初代教会的其他献上所有的信徒也是,就算使徒们也是。耶稣是来召罪人悔改的,我们在他面前,都是需要悔改的罪人。
马可福音 2-17 耶稣听见,就对他们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耶稣难道不知道所有的人都是罪人吗?我们都知道的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耶稣不知道吗?
我们看耶稣说这句话之前的事情,在前面的一节。
马可福音 2-16 法利赛人中的文士(有古卷作“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耶稣和罪人并税吏一同吃饭,就对他门徒说:“他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吗?”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不知道这句话的,不是耶稣。耶稣自然知道,没有义人,大家都是罪人。但,这些法利赛人,就把自己从罪人的群体中给分离出去了。不是耶稣不知道大家都是罪人,是这些法利赛人,他们把自己当成了义人。他们自以为义。
耶稣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那些义人,耶稣不召他们。
在我们刚刚提到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事件中,他们并不是能够完全献上的人。既然如此,承认就好。但他们自以为义了。在亚拿尼亚的事件中我们看的不是那么清晰,但在后面的撒非喇事件中,很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灭亡的原因,那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吝啬,而是他们的自以为义。
使徒行传 5-7 约过了三小时,他的妻子进来,还不知道这事。
使徒行传 5-8 彼得对她说:“你告诉我,你们卖田地的价银就是这些吗?”她说:“就是这些。”
使徒行传 5-9 彼得说:“你们为什么同心试探主的灵呢?埋葬你丈夫之人的脚已到门口,他们也要把你抬出去。”
使徒行传 5-10 妇人立刻仆倒在彼得脚前,断了气。那些少年人进来,见她已经死了,就抬出去,埋在她丈夫旁边。
神确实是不喜悦罪恶,但他愿意靠近罪人拯救罪人。耶稣来的目的也是为此。只是,神极其厌恶自以为义的人。耶稣明确的说,自己不是来召那些人的。神的救恩,不为这样的人存留。耶稣,我们神耶和华的救恩,不召这样的“义人”。这个“义人”我们必须打上引号标注一下,因我们都知道,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有的,只是法利赛人那样的把别人定为罪人的自以为义的人,他们自以为自己是义人。这样的义人,神的救恩不召他们。
在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事件中,彼得并不是嫌弃对方交的少了。就像耶稣,岂是嫌弃法利赛人是罪人呢?耶稣不嫌弃法利赛人是罪人,耶稣只是厌恶法利赛人自以为义人。至于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他们别说交的少了,就算是一点也不交,也是可以的。就像彼得说的一样。
使徒行传 5-4 田地还没有卖,不是你自己的吗?既卖了,价银不是你作主吗?
东西是你的,钱也是你作主的。都可以随你的意思用的。并不是一定要怎样怎样用的。别说不全交给使徒们供教会的所有人用了,就算是一点也不交,也是他可以作主的。但他交了几份,留下几份,然后说全部交了。
他交了几份,怎么也比不交的要好的多了,就像法利赛人与税吏的对比,法利赛人确实是比税吏好的多,但就因为他们自以为义,神的救恩不召他们。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也是一样,他们确实比不交的要好的多,但在神面前,他们明知道自己没有全部献上,但他们却还说全部献上了。他们欺哄圣灵,因此灭亡了。
自以为义,欺哄他人,或许能够骗到别人,人会被法利赛人欺骗,觉得他们真的是义人,人也会被亚拿尼亚撒非喇欺骗,觉得他们真的是全部献上,但神并不被骗,并且,神极其厌恶这样连神都想骗的人。按着彼得的话说,他们是欺哄神,试探主的灵。这样的人,得不着神的救恩。
真是可惜啊,法利赛人明明比税吏要好的多的多的,亚拿尼亚和撒非喇也是比那些一点都不献上的要好的多的多的。愿我们不要成为这样的可惜的人,愿我们在神面前,诚诚实实,认清自己,不是义人,没有那样好。我们如果有一点比别人好的,在神面前,也万万不要自以为义自以为好。我们在神面前,都是需要他怜悯的罪人。我们万不可欺哄神。不可试探主的灵。
4.神的目的与所要的
法利赛人自以为义的欺哄神,被神的救恩所弃绝,而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自以为全部献上的欺哄神,也使自己被神灭亡。这都是我们的警戒。
虽然我们今天可能比法利赛人更加自以为义,但却没有耶稣来责备我们说不召这样的人了;虽然我们今天可能像亚拿尼亚撒非喇一样的自以为全部献上给神,但也不会再有使徒彼得来使我们灭亡了。只是,我们如果不悔改,结局并不会有什么不同。神的作为不像使徒时代一样明显,是给我们的巨大的恩典。我们因此,才能够有机会悔改在神面前。
在初代教会,在地上建立天国的生活中,虽然这样的努力是不能成就的,但,天国是努力的人进入的,他们的努力,是被神认可的,并且,神的灵在他们的努力之中帮助了他们。虽然,这个努力不能成就完全的天国,但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
他们的努力最终不能完全成就,我们今天通过历史能知道,难道,神不知道吗?神当然知道。神比我们要更加的知道。也正因此,耶稣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从来没有试图过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度,他明确的说: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
