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9.弥赛亚,מִפֶּשַׁע עַמִּי(53:8,9, 因我百姓的过犯)
本文:
IHOT
Isaiah 53-8 מֵעֹצֶר וּמִמִּשְׁפָּט לֻקָּח וְאֶת־דּוֹרוֹ מִי יְשׂוֹחֵחַ כִּי נִגְזַר מֵאֶרֶץ חַיִּים מִפֶּשַׁע עַמִּי נֶגַע לָמוֹ:
Isaiah 53-9 וַיִּתֵּן אֶת־רְשָׁעִים קִבְרוֹ וְאֶת־עָשִׁיר בְּמֹתָיו עַל לֹא־חָמָס עָשָׂה וְלֹא מִרְמָה בְּפִיו:
和合本
以赛亚书 53-8 因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至于他同世的人,谁想他受鞭打、从活人之地被剪除,是因我百姓的罪过呢?
以赛亚书 53-9 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KRV
이사야서 53-8 그가 곤욕과 심문을 당하고 끌려 갔으니 그 세대 중에 누가 생각하기를 그가 산 자의 땅에서 끊어짐은 마땅히 형벌 받을 내 백성의 허물을 인함이라 하였으리요
이사야서 53-9 그는 강포를 행치 아니하였고 그 입에 궤사가 없었으나 그 무덤이 악인과 함께 되었으며 그 묘실이 부자와 함께 되었도다
LXX
Ησαΐας 53-8 Από κατάθλιψη και κρίση αναρπάχτηκε· τη γενιά του, όμως, ποιος θα τη διηγηθεί; Επειδή, αποκόπηκε από τη γη των ζωντανών ανθρώπων· για τις παραβάσεις τού λαού μου τραυματίστηκε.
Ησαΐας 53-9 Και ο τάφος του διορίστηκε μαζί με τους κακούργους· εντούτοις, στον θάνατό του στάθηκε μαζί με τον πλούσιο· επειδή, δεν έπραξε ανομία ούτε βρέθηκε δόλος στο στόμα του.
WEB
Isaiah 53-8 He was taken away by oppression and judgment; and as for his generation, who considered that he was cut off out of the land of the living and stricken for the disobedience of my people?
Isaiah 53-9 They made his grave with the wicked, and with a rich man in his death; although he had done no violence, nor was any deceit in his mouth.
9.1.有谁想到
在之前,我们讨论到他是被欺压的神的羔羊,被霸凌的神的儿子。在第8节的开始,其实是继续了他的被欺压的描述,说他受欺压和审判,他被夺去。这是在延续着第7节的内容,继续描述着他的被欺压,被霸凌的事情。但关键的是,他这样的被欺压,被霸凌,却无人想到,他是在担当神的百姓的罪过。
单词解释:מִי יְשׂוֹחֵחַ
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我们已经见过多次了,מִי,是一个疑问代词,代指“谁”,谁怎样呢?这在后面的动词中给我们展示了出来,יְשׂוֹחֵחַ,这个单词的原型是שִׂיחַ,对话的的意思,在这里的用法是puel,第3人称单数阳性,意思是,他思想。再结合上前面的疑问代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谁思想呢?谁想到呢?
他的历史
神的儿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他遭遇到一切困难的原因,是无人想到的。他被欺压,被审判,直到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一切,都是为了担当神的百姓的罪过。但,有谁想到了呢?他同世的人,都认为,他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受到这些苦难。
马太福音 27-39 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
马太福音 27-40 “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
他们看到耶稣所遭遇的一切,根本没有想到,耶稣遭受这一切,不是因为自己的罪过,却是因为神的百姓的过犯。
他所遭遇的这一切,是为了神的百姓的罪过,然而,却没有人能想到这一点。大家都只顾着嘲讽他,却没有人想到,他是在为别人担当过犯。
然而,这样的事情,却是必然。先知以赛亚在他来到之前,就早已看到这一点,他问,有谁想到,他遭受这一切是因神的百姓的过犯呢?有谁想到呢?
