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马可的悔改
引言:
大家平安。上一次我们讲了傲慢的希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成为傲慢的希律的倾向。对于我们人来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我们都有腐败的倾向,但可感恩的是,我们不一定能够腐败,虽然我们里面的倾向是腐败的,但神或许不会给我们腐败的条件。这就是神的恩典了,他所做的,一切都甚好。
每个人都有着傲慢的希律的倾向,明明自己不是神,但却想要凡事都随自己的心意,我们都有这样的倾向,今天要讲的内容里也有这么一个人和我们其他所有人一样,有着这样的随己意行事的倾向。但他后来悔改了,他不再随自己的意思,而是随神的意思。他就是马可,也是马可福音书的作者。
使徒行传 15-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使徒行传 15-37 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使徒行传 15-38 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使徒行传 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使徒行传 15-40 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使徒行传 15-41 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1.马可与保罗巴拿巴的同工
马可是马可福音的作者,并且因为他与彼得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致的观点是他从彼得的传道描述中记录下了马可福音。这样的一位被神大大使用,乃至记录了一卷福音书的人,也有着和我们一样的人的软弱。这是我们软弱时重新刚强的力量,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软弱并不是只有我们会有,都会有,并且,软弱并不是永远的,看到这些软弱过的圣徒们,我们有着重新刚强的盼望。
马可与保罗巴拿巴的同工,开始于保罗和巴拿巴被安提阿教会差派,去送捐项给犹太地区的门徒们的时候。
使徒行传 12-25 巴拿巴和保罗办完了他们供给的事,就从耶路撒冷回来,带着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
他们办完了供给的事,从耶路撒冷回去的时候,就把马可也带上了。由此,马可成为了保罗和巴拿巴的同工,一起踏上了宣教之路。马可在保罗写给歌罗西教会的书信中被称为巴拿巴的表弟,并且在彼得的书信中被称为彼得的儿子。
歌罗西书 4-10 与我一同坐监的亚里达古问你们安。巴拿巴的表弟马可也问你们安。(说到这马可,你们已经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们那里,你们就接待他。)
彼得前书 5-13 在巴比伦与你们同蒙拣选的教会问你们安。我儿子马可也问你们安。
马可虽然不是使徒之一,但他与使徒们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他是个巴拿巴,保罗,还有彼得都认可的人。
在保罗和巴拿巴对外邦人的宣教事工中,马可也和他们同行了,并且,由我们今天的本文可以得知,他们一起同行,至少走到了旁非利亚,然后马可才离开巴拿巴和保罗不和他们一起同去作工。
使徒行传 15-38 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作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2.宣教中途离开的马可
马可在同巴拿巴和保罗一起宣教的过程中,在旁非利亚这个地方离开了他们,没有和他们继续去作宣教的事工,这被保罗认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此保罗拒绝再和马可同工,不接纳马可为自己的同工。只是巴拿巴不一样,他作为劝慰子,作为一个安慰人鼓励人的好人,连保罗这样的既不被犹太人喜欢也不被门徒们接纳的弟兄都能接纳,马可自然是更容易被巴拿巴所接纳的。
马可为什么在旁非利亚离开了保罗和巴拿巴不与他们继续同工,在圣经中并没有给我们记录原因。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离开了保罗和巴拿巴不再和他们同工,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至少,在保罗的眼里非常的严重。
宣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尤其是向外邦人的宣教,对于犹太人来说,无论是在文化上,是在风俗上,甚至是在饮食习惯上,都是个挑战人的事情。并且,如果我们以今天的宣教的视角来看,就是坐飞机或者是坐火车汽车到某个地方,这自然不是困难的。但在使徒们的时代,显然,是没有这些快速的交通工具的。
宣教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在交通工具上是比以前更便利的,但在文化上,在风俗上,在饮食习惯上,仍然是和以前一样,是个挑战人的事情。不只是宣教的工作,而是,在神的工上,常常是这样。能够一心不求别的,只求主耶稣的事情的人,并不多。使徒保罗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说过一句令人感慨的话。
