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耶路撒冷会议
引言:
上次我们讲了使徒保罗的悔改。曾经逼迫信耶稣之人的扫罗,因着他确认了在天上活着的耶稣基督,确认了耶稣的不能败坏,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3天没有吃饭喝水,这冲击,使得他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使徒保罗。
关于扫罗变成保罗的事情,圣经上没有说到扫罗改名叫保罗的,只是说他又叫保罗。
使徒行传 13-9 扫罗又名保罗,被圣灵充满,定睛看他,
扫罗又名保罗,并没有说他改名叫保罗。扫罗是个希伯来人,但同时,也是个罗马人。首先他是便雅悯支派的人,而便雅悯支派中有个为我们所熟知的人也叫这个名字,就是第一代以色列的王,扫罗。扫罗是保罗的希伯来名字,保罗则是扫罗的罗马名字。
扫罗原先也是向犹太人传福音的,福音在一开始仅限于犹太人,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他被称呼为扫罗也是理所应当的。耶稣呼召他去外邦传道,到后来,他果然被犹太人逼迫的不得不去外邦传道,从此,扫罗的事工就不再局限于犹太人了,而是要到外邦人中。当时他所传道的地区几乎都是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的,因此他的罗马名字就被众人所熟知。扫罗,又名保罗。
扫罗要做的事情,在一开始呼召他的时候,就已经向他讲明了,扫罗也记得,但犹太人还是偏向于向自己内部的人传道。扫罗虽然被耶稣呼召也要向着外邦人作见证,但他还是先到了犹太人中间,去传扬耶稣。直到,犹太人嫌弃他拒绝他,甚至敌对他的时候,他才开始转向外邦人去。这真是神的恩典,犹太人嫌弃扫罗是神给我们的恩典,犹太人嫌弃耶稣更是神给我们的大恩典。
使徒行传 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保罗在这时已经收到了去外邦人中间宣扬耶稣之名的任务,但他仍然是先向犹太人传扬神的道。直到,犹太人排斥他,攻击他,拒绝接受他的话。
使徒行传 13-45 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
使徒行传 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虽然保罗收到了向外邦人传道的命令,他仍然是先向的犹太人传道。直到犹太人嫌弃保罗,不要保罗,拒绝保罗,然后保罗他们不得不转向我们外邦人传道。这话说的好像保罗,或者耶稣,是他们犹太人不要的然后给了我们的残次品一样,其实并不是,犹太人不要他们,是因为神要借此机会把这福音也传给我们。
就像把宰相约瑟卖了20舍客勒银子,把救主耶稣卖了30块钱的方式一样,好像有点低贱,但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宰相,还是救主,都是极其珍贵的,珍贵到无价的。这就像是神把以色列人的眼睛蒙上了,使他们看不到价值,于是便把神的家业以30个糖果的“巨额财产”卖了出去一样。这怎么可能呢。但神许可同意了,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也给予我们。我们要记得,这些都是出于神的,他刻意如此,为要怜悯众人。
罗马书 11-8 如经上所记:“神给他们昏迷的心,眼睛不能看见,耳朵不能听见,直到今日。”
罗马书 11-9 大卫也说:“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变为机槛,变为绊脚石,作他们的报应;
罗马书 11-10 愿他们的眼睛昏蒙,不得看见;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罗马书 11-30 你们从前不顺服神,如今因他们的不顺服,你们倒蒙了怜恤;
罗马书 11-31 这样,他们也是不顺服,叫他们因着施给你们的怜恤,现在也就蒙怜恤。
罗马书 11-32 因为神将众人都圈在不顺服之中,特意要怜恤众人。
这是神的良善的旨意,不单是对犹太人,也是对外邦人,他要怜悯犹太人,他也要怜悯外邦人;同样的,他要怜悯外邦人,他也要怜悯犹太人。神特意要怜恤众人。
1.保罗的身份
犹太人所拒绝的保罗,其实一开始主呼召他的时候,就指明了他所要做的事情。
