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救恩启示的完成
引言:
大家平安。上一次我们讲了尼禄和弗拉维王朝,讲了三个罗马皇帝,第一个逼迫者尼禄,摧毁圣殿者提图斯,还有神化自己者,图密善。图密善他神化自己要人敬拜自己,正如在巴比伦被掳时期,巴比伦王要人敬拜他的像一样,但神的百姓并不敬拜王的偶像,无论这是王造的偶像还是王自己作为偶像,神的百姓都不敬拜。他们只敬拜独一的真神,因此,王的逼迫就临到他们。
这一篇内容我们要讲一位在图密山的大大逼迫之下却仍然活着的人。但他在逼迫之中的活着,也不是为了他肉体的生命,而是为了神的话语。他的肉体的生命可以被杀害,但神的话语不被消灭,当神的话语要用他的肉体来记录下来的时候,他的肉体也得被保留,因为神的话语要使用他来记录下来。今天我们要讲的他,就是使徒约翰,记录下新约的最后一卷书,启示录的人。
约翰和其他的基督徒生活在罗马皇帝的统治之下,他们一起被逼迫,约翰作为使徒之一,更是被严重逼迫的对象。但,他反而活的很久,这不是说他的肉体多么强壮,而是说,主要使用他记录下最后的启示录,这救恩启示的终止符。约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岛上,为我们记录下他所得到的启示,由此,最后的一卷关于我们救恩的启示的书完成了,他的救恩启示,已经完成。虽然有人想要摧毁,但直到今天,他的启示仍然存立。他的话语存到永永远远。
罗马皇帝图密善试图要杀害约翰,但没有能够杀掉他。因为神奇迹的保守,约翰虽然受到了图密善的逼迫,他却仍然活着。因此,没能杀死约翰的图密善就把约翰放逐到了拔摩海岛,把罪犯放逐,这也是当时罗马帝国的常用惩罚手段。就像我们之前所讲的尼禄一样,被罗马元老院定为死罪,又被禁卫军放逐。虽然他最后是以自杀结束了,但也有传说说他被放逐了但并没有死,而是在集结军队准备回来。因为这样的传说,也有人解释约翰的启示录中所说的兽的记号666为尼禄,因为罗马皇帝尼禄,用希伯来文表示(是 נרון קסר NRON QSR, 尼禄凯撒),其代表的数字加起来的话就是666。虽然人们有这样的解释,但圣经并没有给我们这样的解释,因此我们只能听一听,不能奉为真理。
关于666的解释很多,有人说是某种芯片,说是要植入人体之类的;还有人说是口罩,之前要开始戴口罩的时候,美国有些人就非常的不同意,然后还有人高举着牌子游行,牌子上写着那是撒旦的记号,他们不要接受。甚至也有人解释为太阳日礼拜,也就是日耀礼拜。注意这里的用词是日耀礼拜,不是第一日礼拜,也不是主日礼拜,而是日耀礼拜。在现代中文里几乎不用这个词,但在英文的Sunday和日文或韩文的日曜日这样的单词中都能体现出来这个意思。如果从现代中文里找词的话,对应的则是星期日礼拜,不是星期天,不是星期七,而是星期日,因为这个日子与太阳崇拜相关。
这些都是我们不能明确知道的,因为关于兽的记号666的说法有很多很多。我们也不应该说太过关于这些的,在启示录的内容面前,我们都应该谦卑谨慎。我们今天也不会涉及到具体的启示录的内容,不敢,也是不能。我们会讲一些相关的东西,但不会涉及到具体的内容,我们的关注的具体点,不是神秘的猜测,而是耶稣基督确实的启示。正如我们的标题所注明的,救恩启示的完成,我们关注这卷书,是因为这是神救恩启示的完成标志。他启示给我们知道的,我们会知道的,正如耶稣基督,他是实实在在的。他是阿们阿们的。
神的救恩,是对于需要他拯救的人来说的,得了这救恩的人们,常常是遭遇到逼迫。这是与我们直观感觉相反的。我们或许会理所当然的想,我得了救恩了,得一帆风顺了,但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我们得了救恩了,也由此陷入苦难了。
这是理所当然的。本来我们是属于这个世界的,但我们得了救恩了,就代表着,要被耶稣从这个世界里拯救出去了。这个世界当然不会善待我们,因为我们背弃了这个世界,转向了神的国度。因着这样的缘故,我们会受到这个世界的逼迫。面对这样的逼迫患难,比今天的我们受逼迫更严重的使徒约翰,受到了罗马皇帝逼迫的使徒约翰,他有些话来安慰我们。
启示录 1-9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1.约翰有份的患难、国度、忍耐
约翰这样说,首先他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使徒约翰实在是太谦卑了,他明明是十二使徒之一,却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这与我们今天的社会风气完全相反,我们介绍自己,都倾向于把自己介绍的华丽一点:我某某某是什么组织的什么职位,我某某某是什么大学的什么学位。但使徒约翰介绍自己,他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我们亲爱的弟兄约翰,实在是很谦卑,亲和。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至高者成为和我们一样的肉身的谦卑。