腓立比书 2-21 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
我们很多时候都求自己的事,都只顾自己的事情,并不在意耶稣基督的事情。耶稣基督的事情,就是他的国度的事情,神的国度,就在信他的人里面,以他的话语施行统治,那也同时是在以他的话语进行喂养。就像耶稣在提比哩亚海边对彼得的托付一样,他问彼得,你爱我吗?然后让彼得牧养自己的羊。这就是耶稣基督的事情,耶稣基督的国度,耶稣基督的百姓,耶稣基督的羊群。
使徒保罗求的是耶稣基督的事情,但使徒保罗并没有天天见到耶稣,甚至耶稣呼召他的时候,他都没有见到耶稣长什么样。他所求的耶稣的事情,就是挂念信耶稣的众弟兄的事情。神的国度,就在他们的里面,使徒保罗挂念他们,就是挂念着在他们里面的神的国度,挂念着在他们里面施行统治的神的话语,耶稣基督。
腓立比书 2-20 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
实在挂念你们的事,这就是保罗说“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的前提,别人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但使徒保罗关注的,是耶稣基督作为头所统治着的身体,就是那信耶稣的众弟兄。这是使徒保罗所说的耶稣基督的事。他挂念着耶稣基督的事情,就是挂念着耶稣基督的教会,挂念着耶稣基督的身体,挂念着信耶稣的众弟兄。他就算自己不能去,也要打发提摩太前去到他们中间牧养他们。主将这群外邦的羊托付给保罗,保罗就挂念他们,要以神的话语喂养他们。这也是神的话语在他们心灵的统治。神的统治,就是神的国度。
神的国度,就在我们的里面,我们追求神的国度,就是追求着神的话语在我们心灵之中的统治,那也同时是神的话语在我们心灵的喂养。他的统治,就是他的喂养。他以他的话语喂养他的羊,以他的话语统治他的百姓。保罗挂念着主托付给他的腓立比教会众人,就是挂念着在他们心中统治着的神的话语,耶稣基督。别人都求自己的事,但保罗只求耶稣基督的事。
耶稣基督,是神的话语所成为的肉身,神的国度,神的统治,在他里面,完全成就。因他就是神的话语所成为的那一位,他就是神的话语,神的律法,神的统治,神的国度。神的儿子,就是神的国度。我们在他里面,就是在神的国度里面。他在我们里面,神的国度就在我们里面。神的国度在我们里面,我们也在神的国度里面。我们就是神的国度,就是神的国度的百姓。
我们是神的众子,是神国度的众百姓。而耶稣,他是神的独生子,也是神的国度的国王,他要统治他的百姓,他也要把他的百姓从罪恶里拯救出来。他的百姓,他拯救,他统治。
提摩太前书 1-15 “基督耶稣降世,为要拯救罪人。”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
使徒保罗写这句话,是在 提摩太前书 1-15 ,但在今天要讲的内容里的保罗,很明显,他还没有到觉悟这句话的时候,面对宣教途中离开的马可,他拒绝接受对方为同工,不愿意带着马可同去宣教。
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虽然保罗在这里所做的事情显得不是那么好,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在拒绝了马可之后,保罗遇见了他那因信主作他真儿子的提摩太,使徒保罗也开始变得不再那么严厉,他也多了一些宽容。保罗,西拉,提摩太,这三个名字成为了许多书信的开头。
使徒行传 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使徒行传 15-40 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使徒行传 15-41 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使徒行传 16-1 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
提摩太前书 1-1 奉我们救主神和我们的盼望基督耶稣之命,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提摩太前书 1-2 写信给那因信主作我真儿子的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提摩太后书 1-1 奉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
提摩太后书 1-2 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
使徒保罗后来也是有了些温情,但使徒保罗现在对马可的严厉,我们若是知道他的经历,也可以理解。因为曾经的他就是被那样严厉的对待过的。不信耶稣的犹太人想要杀他,信耶稣的犹太人门徒不接纳他,他是这样的经历过来的。他被人如此严厉的对待,他也这样的严厉的对待别人。然而巴拿巴原是个好人,他怎样的接纳了不被犹太人接纳的保罗,他现在也照样接纳了不被保罗接纳的马可。
就像被接纳的保罗被巴拿巴所劝慰鼓励一样,被接纳的马可也被巴拿巴所劝慰鼓励。劝慰子巴拿巴,接纳了马可,也使得马可被保罗所接纳。
3.悔改被接纳的马可
虽然我们要讲的是悔改被接纳的马可,但又何尝不是在说悔改接纳弟兄的保罗呢。接纳与被接纳,并不是一方的事情,他愿意被接纳,对方也得愿意接纳才行,对方愿意接纳,他也得愿意被接纳才可以。这是双方的事情,而这双方,又都被劝慰子所劝慰鼓励。这是双方的事情,但这双方的事情,需要一个第三方才能成就。
马可虽然曾经中途离开,不和保罗同作宣教的工作,但他终究还是愿意与保罗同作宣教的事工的。那曾经的离开,曾经的软弱,只是过去而已,实际上他是愿意去作宣教的工作的。