使徒行传 9-15 主对亚拿尼亚说:“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保罗作为神所用的器皿,他传道的对象,应该是外邦人,君王,当然还有以色列人。但他和其他的犹太人一样,一开始也是,就关注着自己的小圈子,犹太人的小圈子,只在犹太人中传福音。虽然保罗一开始也是只关注犹太人的圈子,而忘了我们外邦人,但神让犹太人拒绝了他,排斥了他,让他不得不转向外邦人。虽然犹太人都这样只关注犹太人的圈子,但保罗是被主明明的吩咐过了,他也要去外邦人那里宣扬耶稣的名,也要将救恩传给外邦人的。保罗一开始虽然也是同其他犹太人一样关注自己的小圈子,但主的话语必要成就,他不能再关注自己的小圈子,他必须得转到外邦人那里了。因为,他被自己的小圈子拒绝了。
保罗虽然没法主动的离开犹太人的小圈子,但神有能力啊,神直接让这个圈子把保罗给踢开了。现在,他不得不离开了。其实这时不能用“离开”一词,而是,他被踢开了,被一脚踢到了外邦人的圈子。
使徒行传 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保罗和巴拿巴在这里说话的主语虽然是“我们”,但神做事就是这样,明明是他的旨意决定的,还能让人主动的决定要去做。神给了我们自由选择,让我们自由的选择他的旨意,这就是神的能力。
其实要说有自由选择,保罗他也想选择讲给犹太人的,并且,这是应当的。如果可能,他不会是“先讲”给犹太人,而是“先”也是讲给犹太人,“后”也是讲给犹太人,一直讲给犹太人,如果可能的话。但保罗这个犹太人,注定不可能这样,他“先”讲给了犹太人,“后”来,神就让犹太人圈子把他踢出去了,他的“后讲”只能是给外邦人了。神特意要怜恤众人的,先后都给犹太人可不行。而且,虽然给他们的是“先”,给我们的是“后”,但我们不要忘了耶稣的话,有许多在后的将要在先,在先的将要在后。
马太福音 19-30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马可福音 10-31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路加福音 13-30 只是有在后的,将要在前;有在前的,将要在后。”
三次如此重复,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所以我们不必嫉妒犹太人。虽然我们可能常常嫉妒他们,但也没办法,嫉妒也没办法,就只能是选择不嫉妒了。这就是神做事的方式,明明是他的旨意,我们却自由选择如此了。但要说自由,哪里来的自由呢。我们想要长翅膀飞翔,我们能这样的自由选择吗?我们只能自由的选择走。就这,也是很多人想自由选择而选择不了的了。自由,需要的是能力,真正的自由者,只有神一位。他是唯一的自有永有者,他有绝对的自由。
我们继续说到保罗的自由选择,或者说,神旨意的选择。在保罗身上,神旨意的选择,是让他也去给外邦人传福音的,但他仍然是“先”讲给了犹太人,神就让犹太人踢了他一脚,提醒下他,得去讲给外邦人了。保罗就开始转向外邦人了。保罗的身份终于符合主吩咐他的了,他成为了外邦人的使徒。
使徒行传 13-46 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神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
使徒行传 13-47 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在罗马书中,他也告白了自己的身份,或者说,自己的职分。
罗马书 11-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所以敬重我的职分(“敬重”原文作“荣耀”)。
后来的保罗是真的敬重了自己的职分,虽然他一开始仍然是带着犹太人的小圈子观念,但他后来,还是敬重了他的职分。这虽是他的自由选择,但却是神的怜恤众人的旨意。神特意要怜恤众人。
神特意要怜恤众人的心,在保罗敬重他的职分之前,就已经表明了,在彼得所见的异象中,神表明了:他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俗物。其实不只是在彼得身上,在旧约,就已经有神怜悯外邦人的事情了。
2.神所洁净的不可当作俗物
彼得他也是个犹太人,按照犹太人的观念来看,犹太人是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是圣洁的,在希伯来文中,圣洁的意思,就是分别。(קדש): meaning “holy” or “set apart” Hebrew.
