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召的一个人,亚伯兰
引言:
大家平安。我们按着上一次的约定,来到了亚伯兰被召的时候了。耶和华的军队,虽然是军队,但却是从一个人开始的。耶和华是被称为耶和华闪的神,但却并没有自然而然的成为闪的所有后裔的神。就像他并没有成为挪亚的所有后裔的神,只在挪亚的后裔中成为闪的神一样。在闪的一脉中,神又拣选了亚伯兰,耶和华成为了他的神。而在之后的后裔中也是同样如此,他并没有成为亚伯兰的所有后裔的神,而只是成为了以撒的神。亚伯兰后来是叫亚伯拉罕,这两个名字会交叉使用,只是要记得他们都是指那一个人就可以了。在亚伯拉罕的所有后裔中,神仍然是只选择了一个人,以撒,耶和华就成为了以撒的神。在以撒的后裔中,神又是如此,只选择了一个,雅各,耶和华又成为了雅各的神。
因此,耶和华神作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常常出现在圣经的记录中。从这句话中我们也能看出来神的拣选,因为以撒对应的是以实玛利,雅各对应的是以扫,他们都是兄弟,但耶和华只在他们中间拣选了一个,作为对方的神。我们现在信神,好像是给神面子一样,其实是神给我们面子,拣选我们,成为了我们的神。古人对神的认知比我们现在要强的多,我们现在是把神当成一个没有面子的,随随便便就能称对方为自己的神。但古人知道,这位神拣选谁,才成为谁的神。也就是说,只有被拣选的人,才有资格说那是自己的神,其他的人则没有资格称那是自己的神。
创世纪 24-27 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他不断地以慈爱诚实待我主人。至于我,耶和华在路上引领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里。”
我们的先人们的信仰,就是这样。神拣选的人,称耶和华为自己的神,而其他的信的人,则称耶和华为那人的神。不被拣选,也称耶和华为自己的神的人,有没有呢?可以不可以呢?好像是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就像可拉一党的人,他们就以耶和华的名义说话做事攻击摩西亚伦。
我们也会有很多时候,像是可拉一党的人,或是假先知的群体,觉得耶和华是自己的神,然后,为他而说话做事。但其实结果往往很尴尬,就是说,我们辛苦努力的为他做这做那,结果他可能根本不认我们。他认不认我们,不取决于我们怎样,因为我们并不能怎样,这一切的决定权,是在于他。
约翰福音 6-64 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加略人犹大是卖耶稣的人。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他其实是个相当不错的人,除了出卖耶稣的事情之外。他撇下了自己的所有,去跟随耶稣,然后,也为耶稣的团队管理经济,操心着整个团队的经济问题。同时,他也关心穷人,能够想着去周济穷人。除了卖耶稣的事情之外,他都是个很不错的人。
我们在很多时候,就是个没有机会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而已。甚至,还不如他。我们很难像他一样为耶稣撇下一切,也很难像他一样为耶稣的团队操心,也很难像他一样那么关心穷人。但感谢神的是,我们也没有像他一样,有机会出卖耶稣。
然而,没有机会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就能被耶稣认可了吗?约翰福音告诉我们说: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也就是说,就算没有出卖耶稣的事情,犹大也是不可能被认可的。虽然他撇下一切跟随耶稣,虽然他为耶稣的团队操心经济,虽然他时常的关心周济穷人,虽然这样,但也是不可能被认可的。
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这里是说,谁要卖他。所以,有没有机会出卖耶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是不是要出卖耶稣。而他,真的能够看到我们的内心。
加略人犹大,从起初就是不信耶稣,要出卖耶稣的人。但从人的角度来说,他在一开始跟随耶稣的时候,也是充满热心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那份热心,他怎么可能撇下一切去跟随耶稣呢。在一开始,看起来都是非常好的。但耶稣从一开始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
我们以耶和华为我们的神,我们跟随耶和华所拣选的人,这在一开始看来,都是非常好的。甚至直到最后,我们也都是非常认可对方的。就像加略人犹大一样,直到最后,他也是认可耶稣的。
马太福音 27-3 这时候,卖耶稣的犹大看见耶稣已经定了罪,就后悔,把那三十块钱拿回来给祭司长和长老,说:
马太福音 27-4 “我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们说:“那与我们有什么相干?你自己承当吧!”