我们或许以为使徒们早已想到,但,当时的他们,也仍然是没有想到。保罗是我们所熟知的外邦人的使徒,但他在耶稣遭受这一切的时候,还是在把拿撒勒教派当成异端,要逼迫消灭的。而彼得面对耶稣要遭受的这一切,他首先,是不让耶稣遭受这一切。因为他是耶稣的朋友,为耶稣着想,不愿意耶稣遭受这一切的苦难。
马太福音 16-21 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
马太福音 16-22 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
耶稣要遭受的苦难,彼得是不喜欢见到的,他不愿意耶稣遭受这些苦难。他非常体贴耶稣,不愿意耶稣遭受这些。而这份关心体贴,却被耶稣斥责为仇敌的拦阻的工作,他转过来对着彼得,斥责说:撒但退去吧,因为你不体贴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从彼得口中说出的那些话,确实是非常的体贴人的意思。非常体贴的,让耶稣不要遭受那些苦难。
而在耶稣承受这些苦难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彼得带头说:我打鱼去。于是,就带领着众使徒跟随他一起去打鱼去了。耶稣遭受的这一切,众百姓没有想到他是在担当罪孽,甚至就连他的使徒们也没有想到,他是在担当罪孽。他遭受这一切苦难的原因,他同世的人,无人想到。欺压他的人想不到,甚至,他要拯救的人,在当时,也想不到。在他的时代,并没有人去思想他为何遭受这些苦难。
新旧约连接
欺压神的儿子的人,会去思想吗?并不会。他们欺压,却并不会去思想。反而,是坚定自己的立场,认为欺压是合理的。并且嘲讽讥笑。除非他们也是同样作为神的儿子,和神的儿子一同受欺压,否则,他们不会去思想。只有当苦难也临到他们身上,他们才能去思想别人的苦难。只有在那样的痛苦中,他们才有可能思想,才有可能悔改。这里的他们,指的是神的儿子们,如果他们不是神的儿子,那么,就算再多的苦难,也不能让他们悔改。
我们能够从欺压约瑟的以色列人身上看到悔改的事迹,他们悔改的直接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所受到的苦难。虽然他们在欺压约瑟的时候不会去思想,但在后来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中,他们开始思想,他们开始悔改。苦难,对于神的儿子们来说,正是必须的要素。甚至,对于神的独生的儿子来说,都是必须的要素。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没有苦难,我们不会去思想,也就不能学到什么。不思想,我们就不能学到什么。
然而,对于那些不是神的儿子们的人来说,他们就算受再多的苦难,他们也不会去思想。他们欺压,他们刚硬自己的心,或者说,神刚硬他们的心,他们不会去思想,更不会去改变。
当以色列全家在埃及的时候,他们就经历到了这样的欺压,经历到埃及王法老的欺压。法老欺压他们,而神,给法老和他的埃及地降下灾难,但就算遇到灾难,法老也并不思想,而是坚定着自己的心,或者说,刚硬着自己的心。
法老的心是那么的刚硬,以至于他见证到那么多的神迹奇事,仍然是不能悔改。那么多的神迹奇事,怎么就能一点也不思想呢?这真是让我们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其实那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也能见到的事情。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这一切,都那么的明明可知,怎么就有人能不思想呢?更有的人,遭受到那么多的苦难,怎么还能刚硬着心不悔改呢?都快死了,怎么还能不悔改呢?到死也不悔改,很多事情就是这样。
法老直到最后,还是要把以色列人抢回来作奴隶。这是我们在出埃及记14章能够看到的。法老直到最后,还是不去思想那些神迹奇事,就像今天的很多人不去思想神的伟大创造一样。他们就算遭受苦难,也并不悔改,神刚硬了他们的心,让他们无法悔改。
9.2.因我百姓的罪过
我们之所以不思想神的儿子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神的儿子,被剪除,被杀害了。כִּי,因为。因为他被从地上剪除,因为他被击打致死,这一切,是因神百姓的罪过。他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他是无辜的神的羔羊,然而,人还是使他与恶人同埋,与财主同葬。
单词解释:מִפֶּשַׁע עַמִּי
在这两个单词中,第一个单词的原型是פֶּשַׁע,意思是过犯,并且与מִן连用,表示原因。是因过犯。然而,这过犯的所属,却不是他,而是,עַמִּי。עַמִּי 原型是עָם,意为百姓,加上第一人称单数词尾,意为,我的百姓。他的死,是因我百姓的罪过。
我百姓的罪过,在第8节第9节中,通过把恶人与财主并列,向我们提示了先知以赛亚的态度,在以赛亚的时代,这百姓的罪过根源,就是这百姓的财富。那是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时代,贫富差距甚大,以至于,富足,成为了罪恶,富人,成为了恶人。正像耶稣的时代,正像我们这个时代。