犹太人是圣洁的,是神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是神所洁净的。这是确实的,我们无法否认的,嫉妒也是没有用的。但我们很快就不必嫉妒了,因为,我们马上就要看到,我们也是神所洁净的,我们也是神从万民中分别出来的,我们也不是俗物了。
彼得原本是个犹太人,其实他后来也是犹太人,他没有改过国籍,他一直是犹太人,在这里是说,彼得他原本是作为一个犹太人,自然而然的带着犹太人的观念,就是:犹太人是神所分别的,是神所洁净的,是圣洁的,而外邦人则是俗的,不洁的。这也是所有犹太人的观念,无论是彼得,还是保罗,一开始都是这样的观念。
使徒们,包括彼得包括保罗,都是带着传统犹太人观念的人,他们一开始,也确实是如此行事,救恩的福音也只在犹太人中传扬,直到神开始让他们不得不去传救恩的福音给外邦人。彼得一开始也是带着犹太人的固有观念,但神给了他一个异象,让他知道,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俗物。即使是律法上他曾经规定过的不洁之物,但,他若洁净,就必圣洁。
使徒行传 10-14 彼得却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洁净的物我从来没有吃过。”
使徒行传 10-15 第二次有声音向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使徒行传 10-16 这样一连三次,那物随即收回天上去了。
这是在哥尼流派人请彼得的时候发生的事情,他魂游象外,看到了这异象。
使徒行传 10-11 看见天开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缒在地上。
使徒行传 10-12 里面有地上各样四足的走兽和昆虫,并天上的飞鸟。
在彼得的这异象中,他看见从天降下了一些律法书中规定的不可吃的动物,按照犹太人的传统,当然,那也是神给他们的律法,按照神的律法规定,那些是不可以吃的,是俗的,是不洁净的。可是,又有声音让他吃这些。这真是难为彼得了,因为,按着他的话说,他从来没有吃过这些俗的不洁净的东西,这是不可以的。即使是前面称呼对方为“主啊”,但面对对方的话,他的回答却是否定的,说主啊,这是不可的。虽然称呼对方为主,但还是否绝了对方的话。
但在彼得的角度,我们也能理解这种困惑,因为,那律法也是主的话语啊,明明律法上讲了不可,那就只能按着神的话语来回应天上的神的话语说:“主啊,这是不可的”,用神的话语来回绝神的话语。我们如果在律法中活着,也必然会面临这样的困惑,以致于我们违背神的话语,还自认为守了神的话语。犹太人就是这样,按着神的话语,把那话语所成的肉身钉在了十字架上。但愿我们今天不要活在律法之中,免得我们有这样的疑惑,甚至,把活着的话语钉死在十字架上。虽然确实,对人来说,死的比活的好摆弄,但神的话语,不是死的。我们不能按着自己死的想法,钉死神的活的话语。
活的话语现在对彼得说了,让他吃这些“俗的不洁的”,按着律法来说,这是不可的。这也是彼得作为一个犹太人从小守到现在的,而且按着他说的话来看,基本上他还是会继续守下去的。彼得只能回应不可。而面对彼得的回绝,那声音又对他说,“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那些东西在以前是俗物。是的,那些东西原本确实是神没有分别出来的,没有洁净的,但现在,神把这些也分别出来了,把这些也洁净了,神已经洁净的,就不可再当作俗物。当然,这里的异象,彼得也明白,不是关于吃东西的事情,而是,更为重要的,关于接受不接受外邦人的事情。彼得他在一开始不明白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直到哥尼流差来的人到门外了,圣灵向他说话。
使徒行传 10-17 彼得心里正在猜疑之间,不知所看见的异象是什么意思。哥尼流所差来的人已经访问到西门的家,站在门外,
使徒行传 10-18 喊着问:“有称呼彼得的西门住在这里没有?”
