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耶稣的历史

1.14.安提阿教会的巴拿巴和保罗

1.14.安提阿教会的巴拿巴和保罗

引言:
大家平安。上一次我们讲了耶路撒冷的会议,巴拿巴和保罗为了维护我们这些没有律法的外邦人,和其他信耶稣的犹太人大大的辩论了一番,最后由彼得和雅各这两位教会的柱石下了结论,就是外邦人不需要按着字面意思遵守摩西的律法,只是有四点要禁戒不犯的,这样,就没有把律法的轭放在外邦人的颈项上。
巴拿巴和保罗后来就来到了安提阿地区,这里有个信耶稣的外邦人教会,安提阿教会。他们在那里服侍,又被那里差派出去传道。

巴拿巴和保罗向外邦人展开怀抱接纳外邦人,从神的角度来说,是因为神要他们也向外邦人传福音,从人的角度来说,是因为他们被犹太人圈子踢出去了所以转向了外邦人。而他们所在的安提阿教会的产生,也是有些这样的奇妙,按神的角度来看,是神要使福音临到外邦,按人的角度来看,则是因为很多信耶稣的犹太人被逼迫的在犹太地区呆不下去了,不得不离开犹太地区传道。

使徒行传 11-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使徒行传 11-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
使徒行传 11-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1.患难四散中神的好意
主耶稣基督在升天前,告诉了门徒要去传道。

使徒行传 1-8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虽然主耶稣让他们出去传道,但他们一开始就是只在耶路撒冷和犹太地区呆着的,并没有出去传道。然而主的话语要成就。他的话语成就,总是以这种很奇妙的方式来成就。他要人传道,是人自愿选择出去的,但这自愿也是很奇妙,让人不得不自愿的顺从他的旨意。
他的旨意,就是我们无法反抗的命运。积极一点说,他定下旨意,则我们必然要追求他的旨意成就。无论是祝福还是咒诅,他的旨意总是在人的心灵之上成就,我们的心都主动的顺应着他的话语。他的话语,主宰我们的心灵。他的旨意,成为我们的心意。

因为司提反和犹太人辩论激怒了犹太人,他们杀害了司提反,又开始逼迫像司提反一样信耶稣的门徒们。于是,耶稣的门徒们就因司提反的事遭遇了逼迫患难,不得已四散开来逃难。但逃难的门徒们也并不只是逃难,他们边走,也边传道。可是仍然,这些逃难的门徒们,他们也是犹太人,他们不向别人传道,只向犹太人传。但总有些不一样的人,那么多的犹太人中,就有一些犹太人和其他的犹太人不一样,他们也向外邦人传讲。

使徒行传 11-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

犹太人的患难四散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的犹太人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这里有个括号说是“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这里的希腊人,在希腊文圣经中用的单词是 Ἑλληνιστάς, 意思是持有着希腊的语言和文化但不是来自于希腊的人。不管他们是来自于哪个民族的人,他们的语言和文化是一样的:他们持有着希腊的语言和文化。根据彼得所见的异象,我们可以相信,这些人中是有很多外邦人的,并且我们有着后面的一节经文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事情。

使徒行传 11-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犹太人本身就不多,而大部分还是在犹太地区,虽然外面也有一些犹太人,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基本上都是希腊化了,就是口里说着希腊的语言,血脉里流淌着希腊的文化。这里提到的希腊人中,或许有些是犹太人,但我们可以明确知道的是,是有外邦人在他们中间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再提一个讨厌的人,七执事之一的安提阿人尼哥拉。他是个安提阿人,但却进入了犹太教,也信了耶稣,加入了初代的教会,甚至还是七执事之一。正如耶稣所告诉我们的,救恩是从犹太人出来的。福音确实是从犹太人中出来的,这是我们无法否认的。并且,为了使这福音临到外邦人,神让大部分的犹太人瞎了眼,硬了心,使他们拒绝这福音,让这福音能够临到外邦人。甚至,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犹太人还是瞎着眼,硬着心,只是有一小部分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直等到外邦人的数目填满,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这是保罗写给我们的,这是以色列会有的事情。