那百姓的罪过的根源,就是那百姓的财富。在第9节中说,他没有行过恶,却还是与恶人同埋,与财主同葬。恶人与财主,并列了起来。先知以赛亚常常用这样的描述手法,把一个事情,用两个句子反复的描述。以赛亚书从刚开始就向我们展示了先知以赛亚常常使用的这种描述手法。
以赛亚书 1-2 天哪,要听!地啊,侧耳而听!因为耶和华说:“我养育儿女,将他们养大,他们竟悖逆我。
以赛亚书 1-3 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以赛亚先知的行文风格,一个意思,却重复的描述两遍。天哪,要听,地哪,侧耳而听,无论是天,是地,是要听,还是要侧耳而听,都是指着所有的被造物都要听。而后面的,牛也罢,驴也罢,都是指家里养的。以色列也好,我的民也好,都是指百姓。
先知以赛亚在以赛亚书的写作中,常常使用这种手法来反复的描述一件事情。我们刚刚虽然只看了下以赛亚书的1章2节3节,但后面的4节5节6节7节,等等等等,满是这样的手法。我们再取一些片段来感受下以赛亚的行文风格。
以赛亚书 1-4 嗐!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他们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圣者,与他生疏,往后退步。
以赛亚书 1-5 你们为什么屡次悖逆,还要受责打吗?你们已经满头疼痛,全心发昏。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情,用两个句子,从两个角度,描述两遍的写作手法,被以赛亚频繁的使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再读一遍这些重复的描述来感受一下这样的写作风格。
犯罪的国民,担着罪孽的百姓;行恶的种类,败坏的儿女!离弃耶和华,藐视以色列的圣者;与他生疏,往后退步;满头疼痛,全心发昏;
这样的写作手法,在以赛亚书中被使用的非常多。我们今天要讲的8节9节也正是这样的一种风格。
以赛亚书 53-9 他虽然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人还使他与恶人同埋;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
未行强暴,口中没有诡诈,这是在反复的描述他的无辜。与恶人同埋,与财主同葬,这是在反复的描述他被列在罪人之中。
是的,在圣经中,至少是在先知以赛亚,先知但以理,和弥赛亚耶稣的视角来看,财富,往往,就等于罪恶。他们所生活的社会,贫富差距极大,以至于,财富,成为了罪恶。财主,与恶人,等价。
他的历史
在耶稣成为人在世的期间,他可以说是和财富,或者说,和玛门,表现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他著名的关于玛门的教导,也是我们常常不敢直视的话语。我们只敢扭着看。
马太福音 6-24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耶稣自己是彻底的践行了他的话,虽然这句话我们不敢直视只敢扭曲着解释,但耶稣自己是直接的践行了他的话。他让人撇下一切跟随他,他自己首先如此而行。在耶稣的身上,连一块钱也没有。我们来看一个彼得要交税的场景。
马太福音 17-27 但恐怕触犯他们(“触犯”原文作“绊倒”),你且往海边去钓鱼,把先钓上来的鱼拿起来,开了它的口,必得一块钱,可以拿去给他们,作你我的税银。”
这是彼得来要交税的场景。收税的人问彼得,耶稣纳税还是不纳。彼得简单的用一个字回答了:“纳”。纳字说完,彼得就没有办法了,他没钱纳税啊。撇下一切跟随耶稣的人,怎么可能有钱纳税呢。他就进了屋子准备和耶稣说。
但在彼得还未开口之前,耶稣先主动和彼得说了。是的,这些关于物质的需要,神总是在我们开口之先满足我们,他知道我们需用的一切。耶稣并不喜欢人开口求这地上的物质,他不喜欢人为了地上的物质而去祈求。他不喜欢人祈求地上的物质。彼得必须得用这些了,耶稣也不让彼得开口求,而是他先开口。我们能从耶稣的教导中看到,耶稣并不喜欢人祈求这地上的物质。甚至,连挂心都不要。
路加福音 12-29 你们不要求吃什么,喝什么,也不要挂心。
路加福音 12-30 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必须用这些东西,你们的父是知道的。
耶稣不喜欢他的门徒求这些地上的物质需求,以至于,他说,“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就像人对孩子说,你不要吃这些,这些都是狗吃的。是的,外邦人就是这样的一个表示下贱的代名词。
但耶稣的话是对的,无法反驳的,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确实就是我们外邦人所求的,我们天天所求的就是这些,天天挂心的就是这种事情。耶稣极其不喜欢他的百姓也求这些东西,像外邦人一样。他非常的不喜欢。耶稣明说,不要求这些东西,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是知道的。但,我们想要的各种东西,天父不会知道的。侍奉玛门能得到那些,但,侍奉他,得不到。我们想要的这一切东西,只有体贴人的意思的那一位才会给予我们。
我们须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是知道的。在耶稣和彼得关于税钱的对话中,就让我们看到了,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不要求,他都知道。