犹大出卖耶稣之后,说他卖了无辜之人的血是有罪了。他到最后,都是知道耶稣的公义无罪。谁能说他是不信耶稣的人呢。而且,他信的相当不错,他相信耶稣就算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无辜的。但他就算这样信服耶稣的为人,还是把耶稣出卖了。只是因为,他有机会出卖耶稣。
我们却是没有机会出卖耶稣。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耶稣能看到我们的内心,是不是要出卖他。就算我们跟随他,但最终我们信仰的决定权,还是在于他。不是说我们想要把他当成自己的神,就能当成自己的神。这在我们看来,好像确实是由我们决定的一样,我们我们决定信不信他,我们决定自己以他为神或是不以他为神,但在实际上,这一切的决定权,根本不在于我们,只在于神。
该隐的悲剧,往往是我们许多人的写照。辛苦种地,献上收成,却不被神悦纳。反而是一个在我们眼中不务正业的亚伯,和他不务正业的工作,得了神的悦纳。我们的这位神,实在是很能激怒人。如果他像以前一样,表明他的悦纳,我们很多人会被他激怒,变得像该隐一样。
创世纪 4-6 耶和华对该隐说:“你为什么发怒呢?你为什么变了脸色呢?
耶和华对该隐说的话,直白的翻译过来,就是说:为什么这激怒了你呢?为什么你的脸下沉了呢?然而,谁能不被激怒呢?如果我们向耶和华献上自己劳苦的成果,结果他却不悦纳,我们又有谁能不被激怒呢?我们和我们的劳苦的工作,献上给他,却不被悦纳,谁能不被激怒呢?我们很多时候不被激怒,只是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向耶和华献上而已。如果我们献上,他还不悦纳,我们谁能不发怒呢。
该隐并不是一个不信的人,他甚至还向耶和华献上礼物,按我们今天的标准来看,他是一个信的相当不错的人。但耶和华却表明了态度,不悦纳他,这大大的激怒了他。其实,神如果不表明他对亚伯的喜爱,或许亚伯还能多活一段时间。神的偏爱,成为了神的众子之间互相仇恨的原因。大家都是神所生的,但神却偏爱某一些人,这让其他的人如何不嫉妒呢?该隐是神的儿子,亚伯也是神的儿子,但神却偏爱亚伯,这如何能让该隐不仇恨亚伯呢?该隐向神献上礼物,亚伯也向神献上礼物,但神却只看中了亚伯和亚伯的礼物,没看中该隐和该隐的礼物,这如何不让该隐发怒呢?我们常说要一碗水端平,不能偏心于某个人,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偏心于那人,那人就会遭受嫉妒,我们的偏心,反而会让那人承受更多的伤害与痛苦,所以我们强调要一碗水端平,就算对某人偏爱,也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为了保护我们所偏爱的那人。
但神却把他的偏爱表现了出来。在该隐和亚伯之中,他偏爱了亚伯,并且表现了出来。原因是什么,这根本不是该隐在意的,该隐在意的,就是耶和华偏心,对亚伯偏爱。这激怒了该隐,导致了亚伯被杀害。该隐所做的,在他自己眼里,当然是正确的,谁让耶和华对亚伯偏爱呢。如果耶和华不表态,或许会更好一点吧。但,他若什么也不表态,这就形成了另一种情况,就是:好像他不存在。因为我们怎样做他都不表态,所以我们常常忽略他的存在。但往往,这样的情况反而更好一些。比他表态更好一些。亚伯被该隐轻视,比被该隐杀害更好一些。
我们所轻视的人,结果反而比我们更受尊敬,这无疑,是个非常非常打击人的事情,甚至,是个非常激怒人的事情。遭受打击,或许能使人悔改,但很多时候,遭受打击,只能让人更加愤怒。我们说出某人的缺点,或许目的是想让对方改变,但实际上,这是在激怒对方。算了吧,不再表态了吧。大家都像神一样,谁能改变呢。我们的一切,都早已定好,无法改变。
神拣选我们的事情也是这样,已经被定好,无法改变。我们或许觉得可以自己决定信他不信他,以他为神或者不以他为神,但实际上,是神来决定这一切。就算我们没有出卖耶稣的机会,他也能看到我们的内心是不是要出卖。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做什么恶事,但却被定为恶人。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没做什么恶事,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已。就像我们不出卖耶稣,只是因为没有机会而已。如果有机会把耶稣换成钱,又有谁能抵抗这诱惑呢。