只是在使徒保罗身上,我们看到的则是相反的介绍方式,保罗不断的强调他是耶稣基督的使徒,使徒保罗的信的开头常常是以“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这样的句子开头。在使徒约翰身上和使徒保罗身上,完全不同的两种介绍方式,会给我们一种,神是“是而又非”的感觉。他一边表现的像使徒约翰那样的谦卑,一边又表现的像使徒保罗那样的,张扬,我们用这个词吧,张扬。但如果看他们两个人的经历我们就能稍微理解了,使徒约翰的使徒身份是一直被认可的,但使徒保罗则不同了,别说使徒身份被认可了,就是他这个人,都不怎么招人待见,这会使得他的信息,使得他所传的福音不被重视。他只能不断的强调自己的使徒身份,让人重视他的信息,重视他所传的福音。使徒保罗的自我介绍,是为了福音无奈的妥协。他并不是一个高傲的人,但为了自己所传的信息不被轻视,他只能不断的强调自己的使徒身份。
哥林多前书 9-2 假若在别人,我不是使徒;在你们,我总是使徒。因为你们在主里正是我作使徒的印证。
哥林多前书 9-3 我对那盘问我的人就是这样分诉。
因为保罗并没有像其他使徒一样跟随过耶稣三年多,所以他的使徒身份是被质疑的,但他又要向人传福音,为此,他不得不一遍又一遍的强调他的使徒身份。
尤其是他曾经逼迫过耶稣,现在去传耶稣,谁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要传耶稣呢。连门徒们都害怕他,不敢跟他交往的。就像一个逼迫教会的人,忽然有一天来教会信耶稣了,那我们的第一想法肯定是,这家伙要来当卧底把我们一网打尽。因着使徒保罗曾经的经历,导致门徒们都不敢跟他交往的,说他传扬耶稣,谁敢信呢。为此,他不得不一遍遍的强调着自己的身份:奉神旨意,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虽然好像有点张扬,但也属实无奈。而且,在那个时候,使徒一词的概念,和我们今天的使徒一词的概念并不一样。他说自己是使徒,其实和我们今天说自己是基督徒并不多的意思。
哥林多前书 15-5 并且显给矶法看,然后显给十二使徒看,
哥林多前书 15-6 后来一时显给五百多弟兄看,其中一大半到如今还在,却也有已经睡了的。
哥林多前书 15-7 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我们今天所说的使徒,是特指耶稣所选的十二位使徒。但在以前那个时代,使徒一词的概念,范围要比今天大的多。这里说,显给十二使徒看,然后显给500多弟兄看,然后显给主的兄弟雅各看,然后再显给众使徒看。那个时代,信耶稣的人,出去传福音,就可以称之为使徒了。所以,使徒保罗自称使徒,其实并没有什么张扬的意思。换到今天,就相当于一个曾经逼迫教会的人说他被神呼召为传福音的基督徒。这并没有什么张扬的意思,只是为了让自己传福音的身份更加正当而已。
神看的是内心,无论是使徒约翰的谦卑,还是使徒保罗的看似有点张扬,他们的目的都不是自己,而是为了神的道,神的话语。使徒约翰自我介绍之后,他就说了一句极其安慰当时的信徒们的话,他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
这样的话我们读来或许感触不大,但对于当时同被罗马皇帝图密善逼迫的众教会信徒而言,这是极大的安慰。这句话让他们知道了,他们不是自己在受患难,原来,使徒约翰,这样的一位跟随过耶稣的人,也和他们一样受患难。并且,让他们想起,这患难,也是耶稣所受的患难。他们所受的患难,是在参与耶稣基督的患难。约翰有份的这患难,他们一同有份,这是何等的安慰啊。他们一同在耶稣的患难里有份。
我不是自己一个人,有许多人,甚至,众人所敬仰的使徒,一同受一样的患难,一同参与到主耶稣的患难之中。在耶稣的患难里一同有份。这对于患难中的信徒来说是极大的安慰。
约翰和同时代的信徒所受的患难,并不是只有安慰,更是有着属天的盼望。只有安慰没有盼望的生活,虽然能够过得下去,但没有希望。约翰写信,带给了当时代的信徒们安慰,更指明了他们的盼望。约翰告诉他们,患难不是全部,还有未来的国度的盼望。
约翰和当时同被罗马皇帝图密善逼迫的信徒们,他们还有着国度的盼望。在这地上寄居的他们,没有家业没有田产,在这地上没有指望,但反而因此,他们成为有君尊的祭司群体,有着属天的国度作为他们的产业。他们在耶稣的患难里一同有份,也在耶稣的国度里一同有份。这国度,是他们的盼望。愿这国度也能成为我们的盼望。