在彼得开口求税钱之前,耶稣先开口了,他没有许可彼得求税钱。他在彼得开口求这些物质之前,先主动了,彼得需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是知道的。耶稣不许可彼得求这些。他主动满足彼得需要的这些东西。
但关键点是,耶稣自己也是没有钱的。是的,耶稣首先践行了自己的话,他身上,连一块交税的钱也没有。因此,他让彼得去钓鱼去。然后从鱼口里得了一块钱,然后让彼得交给他们。
但关于这个事件的解释也有两种,一种是我们刚刚说的,耶稣主动的穷到身上一块钱都没有。另一种解释则是说,我们有耶稣这个能力就好了,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们只能够说,狗就是狗,就算通往天国的道路摆在眼前,他所关注的,也仍然是路上要经过的一坨坨大便。
需用的这一切东西,耶稣是不要我们求的,因为,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都是狗所求的,而神的儿子,不求这些东西。我们须用的这一切东西,天父是知道的。
在耶稣和彼得的对话中,他不要彼得求这些,并且他已经表明了,他知道。对的,他知道,他怎么会不知道呢。他不要彼得求这些。彼得需要用的,耶稣先主动的开口了。彼得是要当教会的磐石的,耶稣不让彼得求这些东西。
这些需用的东西,他不让我们求。并且,他让我们不要有玛门。耶稣和玛门,极其的势不两立。他自己首先是身上一块钱也没有。其次,在青年财主的事件中,他让人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还要来跟从他。
而在这事件的评论之后,彼得就对耶稣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耶稣就告诉了他们将来要得的,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也只有这样撇下了所有的人,才有资格施行审判。因为,他撇下了一切的利益,他的审判,不为任何别的目的。他只追求公义。
耶稣对玛门就是这样的态度,可以说是非常的仇视玛门了,仇视到了和玛门不共戴天的程度。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程度。服侍了玛门,就没有神,服侍了神,就没有玛门。耶稣把神和玛门的关系,对立了起来。
然而,这样的一位耶稣,死的时候,却是与恶人同埋,与财主同葬。他明明的那么仇视玛门,但他却被埋葬在财主的坟墓里。是的,他被人埋在了财主的坟墓里,被人葬在了恶人的中间。他与恶人同埋,与财主同葬。
马太福音 27-57 到了晚上,有一个财主,名叫约瑟,是亚利马太来的,他也是耶稣的门徒。
马太福音 27-58 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彼拉多就吩咐给他。
马太福音 27-59 约瑟取了身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好,
马太福音 27-60 安放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就是他凿在磐石里的。他又把大石头滚到墓门口,就去了。
耶稣活着的时候,是很贫穷的,但死的时候,被埋在了财主的坟墓里。他确确实实的被列在了罪犯之中。
他被列在了罪犯之中,在十字架上他是被钉在了强盗的中间,在坟墓里他是被埋在了恶人的里面。他与强盗同钉,他与恶人同埋。他被列在罪犯之中。强盗,恶人,财主,这往往代表着一个意思,就是,罪犯。
虽然耶稣生前没有犯过罪,他也没有财富,但他死的时候,却被列在罪犯之中。
当然了,罪犯也有悔改的。他被钉在强盗之中,但强盗之中,也有悔改相信的强盗。他被埋在恶人里面,但恶人之中,也有悔改相信的财主。这是神的拯救的大能。在神,凡事都能。
因我百姓的罪过,是的,因他百姓的财富,他死了。我们不要忘了,他的死的开始,是那三十块钱。玛门,与神,为敌。
因我百姓的罪过,这罪过,就是百姓的财富。我们从新旧约的连接之中,将看的更加清楚。
新旧约连接
把财主与恶人等价,这是以赛亚先知在第9节所做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他在以赛亚书中第一次这样做。
以赛亚作为王室后裔,他看这个社会,层次更高,更加清晰。就像宰相但以理。
以赛亚书 40-4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
以赛亚书 40-5 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这句话是在描述社会,这是一个预言,预言着,社会的贫富差距,要被消除。
而关于这个预言的成就,我们都知道,这预言是在施洗约翰的身上成就的。
路加福音 3-4 正如先知以赛亚书上所记的话,说:“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
路加福音 3-5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路加福音 3-6 凡有血气的,都要见神的救恩。’”
这句在约翰身上成就的预言,是怎么成就的呢?是约翰去修路成就的吗?我们再往下面看几节经文,就自会有结论。
路加福音 3-10 众人问他说:“这样,我们当作什么呢?”