约翰福音 18-36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耶稣明确的说,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天国不属于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再怎么努力也是进不去天国的,因为,天国根本就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但耶稣要我们努力,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对于努力的人,天国赐给他们,努力的人从神那里得着天国。
虽然天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对于努力进入的人,神是肯定的,也是帮助的。初代教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甚至众人为此变卖了自己所有的。神只看我们里面的意愿,这是我们的安慰。我们可以不带有成功目的的努力,因为,根本成功不了。
地上是成就不了天国的,但通过这样的短暂的影子,通过神给我们看到的这一瞬间的天国的影子,我们得以从中窥见天国的一丝样貌。
在亚拿尼亚撒非喇的事件的最后总结中,我们可以知道神给我们看到这件事情的目的与他所要的。
使徒行传 5-11 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对神的惧怕害怕,是神的天国子民必须要有的心态。甚惧怕,在中文中是这样说明,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英文的翻译则是:Great Fear,这才是巨怕,巨大的害怕。
害怕一词在中文里是偏向于有点贬义的,就像嫉妒一词一样,所以我们的翻译,都是翻译为嫉邪,敬畏,这样的我们眼中看为的好词。这样的词确实是好,就像嫉邪,除了神以外,哪里还有正呢。只是,当我们爱着好的正的的时候,比如当我们追逐着光茫万丈的偶像的时候,我们不会把对方当成邪恶的。这是我们的问题。敬畏也是如此。尊敬着畏惧,但我们常常,是既不尊敬,也不畏惧,这是我们的问题。然而不用担心,因为,这正是耶稣来的目的,召罪人悔改,解决罪人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问题,那就真的是有问题了,而且是会使我们灭亡的问题。
神的目的,神所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对他的敬畏。在今天的本文中,使徒行传 5-11 全教会和听见这事的人都甚惧怕。 神通过亚拿尼亚撒非喇的事件,给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总结。这是神这样做事的目的,他要的就是我们对他的惧怕,或者好听点说,敬畏。
神在亚伯拉罕献上以撒的时候,也明确的说明了他要我们敬畏他。
创世纪 22-12 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神做这些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的目的,就是要我们敬畏他。愿我们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的时候,不要埋怨神,神有他的目的。他的意思是好的。
今天的社会,我们会对神使疾病,死亡临到我们充满不满,我想这可能让神感到惊讶吧,因为,这些东西的目的是让我们害怕的,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害怕他,反而更加的敌对他。他的目的不是让我们不满的,而是让我们敬畏他的。就像,他造人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这个世界充满罪恶的,然而,让他后悔的是,反而世界因为人而充满罪恶。这明明不是他要的目的。
创世纪 6-5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
创世纪 6-6 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
神的目的是好的,神做事的目的是好的,神造人的目的难道是为了使地上充满罪恶吗?断乎不是。神造人的目的是好的,是要成就他的形象,来治理这个地,使他的形象充满地上。但结果却是人使罪恶充满了地。人不能达成神的目的,尘土承担不了神的形象,地上也建立不了神的国度。
耶稣来,直接明说了,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他来,有他的目的,初代教会的形式也确实是持续不了太久,但他有他的目的。在巴拿巴和亚拿尼亚撒非喇的事件中,他也有他的目的。他的意思是好的。
虽然他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但他要将他的国度赐给努力进入的人。虽然初代教会的形式持续不了太久,但他要我们看到天国的缩影。虽然使徒时代的大能只显明了一段时间,但他要赐给我们敬畏与悔改的恩典。他记录下这些,让我们学习敬畏,让我们得以悔改。他满有恩典。
愿约瑟的告白,也成为今天的我们的告白:创世纪 50-20 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为我们成就了今日的光景。不是成就今日的饥荒的光景,而是成就饥荒中的拯救的光景。
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他要成就我们的救恩,我们的基督耶稣。耶和华我们神的救恩,他的名字是耶稣。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