使徒行传 10-19 彼得还思想那异象的时候,圣灵向他说:“有三个人来找你。
使徒行传 10-20 起来,下去,和他们同往,不要疑惑,因为是我差他们来的。”
这异象的意思,彼得“先”前虽然不明白,但之“后”,他就明白了。主所洁净的外邦人,虽然在过去,在先前,是被认为不洁净的,但“后来”主既然把他们也洁净了,就不可再当作俗的不洁净的了。
正如那声音所说的,神所洁净的,人不可当作俗物。然而,这份洁净,却不像过去借着律法规条洁净以色列人那样,这洁净,是因信耶稣基督,不在于肉体,乃在于我们的心灵。
3.摩西规条的辩论
在福音开始传向外邦人之后,有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信了神所立的耶稣基督之后就能得救了呢?还是得仍然按照犹太人的律法去行才能得救呢?上一个关于接不接受外邦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答案是犹太人得去接纳外邦人,也得去传福音给他们。但,外邦人是没有律法的,犹太人是有律法的,犹太人把外邦人接纳进来了,虽然也像当时的犹太人一样信耶稣了,但当时的犹太人都是有律法的,耶稣自己也是生在律法之下的。这些信耶稣的外邦人,犹太人虽然能接纳他们,但,也要求他们守律法,就像犹太人一样。
使徒行传 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
使徒行传 15-2 保罗、巴拿巴与他们大大的纷争辩论;众门徒就定规,叫保罗、巴拿巴和本会中几个人为所辩论的,上耶路撒冷去见使徒和长老。
使徒行传 15-3 于是教会送他们起行。他们经过腓尼基、撒玛利亚,随处传说外邦人归主的事,叫众弟兄都甚欢喜。
使徒行传 15-4 到了耶路撒冷,教会和使徒并长老都接待他们,他们就述说神同他们所行的一切事。
使徒行传 15-5 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
使徒行传 15-6 使徒和长老聚会商议这事。
为了解决这个争议,他们开始在耶路撒冷举行会议,要辩论这个事情。犹太人是从小就守律法的,耶稣也是从小按着律法行事,彼得他们也都是守着律法的犹太人,包括保罗,也是第八天受割礼的希伯来人。因此其中就有一部分犹太人认为:外邦人也得遵守律法才行。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保罗和巴拿巴不同意,他们不同意这个外邦人必须遵守律法的要求。
其实我们看耶稣,他是完成了律法的人,但,这个成全了律法的人,在面对被控告的行淫的妇人的时候,不同意人按着律法打死她,反而,是怜悯,赦免,让其不要再犯。
约翰福音 8-11 她说:“主啊,没有。”耶稣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按着律法是要杀死人的,但是,成全了律法的耶稣,却没有按着律法杀死罪人。同样的,按着律法,是要这样做那样做的,但保罗和巴拿巴,却不要求外邦人遵守犹太人的律法。其实他们不愿意人守律法吗?他们一开始就是在守律法的犹太人中传福音的。但犹太人是从小生活在律法之中,而外邦人是从小生活在没有律法之中,为了得着我们,他选择如此。正如他所说的一样:面对没有律法的人,他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他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保罗和巴拿巴的目的,不是要废掉律法,不是要没有律法,而是要得到没有律法的人,所以他们不要求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守律法。他们如果要求外邦人也守律法,外邦人就很难接受福音了。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想要对方这样那样,但可能反而会失去对方。
保罗和巴拿巴就比较直接,他们要传福音给没有律法的外邦人,他们也就不要求对方有律法。但有些信耶稣的犹太人就比较过分,他们向没有律法的外邦人传福音,外邦人接受福音之后,他们开始要求对方有律法,要求对方遵守犹太人的书面律法。
当时信耶稣的犹太人由此分成了两派,一派是要求外邦人守律法的,一派是不要求外邦人守律法的。我们可以用“救恩单单来自于耶稣与否”作为条件来区分这两派的不同。一派是要求信了耶稣的外邦人也得守律法才能得到救恩,而另一派是不要求外邦人守律法的,因为救恩单单来自于耶稣。