我们的一切,都早已被定好。就算我们一开始表现的非常好,与他定的结局完全不同,但最终的结局,仍然是按着他所定的来。因此会有很多激怒我们的事情发生。这一切不在我们的手里,都在他的手里,因此,结果往往会与我们所期待的有所不同,这会导致我们愤怒。我们还是不要想着自己决定什么了,一切,都仰望在他的手中吧。就算我们做的再多,也要做好他不悦纳的准备,不要想着他肯定得悦纳,因为这会导致我们的愤怒。他要悦纳谁,就悦纳谁,我们做的再多也不能替他决定。我们做的再多,也只是无用的仆人。
在以撒的后裔,以扫和雅各二者之中,为以撒所喜悦的,是以扫。而长子的名份及祝福,包括把耶和华当作自己的神的权利,这都是属于长子的,理所当然的属于长子,属于以扫。但神偏偏,弃绝了以扫,拣选了雅各。这使得以撒战兢,以扫愤怒。耶和华的作为,再一次激怒了该隐,该隐又要杀害亚伯。只是这一次,神让这个亚伯逃了出去。神让雅各逃了出去,直到以扫的愤怒消退。
雅各慢慢发展,直到饥荒的时候,全家下入了埃及。到了摩西的时代,雅各的后裔被摩西带出了埃及,摩西称其为耶和华的军队,这也是我们本章标题的来源,耶和华的军队。但仍然,并不是所有的后裔,都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以耶和华为他的神,雅各的后裔中也是如此。耶和华被称为雅各的神,但雅各的后裔也并没有都自然而然的以耶和华为他们的神,其中仍然是只有被神拣选的人把耶和华当成他的神,就像以前的时代一样。直到后来,耶稣来了,耶稣成为了那一个被拣选的人,耶和华神成为了耶稣的神。我们则是在耶稣里面,以耶稣的父为父,以耶稣的神为神。我们没有资格,但,耶稣是有资格的那人。
约翰福音 20-17 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
我们成为后裔,得以继承产业,是因为耶稣,他是被神选召的那一位,是承受产业的那一位。我们因信他,在他里面,和他同为后裔,同蒙神的产业的应许。
以弗所书 3-5 这奥秘在以前的世代没有叫人知道,像如今藉着圣灵启示他的圣使徒和先知一样。
以弗所书 3-6 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这样的事情是一个奥秘,是以前的世代没有人知道的。因为我们和亚伯拉罕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成为了亚伯拉罕的后裔。这在以前的世代是无法理解的,以前的世代只知道血缘的后裔,但在新约的时代,这个奥秘就被圣灵启示了出来,就是:神拣选的人为后裔,与血缘无关,只在乎神的拣选。并且,就算同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也仍然是只有被拣选的那人,是承受产业的后裔。
创世纪 21-10 就对亚伯拉罕说:“你把这使女和她儿子赶出去!因为这使女的儿子不可与我的儿子以撒一同承受产业。”
夏甲的儿子当然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但撒拉却让亚伯拉罕把亚伯拉罕自己的儿子给赶出去,因为他的儿子以撒才是神所应许的儿子。而夏甲的儿子,虽然也是亚伯拉罕的儿子,但却不是神所应许的儿子。撒拉让亚伯拉罕把亚伯拉罕自己的儿子赶出去的勇气,就在于,神的应许。他的儿子以撒可是应许的儿子啊,而以实玛利,只是血气所生的儿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承受产业的事情上,神的应许,是关键的因素。
亚伯拉罕其实不只有以实玛利和以撒两个儿子,他后来也生了另外一些儿子,这些都是他所生的,但承受产业的,仍然,是神应许的以撒。以撒也有两个儿子,雅各和以扫,都是他所生的,但起到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神的拣选。在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的事情上,神的拣选是决定性的因素。不是靠着肉体,而是靠着应许。