路加福音 3-11 约翰回答说:“有两件衣裳的,就分给那没有的;有食物的,也当这样行。”
看,多实在的成就的方法,这就是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
我们再往后面看几节。
路加福音 3-12 又有税吏来要受洗,问他说:“夫子,我们当作什么呢?”
路加福音 3-13 约翰说:“除了例定的数目,不要多取。”
路加福音 3-14 又有兵丁问他说:“我们当作什么呢?”约翰说:“不要以强暴待人,也不要讹诈人,自己有钱粮就当知足。”
看,多么实在的成就的方法,这就是弯弯曲曲的地方要改为正直,高高低低的道路要改为平坦!
约翰是这样的做了。他不是修路的,这个路也不可能被他一个人修好。他是喊着要预备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的人,他是这样的教导人修路的。这道,是主的道,这路,是主的路,我们要修这道路来迎接主。当然了,他这样的教导人修路,他首先自己这样的修了路,然后,迎见了耶稣,成就了最后一句的预言,说:凡有血气的,都要见神的救恩。是的,这样的修了路的他,见到了耶和华的救恩,耶稣。
这是多么实在的话语啊,又是多么实在的成就啊。先知以赛亚,他看到了这社会的贫富差距,他也预言了这么一位喊着要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的人。而耶稣可以说更是这样的一位喊着修平自己的路的人,他教导人要变卖一切,然后来跟从他,他教导我们更彻底的修平他的路,好能迎见他。这路,要高都高,要低都低,不要贫富差距,不要高高低低。要把这路,修的平均。
其实关于社会贫富差距,以赛亚先知描述的还有很多,而且他的态度很明显,就是耶稣的态度,在贫富分化的社会中,财富,等于罪恶。
以赛亚书 5-8 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
以赛亚书在这一节中关于社会贫富差距的描述,在中文里其实也有一些类似的句子,比如,汉书里写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是在描述社会中的贫穷差距极其严重的现象。就像以赛亚书中所说的一样,那些富足的人,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而穷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这就是以赛亚在他的时期所看到的社会现象。
以赛亚对这样的景象,对这样的贫富差距的态度是什么呢?是指责穷人吗?并不是。虽然穷人好像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的贫穷一样,但以赛亚先知知道,穷人的贫穷,是因为富人。虽然地都是神的,但他们占据了一切,以致不留余地,穷人连枕头之地都没有。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面对占据一切的富人,以赛亚说,祸哉!祸哉!那些以房接房、以地连地,以致不留余地的,只顾自己独居境内。是的,这就是以赛亚的态度,他把恶人与财主并列,他对富人说,祸哉。当然了,以赛亚先知的下场也很惨。敢于和富人作对,敢于和富人叫板,以赛亚的下场,也非常凄惨。他被人锯成了两半。
以赛亚把富人等价为恶人,把他们的财富等价为罪恶,但并不是只有他自己这样做。
这样做的,还有但以理,宰相但以理,他的角度,和以赛亚先知是类似的,甚至可以说,是一样的。
但以理书 4-27 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施行公义断绝罪过,怜悯穷人除掉罪孽,这也是一个意思。施行什么公义?是打击强盗吗?是的,是打击强盗,是打击恶人,但,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些长的凶的人,而是,富人。施行公义,打击强盗,打击恶人,打击富人,以此,来断绝罪过。