因着患难与逼迫,福音被迫离开了犹太地区,开始走向外面,也开始走向外邦人。这些患难与逼迫使他们四散开来,看着好像是坏事,但却有着神的好意。神的福音也要临到外邦人。
这样的看似坏事,但却有着神的好意的事情,有很多很多,不止是在圣经中记录给我们的,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遇见很多这样的事情。遇到的太多了,就能让我们在遇到坏事的时候,不得不冷静下来等候神,等候神的好意成就。神的意思是好的,虽然有些时候事情好像是坏的,但,坏事情,并没有能力败坏神的好意。只需要等一等,就能看到了。

在今天的本文中,这个逼迫患难的坏事情中,神的好意的显明,就在下一节就完成了。这样子一眼看到过去未来的回看历史,我们能立刻从中看到神的好意,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没法看到未来,我们只能看到当下的坏事。很多时候,神的好意,显明的很慢。我们的神从来不着急。
在今天的本文中,从门徒们所遇到的患难逼迫的坏事,到福音传给安提阿的希腊人的神的好意成就为止,他们可能走了好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几个月,然后这坏事之上的神的好意才显明出来。而在创世纪中雅各的儿子约瑟身上的坏事,神的好意是过了将近20年才显明。神是非常的不着急的。因他必能成就,他并不着急。而约瑟,虽然坏事过了20年才显明神的好意,但他还是看到了神的好意,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这是他的告白。愿这告白也能成为今天的我们的告白,神的意思原是好的。

2.巴拿巴原是个好人
我们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纵然是在坏事中也不改变,因为,他是好的,他并不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遇到像神一样的人,他们是那么的好,以致于我们不得不想起神创造人的时候所说的话。

创世纪 1-27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虽然生活中能遇到很多畜生,甚至还有些禽兽不如的人,让我们总是怀疑神的存在,但也有些好人,让我们遇到,让我们能够感受到神的爱。
在今天的内容里,就有这么一个人,记录的话语评价他说,他原是个好人。

使徒行传 11-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这意思不是说巴拿巴后来就不是好人了,而是因为路加写使徒行传的时候巴拿巴已经不在了,所以用了过去式来说他是个好人,然后到和合本翻译时就用“他原是个好人”来表达一下这个过去式。这不是说他是个好人是过去式,而是说,他这个好人是过去式。巴拿巴原是个好人。
使徒保罗是在AD67年睡的,他睡之前在罗马被囚禁了两年,在这期间,路加开始搜集资料,写信为保罗辩护。这也正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开头所提的事情,他写的信是给提阿非罗大人的,因他要为保罗辩护。但保罗最后还是被尼禄皇帝杀害了。保罗是在AD67年殉道的,减去他被囚禁的两年,也就是说路加最早是在AD65年开始搜集资料,写作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而巴拿巴,是在AD61年睡了的。因此,在路加开始搜集资料写作的时候,巴拿巴已经睡了,然后,在这里用了过去式说: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在圣经中能用上好人一词来称呼的,并不多,耶稣也被人称了一次“好”。

马太福音 19-16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我们这里的翻译用到了良善的夫子,他们在希腊文的用法上都是一个词,ἀγαθός, 好,善,这样的意思。来见耶稣的人称耶稣为好夫子,良善的夫子。然后耶稣回答来见他的人说,

马太福音 19-17 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耶稣说只有一位是好的,只有一位是良善的。耶稣是在说自己不好不善吗?当然不是。正如神造人之初所说的一样,他按着他的形象,他的样式来造人。只有他一位是善的,他按着他自己的形象样式,来造了多人。但只有神一位是好的。我们的部分的好,都是来自于神。
只有一位是好的,只有一位是善的,我们所有的好,善,全来自于他所赐给我们的他的形象,他的样式,全来自于他,只有他一位是好的,是善的。这也是在说明神判断的主权,分别善恶,判断好坏,这主权是神的。只有他一位是那分别善恶,判断好坏的标准。只有他一位是善的。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巴拿巴这个好人,是有着圣灵充满的,也只有神的灵充满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那好,就是来自于那一位,只有那一位是好的。这样的好人,神圣灵充满的人,大有信心的人,在他身上神的形象和样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样的人,能让人看到神的形象,能让人透过他看到独一的真神。这样的巴拿巴来到了安提阿,就使得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巴拿巴这个好人,他所做的事也都是好事,他来到安提阿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使许多人归服了主,然后他又去找扫罗去了。扫罗是谁呢?一个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人都不喜欢的家伙。犹太教人不喜欢他是因为他本来逼迫着基督教的,却转而宣扬起耶稣来了;而基督教的人不喜欢他则更简单了,他本来是逼迫基督教会的嘛,所以大家不喜欢他。扫罗的处境很是尴尬。在这尴尬之中,巴拿巴这个好人却接纳了他。我们选两节经文来体会下保罗的处境。那时他被记录为扫罗。