在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的事情上,神的拣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神的拣选起到了唯一性的作用。这也是我们今天能够有盼望的原因,因为我们今天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靠的就只是神的拣选,只是神的应许,仅此而已。
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因为神的拣选,神的应许。我们不是靠着血气成为儿女,而是靠着神的应许。也就是,靠着福音,靠着话语,靠着灵,我们成为他的儿女。
以弗所书 3-6 这奥秘就是外邦人在基督耶稣里,藉着福音,得以同为后嗣,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在基督里,借着福音,正如彼得所告诉我们的,所传给我们的福音,就是那道,那话语,也就是,那灵。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是因为福音,是因为话语,是因为灵。换一个更现代的词来说,叫做思想,我们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不是因为肉体,而是因为思想。我们有着亚伯拉罕的后裔的思想,我们和他一个思想,我们和他,共有一灵,同为一体,同蒙应许。
我们今天和他信仰相同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后裔。亚伯拉罕,多国之父,他也是我们的父。我们的思想,都和他一样,顺服神的呼召,在这世界寄居流浪,等候神为我们预备的天堂。
1.两次的呼召
耶和华神呼召亚伯拉罕,在那个时候,他被称为亚伯兰。耶和华在闪的一脉中拣选了亚伯兰,然后就呼召他离开,要赐福给他。然而,亚伯兰的信心,也不是说一开始就义无反顾的就信了,他也是有着纠结,有着挣扎,并没有从开始的时候就十分的坚定。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讲了虽然是亚伯兰被呼召,但因为他拉是家长,所以他拉带着亚伯兰出了迦勒底的吾珥。然后他们到了哈兰,就住在了哈兰那里,直到他拉死去为止。亚伯兰虽然被呼召了,但却没有完全按着神的呼召去做,这个开始,和我们所有人都一样。关于神对亚伯兰的呼召,我们先看第二次的呼召,在他父亲他拉死后的呼召。
创世记 12-1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创世记 12-2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
创世记 12-3 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创世记 12-4 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
耶和华对亚伯兰的呼召是让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耶和华要指示他的地方去。这个呼召已经是第二次了,我们可以从第四节看到,他是出哈兰,这和第11章最后一节是连贯的,创世记11章最后一节是说他拉死在了哈兰。然后,在12章4节说他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出了哈兰。
从旧约的角度,我们看不到第一次的呼召,感觉就像,不是亚伯兰决定要离开的一样,在第一次的呼召中,亚伯兰的表现就像是没有表现。我们从使徒行传中才能明确的看到第一次的呼召。
使徒行传 7-2 司提反说:“诸位父兄请听!当日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在美索不达米亚还未住哈兰的时候,荣耀的神向他显现,
使徒行传 7-3 对他说:‘你要离开本地和亲族,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方去。’
使徒行传 7-4 他就离开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兰。他父亲死了以后,神使他从那里搬到你们现在所住之地。