患难中得了安慰,又得到了来世的盼望,于是会有很多人就想要结束患难直接去来世了。这样的人有很多,尤其是在患难中的人。在患难中的人,在这地上充满痛苦,他们又没有产业在地上,他们在这地上没有盼望,这地上还有什么能让他们留恋的呢,毕竟,他们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他们的盼望乃在天堂。对于这些人来说,离开世界,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种好的无比的事情。
腓立比书 1-21 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
腓立比书 1-22 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
腓立比书 1-23 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腓立比书 1-24 然而,我在肉身活着,为你们更是要紧的。
保罗也是这样一个爱着耶稣,以神的国度为盼望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离世与基督同在,这是好的无比的。他情愿这样。只是为了信徒们的缘故,他暂时留在肉身活着而已。那些信徒还需要他的喂养。直到他的时候到了,他就很高兴的走向死亡。可以离世与基督同在了,对保罗来说,这是好的无比的。
提摩太后书 4-8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
他要离世了,但他说从此以后,说公义的冠冕。好像这是多么好的事情一样。确实,对他来说,这是好的无比的。他亲口告白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他们的产业不在这个世界,并且,在这个世界还有苦难,他们更情愿的是离开这个世界,与基督同在。这是好的无比的。
使徒约翰也是如此。约翰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充满患难,他拥有的盼望也同样不是在这个世界,乃是在另一个国度。约翰和当时代的圣徒们同受逼迫,约翰是他们的一员,是他们的弟兄。当然了,约翰写启示录的时候,保罗已经得到了那好的无比的事情。而约翰和他那时代的弟兄们还在盼望着这好的无比的事情,就是,离世与基督的同在,就是,神的国度。
然而约翰并没有因此就逃离这个世界,他们都渴望着那个世界,但他们都没有逃离过这个世界。他们选择了忍耐。使徒约翰跟着耶稣,他也经历过耶稣的忍耐,耶稣也受够了这个世界,但,耶稣的忍耐,作为使徒的约翰,又作为耶稣所爱的门徒的约翰,他比其他人都更加的了解。
路加福音 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
当时的世界在耶稣看来是个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其实现在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而且从耶稣选择那个时代来看,可能那个时代比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还要好的多。但,在耶稣看来,那是个让他受够了的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可是,他还是忍耐了。他虽然说,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但他仍然是忍耐了,直到他在世的日子结束,那时才离开。
使徒约翰对在患难中的弟兄们说,和他们在耶稣的忍耐里一同有份。虽然大家都受不了这个世界了,但,耶稣也是选择了忍耐,而这就是信耶稣的人忍耐的根据。虽然受不了这个世界了,但,要忍耐,因为,耶稣就是这样的忍耐的。他们一同参与耶稣的忍耐,在耶稣的忍耐里也一同有份。
约翰写信说,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他们在这世上有患难却从主得着安慰,他们在这世上一无所有却从主得着国度的盼望,他们仰望着那好的无比的,就得了忍耐的力量。在耶稣基督的患难,耶稣基督的国度,耶稣基督的忍耐上,他们一同有份。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上,也愿今天的我们也能一同有份。