后面也是同样的意思,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怜悯穷人,就是除掉罪孽,社会中的贫富差距,是统治者的罪孽。这样的统治者是要被推翻的,因为,他有罪。因为他的罪孽,神要灭掉他。但从人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他的被灭。因为社会贫富差距过大,所以他的统治就不稳定,就被推翻了,就是这样。然而在但以理的角度是说,社会的贫富差距,是他的罪孽,是神要灭掉他。所以但以理建议王说:王啊,求你悦纳我的谏言,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长。
无论是以赛亚,还是但以理,都把这个社会的罪孽,看的清清楚楚。以赛亚是直接明说:祸哉,富人。而但以理则是稍微婉转的说:以施行公义断绝罪过,以怜悯穷人除掉罪孽。以赛亚是要攻击富人,而但以理是要怜悯穷人。其实这是一件事情的两种说法,怜悯穷人,本身,就是在攻击富人;攻击富人,本身,也是在怜悯穷人。因为社会的财富是恒定的,穷人多一点,富人就会少一点。因此,让经济发展,富人多一张饼的同时,让穷人也能多一点碎渣,就能缓解社会的矛盾。但如果经济不发展,那就是一个人多一点,另一个人只能少一点,于是,富人的罪孽,就明显了起来。社会的矛盾,就开始剧烈。
但,经济不能无限的发展,甚至连地球都是有限的。经济发展只能掩盖这一罪孽,让这个罪孽暂时不显露出来。能够彻底消除这一罪孽的,唯有神的救恩,那让我们撇下一切跟随他的,耶和华我们神的救恩。在他的世界,公义,居在其中。我们要跟随他,撇下这个世界,到他的世界。
关于财富和罪孽,耶稣比以赛亚和但以理看的更加的清楚,更加的透彻,他甚至,直接把神和玛门对立起来。一般我们是把神和魔鬼对立,至少也得是和罪恶对立,但耶稣,是把神和玛门对立。
耶稣和财富势不两立,他自己践行这些,他的跟随者们也是这样的态度。或者我们应该说,正是因为他们和耶稣的态度一样,所以他们才能跟随耶稣。正像耶稣告诉我们的,他的羊,听他的声音。我们来看看彼得的态度。
彼得后书 2-13 行的不义,就得了不义的工价。这些人喜爱白昼宴乐,他们已被玷污,又有瑕疵,正与你们一同坐席,就以自己的诡诈为快乐。
行的不义,就得了不义的工价,这工价是什么?是惩罚吗?是后面的,宴乐。是的,不义的工价,是他们所喜爱的,白昼宴乐。而在稍微后面的一节中,更加清楚的向我们表明了不义的工价到底是指什么。
彼得后书 2-15 他们离弃正路,就走差了,随从比珥之子巴兰的路。巴兰就是那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
巴兰是为什么走错了?因为他贪爱不义之工价。那是什么?是摩押王巴勒的财富。那就是不义的工价。巴兰是自以为顺从神的先知,但他却被评价为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行的不义,就得了不义的工价。也只有行的不义,才能得到不义的工价。所以,很多人喜欢行不义。不为别的,只为那份不义的工价。
耶和华被称为我们的义,而与他对立的玛门,本身就代表着不义。没有义的玛门,玛门的本身,就是不义。是的,其实富人可能是无辜的,只是,财富污染了他们,这导致他们被以赛亚先知描述为,恶人。巴兰的无辜,也正是在此。如果没有摩押王巴勒的财富引诱先知巴兰,或许巴兰就可以安心的当个耶和华的先知了。但摩押王巴勒的财富,引诱了巴兰,使得他往错谬里直奔。我们只能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玛门,是不义的玛门,对他的喜爱,是万恶之根。但偏偏,他是那么的让人喜欢,让人想要得到。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只要得到金钱。
巴兰作为耶和华的先知,面对摩押王巴勒的财富,也没有能经受得住,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只能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这些试探与罪恶。
在马太福音 6-13 ,耶稣教导我们的祷告中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或作“脱离恶者”)。
求父神怜悯我们,使我们跟随耶稣,远离试探,脱离凶恶。愿神怜悯我们。阿们。