创世记12章开始的记录,耶和华把他呼召出了哈兰,那已经是第二次的呼召了,在我们刚刚读的使徒行传的经文中,给我们记录了第一次的呼召,神把他呼召出了迦勒底人之地。使徒行传也记录了说:他就离开了迦勒底人之地,住在哈兰。然后又记录了第二次的呼召,就是他父亲在哈兰死了之后,神使他从那里搬到迦南地。
神对亚伯兰的呼召,是要他离开本地和亲族,从这份呼召中,我们能看到神的无情,他竟然要人离开本地和亲族。从亚伯兰的回应上,我们也能看到亚伯兰的无情,他竟然真的离开了本地和亲族。中文有个词叫做六亲不认,而亚伯兰,他离开了所有的亲族。这就是亚伯兰所信仰的神,这就是亚伯兰的信仰。我们得称为他的后裔,正是因为同样的信仰。
其实在旧约,神已经表现的很委婉了,到了新约,神的表现更加的直接,不仅要离开他们,而且要恨他们。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爱我胜过爱”原文作“恨”);
这里的“原文作恨”,不知道为什么不敢直接写上,只是在括号里标注下,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太重视家庭伦理的缘故。虽然我们很重视家庭伦理,但既然神无论是旧约还是新约,都表现的要拆散我们的家庭伦理,所以我们就大胆点,把耶稣的原话大胆的说出来。不要修改,大胆的把原话说出来。
路加福音 14-26 “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无论旧约新约,神都是要这样的拆散我们的家庭伦理。神呼召亚伯兰,是让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我们或许会以为这只是在旧约,到了新约我们就可以好好享受这世上的生活了是不是。神是不改变的,旧约的他怎样表现,新约的他就照样的表现,甚至更彻底,因为,带着新约到来的他是要完成律法,他比旧约的他,表现的更加的彻底。
旧约只需要离开,对心灵没有什么要求,只是让我们离开,在外表上离开这关系就好。但新约,直接从心里开始要求我们离开这些关系。光离开可不行,心里也不能恋恋不舍,甚至要“恨”,要讨厌那些旧的关系,从心理上也得要离开。这就是完成的律法,不再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我们的内心。
然而我们看撒拉,他是亚伯兰的同父异父的妹妹,也是他的妻子,为什么亚伯兰不离开他呢?因为他跟着亚伯兰一起离开了。亚伯兰的本地和亲族,也正是撒拉的本地和亲族。所以,他们是一同离开了本地和亲族。也只有这一种情况,我们才能不离开某个亲族。只有当某个亲族和我们一起离开亲族,我们才能不离开那个亲族。其实二者都是离开了本地和亲族。
撒拉对耶和华的信仰,很多时候表现的并不次于亚伯拉罕,甚至,比亚伯拉罕更绝情。因为,撒拉甚至要把亚伯拉罕自己所生的儿子给赶出去,只将产业留给应许的儿子。撒拉被改名,从撒莱改叫撒拉,这也正是合适。他是一个高贵的妇人。
箴言 31-30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我们不要觉得撒拉跟着亚伯拉罕一起离开自己的亲族,在这世界上寄居流浪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实际上这个事情可太难得了。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但能敬畏耶和华,可真是太难得了。我们可以想想罗得的妻子,同样是离开,但,罗得的妻子根本舍不得离开所多玛,他就算离开了,也得回头看看,这意思就是说,看看所多玛是不是真的被毁灭了。
而撒拉离开迦勒底的吾珥,确实不是因为被毁灭而离开。他的离开,比罗得的妻子的离开的难度更高,但,他的离开,完成的程度,却反而比罗得的妻子的离开完成的更加彻底。纵观圣经记录,能被拿来教导众妇人的,也就撒拉这一个妇人而已。撒拉的信仰,实在是很难得。
撒拉的信仰很难得,也确实是非常难的。撒拉受的委屈我们也可以从圣经记录中看到,他和亚伯拉罕一起离开本地和亲族,流浪在外,可以说是任人宰割,无能为力。谁能帮助他呢?他离开亲族,无人帮助,虽然有一个一起离开的亚伯拉罕,但亚伯拉罕也离开了亲族,形单影只,力量微薄,根本帮助不了撒拉。撒拉能依靠的,只有耶和华。正像亚伯拉罕能依靠的,只有耶和华。他们离开本地和亲族,就连彼此也不能依靠,只能单单依靠耶和华。