在给弟兄们的劝慰之后,约翰就介绍了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及位置,他说,“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
这让我们知道了,他现在在拔摩海岛上,也因此我们能知道启示录的异象是约翰在拔摩岛上所见的所听的,并且其目的,是为了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为了这些目的,神将使徒约翰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给他看见这些异象,记录给了我们。
我们下面简述下使徒约翰所记录的启示录。
2.启示录的简述
从启示录1章开始,描述了约翰见到主的启示,并且提到了“人子”让他写下他所听见所看见的,然后给在亚细亚的七个教会写信。并在第一章提到了七个金灯台和灯台中间的人子,以及他手中的七星和口中的利剑。
在给七个教会的信中,首先是给以弗所教会的信,先称赞了他们不能容忍恶人,称赞他们恨恶尼哥拉一党人的行为。但也责备了他们离弃了起初的爱心。
在给示每拿教会的信中,称赞了他们在患难与贫穷中的富足,劝勉他们不要怕撒旦一会的人,也不要怕十天的患难与监禁。
在给别迦摩教会的信中,称赞了他们坚守主的名没有弃绝主的道,但责备他们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并劝勉他们悔改。
在给推雅推喇教会的信中,称赞了他们的行为,爱心,信心,勤劳,忍耐,善事,但也责备了他们,因他们听了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的教导,引诱他们行奸淫吃祭偶像之物。
在给撒狄教会的信中,责备了他们让他们要警醒,坚固剩下的。但称赞了其中几名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
在给非拉铁非教会的信中,称赞了他们略有一点力量,遵守主的道,没有弃绝他的名。并劝勉他们要持守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他的冠冕。
在给老底嘉教会的信中,责备了他们的不冷不热,并责备他们虽然自称富足却在主面前贫穷困苦。
在七封信之后,神的宝座显出来,四个活物出现,有七印的书卷被犹大的狮子,大卫的根展开,被杀过的七角七眼的羔羊出现,神的七灵奉差遣往普天下去,天上的受造物都拜羔羊,赞美羔羊。
之后七印被展开,第一印是白马,第二印是红马,然后是黑马和灰色的马,第五印展开时,祭坛底下的殉道者灵魂求主伸冤,被主赐予白衣让他们安息片时等候。第六印展开时天地都大变化,人想要躲藏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在第六印和第七印的间隙,提到了14万4千人。之后的第七印揭开,介绍了七支号。
第一号到第六号是讲述着各样的灾难,然后在第六号和第七号的间隙是介绍小书卷,被封上的七雷,苇子,还有两个见证人。之后的第七号吹响,天上的殿开了,出现了约柜,然后是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的妇人的大异象,然后提到了大龙,海中上来的兽,地中上来的兽,兽的印记。
之后的第14章开始描述羔羊同14万4千人站在锡安山,之后在第15章开始了末了的七灾,就是七个碗的灾。最后的第七碗倒在空中,就有大声音从殿中的宝座上出来,说:“成了”。在之后介绍了七碗中的一位天使给他指示的异象。
在第19章开始介绍了羔羊的婚筵。然后在20章讲了神的审判,千年王国,以及最后的审判。之后在21章向我们展示了新天新地,神与人的同住,新的耶路撒冷,生命水的河及生命树。最后的总结中,约翰警醒人不可加减神的话语,并诚恳的盼望,“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
然后问安结束全书。
这是很简略的叙述,并且我也不敢以启示录为本文去解释教导什么的,因为很多异端的产生,都是试图按着自己的理解来解释启示录。就像新天地异端,新天新地,这是多么好的盼望,但他们按着自己的理解解释14万4千人,并把这人数限定在跟随他们的信徒之中,这是很过分的。
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得到了这样的启示,或者仅仅只是缘于他们自己的贪心想要人跟随自己,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到因为我们都解释不了启示录,强行解释就导致了许多异端的产生。我们解释不了启示录,他们就试图解释,然后产生了异端。在这样的事情上,承认无知,远远比强行解释来的更好。