使徒行传 9-23 过了好些日子,犹太人商议要杀扫罗,

使徒行传 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从这两节经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犹太人还是门徒,都不怎么欢迎扫罗。犹太人是想要杀扫罗,而门徒们则是怕扫罗,因此不愿意与扫罗结交。在这犹太人和门徒们都嫌弃的处境之中,扫罗真是个没朋友的人。但就在这样的没朋友的人身上,神的好,通过巴拿巴流露了出来,巴拿巴这个好人接纳了扫罗这个没朋友的人。

使徒行传 9-27 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领去见使徒,把他在路上怎么看见主,主怎么向他说话,他在大马士革怎么奉耶稣的名放胆传道,都述说出来。

巴拿巴不怕他吗?必然也会有些其他门徒一样的害怕,但一个好人,是注定敢于牺牲自己给予他人的,就像神赐予万物一样。好,善,是不怕自己的损失的。巴拿巴也是个门徒,但他敢于接待扫罗,他把自己给了出去来接待了扫罗。巴拿巴,翻译出来就是劝慰子,我想没有人比扫罗这位没朋友的弟兄更能理解他的名字了。

使徒行传 4-36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巴拿巴这样的劝慰鼓励了扫罗,但这只是开始,正如他后来并没有改名一样,他的劝慰,他的鼓励,也并没有改变。而他的性格,就是他的名字,劝慰,鼓励。在后来,他也对扫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扫罗本来是个没朋友的人,但后来有了许多的同工。
在我们今天的内容中,巴拿巴到了安提阿去作工,而扫罗弟兄呢?他在哪里呢?他是在大数。大数是什么地方呢?是扫罗的故乡。这在之前主呼召扫罗的事件中有提及。

使徒行传 9-11 主对他说:“起来!往直街去,在犹大的家里,访问一个大数人,名叫扫罗,他正祷告;

在后来扫罗自己也有提及到自己的故乡。

使徒行传 21-39 保罗说:“我本是犹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数,并不是无名小城的人。求你准我对百姓说话。”

保罗虽然被主呼召了,但这个在当时还是个没朋友的弟兄的扫罗,被主呼召了悔改了之后,还是只能回老家呆着。虽然他后期到处宣教的事迹很广为人知,但他初期的艰难我们往往并没有注意。扫罗的事工开始的并不容易,但是还好,有个劝慰,鼓励他的人,劝慰子巴拿巴。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在扫罗身上他的好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朋友的扫罗正需要巴拿巴这样的好人。巴拿巴来到安提阿作工,他又想起了扫罗,在这里我们暂且叫他扫罗,他又想起了扫罗这个没朋友的弟兄,他去主动的找扫罗,去到扫罗的老家大数找他,把他带出来,带到安提阿作工,也是由此,扫罗的外邦人使徒的身份越来越明确。

使徒行传 11-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
使徒行传 11-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3.基督徒一词的起源
在上文讲到巴拿巴去找扫罗把扫罗带到安提阿的事情中,提到了一个新词,基督徒。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新词,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个词是个全新的词汇,是个之前并没有的词汇。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从安提阿那里,产生了基督徒这个单词来称呼信耶稣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信了耶稣的人,开始被称为基督徒,并不分犹太人外邦人,信了耶稣的,都是基督徒。
虽然基督徒一词是由安提阿开始的,但这个词被用在门徒们身上,并不是他们自己主动这样称呼自己的。从前文我们可以得知,当时无论是使徒们还是其他的信耶稣的人们,这些信耶稣的人,他们的称呼,都是“门徒”。他们都是叫作“门徒”。我们找几节经文感受一下:

使徒行传 2-1 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
使徒行传 6-2 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神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使徒行传 9-1 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口吐威吓凶杀的话,去见大祭司,
使徒行传 9-26 扫罗到了耶路撒冷,想与门徒结交。他们却都怕他,不信他是门徒。