撒拉的离开,实在是正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只有这个颠狂了的妇人敢于这样。撒拉的信仰,实在是颠狂,为了跟随耶和华的呼召,把自己的人生全都搭上。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撒拉,一个高贵的妇人,确实值得这称赞。
这就是神的呼召,让人离开本地和亲族,去到他所应许的地方。并且,还没有到把那地方赐给那人的时候,他就让那人离开,只能寄居,流浪。神在旧约呼召人,在新约也呼召人,呼召的内容也都是一样,并且,更加的彻底。耶和华是让亚伯拉罕离开定居之地,过一个寄居流浪的生活,而耶稣,是要人变卖田产房屋,同样的,是要人过一个寄居流浪的生活。他们可真是一模一样。他是神本体的真像。
我们不跟随这呼召也能得到应许之地吗?我们不离开,就能到达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不离开,就永远不可能到达。离开之后都得有一段很长时间的旅程才能到达,不离开,更是根本不可能到达。离开的生活,是客旅的生活,因为离开了,还没有到达,那就是客旅。这正是我们在这世界上的生活,一个客旅的生活。我们离开了,但还没到达,我们在旅程中,我们是客旅。
离开本地,本族,父家,这就是让人抛弃所有的亲族,独自上路。就算亚伯拉罕有撒拉陪伴,就算撒拉有亚伯拉罕陪伴,他们也仍然是独自上路,因为他们能依靠的,根本不是对方,而是只有耶和华。
离开,过一个客旅的生活,这是我们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离开就到达,这更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不离开就到达,我们不可能不经过旅程就到达目的地。就算我们的速度再快,我们也要有一段旅程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们仍然要过一个客旅的生活。
我们若想到达那里,不离开这里是不可能的。而离开的难度就在于,不能一瞬间到那里。在中间,我们会有一段作为客旅的时间,一个抛弃了原有的,却没有得到新的,两手空空的中间状态。对于亚伯兰来说,这个中间状态,就是离开了原来的家,没有新家可住的状态,只能寄居的状态。
2.到处的寄居-哈兰,[迦南地的示剑,伯特利和艾中间,南地],埃及,南地,伯特利和艾中间,纵横走遍,希伯仑幔利的橡树
亚伯兰最终还是顺从了神的呼召变得无家可归了,只能到处寄居。如果能离开的瞬间就到达多好,如果能抛弃的瞬间就得到多好。但这样怎么能显出来信心的作用呢,这样的情况不需要信心。离开往往并不能到达,抛弃往往并不能得到,这个并不能,很多时候是到死也不能,这才是信心的用处。
然而,虽然我们离开却没有到达,虽然我们抛下却没有得到,但我们相信必能到达,必能得到。我们在等着。在这个事情上,我们和亚伯兰是一样的信仰,他信了,他也是在等着。他的一生都是在等着,他的一生都没有得到,他的一生,是到处寄居的一生。我们来简单的看下他到处的寄居。
亚伯兰在迦勒底人之地第一次被呼召,他父亲他拉就带着他离开了迦勒底人之地,然后到了哈兰就住在那里,直到死的时候。在他拉死后,亚伯兰在哈兰第二次被神呼召,就带着罗得离开了哈兰地,往迦南地去,住在了示剑。他就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以求告神的名。然后又迁移到伯特利和艾的中间,住在那里,又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慢慢的又迁往南地去。我们在到处寄居的时候,也当如此,我们不再需要筑坛才能求告耶和华的名,我们的心里有他的地方,那就是为他筑的坛,在那里就可以求告他的名。成全的律法,深入到我们的心灵。
再之后亚伯兰因为饥荒的原因,他就下了埃及,他害怕埃及人因为他妻子漂亮就把他杀了,于是就称呼妻子为妹子,这样,埃及人喜欢他妻子也不必把他杀了,就直接把他妻子带走了,没有杀他。没办法,他是离开了本地和亲族到处寄居的,形单影只,无能为力,被人欺负也是很自然会发生的事情。但还好有耶和华,耶和华是他们的依靠。
耶和华保护了撒拉,耶和华也保护了亚伯兰。他们顺从着耶和华的呼召离开了本地和亲族,无依无靠,耶和华也确实成了他们的依靠。耶和华是可靠的。虽然有很多委屈,但耶和华终究是可靠的。然后,在埃及的他们就被法老给送走了。他们在埃及受了很多委屈,也在埃及得到了很多东西。埃及的财物是对他们的委屈的补偿,或者说,他们的委屈是获得埃及财物的代价。事情就是这样。