为什么我们不能给出一个启示录的正确解释呢?如果我们试图这样做,不过是又多了一个错误的解释而已。神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正确解释呢?有时候,他不让我们知道太多。
在约翰所见的异象之中,有一个异象是七雷的异象,这七雷所发的声音,被封起来不让约翰记录。我们的不知道,也是神刻意的打造。
启示录 10-4 七雷发声之后,我正要写出来,就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七雷所说的你要封上,不可写出来。”
神的心意如此,他所启示的,不必全部记录。甚至,不可全部记录。我们在对待启示录的解释上要谨慎,再谨慎。
但有我们可以确定的,那就是神的救恩的启示,以启示录作为完成的标志,从此不再有更多的救恩的启示。救恩的启示,已经完成了。
3.救恩启示的完成
在今天,我们依然会有很多人宣称自己得了启示,有些人学保罗说话,说自己不是从人领受的,是耶稣基督启示的。
加拉太书 1-12 因为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乃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
保罗这么说,很多人觉得自己也可以这么说。保罗可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确实得到了这些从耶稣基督而来的启示,并且写信给教会,为了我们救恩的益处。那个时代也很特殊,新旧约交替的时代,关于旧约神的话语,怎么成就的,怎么应验的,需要有一个解释。为此,保罗受到了启示来为我们解释旧约关于耶稣基督的话语。
并且保罗的书信也没有全部的记录给我们。虽然保罗是从耶稣基督启示来的教导,但他的教导也没有全部记录下来。并且启示录中明确的告诉我们,以七雷的发声明确的告诉我们,有些事情不可记录。
启示录在很多时候,也像这七雷所发的声音一样,不给我们详细的解释,不让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要强行的去解释,那就只能是再多出一种错误的解释。至少,是不那么正确的解释。神没有告诉我们七雷的声音,我们所做的任何解释,都是猜测,因为神并没有向我们打开那些内容。虽然我们都觉得自己猜的对,但直到他让我们明白一切的时候,我们才能正确的明白。
大多数的对于启示录的解释,更多的是集中于给七个教会的信上。于我们有益处的,都是明显的,我们可以从中受益。明显的事情是属于我们的。
救恩启示的完成,以启示录为标记,这也封上了许多人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附加到圣经上的想法,阻止了我们许多时候的狂妄。我们不得不说这是神的恩典。启示录的存在,于我们而言,有着这样的意义:他的存在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救恩启示的完成标志。虽然我们对于其中的内容,无法清晰的描述,但,就像我们所信的神一样,谁能清晰的描述呢,我们描述不清楚,并且,他是神,也很难用人的语言介绍清楚。他在向摩西介绍的时候,就说,他就是他自己。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的描述他自己。
虽然我们的话语描述不清楚神,但我们救恩所必须的内容,他已经为我们记录下来足够用的了。这就够了。虽然我们的智慧不足以完全认识他,但对于他要达成的目的来说,是足够用的了。他是神,而我们没有神的智慧,就不能完全的认识他。可是他向我们所要的,也并不是要我们有神的智力,而是要我们的信心。他要我们信他。
在神拯救我们的事情上,我们是完全的被动的,是他工作的成品,是他的作品。作品是不能完全的理解作家的意思的,但作品的完成,正彰显了作家的意思。
神救恩的启示,以启示录作为完成的标志,我们也有很多不理解的。但在我们思想他话语的过程中,在我们的灵被他的话语浇灌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被他塑造。慢慢的,我们的本身,就开始彰显出了他的意思,甚至,我们自己都不明白的一些意思。而这也正是证明了,我们不是自己的作品,乃是他的作品。
感谢神,在今天赐给我们完成的救恩的启示,让我们能够信耶稣的名,靠着耶稣基督的名得生命。阿们。
我们的第一章,“耶稣基督复活后的100年”,也完成了。下一篇内容我们会开始第二章,亚当的930年短暂人生。让我们回到起初的时候,在那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