保罗传过耶稣基督的福音之后,就有人来教导信了耶稣的外邦人也要遵守犹太教的律法才能得救。按着保罗的说法,这种行为,是让耶稣基督白白的死了。
加拉太书 2-21 我不废掉神的恩,义若是藉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
耶稣为我们承受了那么多苦难又承受了死亡的苦,结果有些犹太人,他们竟然要废掉神的恩典让基督徒然的死,这太过分了。就像在婚姻里面,耶稣替新妇死才拯救了新妇。但却有些人过来教导新妇得要这样做那样做才能得救,能这样的话耶稣干嘛要受死的痛苦呢?怎样怎样做就能得救的话,耶稣不能这样动动嘴皮子吗?非要替人死吗?他们把耶稣基督为我们而死的恩典,变成了法利赛人似的自以为义。
他们这样的教导,是在废掉神的恩典,是在让基督白白的死,同时也是在为难信耶稣的外邦人。婚姻的主办者父神,婚姻的新郎耶稣,婚姻的新妇众圣徒,他们是一个不漏的全都得罪了。
要找有律法的,就找那些有律法的,这是他们一开始的做法,向有律法的犹太人传道,这样子是没法责备的。但后来,他们开始找没有律法的,找到后要求对方有律法,这就过分了,太过分了。
神要找的,不是“有律法或者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外邦人全部都是没有律法的。正是因为没有律法,所以被称为外邦人嘛。但神的律法的真正含义,就在他们的心里。犹太人有着律法的文字,而外邦人,虽然没有律法的文字,却有着真正的律法,那刻在我们心里的律法。这才是真正的律法,是关于我们的心灵的。神是个灵,他所看的,正是我们的心灵。
罗马书 2-14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
罗马书 2-15 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在面对外邦人要不要遵守他们从来没有过的摩西律法的事情上,保罗和巴拿巴是持否定的意见的,就是外邦人不必要遵守那记在摩西的书上的律法。他们既然原来没有律法,就不需要像一开始就有律法的犹太人一样遵守律法。就像割礼的律法,外邦人本来就没有这个律法,也就不必要遵守这个律法。然而,这律法,正刻在他们的心里。
罗马书 2-28 因为外面作犹太人的,不是真犹太人;外面肉身的割礼,也不是真割礼。
罗马书 2-29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这人的称赞不是从人来的,乃是从神来的。
歌罗西书 2-11 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
遵守外在的律法,并不是神所要的。割礼是神所要的,但神真正要的,是要割除人肉体的情欲。我们虽然是外邦人,没有犹太人的律法,但我们在基督里,受的是心灵的律法,是基督使我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遵守犹太人的文字律法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灵。
保罗和巴拿巴坚持着不要求外邦人守摩西的律法,但有些犹太人就坚持着要求外邦人守摩西的律法,于是,双方开始进行会议辩论。
4.会议的结果
会议双方开始辩论,辩论的一方坚持要外邦人遵守摩西的律法,而辩论的另一方保罗和巴拿巴却不同意。然而很不幸的是,保罗和巴拿巴不是初代教会的领导,说话分量不够重。这时,初代教会的柱石之一的彼得就站起来了,初代教会的主要建立人,耶稣基督教会的磐石,开始站起来说话了,这时,大家都得听着了。
彼得前面所遇到的,外邦人听信福音之事,在这里,成为了彼得说话的素材。神一切所做的,都大有好处,现在彼得用了那时神让他经历的传福音给外邦人听的事情来说话,彼得也明说,知道人心的神为外邦人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犹太人一样。
使徒行传 15-7 辩论已经多了,彼得就起来,说:“诸位弟兄,你们知道神早已在你们中间拣选了我,叫外邦人从我口中得听福音之道,而且相信。
使徒行传 15-8 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
使徒行传 15-9 又藉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
使徒行传 15-10 现在为什么试探神,要把我们祖宗和我们所不能负的轭放在门徒的颈项上呢?