亚伯兰被法老送出了埃及之后,就从埃及上到南地去,然后又渐渐的往伯特利去,又到了从前所住的伯特利和艾的中间。这个地方算是亚伯兰寄居的比较长时间的地方了,他又在那里求告耶和华的名。这也是他到处寄居的生活中的主要的活动。
到这里为止,他仍然是和罗得一起住的,于是接下来就产生了一个因为财产问题而互相分离的事件。亲人因为财产问题而彼此分离的事情,这在哪个地方都有,亚伯兰家里也不例外。于是就因此而分散了。再之后,神向他详细的说明了自己的应许,并让他起来,纵横走遍这地,因为神必把这地赐给他。之后亚伯兰就顺从的又搬家了,当然了,在那时候,他没有家,他只有帐棚。
创世记 13-18 亚伯兰就搬了帐棚,来到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居住,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
希伯仑幔利的橡树那里,这是一个对亚伯兰来说非常特殊的地方。在这里,关于后裔与地的应许越来越清晰,直到,他得了以撒为止。亚伯兰住在这里的期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我们按照圣经记录的顺序一个一个的来说明。
第一件事情是四王与五王的战争,在这战争中,住在所多玛的罗得被掳掠去了,因此,得知了消息的亚伯兰就和盟友一起去追击敌人要救罗得,他们不仅把罗得救回来了,甚至还把敌人所掳掠的财物和人口也都夺回来了。在回来的时候,撒冷王麦基洗德出现来迎接他,为他祝福,告诉他是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他手里。亚伯兰就把所得的拿出1/10来给麦基洗德,因为他是神的祭司。
遇见麦基洗德又献上1/10之后的亚伯兰,和所多玛王有了一番对话,内容就是说除了吃的食物以外,不要所多玛的东西,但他许可盟友拿应得的份。其实除了所多玛王,还有其他的王呢,但所多玛城实在太富足了,甚至罗得都被吸引过去了。亚伯兰直接针对性的说:“凡是你的东西,就是一根线、一根鞋带,我都不拿,免得你说:‘我使亚伯兰富足。’”
所多玛所处之地,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甚至圣经说: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所多玛所在之地,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这实在是非常有意思的描述,告诉了我们,外界环境真的不重要,因为,所多玛之地,埃及地,和耶和华的园子,在外界环境上,是差不多的。如同,也像。
虽然亚伯兰拒绝了所多玛的财富,但耶和华是他的财富。他拒绝了所多玛的财富以后,耶和华成为了他的财富。
创世记 15-1 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
所多玛城是很富有的,甚至吸引罗得住在了其中。但亚伯兰拒绝了所多玛的财富,除了所吃的食物以外,不拿任何所多玛的财富。然而亚伯兰没有替他盟友拒绝所多玛的财富。亚伯兰不把自己的信仰的决定强加于盟友身上。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有的态度,虽然我们根据信仰所做的决定或许很好,但不必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他们可以从所多玛得他们所应得的份。但亚伯兰不要这些,他拒绝了。
亚伯兰拒绝所多玛的财富之后,神向他说了我们刚刚读的那节经文的话。在中文的译本里,耶和华说要大大地赏赐他,这很容易让我们理解为:刚刚他拒绝了所多玛的财富,所以现在神要赐给他别的财富了,但并不是的。在这里的耶和华大大的赏赐他,意思是耶和华是他大大的赏赐。连起来的话就是说,耶和华是他的盾牌,是他大大的赏赐。
耶和华是人的赏赐,在这里就已经出现了。在旧约的稍微后面一点,我们就能够看到神对祭司的要求,是要他们在这地上没有产业,因为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到了新约中也是,在初代教会中,使徒们让人变卖一切,其实是耶稣让人变卖一切,对于这些没有产业的人,使徒们反复的强调,他们有天上的基业。因为,在天上的耶和华是他们的产业,是他们的基业。