这里只选择了其中几节,让我们看下当时信耶稣的人的称呼。除了耶稣亲自选的天天跟着他的使徒以外,其他的都叫门徒。而在安提阿,他们开始称为基督徒,这不是他们称自己为基督徒,他们是称自己为门徒的。基督徒这一称呼,是因他们信耶稣是神的基督,这是他们与犹太教徒的不同之处。当时的基督徒与犹太教徒的区别很小很小,经书都是同样的一本,信的神都是同样名字的一位,仅有的不同,就是他们对于耶稣的看法:犹太教徒,他们是不信耶稣是基督的犹太人;而基督徒则是信耶稣是基督的犹太人。当时的信徒主要都是犹太人,后面才开始向外邦人传道。
信耶稣是基督,这是门徒们的特殊之处,也是他们与犹太教徒的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一点不同的地方。因为当时的犹太人,他们信耶稣,同时也守着他们原本就有的律法,当时唯一的不同,就是相信耶稣是基督与否。这样的一群人,虽然他们称呼自己为门徒,但被人称呼为基督徒。不管这称呼是为了区分他们也好,还是为了嘲讽他们也罢,这称呼,于门徒们正合适,于是这称呼就这样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门徒们称自己为门徒,被人称为基督徒,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岂是称呼呢,神看的是我们的内心。
不管怎样,这个名称从安提阿开始,被用在了门徒头上,从此他们就称为基督徒了。安提阿的基督徒们聚集产生的教会,也成为了最初的外邦地区的宣教教会。

4.差派巴拿巴和保罗
巴拿巴被耶路撒冷教会差派到安提阿地区来作工,信耶稣的人也一同聚集,得到了一个新的称呼叫作基督徒,并且他们聚集产生的教会,成为了最初的外邦地区的宣教教会,他们差派了巴拿巴和扫罗去进行宣教事工。
关于巴拿巴与扫罗的关系我们前文已有陈述,巴拿巴是个劝慰鼓励人的人,而扫罗则是个没朋友的弟兄,巴拿巴主动的去找了他,把他带到安提阿一起作工。很多时候我们的性格也是像扫罗那样,我们可以说,没朋友的自己和扫罗的差距,就只差了一个巴拿巴而已。

不过或许还差了一个迦玛列,还差了一个耶稣的光照和呼召。影响人的因素很多,我们不知道哪个是关键因素,也或许,每一个都是关键因素。但不管怎样,神是这样的使用了这许多因素来塑造了扫罗弟兄,扫罗弟兄慢慢的从一个只能回老家呆着的没朋友的弟兄,变成了一个到处去宣教的使徒保罗。
巴拿巴和保罗的第一次一起出去是办理送钱的事情,因为天下遭遇了大饥荒,所以安提阿教会的人按照力量捐钱,然后送给住在犹太的弟兄。他们托了巴拿巴和保罗去把捐项送到众长老那里。巴拿巴和保罗办完了事情从耶路撒冷回来的时候,也把马可带着回到了安提阿教会。在之后的事工中,马可成为了他们的同工,也因此产生了一些矛盾。

安提阿教会虽然是处于外邦地区,但却对传扬福音充满了热心。

使徒行传 13-1 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
使徒行传 13-2 他们侍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
使徒行传 13-3 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

因着圣灵的话语,指定了巴拿巴和扫罗去作神召他们所作的工,安提阿教会就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由此,扫罗弟兄开始了他的使徒保罗的宣教之路。
虽然扫罗弟兄是既不被犹太教徒喜欢,又不被基督徒欢迎的,但这正是神的美意所在。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在患难中有神的好意,在这样的众人都嫌弃中也有神的好意。扫罗弟兄在这样的两难的处境中,神给了他一个心志,使得他能够将福音传给更多的没有听到的人。

罗马书 15-20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使徒保罗的志向中,显明了神在扫罗弟兄的苦境中的好意,虽然他因曾经的逼迫教会而不被信耶稣的门徒接纳,但更多的外邦人地区因他所立的志向而得到了福音。神的意思是好的,不管是患难,还是不被接纳,在我们的角度虽然可能看为坏事,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神是好意的。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会像被嫉妒被出卖的约瑟一样,也有时会像被逼迫的无可奈何只能到处逃难的门徒们一样,还有时会像不被人接纳的扫罗弟兄一样,虽然这些事在我们看来是坏事,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并且神要成就他的好意。神以他的好意开始,虽然过程会有艰难,但神也要以他的好意来结尾。这是我们的信心,这也是我们在这个“坏”的世界中的盼望。神是好的,他是初,他是终,无论是初,是终,都是好的,他必要以他自己来总结一切。他是好的。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