使徒行传 15-11 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和他们一样,这是我们所信的。”
使徒行传 15-12 众人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
彼得在这里明明白白的说,神借着信洁净了外邦人的心。在以前神虽然没有洁净外邦人,没有把外邦人分别出来,只是借着律法,把以色列人,把犹太人分别了出来。但后来,神借着信,也把外邦人分别了出来,也洁净了外邦人。所以,并不分他们,我们。我们都是被神所分别的,都是被洁净的。而且我们也要记得,神看的,就是人的心。彼得在这里说:又借着信,洁净了外邦人的心,从此不再分外邦人,犹太人。并且彼得告白说: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在这一点上,犹太人和外邦人是一样的。彼得证明了外邦人虽然没有律法,但神借着信来洁净了我们的心,又证明了得救并不是靠着犹太人所不能负的轭,乃是靠着耶稣基督的恩典。
彼得虽然也是从小守律法,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得救是靠律法,他相信的是,得救是靠着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彼得讲明了他对外邦人信耶稣的态度,不需要加什么轭在他们颈项上,有耶稣基督的恩典,就可以了,并且,没有什么能使他更“可以”,他是足以,也是唯一。教会的磐石,教会的柱石彼得这样说了,众人就都默默无声,听巴拿巴和保罗述说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会议就基本结束了,然后,雅各开始下结论了。
使徒行传 15-19 “所以据我的意见,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
使徒行传 15-20 只要写信吩咐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并勒死的牲畜和血。
使徒行传 15-21 因为从古以来,摩西的书在各城有人传讲,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诵读。”
这是会议的最终结论,不可难为那归服神的外邦人。不能要求他们没有的,这样实在是太难为人了。他们没有的,就不要求有,但有4点需要禁戒的,就算于外邦人,也是并不为难的。
至于为何是这四点,前两个我们很容易理解,在婚姻中,我们爱对方,不要求对方没有的,对方可以没有这没有那,我们也不要求对方没有的这那来难为对方,但,婚姻是两人之间的,破坏婚姻,这就是践踏对方的爱了。神与我们的关系,正是婚姻的关系。神爱世人,然而,虽然神爱世人,但神的爱并不廉价,也不卑贱。神是至高者,他的爱也是不容践踏的。所以,吩咐我们禁戒偶像的污秽和奸淫。
后两点关于勒死的牲畜和血的禁忌,是因为当时信耶稣的外邦人和犹太人是在一起的,就像彼得去哥尼流家里吃饭一样,这些事情,就是吃勒死的牲畜和血,很容易激怒那些从小守律法的犹太人,所以让他们谨慎不要犯这些,免得激怒了从小这样守着的犹太人。
但在一些有着吃血的传统的地方,他们的信徒也吃血做的食物。并且关于勒死的牲畜的禁忌,我们买的一些香肠之类的,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勒死的牲畜的肉做的。所以这些食物,吃也无益,不吃也无损。我们只要注意不要触犯到我们身边的弟兄就好。他们若是禁忌这些,我们就不可吃这些。吃也无益,为何要吃呢。不吃也无损,不吃又何妨呢。
我们已经知道,神爱我们,不是爱着有着怎样的外表的我们,而是,他看我们的内心,因此爱我们。他接受我们的外表的样子,就算没有律法,他也接受,他并不强迫我们改变那些外表。他只要我们的内心,要我们的那一颗相信耶稣基督的内心,要我们那一颗借着信被洁净了的内心。耶路撒冷会议的结果告诉了我们,耶和华神,并不难为外邦人。
耶和华神,他是满有怜悯的神,他并不为难我们。他开始怎样爱了我们,就必那样爱我们到底。他是初,他是终,他并不改变。他的爱,永不改变。他就是爱。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