在这地上寄居的亚伯兰,他拒绝了所多玛的财富,看似没有什么奖励一样,但,耶和华是他的大大的奖励,大大的赏赐。
耶和华是他的产业,是他的基业。然而,亚伯兰没有后裔,谁来承受这产业呢?是生在亚伯兰家中的人吗?是亚伯兰所生的人吗?都不是。耶和华作为他的产业,能继承这产业的,只有耶和华所拣选的人。如果他的产业是这地上的财富,那谁都可以得到。但因为耶和华是他的产业,所以,能继承这产业的,只有耶和华所应许的人。
创世纪 25-5 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
创世纪 25-6 亚伯拉罕把财物分给他庶出的众子,趁着自己还在世的时候,打发他们离开他的儿子以撒,往东方去。
亚伯拉罕把一切所有的,都给了那应许的儿子。然后又说,把财物,或者说,把礼物,分给他的别的儿子,打发他们离开以撒。这一次,他不是让以撒离开亲族,而是让亲族离开以撒。不管谁离开谁,总得要离开,单单仰望耶和华。
亚伯拉罕把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其实以撒也没有得到什么我们可羡慕的东西。除非我们所羡慕的是耶和华。在后来的时候说到,耶和华赐福给以撒,他就成了大富户。很明显,亚伯拉罕给以撒的,不是财富。亚伯拉罕一切所有的,不是他的财富,那么,是什么呢?是耶和华。
诗篇 16-2 我的心哪,你曾对耶和华说:“你是我的主,我的好处不在你以外。”
我们的信仰先辈们,他们的好处,不在耶和华以外。他们的一切所有,就是耶和华。当然了,亚伯拉罕也不可能什么物质也不给以撒留下。但这些都是没有价值的粪土,有价值的,是耶和华。就像大卫一样,他拥有很多财富,但他却说他的好处不在耶和华以外。他的好处只有耶和华。
我们可以参考把玛们神当成唯一的好处的人来理解这个事情。他们拥有很多别的东西,但,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换算成玛门。他们的好处不在玛门以外。我们或许,我们也肯定,会有很多别的东西,但我们的好处,只是我们所信仰的神,或者是玛门神,或者是耶和华神。我们的好处,都不在我们的神以外。
亚伯兰的一切所有,大卫的唯一好处,就是耶和华。而耶和华作为我们的基业,耶和华作为我们的产业,是我们的可居住之处。这个可居住之处,这个基业,这个产业,在那个时候,是以迦南地作为象征,迦南地,就是耶和华所应许给亚伯兰的产业。然而,亚伯兰如果等候的是迦南地的话,他已经在迦南地了,哪里说得上是等候呢。他等候的,是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是的,就是耶稣的身体,就是基督的新妇,那圣城,新耶路撒冷。他是我们的产业,他是我们的基业,他是我们真正的可居住之处。
亚伯兰在客旅的人生中所等候的,也是今天的我们在客旅的人生中所等候的。我们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和他有着同样的思想,和他有着同样的信仰,也和他等候着同一个地方。他等候的是那地方的应许,也是那后裔的应许。这在后来更加清晰的向我们展示了出来:他等候的那地方的应许,就是那后裔的应许,因为,他所等候的那个后裔,就是他所等候的那个地方。那个儿子,就是那个城市。
我们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也和亚伯拉罕一样的等候着他所等候的那座城,就是那座神所经营所建造的有根基的城。如今的我们已经明确的知道那城是怎样的了,就是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基督的新妇,基督的身体,圣城新耶路撒冷。
我们和亚伯拉罕同样的等待,我们也和亚伯拉罕同样的寄居,我们都是客旅,离开了,却还没有到达目的地,我们只能是客旅。但,我们所等待的是真实的,如此,就值得我们出发,离开,过一个客旅的生活,等待。像亚伯拉罕一样等待。亚伯拉罕等待的是那个儿子,也是那座城市。这一切,都必要到来。我们的主,他必要来。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