使徒行传 15-39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塞浦路斯去;
马可若是不愿意去,这一次就直接拒绝了就可以了。但他并没有,他被巴拿巴带着去塞浦路斯去了。他有着愿意作工的心,虽然他有过一次软弱跌倒,但这并不是他的心不愿意,他的心是愿意的,只是,有时肉体软弱了而已。这是没办法的。
保罗在这里是否定了马可肉体的软弱,但巴拿巴则是肯定了马可心灵的愿意。我们的主耶稣也曾经向我们表示他的态度,他面对我们肉体和心灵的态度。
马太福音 26-41 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这是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被捕的那一晚上的时候,他让使徒们总要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然而使徒们并不能做到。虽然如此,耶稣并没有因为使徒们做不到他要求的,就不再接纳使徒们,他没有这样,他对我们表示理解。
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这是多么理解人,又肯定人的话啊。他并没有因我们的肉体软弱而直接完全否定拒绝我们,他肯定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愿意的心灵,被他看到了,也被他肯定了。而我们的肉体的软弱,他也理解了。他知道我们心灵是愿意的,肉体却软弱了。
我们的主耶稣,他并不因我们的肉体软弱而否认我们心灵的愿意,他是看人内心的神,他看到了我们愿意的心灵。他也曾经作为人,他理解我们肉体的软弱。他接纳了我们。他没有因我们肉体的软弱而否定拒绝我们,他是看我们心灵的愿意而接纳了我们。
他看的是内心,他从未改变。我们偶尔的肉体软弱,并不能阻挡他看到我们愿意的心灵,我们的心灵愿意,他看的到。
耶稣是神,能看到人的心,但使徒保罗并不是神,马可的中途离开,他只能看到马可肉体的软弱,他不能看到马可心灵上的愿意。马可的心灵,是愿意继续同他们一起作宣教的事工的。今天我们愿意的心灵不被人看到,也不用沮丧,因为使徒保罗都看不到马可愿意的心灵,别的人又如何比使徒保罗更加有眼光呢?别的人又如何能看到我们愿意的心灵来肯定我们接纳我们呢。很多时候,人只能是如此,就像这里的使徒保罗一样,看不到人愿意的内心,只能看到人软弱的肉体,然后拒绝人排斥人。
虽然现状如此的恶劣,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他的好意也必能成就。最终结果,是属于神的,他要成就他的好意。
马可虽然有过肉体的软弱,但他愿意的心灵神是知道的。悔改的恩典,赐予愿意的心灵,马可愿意去和巴拿巴保罗同作宣教的事工。而保罗虽然拒绝过马可,最终仍然是接纳了马可作为同工。
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保罗如此说,他也如此做了。或者我们应该说,以耶稣基督的心为心,保罗体会过了,他就知道了并且说了出来。
腓立比书 2-5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在保罗和提摩太联名所写的这封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中,保罗说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与之前不看人心灵的愿意,只看人肉体的软弱,就拒绝接纳马可的保罗相比,可以说是两个人了。他每天被更新,渐渐更新,正如造他的主基督耶稣的形像。
歌罗西书 3-10 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
保罗在知识上渐渐更新,在认识神的知识上渐渐的被更新,马可也同样被更新,这样的两个被更新的人,才能由彼此的不合作,转变为彼此的接纳合作。
虽然马可有过软弱,虽然保罗有过拒绝,但之后的他们,又重新作为同工,一起为主工作。
提摩太后书 4-11 独有路加在我这里。你来的时候,要把马可带来,因为他在传道的事上于我有益处(“传道”或作“服侍我”)。
当使徒保罗在罗马监狱里等着凯撒的审判的时候,他给提摩太写信,让他把马可带来,因为马可在他传道的事上于他有益处。虽然之前他完全不看马可心灵的愿意,只因马可肉体的软弱,就认为马可在他传道的事上没有益处,拒绝带马可一起传道,但在这里,他肯定了马可,他说马可在他传道的事上于他有益处。
马可的悔改,亦是使徒保罗的悔改。这悔改,是独属于在知识上渐渐更新的圣徒。两个都渐渐更新的人,才能摆脱过去的旧人,开始新的合作。而在这双方关系的建立中,在知识上的渐渐更新,不可忽略。这知识,是认识神的知识,是造他的主的知识,是耶稣基督,神的话语的知识。
我们的悔改,也是如此。我们虽然穿上了新人,但,就像保罗和马可两位新人之间的矛盾一样,我们虽然穿上了新人,却仍然像原来的旧人那样,不像造我们的主的形像。我们虽然穿上了新人,这新人,却要天天更新。
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我们作为新人,在认识神的知识上渐渐更新,不断的认识他,更加的认识他,慢慢的,正如他的形像。
神的知识,神的话语,正是神的真道,神的儿子。认识他,更加的认识他,就慢慢的,和他越来越像,直到,变得和他一样。
以弗所书 4-13 直等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满有神的儿子的身量。他使我们不断的认识他,使我们在他的知识上渐渐更新,使我们变得和他越来越像,直到,和他一模一样。他是我们将来的模样,神的儿子,耶稣基督的身量。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